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及答案.docx
《高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其中1至11小题为单选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至18小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被看成质点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中a=0的特殊情况
2.小明上高一,看到上高二的哥哥做物理题:
“某人造卫星离地面高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人造卫星运转的线速度v是多少?
”小明很快给出了准确的答案,这让哥哥吃惊不已。
小明选择的是下列哪个选项()
3.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前进10m后,物体又匀减速前进50m才停止.求该物体在这两个阶段中运动时间之比t1∶t2为()
A.1:
4B.2:
5C.1:
5D.1:
4
4.某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第1s内加速运动,第2、3s内减速运动,第3s末回到出发点
B.第3s末速度是-4m/sC.前2s的位移是8m
D.前4s内的位移是16m
5.以v0=4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2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向上抛出另一个同样的小球,忽略空气阻力,g=10m/s2。
则两球相遇处离抛出点的高度是()
A.60mB.75mC.70mD.65m
6.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用轻质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
当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若用水平力Fʼ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2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2FB.x′>2x
C.Fʼ>2FD.x′<2x
7.把一个已知力F分解,要求其中一个分力F1跟F成30°,而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2=
F,但方向未知,则F1的大小可能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为m1=4kg的物块P,Q为一质量为m2=8kg的重物,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前0.2s时间内F为变力,0.2s以后F为恒力,已知sin37°=0.6,g=10m/s2.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Fmax和Fmin,则有()
A.Fmax=72N,Fmin=36NB.Fmax=72N,Fmin=30N
C.Fmax=68N,Fmin=36ND.Fmax=68N,Fmin=30N
9.某消防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需从半球形的屋顶向上缓慢爬行(如图所示),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选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大
B.屋顶对他的作用力不变
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减小
D.他对屋顶的压力不变
10.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
已知
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0.2B.0.5C.0.6D.0.4
11.如图所示,轻弹簧两端拴接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拴接小球的细线固定在天花板上,两球静止,两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α=30°,弹簧水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线拉力大小为mgB.剪断左侧细线瞬间,b球加速度大小为
g
C.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mgD.剪断左侧细线瞬间,a球加速度大小为
g
12.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一理想定滑轮,一轻绳跨过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和B.保持A的质量不变,改变B的质量m,当B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的加速度a随B的质量m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9.8m/s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θ已知,可求出A的质量B.若θ未知,可求出图乙中a1的值
C.若θ已知,可求出图乙中a2的值D.若θ已知,可求出图乙中m0的值
13.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小球,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
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块,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块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汽车一定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物块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物块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14.一位同学乘坐电梯从六楼竖直运动到一楼的过程中,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同学的质量m=60kg,g=9.8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该同学受电梯的静摩擦力作用
B.前2s内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C.前2s内该同学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540N
D.10s内电梯的位移大小为17m
15.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直杆AB,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0°≤θ≤90°)。
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套在直杆上.给小圆环施加一与该竖直平面平行的恒力F,并从A端由静止释放.改变直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当直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恒力F和小圆环的重力的合力一定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下的方向
B.恒力F一定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下的方向
C.若恒力F的方向水平向右,则恒力F的大小为
D.恒力F的最小值为
mg
16.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当滑块向右以a=g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细线的拉力大小为零
B.当滑块静止时,绳的拉力大小为
C.当滑块向左以a=g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D.当滑块向右以a=
g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细线的拉力大小为2mg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水平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为
B.斜面和竖直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合力为
C.若增大加速度a,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一定增大
D.若增大加速度a,竖直挡板对小球的弹力一定增大
18.如图所示,A、B两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且它们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它们之间用轻质细线相连,两次连接情况中细线倾斜方向不同但倾角相同,先后对B施加水平力F1和F2,两次细线上的力分别为FT1、FT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两种情况下,A、B一起向右运动,则必有F1=F2
B.两种情况下,只有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才可能F1=F2
C.若两种情况下,A、B一起向右运动,则可能FT1=FT2
D.若两种情况下,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FT1>FT2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空白处)
19.
(1)某次研究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L关系实验时得到如图a所示的F-L图象.由图象可知:
弹簧原长L0=______cm,由此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2)按如图b的方式挂上钩码(已知每个钩码重G=1N),轻绳与弹簧右端相连,使
(1)中研究的弹簧压缩,稳定后指针指示如图b,则指针所指刻度尺示数为________cm,由此可推测图b中所挂钩码的个数为________个.
