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029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docx

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冲刺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课标全国3卷

专题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一、单选题

1.(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其他模拟)西周时期,中原音乐舞蹈不论动作、曲调还是词意表达,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

“四夷乐舞”则反映人本来的生活状态与情趣,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自然、生活和爱情,表现形式热烈奔放、真挚感人。

这反映出

A.各地民俗融和宗法理念B.礼乐制度浸入主流文化

C.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D.音乐舞蹈促进民族联系

2.(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其他模拟)宋代许多官员享有荫补子弟或亲属为官的特权,通常情况下,达到一定级别的宋朝官员享有圣节荫补、致仕荫补、皇帝即位荫补等。

这说明宋代

A.士族政治得到较快发展B.存在世官制的残余

C.推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D.科举制度影响削弱

3.(2021·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三二模)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这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

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

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4.(2021·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三一模)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则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

这些现象反映出

A.佛教文化在融合中得到发展B.儒家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C.佛教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D.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

5.(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一模)钱钟书在《淡艺录》中对唐宋诗词进行比较,曾指出:

“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忱,乃染宋调”。

在钱钟书看来,唐诗体现出

A.推陈出新的创作风格B.自娱自乐的价值追求

C.国家兴亡的社会关切D.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6.(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二模)《九章算术》把能用同一种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归于一类,提出共同的、抽象的“术”,如方田术、勾股术等:

又把这些“术”及例题按其性质分成方田、勾股等九类。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也写道: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事类相推,析理以辞,勾股以御高深广远”。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数学

A.具有神秘主义色彩B.重视逻辑演绎推理

C.理论发展服务实践D.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7.(2021·贵州六盘水市·高三一模)秦朝设置儒学七十博士,并允许其授徒讲学:

秦亡后原秦朝儒生叔孙通参与西汉王朝朝仪的制定,曾经是秦廷博士的伏生在汉初独授《尚书)。

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A.儒学处于官方统治地位B.焚书坑儒事件子虚乌有

C.儒学及其经典得以传承D.统治者不重视法家思想

8.(2021·四川泸州市·高三一模)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藏书万卷的私人藏书家;唐代私家藏书有了进一步发展,藏书万卷者人数很多;到了宋代,私人藏书更加兴盛,拥有藏书最多者达十余万卷。

这表明

A.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科技进步助推文化发展

C.文化专制现象逐步消失D.地方教育体系日趋完备

9.

10.(2021·四川泸州市·高三二模)《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

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法家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B.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

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D.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

11.(2021·四川泸州市·高三二模)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随着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到了宋代,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

理学的形成

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B.成为了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C.建立起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D.标志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12.(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期中)《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

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

这种变化反映了

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

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的文化心理

13.(2021·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二月考)秦汉时期各级长官自行辟召僚属,地方属吏以功绩升入朝官的途径是比较畅通;东汉的地方属吏进入朝廷,则“横有一道非经察举、征召不能逾越的森严关卡”。

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儒学地位得到巩固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选官取士强调成绩D.属吏上升渠道断绝

14.(2021·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一期中)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常被学人引为论述北宋城市繁荣。

而同时期的《吕蒙正传》则记载“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

”这可以用来说明

A.张择端的画不合史实B.历史面相的多元性

C.历史现象具有主观性D.历史毫无真实可言

15.(2021·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孔子欣赏颜回德行高尚、称赞子路善于处理政务、钦佩子贡雄辩善言、赞誉子夏通晓古代典籍。

后人也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称为孔门四科。

这反映出儒家

A.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B.注重教育发展的全面性

C.倡导人才培养的创造性D.关注大才选板的公正性

16.(2021·四川自贡市·高三一模)左图是唐代敦煌文献中的《白描相扑图稿》(局部)。

右图是唐代相扑传入日本后的线描图。

它们可以用来说明

A.中日绘画风格渐趋一致B.相扑运动源于民间竞技

C.中华传统文化深远影响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文化

17.(2021·广西高三二模)元代马端临据《汉书食货志》“文帝除民田租税,后十三年,景帝二年,始令民再出田租”的记载,得出“文帝民租不收者至十余年”的结论。

有当代学者据文帝晚期汉墓出土木牍关于征收“刍、稟(田租附加税,税额比田租少)”的诸多记载,反驳了前者的观点。

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前者源于古代典籍,观点更接近历史真实

B.后者出自一手材料,得出的结论信度更高

C.两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成立

D.二者研究视角不同,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分歧

18.(2021·广西高三三模)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拓片,画面有骑马、射箭、角抵武术蹴鞠等活动。

