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617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课题3元素

(本资料含5套最新中考模拟试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3.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4、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运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学习用运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书写的意义及书写。

学习难点 

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学习方法

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

一、自主探究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的(即核内)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有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有几千万种。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按质量计算,其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2)元素符号P62表3-4

1、元素符号的书写

国际上统一采用名称的字母来表示元素。

书写时注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如表示碳元素,表示氧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

如表示铝元素,表示钙元素。

2、元素符号的意义(一般有前两种意义)

(1)表示;

(2)表示这种元素。

*(3)若是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碳、硫、磷、硅等元素则有第三种意义:

表示某种物质。

(3)元素周期表简介

1、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和将100多种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2、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

原子序数===。

3、元素周期表结构

(1)横行(也叫周期):

元素周期表共有周期。

(2)纵行(也叫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族。

(3)

单元格: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如图所示:

三、合作学习

(1)元素

【思考】

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元素的种类由谁来决定的?

2、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能否改成“同一种”?

你对“同一种”是怎么理解的?

3、小组讨论P59讨论题

(1)这两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元素。

(2)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和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由构成;生成物是水和氧气,由和构成。

(3)在第一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在第二个反应中,H2O2、H2O、O2中的氧都属于,H2O2中的氢和H2O中的氢都属于。

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而元素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种类,又讲个数,有量的意义。

使用范围

宏观对宏观

讨论宏观时用组成

微观对微观,

讨论微观时用构成

(二)元素符号

1、如何来表示元素呢?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即“一的大一小”。

2、熟记表3-2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记住后同桌互相检查。

3、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O;

(2)Fe;

(3)2O;

(4)3Mg.

4、怎样根据元素的名称中的编旁判断元素的状态和种类?

(3)元素周期表

1、在元素周期表中:

(1)共有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

(2)纵行叫,共有个纵行,个族。

(3)最后一个纵行是元素。

2、P63探究

(1)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原子序数为6、11、12、13、16、18、20、29、47的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指出它们是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

(2)考察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

它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

3、自主检测

(一)判断:

1、二氧化硫(SO2)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

2、水分子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

3、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

4、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5、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

(二)选择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原子质量

2、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约有20亿之多”这里的“铁”

是指()

A钢铁B铁元素C四氧化三铁D三氧化二铁

3、氯酸钾中含有()

A.三个氧元素B.三个氧分子C.氧元素D.三个氧原子

4、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MN(锰)B.Cu(铜)C.Na(钠)D.Al(银)

5、下列元素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炭B.绿C.汞D.钙

6、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蒸气B.氮气C.液态氧D.水银

7、符号“S”表示()A.硫元素B.硫的原子C.一个硫元素D.原子量

(三)填空题

1、元素是具有的一类的总称。

2、二氧化碳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3、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拓展:

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是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O>Si>Al

D.V1mL水和V2mL酒精混合得到V3mL溶液:

V1+V2>V3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顺序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氨气、金、葡萄糖

B.干冰、氮气、氯化钠

C.氢气、汞、硫酸铜

D.氮气、甲烷、硫酸铜

3.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B.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将水加热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4.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B.氧化铁和盐酸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5.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酸:

H2O、H2CO3

B.常见的还原性物质:

CO2、CO

C.常见的黑色固体:

Fe3O4、MgO

D.常见的复合肥:

KNO3、NH4H2PO4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分解: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银白色液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与硫酸铜液反应:

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7.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防腐剂

D.为使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8.交警用的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

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其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化学式为Cr2(SO4)3B.医疗上常用75%的酒精水溶液消毒

C.C2H5OH和CO2都属有机物D.喝酒的人会散发酒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

9.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为使鱼干的颜色更白,用过氧化氢来浸泡处理

B.为降低生产成本,应减少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

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适最的碘元素

D.为保持肉类制品味道鲜美,在香肠中加人过量的亚硝酸钠

10.为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加强对水资源监测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

11.有16g氢氧化钠和氧化铜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为了测定此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此混合物倒入烧杯中(不考虑实验中造成的损失),并取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只得到蓝色中性溶液(题中涉及的盐溶液均认为中性),蓝色溶液中溶剂质量为90.8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5%B.30%

C.36%D.40%

12.实验室常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小明想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KCl和MnO2,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图中的数字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A.①-加水溶解B.②-结晶C.③-蒸发D.④-洗涤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小组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

a.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c.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现象:

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3)向一定量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_____(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1)上表中的三种物质在20℃时,___________的溶解度最大;将40℃时NH4Cl和Na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NaCl_____NH4Cl(填写“>”、“<”或“=”)。

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要得到KNO3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

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

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

①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②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

100

③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④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15.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3)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

16.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

(2)硝酸根离子_____,(3)三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学习小组利用黄铜(铜锌合金)完成以下性质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装置省略)

