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262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docx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4.1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目标:

⒈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⒉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

⒊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⒋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段棉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

师生画出线段

演示投影片1:

①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

学生画射线②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_

学生画直线

二、小组讨论:

①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

②线段、射线、直线,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问题1:

图中有几条线段?

哪几条?

“要说清楚哪几条,必须先给

线段起名字!

”从而引出线段的记法。

点的记法:

 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

线段的记法:

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自己想办法表示射线,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比较如何表示合理

射线的记法:

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直线的记法:

①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如右图:

我们可以说,点A、B在直线l上,点C不在直线l上

或点C在外,也可以说成:

直线l经过点A、点B,

直线l经过点A、点B,直线l不经过点C

三、随堂练习:

⑴读下列语句,并按照下列语句画的图形

①直线EF经过点C

②点A在直线l外

③过点O的直线a不经过点P

⑵按图填空

④点A、B、C__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⑤点_______在直线a上,点____在直线b外,直线_____都经过点C。

介绍:

直线a、b相交于点A

⑵请过一点A画一条直线,可以画几条?

过两点A、B呢?

学生通过画图,得出结论: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⑶如果你想将一硬纸条固定在硬纸板上,至少需要几根图钉?

为什么?

(学生通过操作,回答)

⑷你还能举出一个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吗?

四、小结:

①学生回忆今天这节课学过的内容

②线段构成的美丽的图案,展示小制作

五、作业:

1、阅读“读一读”

2、习题4.1的1、2题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1.会从“数”和“形”的两个方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能说出线段比较大小的结果;知道线段的和与差的意义。

2.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或差。

教学重点: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

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表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延伸情况能否延长能否比较大小

直线

直线AB(直线上任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0向两方延伸否否射线

射线OA射线L1向一方延伸可反向延长否线段

线段PQ2不能延伸可向两方延长能

二、授新。

1.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2)怎样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

(3)怎样比较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大小?

图1.3-1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能说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吗?

(教师把图1.3-1中的木棒抽去,画六条线段代替木棒,让学生重新描述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并说出结果,如图1.3-3,教师还可以说明以上方法是通过图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

再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度量线段的长度,用“数”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应向学生说明两点:

一是用刻度尺量线段,就是在刻度尺上找到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从而刻度尺上读出线段的长度就是已知线段的长度,二是长度是一个正的数值,且带有单位,教师可结合“读一读”介绍几种常用的单位及代号,有了这个数值,就可以直接按长度来比较线段的大小了。

因为线段的长度的大小和线段大小是一致的。

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量出图1.3—l中6条线段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

图1.31-3

3.怎样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

如图1.3-4

(1),已恬线段a,请你画一条线段AB,使AB=a有几种办法?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画图的方法,让两位不同画法的学生上黑板画出图形,如图1.3-4

(2)(3).图

(2)为用度量法画线段AB,图(3)为用圆规截取法画AN,教师向学生说明几何里若没有特殊要求,两种画法都可以,但如果要求用直尺和圆规画图,就只能用圆规来截取了。

4.你能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那么你能否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和?

两条已知线段的差?

动手试一试。

图1.3-5

并且要求学生画图要画得正确、美观、整洁,培养他们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作业:

习题4.2的1、2、3题

 

§4.3角的度量与表示

教学目标:

⒈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

⒉认识角的表示及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学会角的表示.

教学难点:

在度、分、秒之间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角”.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

 

 

二、讲授新课:

1.想一想: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

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字母及符号“∠”来表示。

中间的字母表示顶点,其它两个字母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

(2)用一个数字或字母表示一个角.

3.试一试:

用适当方法分别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B

AC

∠BAC或∠A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角的顶点来表示这个角.

4.做一做

中国地图简图

 

⑴请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⑵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⑶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

6.开动脑筋

确定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

 

三、归纳小结

(1).角的组成及角的表示方法

(2.)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

(3.)度、分、秒单位间的换算

四、作业

习题4.3的1、2题。

 

§4.4角的比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角与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极其大小关系的认识。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4.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角的两种比较方法、角的和、差、倍、分的作法和计算、角的平分线定义。

教学难点:

角平分线定义的各种数学表达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例导入。

1、出示图4—15,及4个问题。

共同讨论解决。

2、例1讲解。

二、角平分线的概念

角平分线定义: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

如图1-32,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角的两边都是射线。

2.当一个角有角平分线时,可以产生几个数学表达式。

如图1-32,可写成

因为OC是∠AOB的角平分线,

所以∠AOB=2∠AOC=2∠COB,

∠AOC=∠COB,∠AOC=

∠AOB,

∠COB=

∠AOB。

反过来,只要具备上述

(1)、

(2)、(3)、(4)中的式子之一,就能得到OC为∠AOB的角平分线。

这一点学生要给以充分的注意。

三、度、分、秒的计算。

 

1°的

为1分,记作“1′”,即1°=60′.

1′的

为1秒,记作“1″”,即1′=60″

5.讲解例题

例1计算:

⑴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⑵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解:

⑴60′×1.45=87′60″×87=5220″,

即1.45°=87′=5220″.

⑵(

)′×1800=30′,

)°×30=(

)°

即1800″=30′=0.5°.

0.2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解:

60′×0.25=15′

60″×15=900″

即0.25°=15′=900″.

27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解:

)′×2700=45′

)°×45=0.75°

即2700″=45′=0.75°.

60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四、总结

教师提问: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和主要的思维方法?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或者比较零散,教师最后给以归纳。

1学习的内容有三个:

(1)比较角的大小。

(2)角的和、差、倍、分。

(3)角平分线的概念。

2学习了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五、作业。

习题4.4的1、2、3题。

 

§4.5平行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实).

教学重点: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用符号表示.能借助三角板,方格纸等画平行线.

