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767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达标检测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达标检测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下图是非洲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海拔大约在()

A.0~500米B.500米左右

C.500~1000米D.2000米以上

2.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矿产丰富B.交通便利

C.宗教圣地D.气候适宜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

0~100)。

下面两图中,P点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

图Ⅰ是我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Ⅱ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Ⅱ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A.高原B.山地C.丘陵D.平原

4.图Ⅱ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势起伏大B.水资源短缺

C.石漠化严重D.冻土广布

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5.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

C.水文和农业D.历史和经济

6.西部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7.下列关于图中反映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呈等差数列形式增长

B.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于减缓

C.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

D.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于稳定

8.若世界人口容量是100亿,根据图中人口数量变化,则世界人口达到饱和的时间可能是_________年。

()

A.2020年B.2035年C.2047年D.2050年

9.当人口数量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时,出现的后果是()

A.地球爆炸B.人口数量减少

C.环境污染D.人均土地增多

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的气候、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A.婴幼儿B.青少年C.青壮年D.中老年人

11.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C.文化D.交通

12.生活方式型移民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人地矛盾②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提高住房价格④带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春节空城指数是反映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图是根据腾讯地图、腾讯位置服务发布的《2019春节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得到的春节空城指数最高的十大城市。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3.图中S市最可能是()

A.苏州B.昆明C.沈阳D.兰州

14.春节空城指数越高的城市()

A.人口外流风险越大B.春节期间交通越拥堵

C.基础设施越完善D.春节期间环境压力越大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2005-2010年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5.安徽人口迁出率高于贵州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距东部地区近

C.人口数量少D.经济比较落后

16.图中现象可能()

A.促使我国人口分布趋于均匀

B.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C.增强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中西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7.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B.资源C.技术D.经济

18.2011年-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D.交通条件完善

19.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环境问题得以改善D.经济活力逐渐减弱

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20.下列有关澳大利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差不大

B.地形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

C.内陆地区水资源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21.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适宜的气候B.发达的农、牧、工矿业

C.对外联系便利D.地域文化

读某区域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22.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矿产B.水源C.经济发展水平D.气候

23.21世纪以来,该区域出现人口向北迁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分布格局B.开发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D.城镇化

读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24.上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25.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A.热量、水资源丰富

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

C.矿产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图1干旱地区人口分布

图2人口分布随海拔的变化

(1)图1、图2和表1中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

(3)根据图2分析,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范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_________(多项选择)

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市)人口移动的地区构成。

材料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表。

(1)结合材料一,说出2010年我国人口跨省(市)移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2010年我国跨省(市)人口移动对迁入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存在_________问题。

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

下图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1)描述图中杭州人口的变化趋势。

(2)杭州在1964年之前和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

(3)杭州市政府决定撤销“控制城市人口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总人口为13.69亿人(不含港、澳、台)。

常住人口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据见下表(不含港、澳、台)。

材料二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所反映出的我国的人口问题及相关成就。

(2)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分析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概括世界人口数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4)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

请表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本章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C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海拔大约在500~1000米,C正确。

2.D读图文材料可知,图示地区位于非洲,且低海拔处人口分布少,故可能位于热带地区。

热带地区终年高温,海拔500~1000米处,气候相对凉爽,故该海拔区域人口比例大的原因最可能是气候适宜,D对。

3.D从图Ⅱ中可以看出,E、D数值都大于90,则说明该图所示地区人居环境适宜度和社会经济协调度都很高。

人居环境适宜度受地形影响,则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平原地区。

4.B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最可能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

平原地区地表主要分布的是土壤层,石漠化不严重。

冻土主要分布在高原和高纬度地区,而我国高原和高纬度地区人口较少,人口集聚度低,人居环境适宜度也相对较低。

水土资源适宜度低说明该地区水土资源限制度高,因此该地区水土资源适宜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水资源短缺。

5.A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我国人口目前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的地区。

故选A。

6.B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沙漠,地形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所以人口多分布在山麓、临近河流的地方。

故选B。

7.C读图分析可知,1830年开始,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增长呈等比数列形式增长,故选C。

8.B根据图示可知,从1830年开始,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少,由此推算大概在2030-2035年人口会达到100亿。

9.C当人口数量超过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时,将会对该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0.D根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移民的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最可能是中老年人。

故选D。

11.A据材料“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的气候、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可知,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

故选A。

12.C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主体是中老年人,要求服务行业类型齐全,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中老年人口迁入,不会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人口增加,会加剧人地矛盾,提高住房价格。

故选C.

