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35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docx

创新方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4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新人教版

明备考方向

握主旨精要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本讲主要讲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为挽救民族危机,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以此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这一理论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

考纲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主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2)阶级:

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

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提出:

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阐发:

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名称

纲领

含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积极:

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③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

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5.实践

(1)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临时约法》:

确认主权在民,国内民族一律平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捍卫共和:

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拓展提升]

三民主义的内在关系

三民主义的内在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其中,民族主义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它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权主义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它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

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

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5.影响: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知识体系构建]

三民主义思想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旧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民生富裕的愿望,成为一段时期内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民主革命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1.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广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的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3.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由于旧三民主义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在它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斗争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旧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例1] (2011·重庆高考)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属于民族主义的内容,C项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

[答案] A

[例2] (2008·海南高考)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解决其他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后出现的贫富分化弊端。

这就是孙中山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

故应选C。

[答案] C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对三民主义基本内容的正确认识,如例12.民生主义是孙中山重要的思想创新,考查对民生主义的正确理解,如例2

预测角度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高考在此命题不多,但在复习备考时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考查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评价及实践

(2)考查对三民主义内容及性质的理解

1.(2012·大同调研)“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

”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  )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土地之岁收……公共之需”和所学史实说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核心是核定地价,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A项不符合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B、D两项不符合题意。

2.(2012·山东四市联考)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解析:

选B 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这与孙中山提出的“民有”“民治”思想相一致;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这与“民享”思想相似,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排除;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项错误。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统一战线占主导地位时的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就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例3] (2012·广东高考)右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 根据“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可知此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而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的斗争、五四运动均早已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抗战初期,排除A、B、C三项。

根据“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农工兵商学大联合”“民众的力量”,可知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 D

[例4] (2009·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

主张时结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即可回答;变化可从材料中的时间“1924年8月”判断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此时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结合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进行比较即可,历史背景要联系材料中的时间回答。

[答案] 主张:

平均地权。

变化:

增加“节制资本”。

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运用多种方式,提供新颖的史料,考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作用,如例3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差别,考查新三民主义提出的重要意义,如例4

预测角度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命题角度主要有:

(1)考查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2)考查孙中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近代化中的历史贡献

3.(2012·温州高三学期初联考)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空间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这一认识(  )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的史实。

注意题干时间“1923年12月1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A项说法错误。

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是领导农民运动,C项不符合题干。

D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

4.(2012·汕头模拟)1911年12月26日孙中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余一钱不名也。

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精神’耳!

”正是凭借这种革命精神,孙中山(  )

A.亲自领导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斗争

B.颁布《中华民国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正式大总统

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

选D 结合孙中山活动的史实理解“革命精神”的含义,应指孙中山百折不挠建立民主共和国、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符合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打破了过去孙中山只依靠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做法,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血液。

A项错在“亲自”;孙中山颁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排除B项;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而非正式大总统,故排除C项。

(2012·淮北质检,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他指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根据材料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维流程]

1.审设问,明确阅读重点

本题共有两问,一是思想和政策发生的变化,二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2.定时空,锁定答题范围

由材料和设问可明确界定时空范围是孙中山晚年。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1)问:

指出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的变化相对简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2)问:

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应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回答。

4.读材料,获取有关信息

(1)略读材料,明确层次大意:

本段材料共分两层,第一层孙中山提出继续实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二层则对革命同志提出了殷切希望。

(2)精读材料,细研关键语句:

①“必须唤起民众”

孙中山认识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体力量,必须发动群众。

②“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孙中山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继续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

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号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扣教材,条理作答

 

 [满分之答] 变化: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原因:

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状元纠错本]

1.(2012·福州检测)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下面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

C

2.中华民国国歌唱到: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虐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答案:

C

3.孙中山认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平均地权 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答案:

A

4.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

B.新三民主义是改造和发展旧三民主义而来的

C.新三民主义就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D.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

答案:

C

[易误点提醒]

1.对民生主义的认识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在现有地价的基础上,将来增加的部分属于国家,故不能说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它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旧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

旧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要分清。

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故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辛亥革命的核心主张

3.新旧三民主义对帝国主义的不同态度

新旧三民主义对于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旧三民主义中,资产阶级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只是在民族主义中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理论上体现了反帝要求;只有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4.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不等同于新三民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北京模拟)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主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受当时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影响所致,故选B。

2.(2013·绍兴模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

选B 1905年孙中山把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属于民族主义,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所以正确选项是B项。

3.(能力题)“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解析:

选B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民权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民主平等;民生是为了解决财富分配问题,故B项正确。

4.(2012·佛山质检)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解析:

选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四万万人效忠”和所学史实说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的“忠”并不是对君王的愚忠,而是号召中国民众要忠于祖国,爱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的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民族意识。

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5.(2012·西城区期末)孙中山认为:

“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唯有师其意而已。

”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  )

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D.三大政策

解析:

选A “井田之法”即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它属于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根据“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唯有师其意而已”可知,孙中山先生要实行土地国有制度,以实现“平均地权”,A项正确。

B、C、D三项显然错误,可以排除。

6.(2012·福建三校联考)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

解析:

选C 孙中山针对西方社会严重的贫富差距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和扶助农工的主张,排除A、B两项;根据时间信息“1918年”可排除D项。

故选C。

7.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救国救民,三民主义曾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最主要的实践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解析:

选A 辛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其中最主要的实践成果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辛亥革命建立的是中华民国,确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8.(2012·赤峰一模)1924年,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君主立宪派

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

解析:

选D 从材料中的时间“1924年”可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D项正确。

其余三项均发生在1924年之前。

9.“在有关资本的问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

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业计划》一书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

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

”如果将这段文字概括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的话,最为准确的是(  )

A.三民主义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

由“节制资本”“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可知,题干所说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选项范围太大,D项最为准确。

10.“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

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解析:

选D 材料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相比,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众。

故D项为正确答案。

11.(2012·温州十校联考)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选D 从材料信息“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以看出,这段话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节制资本”的民生思想,旨在追求社会公平,故选D。

12.(2012·东城区检测)以下是某学生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的归纳,其中观点正确的有(  )

①理论创立:

三民主义 ②革命实践:

辛亥革命 ③挫折:

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 ④理论发展:

新文化运动 ⑤再实践:

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解析:

选B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④错误。

由此可知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

“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

后来他对张国焘说:

“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

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

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