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454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

《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能量代谢.docx

第六章能量代谢

第六章能量代谢

二、选择题

1、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A.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B.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D.ATP合成与PCr消耗的比值。

2、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B.蛋白质,C.糖类,D.糖类和脂肪。

3、属于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输出功率低,B.有氧代谢,C.ATP生成多,D.乳酸生成较多。

4、属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能量输出功率高,B.无氧代谢,C.ATP生成少,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5、人群中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是()。

A.老年人,B.成年男子,C.成年女子,D.幼儿。

6、相对代谢率为()。

A.能耗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B.能耗量与身高或体重的比值,

C.能耗量与基础代谢的比值,D.能耗量与CO2产生量的比值。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A.ATP,B.PCr,C.乳酸,D.都不是。

8、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A.糖酵解,B.糖类有氧氧化,C.糖异生,D.ATP的合成与分解。

9、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有训练者肌肉机械效率高,是因为()。

A.以糖类供能为主,B.以脂肪供能为主,C.呼吸商较低,D.消耗的总热能较少。

10、从工作中利用的总能量来看,有训练者利用脂肪供能比例与较无训练者相比()。

A.完全相同,B.要大,C.要小,D.大体相同。

11、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A.肌红蛋白的含量,B.血乳酸水平,C.30m冲刺速度,D.无氧阈值。

12、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都不需要氧,B.都产生乳酸,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运动,D.都可产生大量ATP。

13、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A.PCr的含量变化不大,B.ATP含量变化不大,PCr的含量下降,

C.PCr生成较多,D.ATP含量大幅度下降。

14、乳酸能系统的特点之一是()。

A.输出功率高,B.产生乳酸,C.ATP生成多,D.产生CO2。

15、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m跑速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少了,这说明()。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B.肌红蛋白含量增多,

C.脂肪供能比例增大,D.ATP-PCr供能比例增大。

16、属于乳能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的最大容量有限,B.快速可动用性,

C.产生乳酸,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17、在相同时间同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时,有训练者较无训练者()。

A.动用脂肪量较多,B.动用糖原和脂肪的量较少,

C.利用的ATP和PCr较多,D.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较小。

三、填空题

1、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_________分解,而最终能源是_________的氧化分解。

2、糖类的呼吸商是_________脂肪的呼吸商是_________。

3、开放式测定法又称为_________法,它是根据机体在单位时间_________和_________来推算机体的耗能量。

4、基础代谢率有性别、年龄差异,通常男子比女子_________,儿童比成年_________,老年较壮年_________。

5、基础代谢的高低同_________有关,但不成比例关系,而与_________成正比,所以最适宜的的计算单位是_________。

6、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_________。

7、运动时ATP再合成所需能量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条途径提供。

8、磷酸原系统又称为_________系统,它由细胞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高能磷化物组成。

五、问答题

1、简述体内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

2、试述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

3、比较分析三种供能系统和特点。

4、试述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上的意义和应用。

5、论述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C,C,D,D,D,C,C,D,D,B,B,A,B,B,D,B,B

三、填空题

1.ATP,糖类和脂肪2.1,0.713.气体代谢,消耗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4.高,高,低5.体重,体表面积,kJ/m2.h6.血乳酸浓度7.PCr分解生能,糖酵解生能,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生能8.ATP-PCr,ATP,PCr

五、问答题

1答:

人体内能量来于三大有机物:

糖、脂肪和蛋白质,三有机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一部分使ADP转变为ATP,贮藏在ATP中,ATP还可将转化为PCr贮藏;人体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当人体需要时,ATP在Mg++依赖式ATP酶作用下,分解生成ADP和磷酸,释放能量。

反应式:

ATP→ADP+Pi+能量。

当需要时,PCr也立即分解使ATP再合成。

ATP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也转变为热能,一部分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如肌肉活动、神经电传导、物质吸收、物质转运等。

如图。

2答: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

①直接能源——ATP。

但ATP贮量很少,必须边分解边合成,ATP的再合成途径有三条:

①PCr分解生能;②糖酵解生能;③糖和脂肪的有氧化生能,ATP的再合成三条途径构成了人体内三个供能系统。

不同的运动项目三个系统供能的情况不同。

以800跑为例:

②起跑:

主要由ATP-PCr系统供能;当ATP分解供能的同时,PCr迅速分解使ATP再合成。

③途中跑:

以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混合供能;④冲刺:

以糖的无酵解为主供能。

3答:

三个供能系统及特点如下表。

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4答:

①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能量系统。

能量统一体理论提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主要的供能系统不同,在制定教学和训练计划时,应着重发展在该项目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供能系统。

②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当确定应着重发展的供能系统之后,可根据能量统一体理论选择适应的和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5答:

不同强度时,三个能量系统代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很有限,如果以最大功率输出只能维持2S左右。

因此,ATP必须是边分解边合成,以保证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连续性。

②三个能量系统输出功率不同,分别满足不同运动强度的ATP再合成的需要。

不同供能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和最大持续时间是维持其动态关系的代谢标准。

③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是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的。

第七章内分泌

二、选择题

1、下列被称为第一信使的物质是()。

A.cGMP,B.cAMP,C.Ca2+,D.肾上腺素。

2、下列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ADP,B.ATP,C.AMP,D.cAMP。

3、甲状腺主要分泌()

A.三碘甲腺原氨酸,B.四碘甲腺原氨酸,C.二碘酪氨酸,D.一碘酪氨酸。

4、糼儿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侏儒症,B.粘液性水肿,C.呆小症,D.糖尿病。

5、胰岛的β细胞分泌()。

A.生长抑素B.胰高血糖素C.胰多肽D.胰岛素

6、蛋白合成和贮存不可缺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胰多肽,D.肾上腺素。

7、胰岛素缺乏将导致()。

A.血糖浓度下降,B.血浆氨基酸浓度下降,

C.血脂上升,D.肝糖原贮备增加。

8、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因素是()。

A.血脂浓度,B.血中氨基酸的浓度,

C.血中生长素的浓度,D.血糖浓度。

9、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B.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加,

C.抑制胰岛素分泌,D.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

10、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

A.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D.雄激素。

11、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

A.侏儒症,B.呆小症,C.粘液性水肿,D.肢端肥大症。

12、关于生长素的错误叙述是()。

A.加速蛋白质的合成,B.促进脂肪分解,

C.促进脂肪合成,D.生理水平的量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三、填空题

1、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____。

2、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称为____,其种类很多,依其化学性质可归纳为____和____两大类。

3、激素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只能使正在进行的功能活动____或____,而不能产生____。

4、凡能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它之所以能够识别特异激素信息,是因为其____或____内存在着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

5、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几乎所有的内分泌腺都____受神经系统的影响,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

6、内分泌腺分泌水平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____反馈机制实现的,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____系统也参与激素分泌的调节。

7、运动时,血浆生长素升高的运动强度临界点约____。

8、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婴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故____生长发育受到障碍,表现为____症。

9、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____细胞所分泌,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中的____细胞所分泌。

10、胰高血糖素可激活心肌细胞中的____,使糖原分解____。

11、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____分解和____,使血糖浓度____。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D,D,B,C,D,B,C,D,B,C,B,C

三、填空题

1.侏儒症2.激素,含氮类激素,类固醇激素3.加强,减弱,新的过程4.靶细胞,表面,胞浆内,受体5.直接或间接,发育和功能6.负,神经7.50%~60%最大吸氧量8.骨骼和脑的,呆小症9.β,α10.磷酸化酶,增加11.肝糖原,糖异生,升高

五、问答题

1答:

激素的生理作:

①调节物质代谢,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促进细胞分裂、分化,调控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

③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活动,调节学习、记忆及行为活动;

④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影响生殖过程;

⑤调节机体造血过程;

⑥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增强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和环境激变的耐受力和适应力,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2答: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其作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能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对糖类的利用,并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原异生,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②能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

胰岛素提高葡萄糖向肝细胞的转运,并转变成脂肪酸,再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

同时,脂肪组织本身在胰岛素作用下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

③通过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促进蛋白质合成。

主要有:

促进多数氨基酸主动转运入细胞;抑制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异生糖。

3答:

含氮类的作用机制多用第二信使学说来解释。

该学说把激素看作第一信使。

当激素与靶细胞上的专一性受体结合时,可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在Mg++存在的条件下,使ATP变成cAMP,cAMP被称为第二信使。

cAMP激活无活性的酶,引起细胞固有的反应,由此发挥激素的生理作用。

即激素通过第二信使改变酶的活性而起作用。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用基因学说来解释。

