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305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选择题

1.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2.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

该图表明当时(  )

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

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

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

3.春秋初年,姬姓小国滕国和任姓小国薛国同时去朝见鲁国君主,滕侯和薛侯在朝见时争地位名次,薛侯说:

“我国受封早于滕国!

”滕侯回应说:

“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最终,鲁公裁决滕国为先。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  )

A.诸侯国之间的争霸行为频繁

B.血缘亲疏与政治地位紧密联系

C.先封诸侯实力被后封者超越

D.新的政治秩序取代宗法分封制

4.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

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5.(2020·嘉兴教学测试)“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

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

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D.选官制度

6.(2020·嘉兴选考模拟)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

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赳赳武夫,公侯腹心”D.“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7.齐厉公残酷暴虐,贵族们发动政变,拥立已去世的胡公之子,杀厉公。

其间,胡公之子也战死了。

贵族们就拥立厉公之子为国君,称齐文公。

这反映了当时(  )

A.宗族势力能左右政权的更迭

B.小宗之间的权力争夺激烈

C.贵族政治逐步取代官僚政治

D.齐国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

8.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鲁哀公、齐威王等。

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

嬴政此举意在(  )

A.维护皇权独尊B.废除宗法制度

C.削弱贵族政治D.强化政权合法性

9.(2020·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地名。

弄清这些地名的古今对应有助于我们的历史解释。

下列古地名(划横线部分)与今地名对应错误的是(  )

A.西周时期,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于宋地(今商丘)

B.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因位于临淄稷门而闻名天下(今淄博)

C.秦朝平定岭南地区后设置南海等郡以加强管理(今海南)

D.唐朝高僧玄奘历经十几年到天竺带回多部佛经(今印度)

10.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

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

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

由此可见,秦朝(  )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11.(2020·台州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下列官职,按其最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御史大夫②同平章事

③卿大夫④司隶校尉

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1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

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

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

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1)根据材料一,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

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可知,周分封同姓亲族到各地,以维护其统治,故选C项;材料中措施的目的是管理地方,排除A项;材料中受封的是同姓的亲族,排除B项;材料中措施的目的是管理地方,而非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排除D项。

2.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

该图表明当时(  )

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

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

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

解析:

选B。

商周时期,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A项错误;华夏文化的核心区主要是陕西、河南等黄河流域,图示符合这一态势,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战国时期萌芽,形成于秦朝,故C项错误;商周属于华夏文明,非少数民族地区,且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还没有开始封建化,故D项错误。

3.春秋初年,姬姓小国滕国和任姓小国薛国同时去朝见鲁国君主,滕侯和薛侯在朝见时争地位名次,薛侯说:

“我国受封早于滕国!

”滕侯回应说:

“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最终,鲁公裁决滕国为先。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  )

A.诸侯国之间的争霸行为频繁

B.血缘亲疏与政治地位紧密联系

C.先封诸侯实力被后封者超越

D.新的政治秩序取代宗法分封制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可知,鲁国是姬姓国,而滕国也是姬姓国,最终,鲁公裁决滕国为先,这说明同姓封国的地位较高,血缘亲疏与政治地位紧密联系,故选B项;这是两个小国之间的地位之争,用“争霸”来概括言过其实,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指出薛国与滕国的实力,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无从得知,排除C项;宗法分封的特征是血缘政治,材料正是维护血缘政治,故不能得出新的政治秩序取代宗法分封制的结论,排除D项。

4.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

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解析:

选C。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吴国的淹城由外城、内城和子城等组成,在外城之外有护城河和外城城墙,在内城外有内城护城河和内城城墙,在子城外有子城城墙。

结合春秋时期战争频仍可知,这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设计的,体现了防御的价值,故选C项。

5.(2020·嘉兴教学测试)“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

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

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D.选官制度

解析:

选B。

西周分封制度是关于如何进行政治权力分配的制度,与材料中奉养父母及祖父母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注重家族成员伦理关系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中奉养父母及祖父母的伦理观念吻合,故B项正确;郡县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中奉养父母及祖父母无关,故C项错误;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奉养父母及祖父母无关,故D项错误。

6.(2020·嘉兴选考模拟)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

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赳赳武夫,公侯腹心”D.“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解析:

选A。

材料“君权宗法化”,指代宗族血缘关系,“文王”“本支百世”体现了君权、宗族色彩,故A项正确;“周公吐哺”体现的是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故B项错误;“赴赳武夫,公侯腹心”反映了武士与公侯的关系,故C项错误;“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描写了女子出嫁,是家庭和睦昌盛的景象,故D项错误。

7.齐厉公残酷暴虐,贵族们发动政变,拥立已去世的胡公之子,杀厉公。

其间,胡公之子也战死了。

贵族们就拥立厉公之子为国君,称齐文公。

这反映了当时(  )

A.宗族势力能左右政权的更迭

B.小宗之间的权力争夺激烈

C.贵族政治逐步取代官僚政治

D.齐国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可知,齐国的贵族可以废立君主,而当时齐国的贵族相对于齐国国君来说,是小宗,属于宗族势力,故由此可以得出宗族势力左右国家政权更迭,故选A项;材料中的斗争发生在大宗与小宗之间,即齐国国君与齐国贵族之间,而不是小宗之间,排除B项;当时尚未出现官僚政治,排除C项;材料没有指出齐国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排除D项。

8.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鲁哀公、齐威王等。

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

嬴政此举意在(  )

A.维护皇权独尊B.废除宗法制度

C.削弱贵族政治D.强化政权合法性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可知,嬴政废除谥法是为了凸显皇权至上,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废除谥法关联不大,排除。

9.(2020·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地名。

弄清这些地名的古今对应有助于我们的历史解释。

下列古地名(划横线部分)与今地名对应错误的是(  )

A.西周时期,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于宋地(今商丘)

B.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因位于临淄稷门而闻名天下(今淄博)

C.秦朝平定岭南地区后设置南海等郡以加强管理(今海南)

D.唐朝高僧玄奘历经十几年到天竺带回多部佛经(今印度)

解析:

选C。

西周分封殷商旧贵族微子于宋,在今河南商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大约在田齐太公时,设置了学宫,因为学宫靠齐都临淄的稷门而设,得名“稷下学宫”,临淄即今淄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南海郡是秦朝时期设置的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

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

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

由此可见,秦朝(  )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解析:

选C。

由材料“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可知,A项错误;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1.(2020·台州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下列官职,按其最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御史大夫②同平章事

③卿大夫④司隶校尉

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解析:

选B。

①最早出现在秦朝,②最早出现在唐朝,③最早出现在西周,④最早出现在汉朝,按其最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

故B项符合题意。

1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解析:

选C。

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与“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进行对比,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

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

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

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继位的族长……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君统宗统的合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第二小问影响,宗法制的影响应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

(2)第一小问不同,在审题过程中应当注意,此处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而非比较古代与近代宗法制的特点,这是审题的易错点,所以只需要概括清末民初宗法制的新变化即可。

第二小问背景,宗法制从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制度、观念)到逐渐与政治相分离,这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有关,结合所学归纳即可。

(3)作答的过程中,可简述宗法制从周朝至清末民初的特点,再得出相应认识。

认识可从文明史的角度,以社会的进步作答;也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以经济形式的不同影响社会制度或政治观念为视角作答;还可从宗法制在变化中的不变因素作答。

答案:

(1)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

影响:

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观念相违背。

(2)不同:

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

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认识:

由等级森严发展到具有民主色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言之成理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1)根据材料一,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

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解析:

(1)要结合战国战乱对人民的影响分析。

(2)注意设问中的限定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特点结合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作答。

答案:

(1)态度:

支持(拥护、欢迎);

原因:

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2)管理方式: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