这反映出

A.汉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B.运动项目具有群众基础

C.民族交融促进体育运动D.运动项目具有时代特点

19.(2021·广西南宁市·高三一模)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杭州良诸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琮(如图),在其后全国多个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不少造型风格类似的玉琮,如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琮其造型和纹饰都与良渚玉琮高度一致。

这表明

A.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B.金沙文化是良渚文化的延续

C.早期中华文明存在一定联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0.(2020·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从唐到元,科举取士存在以儒家经学为重或以文学辞章为主的争论。

唐、北宋初期主要以文学诗赋取士,到南宋后期,科举内容主要围绕“心性”“天理”“道”“正心诚意”展开,文学辞章渐居次要地位。

这一变化

A.限制了文学的发展空间B.反映取士标准的随意性

C.促进理学与政治的结合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1.(2021·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三一模)董仲舒认为,按《春秋》之法,灾年、战乱之年不维修旧的建筑,不能让百姓困苦,不能伤害甚至杀害他们。

这表明董仲舒

A.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无为而治B.主张民众利益是国家利益核心

C.利用天谴思想约束统治者行为D.继承了先秦儒学治国理政思想

22.(2021·广西高三二模)孟子认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商鞅强调“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韩非子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们的共同点是

A.关心国家治理B.强调变革的重要性

C.主张集权统治D.推动了学术的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23.(2021·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载,字子厚,陕西眉县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著书立说和教书育人。

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关中兴教,使“关学”大盛,以德育人,使学者辈出,关中民风为之一变。

张载认为,要使人为善,就必须通过教育、学习、变化气质,返本为善,从而使其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圣人境界,“志”是教育的大前提,一个人求知为学、为人做官,都必须“立其志”。

他认为学习求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序”过程,既不能停止间断,又不能急于求成,老师应循序而教,学生应循序而学。

他还主张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的求知意识和学习兴趣。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接受能力去教化,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

他认为,学习求知必须虚心,虚心方能接纳百物,汇合各种知识,进入神明之境。

教育必须注重道济天下,利济众生。

教育学生做一个对天下和人民有用的人,圣人之学就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的。

——摘编自《宋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载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影响。

24.(2021·贵州毕节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家长权既是一种制度设计,也一种伦理要求。

自先秦孔子创建儒学以来,到清末变法之前,家长权之实际内容都深爱传家孝道伦理之影响。

儒家伦理中重点论述家长和子女关系的所谓孝道,构成了家长权演进和发展的伦理基础。

不论是孝道还是家长权,二者都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相对温和到绝对压制的过程。

家长权作为一个法律制度的确立离不开儒家的“孝”理论和中国法律的儒家化。

——摘编自史永平《中国古代家长权之法理探析》

材料二古罗马时期,在国家还没有力量干预各个家庭以内的事务时,要由家长负责维持全家的秩序,当时的家长权是绝对的,共和国末期以后,家长权逐渐受到许多限制。

公元前89年《庞泊亚法》取消祖父对孙子、丈夫对妻子的生杀权,家属的人格逐渐自由。

早期处于自然经济社会的罗马,家庭财产集中于家长,家属没有私产,其所得的一切财物均归家长所有。

后来,由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达,家长需要家属帮助经营管理他的作坊、店铺以及航海事业等,家属因此获得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其法律地位也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关于“家属所得财物全部归家长”的古老原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古代罗马的人格逐渐自由。

——摘编自汪丽《古罗马与古代中国家庭制度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家长权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家长权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5.(2021·广西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熹认为要认识世界,要找回“天理”,可从分析万物下手,识其“气”性,最终得其“理”。

