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养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547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养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孔雀养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孔雀养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孔雀养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孔雀养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雀养殖.docx

《孔雀养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养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雀养殖.docx

孔雀养殖

蓝孔雀的饲养及管理技术要点

  一、蓝孔雀的养殖技术

  1.蓝孔雀生活习性:

栖于海拨2000米以下的开阔草原或灌木地带,多是一雄多雌活动,杂食性。

人工饲养的孔雀在零下30多度都能正常生长。

  2.场地:

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附近没有污染及其他动物场,环境安静,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的场地即可。

  3.饲料:

以玉米、小麦、糠麸、高梁、大豆及大豆饼和种青草为主,再加上鱼粉、骨粉、食盐、砂砾、多维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添加剂等可根据饲养情况,按说明书中规定使用。

  4.设备及孵化过程:

孔雀的性成熟为22个月龄,产蛋期从每年3月初至9月份结束,年产蛋30枚左右,平均蛋重90克。

种蛋孵化可用机器或家鸡代孵,入孵前种蛋可用高锰钾液浸泡消毒,孵化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孵化温度37-37.5℃;

(2)相对湿度60%-75%;(3)通气换气良好,以免出现畸形或胎位不正等现象;(4)每2小时翻蛋1次,角度为90度;(5)每天定时

  2.建筑物的种类:

视规模而定,与家鸡场基本相同。

  ①育雏间:

分室内育雏与室外育雏两部分。

1~20日龄在室内实行网养,每个网架250厘米×200厘米,底网离地高80厘米,用1.5厘米×1.5厘米的金属编织网,其余用塑料网或渔网。

20~60日龄室外育雏,栏舍面积为3米×3米,室内外各半,室内高2米,上盖石棉瓦,室内外均设栖架。

  ②育成栏:

大小因地制宜,室内约占1/3,网高5米,室内外设栖架,饲养密度为20只/100米2。

  ③种孔雀栏:

每栏公母配比为1:

2~1:

5,栏舍面积3米×3米,室内外各半。

  三、蓝孔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为0~60日龄。

孔雀属早成鸟,出壳后便能啄食。

可先自饮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

0~3日龄育雏温度为34℃,以后每天降低0.3℃,直至约20~30日龄时脱温。

保温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育雏器。

具体脱温时间可视天气和幼孔雀的状态而定。

育雏相对湿度可控制在60%~70%。

每群饲养规模以40~50只为宜,日龄增加时密度逐步降低。

可自由采食,每天饲喂一些青绿嫩草、蔬菜或新鲜牧草等。

注意供足清洁饮水,每天打扫环境卫生,做好定期消毒、定期驱虫以及防兽、防鼠工作。

20日龄后可逐步让孔雀到室外活动。

幼孔雀的生长发育从7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应增加动物性饲料和各种微量元素,促其生长。

  四、蓝孔雀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为61日龄至成年前。

饲料每天饲喂2次,同时供给2次青绿饲料。

作为商品孔雀,饲养至8月龄时,体重可达3~4公斤,即可上市。

4)成年期(2岁以上)的饲养管理产蛋期应注意环境安静,减少各种应激,以免影响孔雀产蛋和公孔雀交配。

种群公母比例以1:

3~1:

4为宜。

强烈阳光会影响孔雀活动,可在运动场内外种植植物遮荫。

产蛋期间应增加动物性饲料及昆虫、微量元素(特别是钙、磷)、维生素,满足种孔雀生产需要。

秋季换羽期间可增喂火麻仁(约占饲粮的10%)等,有利换羽。

在舍内角落处搭上窝巢,放上软草,以利于产蛋。

注意在下午5~7点及时捡蛋。

注意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工作。

孔雀产蛋期的管理

来源:

本站发布时间:

2011-6-110:

25:

09浏览量:

15

5--6月份,开产的孔雀陆续进入产蛋高峰期,而如何保证孔雀在这期间,能最大限度地多产蛋、产好蛋的问题,就摆在每个孔雀养殖场的面前,本人为答复许多同行的来信来电,与同行一道切磋这一问题,写此短文,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一)饲料方面。