该学说认为固醇类激素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并与胞浆和核内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抑制或启动DNA的转录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从而诱导或减缓蛋白质的生成发挥生理作用。

即激素通过基因使酶合成增加或减少而起作用。

 

第八章神经系统

二、选择题

1、关于感受器的错误叙述是()。

A.有适宜的刺激,B.是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C.具有编码作用,D.具有辅助装置。

2、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A.化学递质,B.无机盐离子,C.局部电流的作用,D.胆碱酯酶。

3、脊髓半离断时,感觉障碍表现为()。

A.离断对侧发生深感觉障碍,B.离断同侧发生浅感觉障碍,

C.离断同侧发生深感觉障碍,D.双侧浅感觉障碍。

4、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反射弧中()。

A.不易发生疲劳的部位,B.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C.抗疲劳能力最强的部位,D.对内环境变化最不敏感的部位

5、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B.右半身,C.左侧头面部,D.右侧头面部。

6、远视为()。

A.眼球前后径过长,B.眼的折光力过强,

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D.远点较正常眼更近。

7、视杆细胞的功能为()

A.主要感觉弱光刺激B.能分辨顔色和物体的微细结构

C.主要感觉强光刺激D.构成了眼的昼光觉系统

8、关于视野的错误叙述是()。

A.指整个视网膜的感觉能力,B.鼻侧与上侧较小,

C.颞侧与下侧较大,D.绿色视野比蓝色视野大。

9、关于视力的错误叙述是()。

A.视敏度又称视力,B.视敏度通常以视角大小表示,

C.视敏度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直径大小无关,D.与光源情况有关。

10、关于位觉的错误叙述是()。

A.又称前庭觉,B.感受器是壶腹嵴和囊斑,

C.感受器的感觉细胞称毛细胞,D.维持静息时肌紧张的产生的感觉。

11、前庭反应是指()。

A.脑功能紊乱,B.植物性功能紊乱,

C.肌张力的正常关系失调,D.躯体性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12、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特征是()。

A.兴奋在大脑皮层扩散,B.脑与大脑的协调关系尚未建立,

C.抑制在大脑皮层扩散,D.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干扰。

13、人体站立姿势的维持是()。

A.紧张性牵张反射,B.屈肌反射,C.γ紧张,D.位相性牵张反射。

14、实现躯体运动最低级中枢位于()

A.延髓,B.丘脑,C.脊髓,D.中脑。

15、肌梭是感受肌肉()的感受装置。

A.压力变化,B.张力变化,C.长度变化,D.张力和长度变化。

16、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肌紧张,D.腱反射。

17、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教师应该强调动作的()。

A.次要环节,B.细节结构,C.主要环节,D.主要和次要环节。

18、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

A.对错误动作的纠正,B.动作的细节,

C.做好示范动作,D.动作的主要环节。

三、填空题

1、感受器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它能把各种形式的___转换为____。

2、眼视近物时,睫状肌____,将____拉向前,引起____松弛,晶状体依其自身的弹性而____使眼的折光能力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3、缺乏维生素____,将使视杆细胞上____浓度降低,从而导致____症的发生。

4、近视眼主要是由于眼球的视轴过———,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过———,物像落在视网膜之———,所以视物模糊不清。

5、前庭器官是____、____和____的合称。

6、人的前庭器官如果受到____较大或____过长的刺激,常会引起一系列________功能反应

7、突触的基本结构是由____、____和____三部分组成。

8、突触处信息的传递是通过____和____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9、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突触后膜对____,尤其是____的通透性。

10、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突触后膜对____,尤其是____的通透性。

11、运动技能的学习,实质上是建立____、____和____的运动性条件反射。

五、问答题

1、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视觉在体育运动中有何作用?

2、试述动技能的运动条件反射本质、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动作特点、生理原因和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联系实践分析神经系统对长距离跑运动过程中的的整合过程与机制。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D,A,C,B,B,D,A,D,C,D,D,A,A,C,C,C,C,A

三、填空题

1.刺激能,生物电能2.收缩,睫状体,睫状小带,前后变凸,增大3.A,视紫红质,夜盲症4.长,强,前5.椭圆囊,球囊,三个半规管6.强度,时间,植物性和躯体性

7.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8.化学递质,电变化9.Na+k+Cl-,Na+10.k+Cl-,Cl-

11.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觉性

五、问答题

1答:

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中枢共同完成的活动。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的折光系统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并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在产生发生器电位的过程中使光刺激所包含的视觉信息在视网膜上被初步处理,最后从视神经纤维上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视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视觉的功能是感觉物体的形象、色泽、远近和运动状态等,在运动动作与锻炼、运动技术的学习、形成与运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与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表演时,教师示范、动作图片与运动影像的观察,现场的各种景象及其变化均依靠视觉起作用。

通过视觉中枢,经过大脑皮层与各级中枢的有机整合,作出特定的、适宜的反应效应。

通过视觉活动,可以提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控制、空间感觉的产生、自身动作的调整与身体平衡的维持能力。

2答:

运动技能的本质:

运动技能是一种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觉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

①泛化阶段:

学习初期,学员只对运动技能有感性认识,对动作的内在规律还不理解,大脑皮质由于内抑制,分化抑制尚未建立,所以兴奋和抑制过程扩散,做动作时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和错误动作,做动作费力。

教师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员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正确示范、简练讲解。

②分化阶段:

由于不断练习,学员对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了理解,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做动作时,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初步建立,但遇到新异刺激时,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仍会出现。

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强调动作细节,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反馈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加准确。

③巩固阶段:

此时已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学员做动作时,准确、优美,某些动作环节可出现自动化,环境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到破坏,完成练习时感到省力。

为了避免消退抑制的出现,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④自动化阶段:

自动化动作是由大脑皮质兴奋性较低和不适宜兴奋部分实现的。

当动作出现自动化现象时,第一信号系统的兴奋不向第二信号系统传递,或者只是不完全地传递,这时的动作是无意识的,或者意识得不完全。

此时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动作力学分析,为防止动作技能变质,应常回忆动作和检查动作质量。

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二、选择题

1、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

A.机能水平获得提高,B.运动能力获得提高,

C.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

D.各器官功能的协调。

2、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中止后()。

A.适应会很快消失,B.适应会延续一段较长时间,

C.适应会长期存在,D.适应会逐步消失。

3、超负荷的量可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来改变,这两个因素是()。

A.训练负荷的大、小,B.刺激性质与适应程度,

C.训练强度和训练量,D.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

4、随着锻练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明显反应。

5、赛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何种状态,有助于克服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

A.兴奋性升高,B.兴奋性下降,C.兴奋性过高,D.兴奋性保持稳定状态。

6、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

A.变化不定,B.加快,C.减慢,D.不变。

7、赛前状态时,收缩压的变化为()。

A.不变,B.升高,C.下降,D.变化不定。

8、赛前状态可引起肺通气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加或减少。

9、出现极点时()。

A.吸氧量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B.吸氧量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

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0、准备活动后体温升高的生理作用表现错误的叙述为()。

A.增加肌肉收缩速度,B.提高ATP含量,

C.提高酶系统活性,D.提高最大吸氧量。

11、极点产生原因错误的叙述为()。

A.供氧不足,乳酸大量产生,B.运动中枢兴奋过程占优势,

C.运动动力定型暂时紊乱,D.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紊乱。

12、准备活动与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相同之处为()。

A.推迟疲劳的出现,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C.延长运动时间,D.加速恢复过程。

13、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A.疲劳现象,B.“极点”现象,C.假稳定状态,D.过度紧张。

14、“第二次呼吸”出现时,由于何种关系得到协调,使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A.内脏器官与交感神经系统,B.汗腺分泌和内脏器官,

C.运动功能和交感系统,D.植物性和运动性功能。

15、经过准备活动后的正式练习到达终点时()。

A.血乳酸含量增加较多,B.血乳酸含量增加较少,

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

三、填空题

1、运动训练原则是——,———,———,和———。

2、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准备活动的强度应以____,或心率约达到____,时间为____为宜。

3、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____,在一般教学课中,以____为宜。

4、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和———。

5.运动负荷阈包括运动练习的———,———,———和———等4个基本因素。

6、运动员的生理功能水平具有———,———和———等特点。

7、人体通过体育锻炼使功能提高的本质是一种积极的____过程。

8、库珀提出,为发展有氧能力,心率宜在____,并至少要维持____的时间。

五、问答题

1、试分析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的应用意义与方法。

2、试分析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

3、分析实施生理评定与生理监控的意义与作用。

4、运动训练生理评定的原则有哪些?

在训练实践中如何实施运动心率的测评?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C,D,D,B,A,B,B,A,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