Ⅰ如图所示,将黄铜丝插入稀硫酸,观察到黄铜丝表面有气泡生成并开始溶解,A中导管里液面缓慢上升;

Ⅱ立即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又观察到黄铜丝溶解加快,溶液变为蓝色,试管A管壁发热,A中部分溶液进入B中。

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能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_____。

写出A中溶液进入B中的原因。

_____。

反应结束后,将A、B中溶液倒入一个烧杯所得溶液中没有过氧化氢的理由是_____。

根据该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自选一种试剂,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_____。

18.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仪器名称:

①_____,②_____;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如图G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小明将排水法收集的O2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瓶底留少水的目的是______。

小明选择实验室制取CO2选择发生装置时,用装置C代替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_____。

可用D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阿司匹林(分子式为C9H8O4)是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等疾病。

某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_;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_____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A、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生石灰与水反应没有发生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O>Si>Al,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V1ml酒精和V2ml水混合得V3ml酒精溶液:

V1+V2>V3;故说法错误。

点睛: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当然,有时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问题;例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燃料电池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

2.C

【解析】

【详解】

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物质。

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物质。

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物质。

A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物质。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物质。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

B错误;

C、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物质。

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物质。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

C正确;

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物质。

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物质。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

D错误。

故选C。

【点睛】

分子构成的物质:

大部分气体、水、有机物

原子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金属、大部分非金属固体

离子构成的物质:

碱、盐

3.B

【解析】

A、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正确;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错误;C、硬水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易形成浮渣,而软水与肥皂作用易起泡沫,所以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正确;D、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以水垢的形式析出,可以减少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故选B。

4.D

【解析】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氧化铁是红色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呈黄色;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

故选D。

点睛∶只有那些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方可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石蕊或酚酞,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才能判断反应发生。

5.D

【解析】

【详解】

A、水不属于酸,故A错;

B、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B错;

C、氧化镁属于白色固体,故C错;

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KNO3、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

D。

6.C

【解析】

【详解】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可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银白色液体,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与硫酸铜液反应,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符合题意;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A、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正确;

B、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食用适量海带可以预防缺碘性疾病,正确;

C、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不能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错误;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它也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正确。

选C。

8.C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详解】

A、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37个氧原子,4个铬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13个氧原子,18个氢原子,每个X中应含有2个铬原子、3个硫原子和12个氧原子,是硫酸铬,化学式是Cr2(SO4)3,故A正确;

B、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医疗上常用75%的酒精水溶液消毒,故B正确;

C、酒精(C2H5OH)含有碳元素,具有有机物的特征,为有机物;CO2含有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因为它具有无机物的特征,故C不正确;

D、靠近喝过酒的人会闻到酒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

A.不能用过氧化氢溶液来浸泡鱼干,会使营养物质变质,选项错误;

B.为了婴儿的健康,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必须达标,选项错误;

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元素,选项正确;

D.为保持肉类制品味道鲜美,可在香肠中加人适量的亚硝酸钠,但不能过量,否则易导致中毒,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详解】

A、逐渐淘汰高消耗水生产工艺,能节约用水,选项正确;

B、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可以有效防止或及时处理水污染,选项正确;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选项正确;

D、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选项错误。

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只得到蓝色中性溶液,说明盐酸与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氧元素都转移到了生成的水中,即生成的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为:

90.8g-(100g-100g×14.6%)=5.4g

氧元素的质量为:

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可采用①加水溶解、②过滤,③对滤液进行蒸发分离出氯化钾;④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掌握物质分离的方法、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析出银白色金属,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铁›铜›银AD

【解析】

【详解】

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

a、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

c、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a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为铁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2)实验a说明铁的金属性位于氢元素前面,实验b说明银的金属性位于氢元素后面,实验c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证明铜和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补充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为:

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析出银白色金属,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根据补充实验可以得出铜的活泼性大于银,因此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

(3)向一定量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则有:

A、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锌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A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B、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加入稀硫酸即可产生氢气,锌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变化,氢气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到不再变化,B选项图像不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硫酸锌逐渐增加,溶液中锌元素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锌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锌不再增加,溶液中锌元素质量不再增加,C选项图像不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保持不变,D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AD。

14.

<将固体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①③

【解析】

【详解】

(1)三种物质在20℃时,

的溶解度最大。

(2)将40℃时NH4Cl和Na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NaCl<NH4Cl。

(3)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要得到KNO3晶体的方法是将固体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①A到B的过程中,蒸发20g水后,溶剂质量变成100g,溶质质量是133.6g,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故①正确;

②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故②不正确;

③硝酸钾在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故③正确;

④A溶液的质量等于

,故④不正确。

故选①③。

【点睛】

提纯固体的方法:

固体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15.

H2OC60

【解析】

【详解】

(1)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3)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表示为C60。

16.

【解析】

【详解】

(1)表示微观概念,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