 孔雀在产蛋期间,需要消耗很大数量的养料(包括多维素及矿物质),因此蛋白质、多维素及钙磷的数量在饲料中必须有足够的保证,但蛋白质含量也不可过高,无论动物性蛋白还是植物性蛋白,在消化过程中,过多会产生尿酸盐在肾脏中的沉积,造成肾花白肿大,轻则引起减产停产,重则引发痛风死亡的后果。

蛋白质在饲料中的适宜含量为20%。

而对青饲料的数量,投放也要适中,这样会帮助孔雀消化,补充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但如果青饲料过多,会降低孔雀的血钙浓度,引起钙的流失而造成对钙质的吸收不足,产薄壳蛋与软壳蛋,增加破损蛋的比例。

 

(二)环境方面。

 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会越来越高,这样对孔雀的产蛋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产蛋的数量,而且还会影响其受精率与出壳率,甚至影响出壳后苗雏的成活率。

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必须做好降温工作,在其活动场地,安置遮阳网;在中午时分,可根据不同场地、设施喷水降温;同时,在饮水中可适当添加小苏打或绿茶水,消暑降温;在饲料添加少量绿豆等清热解毒的饲料,可获得比较显著的功效。

 (三)防病方面。

 由于孔雀在产蛋过程中体能消耗较大,体质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病的概率会相应增加,因此,必须注意环境卫生,定期用刺激性小、高效的消毒剂进行灭菌消毒,减少病菌与病毒感染的机率,同时,适当添加一些安全低毒的药物进行防治(如土霉素),对个别已患病的孔雀必须隔离对症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孔雀常见疾病的防治

来源:

本站发布时间:

2011-6-110:

26:

28浏览量:

43

  孔雀的传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鸡马立克、鸡白痢、禽痘等,另外,也常见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病的发生。

为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首先要严格日常卫生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全面清理大消毒,将笼舍中的沙子彻底清除,消毒后铺换新沙。

梅雨季节注意防潮,并定期投喂驱虫药,一般半个月至1个月为一疗程。

为防治肠炎,可适当喂0.1%的高锰酸钾水。

  孔雀金黄色葡萄球菌病:

  临床症状:

病孔雀主要表现呆视无精神,羽毛松乱,眼半闭,厌食,前期站立不动,后期伏地不动,喜大量饮水。

始终严重腹泻,从灰白色,绿白色,淡黄色到水样稀便。

体温在42.8-43.5℃。

病程4-5天,最后脱水死亡。

  病理变化:

咽部充血,气管上端有针头大的出血点,心包毛细血管紧张,心包有炎症,内有淡黄色液体,心内有凝血块,肝脏有米粒和绿豆样大小不等的溃疡或坏死病灶,有的边缘肿胀,切开有石灰样的脓样,外表呈圆形的灰白色物。

胆囊肿张3-4倍,肌胃粘膜易剥离,肌层表面有条纹状出血斑。

嗉囊内有未消化的食物。

盲肠有化脓性溃疡、粘膜脱落,肠壁呈网状透明变薄,内有稀便呈灰绿色,肾脏粘膜易剥离。

  防治方法:

用高敏感的红霉素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用红霉素5-10万单位,加5%的葡萄糖水50毫升隔日一次静脉注射,中间每日内服红霉素、氯霉素、多酶片各一片,共静脉注射和内服药各5次。

16.如何做好孔雀常见病的预防工作?

  

(1)鸡马立克氏病:

1日龄时,用马立克氏病二价油佐剂灭活苗对雏舍喷雾或每只颈部皮下注射接种0.2毫升。

  

(2)禽白痢病:

2~3日龄,用广谱抗生素防治。

  (3)新城疫病:

雏雀出壳后7~10天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60日龄后肌肉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

12月龄后再肌注一次Ⅰ系苗,以后每隔12个月注射一次。

产蛋的种孔雀每年产前1个月注射一次新城疫Ⅰ系疫苗(疫苗使用方法按说明书或瓶签)。

  (4)禽痘病:

25日龄,用200倍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于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刺接种1针,120日龄,用100倍疫苗刺种2针,以后每隔半年接种1次。

  (5)种孔雀在24月龄达到性成熟后,产蛋前1个月(每年的2月份左右)用新城疫+减蛋下降综合征二联苗肌肉注射。

  (6)肠炎:

每周用0.01%的高锰酸钾水供幼雏饮用1天。

  17.如何防治孔雀新城疫?

