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100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试题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杨士奇,泰和人。

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

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

帝阅无士奇名,召问。

对曰:

“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

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

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

士奇曰:

“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

诗小技,不足为也。

”太子称善。

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

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

既而不得立,怨望。

帝又怜赵王年少,宠异之。

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

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

士奇以孝敬对,且曰:

“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

”帝悦。

十二年,帝北征。

士奇仍辅太子居守。

汉王谮太子益急。

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

士奇后至,宥之。

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

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初,帝监国时,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士奇曰:

“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

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

帝怒,降一官。

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

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

士奇曰:

“谦应诏陈言。

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

”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

英宗即位。

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

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

士奇以老疾在告。

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

士奇感泣,忧不能起。

卒,年八十。

赠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杨士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B.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C.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D.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解析:

选A “臣适病弗预”意为臣恰逢得病没有参加(赠行),句意完整,且与“以故独不及”构成因果关系,“以故”前应断开,排除C、D两项。

“今受否未可知”意为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句意完整,而且后文“且”意为“况且”,与前句形成递进关系,“且”前应断开,排除B项。

选A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

C.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D.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

解析:

选D 赋税由户部主管而非礼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

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

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维护太子,因此下狱并被关押很久。

C.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

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争取免罪。

D.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

他深受数朝皇帝的信任,肩负重任;儿子杨稷傲慢凶暴,最终因为暴虐、杀人而被逮捕。

解析:

选B “汉王与赵王……因此下狱并被关押很久”错误,由原文“士奇后至……寻释之”可知,杨士奇被下狱关押的原因是太子迎驾迟缓,自己遭人弹劾;且其不久就被释放了,并没有被关押很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初,帝监国时,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译文:

 

(2)士奇以老疾在告。

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

译文:

 

参考答案:

(1)当初,皇帝代理监管国事的时候,怨恨御史舒仲成,到这时想治他的罪。

(2)杨士奇因为年老有病正在休假。

天子恐怕伤了杨士奇的心,颁下诏书宽慰勉励他。

参考译文: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

建文初年,朝廷集合各地儒生修撰《太祖实录》,杨士奇已经因为举荐被征召授予教授,正要出发,王叔英又以有史学才华推荐他。

于是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编纂官。

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装载着岭南的土特产赠送给朝廷官员,有人得到他的馈赠名单呈给皇帝。

皇帝看后发现其中没有杨士奇的名字,于是召见杨士奇询问。

杨士奇回答道:

“徐奇奔赴广东时,群臣作诗文赠行,我恰逢得病未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

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况且赠礼轻微,应当没有其他意思。

”皇帝于是命令毁掉了那份名单。

六年,皇上北巡,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留下辅佐太子。

太子喜欢文学辞章,王汝玉以作诗之法进呈。

杨士奇说:

“殿下应当留心读六经,闲暇时间则看看两汉的诏令。

诗是小技,不值得去做。

”太子称好。

当初,皇上起兵时,汉王多次力战有功。

皇上允诺事成之后将他立为太子。

但后来汉王没有得到册立,便怨恨、不满。

皇上又怜惜赵王年少,对他特别宠爱。

于是这两位亲王联合离间太子(和皇上的关系),皇上颇为心动。

永乐九年,皇上回南京,召见杨士奇询问太子监国的情况。

杨士奇回答说他很孝敬,并且说:

“殿下天资很高,他一心爱人,决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皇上高兴。

十二年,皇上北征。

杨士奇仍辅佐太子留守京师。

这时汉王更急迫地诬陷太子。

皇上回京时,以(太子)迎驾迟缓的罪名,将黄淮等东宫属官全部投进监狱。

杨士奇后到,得到皇上宽宥。

随皇上出征的大臣一起上书弹劾杨士奇,说不该唯独宽宥他,于是将杨士奇关进锦衣卫监狱,不久获释。

仁宗即位后,被提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当初,皇帝代理监管国事的时候,怨恨御史舒仲成,到这时想治他的罪。

杨士奇说:

“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宽宥原先所有忤逆圣旨的人。

现在如果将仲成治罪,则诏书就会失去信用,害怕的人就多了。

”有人议论说大理寺卿虞谦谈论事情时不注意保密。

皇上发怒,将他降官一级。

杨士奇为他辩白其中的冤屈,虞谦得以复职。

又大理寺少卿弋谦因上书言事而获罪。

杨士奇说:

“弋谦响应诏书陈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加罪给他,则群臣从此以后将不敢说话了。

”皇上马上升弋谦为副都御史,并下敕令承认错误。

英宗即位。

杨士奇已经年老,他的儿子杨稷为人傲横,曾经施暴杀人。

又有人告发杨稷横行暴虐的数十件事情,杨稷于是被关进监狱审理。

杨士奇因为年老有病正在休假。

天子恐怕伤了杨士奇的心,颁下诏书宽慰勉励他。

杨士奇感恩哭泣,忧虑得不能起床。

去世,享年八十岁。

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

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

继宗榜曰:

“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

继宗入见曰:

“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

“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

“朝觐官孰廉?

”直对曰:

“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

“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敏惶恐,遗书庆曰:

“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

“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解析:

选B 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要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月俸”“之”“原数”“他司”“仓吏”“继宗”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量”是动词,“之”是其宾语,故“之”后应断开,排除C项;“悟”意思是“明白,悟出”,宾语应是“仓吏缺粮之由”,“由”意思是“缘由,原因”,“仓吏缺粮”是“由”的定语,故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具实以闻”,“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

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解析:

选D D项,“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有误,乡试应是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

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

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

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

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解析:

选C C项,“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有误,从文中来看,“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意思是“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

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可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译文:

 

(2)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译文:

 

参考答案:

(1)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

(2)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

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

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

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

(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

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冒犯。

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

又大力兴办社学。

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

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

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

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鞭挞而死。

杨继宗张榜公告说:

“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

”孔儒十分恼怒。

杨继宗去拜见他说:

“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

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

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

”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

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

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

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

“钱都在,请给我印券。

”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

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

明宪宗问汪直:

“朝觐官中谁廉洁?