这就是所谓“格物致知”。

朱熹对《礼运》中月有盈缺问题的怀疑,鲜明地体现了科技所要求的怀疑精神,在当时无疑是积极的思想观念。

理学家们强烈地探讨自然的兴趣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昌明的时代,不仅有世界三大发明的完成,而且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学、工农业、纺织技术以及火药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摘編自宋时磊《国学学术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主要是以文化观念的形态呈现,由思想精英们揭示的科学态度、科学信仰和科学方法,作为一种内在解放力量蕴含于新的价值观念当中,汇成了一股以文化的、伦理觉悟为号召,以启蒙为目的的救国思潮,他们将启蒙建立在对科学的依赖之上,使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理性精神的固有品质、他们认为科学所带来的技术、政治和经济变革,只是科学功能的一方面。

科学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人们提供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于是,推翻不合理的伦理价值体系,树立新的秩序原则,培养独立人格,改善社会与人生的境遇,种种文化救国的主张背后都无不体现着科学理性精神。

——摘編自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格物致知”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科学”的内涵及其积极作用。

26.(2021·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月考)材料隋朝建立后,儒家传统礼仪备受文帝的重视。

礼部也因此屡次颁布律令,继承和发展汉代礼仪,使之更加细致,也更加系统化。

隋文帝认为,道教思想中追求一体的理念和佛教一不可分的思想与儒家大一统的观念相吻合,因此下诏提倡和保护佛道两教。

他摈弃了北周武帝用暴力武断压制宗教文化发展的做法,赢得了广大宗教信徒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各阶层、各方面人们的拥护。

隋炀帝担任扬州总管时,团结和招徕在南方有广泛影响的儒、道、佛三教代表人物,修订编纂因战乱散佚损坏的佛教经籍凡四藏,经卷近10万轴。

此外,杨广的身边还聚集了大量南方著名文人,称为王府学士,竭力修撰书籍,凡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等,内容包罗万象。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文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文化改革产生的影响。

27.(2021·广西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力图扭转儒家在政治上的被动局面,要使儒家学说为更多统治者采用。

为此,针对孔孟非贤君不仕的观点,荀子将君主划分为三类:

圣君、中君、暴君。

臣子对圣君要“以顺上为志”,对中君要“有谏争,无谄谀”对暴君則要坚持原则立场采取温和渐进的手段向暴君讲明道理,引导其走向正途。

反对“群臣去忠而事私"。

荀子提出“君者,仪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

在选拔人才时君主应试做到“不性亲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

——据高春海《荀子人际关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关于君臣关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荀子的君臣观。

28.(2021·广西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摆脱宗教神秘主义的束缚,出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即古典人文主义。

孔子秉持并宣传“与命于仁”的主张,强调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动性,儒家强调仁爱是现实之路、治世之本。

荀子发展孔子“礼”的主张,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孟子认为“义”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应当舍利取义。

儒家还倡导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不猜疑别人,信守承诺。

中国古典人文主义对中国文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在中世纪时虽然也曾受到宗教思潮的影响,但始终未被拉回到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愚昧状态中去。

——摘编自崔一心《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人文主义曾拉开了世界近代的历史帷幕,并曾在几个世纪中启蒙了世界各国千百万人民。

欧洲的文艺复兴,从各个方面冲击着生活在中世纪精神枷锁中的欧洲民众,使他们首先在精神上作为人而挺立起来。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则是呼唤出著名的《独立宣言》与《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呼唤出北美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19世纪以来,在西欧以及北美,却与当年文艺复兴和启蒙主义相反,产生了一种只重科学技术、物质生活的潮流。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这种潮流正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

人文主义的理念与激情则一直处于退潮状态。

这种人文主义的退潮,有着极大的危险性。

——摘编自何芳川《新经济时代与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人文主义的认识。

29.(2021·广西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中后期,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追求财富、满足私欲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生基本目标,士大夫阶层也不例外,士风颓靡,传统儒家所崇尚的德行操守观念受到冲击。

同时,程朱理学日渐式微,晚明士人对圣人人格的崇敬和兴趣日趋淡漠。

黄道周对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在他看来,王汝中、李贽否定传统道德、怀疑儒学权威,对情欲的肯定、对功夫的否定,会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儒家“君子儒”的人格理想,而“君子儒”人格的瓦解会将直接导致朝廷无儒臣可任用,天下无儒学可遵奉,这必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

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道周编撰《儒行集传》,并于次年刊行。

在《儒行集传》中,黄道周借助儒家传统德行理念和范畴概念,建构了一个丰满而立体的“君子儒”人格范型。

黄道周认为,儒者之所以成为儒者,关键是以“仁”为本、为实,坚持以道事君,道高于势。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他还认为,身与道相辅相成,“君子不外道而求身,不外身而求道”,修身是实现道的根本途径。

除了思想探索、理论建构外,黄道周处处以“君子儒”的人格范型自律,躬亲践履,体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的君子品格。

——摘编自许卉《黄道周对儒家“君子儒”人格的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道周建构“君子儒”人格范型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道周建构的“君子儒”人格范型的内涵。

30.(2021·广西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叫圣贤气象。

什么叫圣贤气象?