  (l)什么是孔雀新城疫?

孔雀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拉黄绿稀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

本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90%以上

  

(2)孔雀新城疫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发病初期,病禽表现精神委顿,垂头缩颈,闭目垂翅,食欲下降而渴欲增强,体温升高至43℃以上,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禽食欲废绝,口流黏液,下痢,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多数出现头颈震颤、转圈等神经症状,少数呼吸困难。

病的后期,病禽衰弱死亡,病程通常为2~4天。

耐过康复后,少数有神经症状后遗症,失去饲养价值。

  (3)孔雀新城疫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剖检可见急性败血症的各种病变。

喉头、气管的黏膜充血、小点状出血;气管内有较多泡沫状液;胸膜腔浆膜有斑点状出血;嗉囊积满臭液体,腺胃黏膜水肿,腺胃乳头及乳头间有点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斑状出血,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及纤维素性伪膜,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心冠脂肪点状出血,部分肝淤血肿大;脑膜斑点出血,脑实质可见充血、小点状出血。

  (4)孔雀新城疫如何防治?

  ①加强本场卫生防疫制度,防止病毒或传染源与孔雀群接触。

场门前设消毒池,经常保持孔雀舍、运动场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保持饲料、饮水清洁,食槽、饮水器须每天洗刷、清洁,并做好消毒;孔雀场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制饲养;新购进孔雀时,须隔离观察2周以上,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严防人、畜、禽带进病原。

  ②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增强孔雀群特异免疫力。

孔雀7~10日龄首免,用新城疫克隆30活疫苗或Ⅱ系疫苗加灭菌生理盐水,按1:

10稀释,每只l羽份滴鼻或点眼;28~30日龄二免,用Ⅱ系疫苗或新城疫克隆30活疫苗,按1:

50稀释,每只2羽份肌注;3月龄三免,用新城疫Ⅰ系疫苗按l:

500稀释,每只1羽份肌注。

种孔雀每年冬季或春季用新城疫Ⅰ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

规模较大可用饮水免疫法,即用新城疫Ⅳ系疫苗加清洁井水按1:

1000稀释,并加l%脱脂奶粉,以保护活毒,首免1羽份饮水,二免3羽份饮水,三免用新城疫Ⅰ系疫苗按1:

500稀释,每只1羽份肌注。

  ③孔雀群一旦发病,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严防疫情扩大蔓延。

立即封锁孔雀场,紧急带孔雀喷雾消毒,将假定健康孔雀、可疑病孔雀、病孔雀分群隔离,并依次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及时扑杀、深埋或焚烧病死孔雀尸体,做好被污染羽毛、粪便等的无害化处理和消毒;最后一个病例处理后2周,若无新病例发生,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④对发病孔雀群采用新城疫克隆30活疫苗大剂量(3~5羽份/只)肌注,并用0.1%菌毒净带孔雀消毒,饮用含适量多维、10%葡萄糖水等,可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另外,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4倍量饮水免疫,再结合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肌注,每只0.5毫升,并辅以对症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18.如何防治孔雀马立克氏病?

  

(1)什么是孔雀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病。

雏孔雀对病毒的易感性高,尤其是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

但本病多发生于2~5月龄的鸡,3~4月龄的鸡发病率最高,少数鸡可以早在感染后3周发病,也有在6个月以后发病的。

  

(2)孔雀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将本病分为四个类型。

  ①神经型(古典型):

常侵害外周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的受害最多见,当坐骨神经受害时,常引起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全麻痹,步态不稳,一个最典型的症状是一腿伸向前方(健肢),而另一只腿拖在后方(病肢),呈所谓的“劈叉”姿势。

臂神经受害时,表现为翅膀下垂,当控制颈肌的神经受害时,病鸡头下垂或头颈歪斜。

由于运动障碍,多不能采食、饮水而导致死亡。

  ②内脏型: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鸡冠或肉髯苍白或有萎缩,有时见有腹泻,渐进性消瘦。

多种内脏器官均可发生肿瘤,以肝、脾、肾、卵巢、睾丸等较为常见,肝脾最明显。

法氏囊有时萎缩。

  ③眼型:

由于眼神经受损,表现为视力障碍,虹膜褪色,由橘红色变为灰白色,称“灰眼病”,瞳孔边缘不整齐,严重时只剩针尖大小小孔,视力丧失。

  ④皮肤型:

此型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宰后拔毛时发现羽毛囊增大,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此种病变常见于大腿、颈、躯干背部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

此外,有时可见混合型,以上两型或三型症状同时存在。

(3)孔雀马立克氏病有哪些剖检变化?