20.“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在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挂上细线和砝码
B.“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只需测量一次,记录一组数据即可
D.当改变小车的质量时,由于小车的摩擦力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再次平衡摩擦力
(2)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选择了A、B、C、D、E、F、G作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x1=1.19cm、x2=2.40cm、x3=3.60cm、x4=4.79cm、x5=6.00cm、x6=7.22cm。
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中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接.
(3)假设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准确的平衡了摩擦力,但在测量所挂重物的质量时,忘记了砝码盘的质量。
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图象可能是________.
A.
B.
C.
D.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21.(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环(图中未画出)在F=200N的拉力作用下,沿固定在地面上的粗糙长直杆由静止开始运动,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拉力F与杆的夹角也为θ。
力F作用0.5s后撤去,环在杆上继续上滑了0.4s后速度减为零。
(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环沿杆向上运动的总距离x。
22.(12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夹角θ=37°,从A到B长度为L=10.25m,传送带以v0=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
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
已知sin37°=0.6,g=10m/s2,求:
(1)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
(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黑色痕迹的长度。
23.(16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物体与物体间发生反复的多次碰撞.如图所示,一块表面水平的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它的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L=0.08m.现有一小物块以初速度v0=2m/s从左端滑上木板,已知木板和小物块的质量均为1kg,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木板足够长使得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不与墙接触,木板与墙碰后木板以原速率反弹,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时的速度大小;
(2)从小物块滑上木板到二者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碰撞的总次数和所用的总时间;
(3)小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
长安一中2017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参考答案(实验)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其中1至11小题为单选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至18小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C
D
B
A
C
A
D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BC
BC
BD
AD
AC
BD
ABD
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9.【答案】
(1)3.0 200
(2)1.50 3
20【答案】
(1)A
(2)1.20左 (3)C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21.(12分)解:
(1)在力F作用0.5s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cosθ-mgsinθ-Ff=ma1
Fsinθ=FN+mgcosθ
Ff=μFN
设0.5s末速度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a1t1
撤去F后0.4s内
mgsinθ+μmgcosθ=ma2
v=a2t2
联立以上各式得μ=0.5
a1=8m/s2
a2=10m/s2
v=a2t2=4m/s。
(2)x=
a1t
+vt2-
a2t
=1.8m。
答案
(1)0.5
(2)1.8m
22.(12分)解:
(1)煤块刚放上时,受到向下的摩擦力,其加速度为
a1=g(sinθ+μcosθ)=10m/s2,
加速过程中t1=
=1s,
x1=
a1t
=5m。
达到v0后,受到向上的摩擦力,则
a2=g(sinθ-μcosθ)=2m/s2,
x2=L-x1=5.25m,
x2=v0t2+
a2t
,
得t2=0.5s。
煤块从A到B的时间为t=t1+t2=1.5s。
(2)第一过程痕迹长Δx1=v0t1-x1=5m,
第二过程痕迹长Δx2=x2-v0t2=0.25m,
Δx1与Δx2部分重合,故痕迹总长为5m。
答案
(1)1.5s
(2)5m
23.(16分)解:
(1)物块滑上木板后,在摩擦力作用下,木板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木板加速度大小为a,经历时间T后与墙第一次碰撞,碰撞时的速度大小为v1,则
μmg=ma
L=
aT2
v1=aT
联立解得T=0.4sv1=0.4m/s
(2)在物块与木板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前,在每两次碰撞之间,木板受到物块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而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因而木板与墙相碰后将先返回至初始位置且速度减为零,所用时间也为T.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设在物块与木板两者达到共同速度v前木板共经历n次碰撞,则有v=v0-(2nT+Δt)a=aΔt
式中Δt是碰撞n次后木板从初始位置至达到共同速度时所需要的时间.得2v=v0-2nTa
由于木板的速率只能位于0到v1之间,故有0≤v0-2nTa≤2v1
求解上式得1.5≤n≤2.5
由于n是整数,故n=2,v=0.2m/s,Δt=0.2s
从开始到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为t=4T+Δt=1.8s
即从物块滑上木板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共发生两次碰撞,所用的时间为1.8s.
(3)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之间的距离为s=L-
a(Δt)2
解得s=0.06m
即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为0.0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