张载有句名言:

“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儒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人之道包括并存的两面:

社会责任与个人自在、忧患意识与闲适心态、道义情怀与洒落胸襟。

……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思想家对士大夫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追求圣贤气象者必须首先具有豪杰精神,这种提法是过去没有过的。

同样讲圣贤气象,到了王船山(王夫之)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

——摘編自朱汉民《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16-18世纪英国贵族从政治权利到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乃至婚姻家庭生活和教育,都产生了一定变化。

在近代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英国贵族适时的调整,投入经营,用一种“渐进式”的转变方式追求自由权利,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英国近代史上,文化在推动整个国家崛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而贵族精神正是英国文化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他们重视教育,更加注重等级性,以其在思想文化上的优势来影响社会其他阶层。

——摘编自毕书媛《16-18世纪英国贵族精神的“渐进式”演变及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士大夫精神”与英国“贵族精神”内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贵族精神”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士大夫精神”折射的时代背景。

并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

31.(2021·广西桂林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贯穿于人格的完善、人性的修养的始终。

诗所兴起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仁爱情感,这是以“仁”复“礼”的前提。

在“兴于诗”的前提下,人的视听言行才能皆合于礼,立身处事皆“立于礼”。

“立于礼”只是做到了人的心理欲求与伦理规范的统一,还不是人格的最后完成,所以还须要“乐以成性”,只有在音乐的陶冶下,才能形成完美的人性、健全的人格。

为了使审美教育服从、服务于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孔子在其教育活动中对《诗》、乐进行过一番改造,让人形成“仁”与“礼”、内在心理欲求与外在伦理规范交融一体的自由和谐、调畅怡悦的审美境界。

——摘编自祁海文等《中国美育思想通史·先秦卷》

材料二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在审美教育中重视音乐(包括诗歌、悲喜剧等文学作品)的作用,应“为了灵魂的美善而实施音乐教育”。

他把人的性格分为统治者哲学家的理智、保卫者武士的意志及被统治者农工商的情欲三个等级,认为审美教育只有以理智、合理的内容才能使不同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实现和谐的理想国。

为此,他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政治规范,即诗只能描写善、美的东西、音乐必须是适合保卫国家的曲调,禁止“摹仿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的文艺作品和表现悲哀、柔弱的曲调。

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

——摘编自陈育德《西方美育思想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美育思想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美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32.(2021·广西桂林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吴其浚(1789-1847),二十八岁高中进士,授官翰林院修撰,后官至总督。

为政之余,吴其浚对植物有所研究,撰写出《植物名实图考》。

他反对“耳食”的研究方法,主张“目验”,如书中“穬麦”条记载:

“《天工开物》谓穬麦独产陕西,随土而变,皮成青黑色,此则糅杂臆断,不由目睹也。

”他还纠正《本草纲目》中把通脱木与木通混同的说法,把通脱木改列入山草类,此种例子在书中有不少。

对可疑植物,他经过研究比较,不能肯定的不下结论。

《植物名实图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其精确者往往可资以鉴定科属”。

许多现代植物分类工作者在研究植物时往往要参考它,除可根据书中的附图鉴别出一些植物的科、属、种名外,不少植物的中名定名也以之为依据。

日本伊藤圭介对《植物名实图考》评价很高:

“辨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

图写亦甚备,至其疑似难辨者,尤极详细精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其浚在植物学卓有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植物名实图考》对中国植物学发展的贡献。

三、论述题

33.(2021·广西柳州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懦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共影响。

两晋时,是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是神韵、仪态之美。

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

成为“风流“涵义的重要构成。

——摘编自牟发松《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汉唐历史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