不同类型剖检变化有所不同。

  ①神经型:

主要剖检变化发生在外周神经和内脏大神经。

病变神经显著肿大,呈灰色或黄白色,横纹消失,神经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神经病变一般是单侧性的,这种病变主要是由于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致,引起增生性(肿瘤性病变)和炎性病变。

  ②内脏型(急性型):

内脏器官最常被侵害的是卵巢,其次为肾、脾、肝、心、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组织。

病变器官明显肿大,肿瘤组织弥漫地浸润在器官实质中,色泽灰白,与健康组织相间存在,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明,外观似大理石状斑纹,严重时可形成灰白色肿瘤块,突出于器官表面,大小数量不一,呈扁平或圆球状,质地坚硬而致密,切面平滑,性质均一,呈脂样。

卵巢可肿大3~7倍,睾丸2~5倍,呈白色半透明状。

肝、肾肿大,上面有灰白色肿瘤,心脏也可见结节状肿瘤,脾可能肿大,有时有弥散性针尖大小灰白色。

腺胃表现壁增厚,变坚实。

法氏囊一般表现萎缩,但偶尔肥大,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分布于滤泡间所致。

胸腺一般萎缩。

  ③眼病变主要是虹膜的单核细胞浸润。

  ④皮肤病变主要是炎性,但也有增生性的。

  (4)孔雀马立克氏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①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孔雀场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卫生与育雏鸡舍的消毒,防止雏鸡早期感染。

育雏室在进雏前应彻底清扫,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并空舍1~2周。

育雏前期,尤其是前2周内最好采取封闭式饲养,以防感染。

  ②做好预防免疫接种:

1日龄雏鸡用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苗,或二价苗(自然弱毒及火鸡疱疹病毒)进行接种。

  ③种蛋及孵化器需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以防雏鸡刚出壳即被蛋壳上及孵化器中的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

  ④幼鸡对马立克氏病最易感,必须与成年鸡分开饲养。

⑤严格检疫,发现病鸡立即淘汰,饲养场地彻底消毒,定期进行药物驱虫,尤其要加强对雏鸡球虫病的防治。

  19.如何防治禽流感?

  

(1)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家禽和野禽。

野鸟或自由飞翔的鸟可大量散播病毒,家禽中火鸡和鸡最易感,鸭鹅及其他水禽类易感性较差,多为隐性感染或带毒,有时也能引起死亡。

  

(2)孔雀禽流感有哪些临床症状?

根据禽的种类以及感染病毒的亚型类别不同,表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

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死亡。

一般病程为1~2天,此类病孔雀,可见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拒食,羽毛松乱,头颈下垂,鸡冠和肉髯发黑,眼睑、头部浮肿,肉冠、肉髯出血、发绀、坏死,謫部角质鳞片呈紫红色,排绿色粪便。

眼结膜发炎,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鼻分泌物增多,并有灰色或红色渗出物,病孔雀常摇头,企图甩出分泌物,严重者引起窒息死亡。

潜伏期较长的病孔雀可出现神经症状,常有扭颈、抽搐、惊厥和瘫痪等症状。

母孔雀还可引起产蛋率下降。

  (3)孔雀禽流感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最急性死亡的孔雀,几乎见不到什么明显的病变。

急性死亡的孔雀,可见头部、肉冠、肉垂浮肿,皮下胶样浸润、出血。

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出现淡黄色坏死性条纹。

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出血。

肝、脾、肾、肺常见有灰黄色坏死灶。

气囊、腹膜和输卵管表面有灰黄色渗出物,有时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

卵巢和输卵管充血或出血,管壁肿胀。

  (4)禽流感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据报道,金刚烷胺对鸡和火鸡的A型流感病毒有一定效果。

用抗生素治疗可减轻支原体和细菌的并发感染。

本病的病原易发生变异及各血清型毒株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因此至今仍无有效的疫苗用于本病的免疫,主要靠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严格进行检疫。

发现本病时,应采取隔离、淘汰等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20.如何防治禽痘?