2.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

教学难点:

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现实世界中发现两条直线的平行位置关系

⒈你喜欢滑雪吗?

滑雪运动最关键应注意什么?

⒉小明与小华一起画正方体,哪一个是不成功的?

为什么?

⒊你会画运动跑道吗?

画线时最关键应注意什么?

⒋你知道什么叫平行线吗?

二、讲授新课:

⒈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为什么要强调“同一个平面内”?

有没有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呢?

能举个例子吗?

(抓住特征,感受现实实例)

⒉你能在插图中找到平行线吗?

(P135)能举些生活实例吗?

⒊想一想:

⑴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平行线吗?

与同伴进行交流.

⑵如果两根铁轨之间的宽度不保持相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⑶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同几种位置关系?

⒋做一做:

⑴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线吗?

⑵你能借助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吗?

⒌平行线的表示:

⑴用符号“∥”表示平行,记作AB∥CD或a∥b

⑵用符号表示:

①用符号表示正方体中与AB平行的棱.

②在分割的几何体的截面上找出平行线并用符号表示.

⒍讨论与探究

⑴经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

⑵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它与

(1)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

⑶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小结: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⑴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⒎随堂练习:

⑴判断正错(正打“√”,错打“×”)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③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④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⑤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b且b∥c则a∥c()

(2)填空

①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

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___;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___。

②若AB∥CD且AB∥EF,则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正方体中,与棱AA1平行的棱条数有()

(A)1(B)2(C)3(D)4

 

⑶根据题意画图并探索(如图所示)

①过点A作直线EF,使EF∥CD;

②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③再量以A为顶点的角的度数.

④你发现∠1与其他角有什么关系吗?

三、回顾与总结

1.你学会了什么?

2、归纳总结

四、作业

习题4.5的1、2、3题。

 

§4.6垂直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进一步丰富操作活动经验。

3.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有关垂直的一些性质。

教学重点:

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

探索有关垂直的一些性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忆一忆

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2.想一想

什么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讲授新课:

1.定义: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做一做:

你能用三角尺在白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你能用量角器在白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3)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作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请用量角器量一量,你画出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4)你还能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出其它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试讨论一下,有几种画法?

 

(5)垂直的表示

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那么可记作:

AB⊥CD;

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直线m垂直,

可记作:

l⊥m。

我们把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中的O点)

3.想一想,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

在下列两个图中,分别过点A作l的垂线,您能作出来吗?

每个图中您能作几条?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不妨说说看!

4.性质: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过点A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

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7.随堂练习

判断

1)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2)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直线互相垂直()

3)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如图OA⊥OC,OB⊥OD,且∠BOC=α,

则∠AOD为()

A、180°-2αB、180°-α

C、90°+ αD、2α-90°

三、课堂小结。

垂直定义,垂线的多种画法;

垂直的表示方法;

垂直的基本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作业。

习题4.6的1、2、3题。

 

§4.7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活动,进一步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认识。

2、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拼摆各种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活动,进一步理解“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

学习难点:

用七巧板拼摆限定图形的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⒈【情境】:

⑴七巧板(tangram)又称智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

七巧板虽然仅有七块板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

⑵【实物演示】:

学生先阅读资料,然后与同伴交流。

 

看七巧板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演示。

通过七巧板的介绍,说明我国人民的智慧,同时也清晰地说明什么是七巧板。

利用七巧板的由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初步形象感知:

七巧板变幻无穷的魅力。

⒉七巧板是怎样制作的呢?

【课件演示】:

⑴按图所示的方式画一副七巧板;

⑵涂上不同的颜色;

⑶裁剪;

⑷在下图中找出三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及互相垂直的线段。

通过观察图形,结合课件演示,动手制作一副七巧板。

通过亲手制作七巧板,进一步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认识,从而熟悉七巧板。

为顺利拼好七巧板的各种造型作好准备。

⒊【探究】:

⑴拼图活动:

拼自己喜爱的图形。

⑵练习①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

你想表现什么?

②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的线段或互相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③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⑴学生先进行充分想象,然后拼摆七巧板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体会。

⑵练习①②③:

学生先想象,然后观察图形,形象感知,并与组内同伴交流。

让学生主动从事想象、猜测、观察、实验、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体会七巧板的的魅力,感受拼法和生活中的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⒋【小组活动比赛】:

请各组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数字1和一个英文字母A的图案(见下图),看一看,哪一组拼的最快。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活动,拼好的小组立即把作品张贴到黑板上,以速度快者为优胜组。

让学生在在拼摆各种图形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

⒌【随堂练习】:

⑴七巧板起源于唐代,它是用一个裁剪而成的,由七块大小不同的及所组成。

⑵一副七巧板拼出的图案中角的度数只能是、、、三种。

⑶七巧板中最大板是最小板面积的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七巧板总面积的。

⑷七巧板的七块板只有种不同的图案,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有对。

练习: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一会儿,然后与同伴交流或讨论,最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随堂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⒍【长见识】:

(课件)下图1是我国的七巧板,下图2是欧洲人创造的七巧板,叫“毕达哥拉斯”拼板;下图3由四块拼板组成,有人称它为“四巧板”。

图1图2

图3

学生先阅读(课件)资料,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他们想象、联想的能力。

并使学生自行检验目标的达成。

⒎【小组课外活动】:

⑴准备一张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纸,按如图所示那样将其分割成14块,得到一副十四巧板。

利用它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分别指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填好活动报告。

⑵仿照七巧板,你能设计一种拼图的游戏板吗?

请你用你创作的游戏板拼出一种图案。

(提示:

也可参照数学课本P147页的B组第一题制作游戏板)。

学生回顾探究的整个过程,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

并由记录员负责填写活动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还要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自然语言、符号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