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合集6篇.docx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合集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合集6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合集6篇
Knowledgeisobtainedfromhardwork,andanyachievementistheresultofhardwork.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合集6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1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
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
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
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
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
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
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第三环节:
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
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
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反思】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
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
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
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
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
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演示:
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
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
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
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X825X4
25X6X47X8X52X3X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
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
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40+4)X2537X45+55X37
68X32+68X68(80+8)X125
比赛的结果:
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
学生心里就会想:
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
这时老师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
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
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如何表示?
2、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例7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
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64·65页的内容。
要求学生用6、7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
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
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
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强记忆。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
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
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测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各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
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Xc=aXc+bXc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
教材中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七册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主要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挂图出示例题:
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经历探索、分析比较、得出规律
1、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
2、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结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即:
(65+45)×5=65×5+45×5
3、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
4、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
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深化延伸
1、做第1题,讲解2、3小题时重点强调相同乘数提出来,不相同的乘数相加,指出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2、完成第2题,提示第3小题74×1的1可以省略不写,
第4小题中什么数是相同的乘数
3、完成第3、4题,比较两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渗透简便计算的思想
4、做第5题,重点提示学生第2题48×3-45×3可以写成(48-35)×3
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
[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虽然在例题中没有出现,但现在这个知识结构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使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引领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会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主题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商场要进行大拍卖,王老师来到了商场,同学们看这副图,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导入:
师:
这么便宜,王老师决定买2件夹克衫和2条裤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
我们一起来口头列式。
(65+45)×265×2+45×2—板书
2.猜测验证:
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有猜想就要有验证,同学们来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汇报:
计算结果是相等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相连。
来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等式两边都有65、45和2,一个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积,另一个式子是先求积,再求和等)
师:
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65+45)个2,不就是65个2加45个2吗?
(师比划)
4.师:
假如老师要买的是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老师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尝试用两种方法完成,完成后简单交流)
(32+45)×232×2+45×2—板书
师:
(32+45)个2,就是32个2加45个2。
(师比划)
5.比较类推:
师:
这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呢?
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呢?
(强调计算结果)
6.表达交流:
师: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可以交流讨论。
小结: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三个数,这样的规律该怎么表示?
(a+b)×c=a×c+b×c(师比划,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比划)
7.揭题:
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8.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还有什么话要说,请认真看:
认识我——“乘法分配律”我秉承着家传助人的美德,默默的为我的祖国——数学王国贡献着我的智慧。
有的同学还不是很认识我,告诉你们吧,我的职责范围是: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举个例子来说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这么认识我,你就错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
告诉你,我的本事大着呢。
我其实有很多的变身:
不信,我变——9×7+8×7=(9+8)×7=56+63=119,这是我的逆应用,如果你觉得这样说着拗口,也可以说是反过来应用,呵呵。
我再变——(9-8)×7=9×7-8×7=63-56=7你看,我的本事多吧,为我喝彩吧!
(摘自黄崇波老师的博客,内容有修改。
)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
乘法分配律会变身,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
判断正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
分组比快。
(1)64×8+36×8(64+36)×8
(2)25×17+25×325×(17+3)
3.“我最聪明”:
括号中该填什么数字才能让计算更简便,填上后快速计算。
()×()+78×21
4.平湖小学三、五、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年级班级数平均每班人数
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333
464650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了青菜和萝卜,请聪明的你根据自己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课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将自己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笔记。
2、课后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更多用掌握乘法分配率。
2.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感受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乘法分配律在计算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和概括能力,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意义。
二、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将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实验法,讨论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通过创设愉悦的生活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着观察、交流、类比、归纳的思路,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激、感、探、固、评“五字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相互评价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会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体现数学学习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五字教学法,制定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借比赛来激趣
新课伊始,我先和同学们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让学生在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教师全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当有了结果后,我设置疑问:
想知道老师算得又对又快的秘密吗?
当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时,我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依情境感新知
看到大家学习积极性这么高,老师送给大家一些笑脸,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张笑脸吗?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不难发现,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来的结果相同,所以可以用等号将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又能使学生乐学、易学。
我感到,一个规律的得出应该通过一组算式的观察得到,只是一个例子就显得十分草率,因此,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课件出示)学校准备购买校服,上衣每件35元,裤子每条25元,要购买三套这样的校服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根据大屏幕上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不难发现,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的总价相同,所以也可以用等号将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这样,由生活情境产生数学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地创境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强烈欲望,这样就自然地进入了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据探究知规律
当学生产生探究规律的强烈欲望时,我将引导学生对教学重点进行合作探究。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两个算式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
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进一步的达成共识,学生可能会发现:
左边是两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把左边的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当所有学生都有所发现时,我将继续引导他们:
你能仿照上面的例子再举一些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
这一过程学生将会举出大量的例子,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性。
在此基础上,我问:
同学们,在以上的学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以上的合作探究、观察交流,充分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进行归纳,这时可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定律的?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字母公式,结合公式教师说明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过来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这样一层深入一层的探究过程,能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会采用各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对有特殊见解的我将予以充分肯定。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我把第四个环节设计为:
(四)凭练习固新知
当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后,我将设计以下的闯关练习:
第一关是一般性练习,数字找家。
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帮数字找准自己的家。
第二关是小判官。
这一关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将让学生通过打手势的方式来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关是提高性练习,我能行。
这一关练习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定律的能力。
第四关是开放性练习,我最棒。
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这一过程我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20个足球20个篮球一个多少元?
如果学生提出20个足球比20个篮球贵多少元时,可以进一步推广到乘法和减法的性质,这也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在以上的闯关练习中,循序渐进,学生在用中巩固了新知。
(五)借评估促发展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改进教学以及反思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