13.A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丰富的就业机会、优渥的薪资、完善的公共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在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返乡,从而出现空城。

图中S市空城指数高,应为经济发达的城市,选项中苏州经济最发达,A正确。

14.C春节空城指数越高的城市经济越发达,基础设施越完善,人口外流风险越小,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返乡,交通拥堵减弱,环境压力较小。

C正确。

15.B安徽和贵州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人口以迁出为主,安徽距离东部地区近,有利于人口迁出,所以迁出率高于贵州,B对。

16.B读图可知,图中人口迁出率较高的省区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地区,而人口密度大的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图中现象会促使我国人口分布更加不均,A错。

大量人口迁入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B对。

外来人口迁入浙江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C错。

中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错。

17.A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距东部地区较近,因此人口流出多,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

故选A。

18.B2011-2016年我国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逐步升级,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提高,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

故选B。

19.D据图分析可知,东北地区2011-2016年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大量年轻人流出,会使得未来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活力逐渐减弱,故选D。

20.C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资源状况的差异,澳大利亚大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大;内陆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故C正确。

21.D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小。

故选D。

22.D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也就是该区域南部纬度较低的地区,即气温较高的地区,所以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

23.B21世纪以来,该区域北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该区域出现人口向北迁移的趋势。

24.D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就越小。

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④曲线符合题意。

25.D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

上海市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消费水平高,但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或国家的资源,提高本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综合题

26.答案

(1)水源地形气候

(2)温带

(3)地势平坦,利于农耕;交通便利;房屋建筑成本低

(4)ABCD

解析

(1)图1反映河流对人口和城镇分布的影响;图2反应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表格资料反映气温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根据表1可知,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为21℃±3℃,故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为温带。

(3)海拔0~200米为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且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利于聚落建设。

(4)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历史文化、人口政策等方面,因此A、B、C、D正确。

27.答案

(1)空间特征:

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

原因: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2)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老龄化大量劳动适龄人口流入东部城市,导致当地人口年龄结构失衡,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解析

(1)人口移动的空间特点,要根据材料从移动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2)人口大规模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

(3)由图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人口存在老龄化问题,其原因主要从青壮年劳动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

28.答案

(1)0-14岁人口比例1953-1964年递增,1964-2010年递减;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总人口持续增长。

(2)1964年之前人口自然增长较快(或人口出生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3)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开放程度的加大,提高了杭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

(1)根据图中数据,从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的增减、拐点出现的时间、人口总量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即可。

(2)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增长或机械增长。

(3)结合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分析即可。

29.答案

(1)问题: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青壮年人口比例大,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负担加重。

成就:

新出生人口数量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每10万人中大学程度的人数快速上升,说明我国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2)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依然较多;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抑制了经济发展;环境压力大。

(3)20世纪中期以前人口增长缓慢,20世纪中期以后人口增长迅速。

(或1950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1950年以后人口增长迅速。

(4)乐观观点:

尚未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

理由:

①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通过扩大和加强勘探,可以不断发现和利用新的资源。

③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拓展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

悲观观点:

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

理由:

①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已出现多种资源、能源的短缺甚至枯竭。

②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过量的废弃物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③地球空间的有限性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使得地球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

解析第

(1)题,从“问题”和“成就”两方面进行归纳。

(2)题,注意“人均”思维。

第(3)题,注意按时间进行“分段”描述。

第(4)题,属于半开放性试题,分别从“乐观”与“悲观”两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