  

(1)什么是禽痘?

禽痘是家禽和鸟类如鸡、火鸡、鸽、金丝雀、麻雀和鹌鹑等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皮肤型禽痘以皮肤结节状增生为特征,白喉型禽痘以上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纤维性坏死和增生为特征。

  

(2)禽痘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依患病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黏膜型)及混合型。

  ①皮肤型:

肉髯、眼睑、腿部、泄殖腔等身体的无羽毛处皮肤上形成一种结节样(痘样)病变。

最初痘疹为细小的灰白色小点,随后体积迅速增大,形成豌豆大灰白或灰黄色结节。

结节坚硬而干燥,表面凸凹不平,有时几个结节相互融合成大的痂块,痘痂的形成至脱落需3~4周。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②白喉型:

在口腔、食道或气管黏膜上出现溃疡或白喉型淡黄色病变;逐渐形成一层黄白色的假膜(由坏死的黏膜组织和炎症渗出物凝固而成),随着假膜的扩大和增厚,口腔和喉部受到阻塞,使病孔雀吞咽和呼吸困难,严重时窒息死亡。

  ③混合型;即以上两种病型均有。

  (3)禽痘剖检变化有哪些?

病型不同剖检变化也有差别。

皮肤型鸡痘的特征性病变是局灶性表皮和其下层的毛囊上皮增生,形成小结节,有的小结节融合成大块结节,结节起初表现湿润,后变为干燥,外观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为浅黄色到深褐色不等,结节干燥前切开可见切面出血、湿润。

结节结痂后易脱落,出现瘢痕。

  白喉型禽痘病变出现在口腔、鼻、咽、喉、食管或气管黏膜上,黏膜表面形成微隆起的白色、不透明结节,以后迅速增大,并常融合而成黄色、奶酪样坏死的白喉样膜,将其剥去,可见出血糜烂,炎症蔓延可引起眶下窦肿和食管发炎。

  (4)禽痘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①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加强饲养和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环境不良因素的应激,妥善护理病鸡,对皮肤痘可用1%高锰酸钾液冲洗,用镊子小心剥离痘家,创面用碘配涂抹。

  ②对大群病孔雀,为防止并发感染,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康复的鸡可获得终身免疫。

实践证明,用疫苗接种可控制本病。

  ③国内用于鸡痘预防的苗主要是鹌鹑化鸡痘弱毒苗。

种孔雀一般免疫两次。

第一次免疫于5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在开产前,即4个月左右进行(二免也可用传染性脑脊髓炎和鸡痘二联苗)。

  接种方法一般是采取在翅内无血管区刺种,刺种后4~6天,检查鸡在刺种部位的反应,如刺种部位出现红肿、水泡和结痂等反应则证明免疫是成功的。

一般在疫苗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5个月。

21.如何防治孔雀沙门氏菌病?

  

(1)什么是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由多种不同血清型的嘴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快、感染率高,对养殖孔雀危害极大的常见、多发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孔雀。

  

(2)临床症状:

雏孔雀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是一致的,但与成孔雀不同。

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异很大,死亡率可从0~100%,这与年龄、易感性、营养、管理及感染程度等因素有关。

本病多发生于2~3周龄,死亡高峰是在第2周,即7~14日龄,第3周死亡迅速减少。

  雏孔雀:

经蛋感染的雏孔雀,常在孵化过程中死亡,有的孵出弱雏,出壳后不久即死亡。

出壳后感染的雏鸡,一般经4~5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症状。

病雏聚堆,不食,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低头缩颈,闭目昏睡,排白色鎗糊样粪便,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病雏出现盲眼或肢关节肿胀,肺部有病变时则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

病程短者1天,一般为4~7天,病死率一般为40%~70%,3周龄以上发病者,病死率较低。

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长成后有较高的带菌率。

  成孔雀:

感染本病后,一般无明显症状,成为隐性带菌孔雀,雌孔雀的产蛋率和孵化率降低,死亡胚数增加。

  (3)禽白痢的剖检变化有哪些?