”汪直回答说:

“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

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

宪宗说道:

“(你说的)恐怕就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吧?

”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

“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

”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

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

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

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

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

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

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

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

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

“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

”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

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

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

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

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

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

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以疾求致仕。

修宫使丁谓言:

“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

”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

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

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

七月卒,年六十四。

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

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

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

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

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

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

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

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

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解析:

选A “督运”意为“监督运送(物资)”,是一个动宾短语。

“议者”指“进言者、议事者”,做下一句的主语,所以这两个词之间应该断开,可排除B、D两项,在“悉安流而达”一句中,“悉”做副词,是“都”的意思,“而”是连词,表修饰,这句话意为“都由水路平安运到”,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得出答案。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本义是米仓,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解析:

选D “配飨”即合祭、祔祀。

古代有三种形式都可以称为“配飨”:

古帝王祭天,以先祖配祭;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孔子弟子或历代名儒祔祀于孔庙。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承规兼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

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B.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

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备受荣宠。

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得皇帝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D.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

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解析:

选C C项,“他生前得皇帝赐宅”错,文章中没有提及。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译文:

(2)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译文:

参考答案:

(1)刘承规本名叫刘承珪,因为长期衰弱多病,真宗取道家改名以渡危难的用意,将他的名改珪为规。

(2)只要房屋稍微有不合标准的情形,即使已经镶金嵌玉,也一定要毁掉重修,有关官员不敢核算所花费的钱财。

参考译文:

刘承规,字大方,是楚州山阳人。

在建隆年间补授高位,太宗即位后,越级担任北作坊副使。

适逢当地山民聚众造反,承规和知州乔维岳率领兵马讨伐平定了暴乱。

真宗即位后,刘承规担任胜州刺史。

大中祥符初年,朝廷商议前往泰山封禅,(刘承规)由掌发运使升迁为昭宣使、长州防御使。

适逢修建玉清昭应宫,朝廷又任命刘承规为副使。

真宗祭祀汾阴,又派刘承规监督运送(物资)。

议事者认为,由京城到河中,取道陆路则山势险恶,取道水路则水流湍急。

刘承规决议采用水运,各种供应的物品都由水路平安运到。

礼仪结束后,应当晋升官职,刘承规上表请求退休,真宗下达亲笔诏书加以敦促勉励,还作了一首七言诗赐给他。

任命他为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大中祥符五年,刘承规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官归故里。

修宫使丁谓进言说:

“刘承规掌管宫内职务,(内宫)还需要倚仗他来监管督辖。

希望不要答应他的请求,只可从优赐给褒奖诏书,特意设置景福殿使一职让他担任,以示恩宠,班序在客省使之上。

”刘承规改任新州观察使,真宗写了一首诗歌赐给他。

刘承规将观察使每月的俸禄交给有关官员,真宗下达手诏加以褒扬赞美,又确定将景福殿使的俸禄发放给他。

刘承规本名叫刘承珪,因为长期衰弱多病,真宗取道家改名以渡危难的用意,将他的名改珪为规。

刘承规病重,请求解除职务,返回自己家,真宗照准。

七月,刘承规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朝廷停止上朝,追授他为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使,谥号为忠肃。

刘承规侍奉三朝,以精力充沛闻名,喜欢核查官府中记事的簿册文书,孜孜不倦。

自从掌管内库三十年来,检察精细严密,采用的办法都成了条例和程式。

他还制定了权衡法,记载在《律历志》中。

刘承规性情深沉刚毅,一心为公,深受信赖,特别喜欢暗察别人的过失,人们大多惧怕他。

皇上崇尚祥瑞符命,修建宗庙,装饰宫观,刘承规都得以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

建造的玉清昭应宫,尤其精美华丽。

只要房屋稍微有不合标准的情形,即使已经镶金嵌玉,也一定要毁掉重修,有关官员不敢核算所花费的钱财。

二圣殿塑陪祭功臣的肖像,真宗特意下诏塑他的肖像,放在太宗身旁。

刘承规很爱好儒家学问,喜欢藏书,闲暇时常接见文人,考访旧时真相,对那些在朝中有名望的文人总是以礼相待,或者暗中推荐入朝为官。

刘承规自从病重后,只将公家的事务作为心中的挂念,死后留下奏疏要求朝廷不要赠送助葬的财物,不下诏治丧,真宗深为赞叹惋惜,派宦官与鸿胪寺官员主持丧事,亲自为他写了祭文。

玉清昭应宫建成后,真宗又加赠他为侍中,派内侍邓守恩到墓前祭奠致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

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

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

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

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

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

琰谏曰:

“昔孙卿有言:

‘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

’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绍以为骑都尉。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

“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琰对曰:

“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太祖改容谢之。

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琰书谏曰:

“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

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

唯世子燔翳①捐褶②,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征事。

魏国初建,拜尚书。

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

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

唯琰露板答曰:

“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③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

”植,琰之兄女婿也。

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传》)

[注] ①翳:

装箭的器具。

②褶:

骑服。

③五官将:

即五官中郎将,这里指代曹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解析:

选A 文言文断句,可由固定的不需翻译的专名入手,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名,如本题首先确定黎阳、延津、许(许昌)、官渡为地名。

C、D两项中的“黎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