急性死亡的雏孔雀,通常病变不明显,有的可见内脏器官充血、出血。

病较长的,在肝、心肌、脾、肺、肾、肌胃、盲肠等脏器内有粟粒大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

肝、脾肿大,胆囊膨大。

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变性,变质。

盲肠内常有干酪样物。

成年孔雀多呈慢性经过,病变主要见生殖系统。

雌孔雀以卵巢和输卵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

卵巢皱缩不整,卵泡变形、变色,内容物呈油脂或干酪样。

有些卵泡破裂,引起广泛的腹膜炎。

雄孔雀睾丸肿大或萎缩,睾丸组织内有坏死灶。

病孔雀常有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心包膜发生粘连。

  (4)禽白痢防治措施有哪些?

  ①治疗:

许多药物对鸡白痢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但只能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单纯靠药物不能消灭本病。

由于长期应用某种药物进行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常常产生耐药性,致使治疗无效,所以最好在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

较常用的药物有如下几种:

  抗生素类:

如庆大霉素、土霉素等,土霉素按0.05%~0.1%拌料。

庆大霉素每只鸡按1000~2000单位量饮水。

  磺胺类:

磺胺甲基嘧啶与磺胺二甲基嘧啶,两者等量,混合在饲料中,用量为0.2%~0.4%,连用3天。

  生物制剂:

如促菌生、调痢生等防治鸡白痢病也有一定效果,在使用生物制剂时,不能同时使用抗生药和消毒药等。

  ②防疫措施:

对禽白痢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只能靠检疫清除带菌鸡的方法消灭本病。

同时采取综合防疫措施。

种孔雀场必须适时地进行全群检疫。

孵化的全部过程兽医卫生防疫措施要规范化、制度化。

要加强饲养管理。

适时地投服敏感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22.如何防治孔雀巴氏杆菌病?

  

(1)什么是孔雀巴氏杆菌病?

孔雀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后备孔雀和种孔雀,引起较大的损失。

  

(2)孔雀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由于机体的抵抗力、病原菌毒力的差异,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①最急性型:

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禽最常见,病孔雀突然发病死亡,没有任何症状。

  ②急性型:

最为常见。

体温升高,精神委顿,呆立不动,羽毛松乱,呼吸困难,肉髯蓝紫,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

病禽排出灰黄色或绿色稀便,有时混有血液。

无食欲,但有渴感,最后衰竭昏迷死亡。

病程1~3天,病死率很高。

  ③慢性型:

一般发生于急性流行的后期,或由毒力较弱的毒株所致,多表现为局部感染。

肉髯、翅或关节肿胀。

如感染呼吸道,则鼻孔流粘液性分泌物,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病禽呼吸困难或有气管啰音。

有的有腹泻现象。

病程较长,死亡率不高。

  (3)孔雀巴氏杆菌病的剖检变化有哪些?

  ①最急性型:

无明显变化,有时可见心冠状脂肪有针尖大出血点。

  ②急性型:

冠、肉髯黑紫色,各浆膜有点状出血,心包液增多,心冠和心外膜有出血点或块状出血。

肝肿大,质地变硬,表面有许多灰白色坏死点。

胃肠道变化以十二指肠最明显,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肺充血、出血,有时有肺炎变化。

  ③慢性型:

缺乏典型病变。

  (4)孔雀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①治疗:

多种药物都可用于本病的治疗,并且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

较常用的药有:

抗生素:

许多抗生素都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链霉素2万~3万微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肌肉注射。

也可用土霉素或金霉素拌料,按0.1%~0.2%拌料,连用3天。

也可用庆大霉素饮水,每只鸡5000~10000单位,每天2次,连用3天。

  磺胺类药物:

磺胺二甲基嘧啶(钠)、磺胺嚓吮等按0.2%~0.5%拌料或0.1%~0.2%饮水,连用3天;磺胺药长期应用有毒副作用,影响食欲,使产蛋量下降等,要特别注意。

  ②免疫预防:

孔雀场若无禽霍乱发生,一般不需用疫苗,若发生过禽霍乱,应进行疫苗接种,常用的疫苗有弱毒活苗和灭活苗两种,此外,也可用高免血清进行预防。

23.如何防治孔雀大肠杆菌病?

  

(1)什么是孔雀大肠杆菌病?

孔雀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寒冷和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