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470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docx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

采区煤层开采设计方案

第一章采区概况

第一节采区位置、采区尺寸及围

980m北二采区位于主、副立井及980m轨道大巷、980m回风大巷的北侧,F1断层保护的东侧,F2-2断层的北侧及规划中的980m北三轨道上山的西侧。

980m北二采区西起F1断层保护煤柱线和岩浆岩侵蚀带一,东至F2-2断层及北三轨道上山(规划)保护煤柱线,北起F2断层保护煤柱线、南至980m4煤底板等高线。

采区南北长530m左右,东西宽600m左右,煤层倾角8~15/10°,采区面积约0.255km2。

采区开采上、下限标高为980~1060m。

该采区地表地形复杂、山势险峻,地表无村庄和其他建筑物。

第二节采区煤柱及资源回收率

经钻探本采区共发现3条断层,其中F1断层为正断层,走向北东20°,倾向南东,倾角75°,落差90~160m,南北纵贯全井田,将井田分为东西两部分,井田围延伸长度3300m。

F2断层:

位于井田F1断层东部,与F1断层斜交,为正断层,走向南东65°,倾向北东,倾角75°,落差0~110m,井田围延伸长度720m。

F2-2断层为F2断层的次生断层,为正断层,倾角65°,落差0~10m。

根据规定,采区设计及开采时F1、F2、F2-2断层留设不小于20m的断层保护煤柱。

采区布置时为规划中的北三轨道上山、回风上山留设20m上山保护煤柱。

采区设计开采4号煤层,4号煤层为中厚~厚煤层,根据规定采区设计资源回收率为75%以上。

第三节采区储量

根本采区4号煤工业储量156.43万t,其中F1、F2、F2-2断层保护煤柱分别为3.74万t、3.78万t、3.63万t,北三轨道上山、回风上山保护煤柱8.43万t。

扣除F1、F2、F2-2断层保护煤柱、北三轨道上山、回风上山保护煤柱,采区可采工业储量136.85万t。

第二章地质特征

第一节地质构造

一、煤系地层

一)区域地层

该区域地层发育较全,自老到新有太古界桑干群(Ars);中上元古界震旦系下统高于庄组,中统雾迷山组,寒武系中统(∈2)、上统(∈3),侏罗系中、下统下花园组,中统九龙山组、髫髻山组,侏罗系上统组及新生界地层。

二)井田地层

井田出露、钻探、井巷揭露的地层有:

古生界寒武系上统(∈3);中生界侏罗系下—中统下花园组下段(Jl-2xl)及上段(Jl-2x2);中统九龙山组(J2j)、髫髻山组(J2t)、第四系(Q)。

各时代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古生界寒武系(∈)

①中统(∈2)

上部为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结晶灰岩,下部为紫红色泥岩、钙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泥灰岩、鲕状灰岩,厚度70~120m。

②上统(∈3)

下部为灰色、灰白色石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岩溶裂隙不发育;上部为灰、深灰、暗紫、灰绿色石灰岩、泥灰岩、钙质粉砂岩,叶岩夹竹叶状、砾状石灰岩,岩溶一般不发育,顶部为紫红色鲕状粘土岩,厚度不大于0.5m。

2、中生界侏罗系(J)

①下—中统下花园组(Jl-2x)

为井田含煤地层,据其岩性、岩相等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Jl-2x1)由煤系基底顶接口到7号顶板砂岩为界,厚度为137.33~215.8m,自下而上含1、4、5、6、7号煤层;上段,由7号顶板砂岩到上部第四系底界,厚度为15.8~267.2m,自下而上含7-1、8号煤层。

据8个钻孔资料,因岩浆岩吞失局部本段缺失。

下部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②中统九龙山组(J2j)

该地层仅在井田南端出露,下段以灰绿、紫红色粉、细砂岩为主,夹有凝灰岩、砂砾岩、粗砂岩及含砾粘土岩,含钙质结核及火山碎屑。

该层底部有1~1.5m厚的砾岩,砾石成分为砂岩、硅质灰岩、燧石等,分选、磨园好、砾径为2~20mm。

与下伏煤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上段以灰绿、灰白色粗砂岩、砂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细砂岩薄层。

总厚度0~30m。

③中统髫髻山组(J2t)

该组地层分布于井田东北部,为一套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

为灰色砂砾岩、安山岩、凝灰质安山岩,深灰色安山角砾岩—安山集块岩,紫色安山集块岩,紫灰色凝灰岩等。

厚度为209.4~403.9m。

与下伏九龙山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新生界第四系(Q)

为杂色砂砾、卵石层、棕黄色粘土、灰及灰绿色冲积相卵砾石层、浅黄色黄土,分布在井田东、南、西部,厚度0~30m。

980m北二采区主要开采侏罗系下、中统下花园组4号煤层,地层倾角8~15/10°,地层厚度92.0~410m/186m,岩层主要由灰色泥岩、灰黑色泥岩、粉砂质、细砂岩和泥岩以及煤层组成。

三、采区地质构造

一)断层

本采区位于F1断层以东、F2断层以北,地层倾角8~15/10°,经钻探共发现断层3条,简述如下:

F1断层:

正断层,走向北东20°,倾向南东,倾角75°,落差90~160m,南北纵贯全井田,将井田分为东西两部分,井田围延伸长度3300m。

F2断层:

位于井田F1断层东部,与F1断层斜交,为正断层,走向南东65°,倾向北东,倾角75°,落差0~110m,井田围延伸长度720m。

F2-2断层:

F2断层的次生断层,为正断层,倾角65°,落差0~10m。

二)岩浆岩

经采掘揭露,本采区东、西两侧均有岩浆岩侵蚀,侵蚀活动受断裂控制,岩浆岩呈岩盘或岩柱状,其岩性为基性灰绿石,呈黑绿色,细晶结构,柱状节理发育。

三)采区构造类别

本采区地层倾角8°~15°/10°,采区断层发育并有岩浆岩侵入。

断层及岩浆岩的侵蚀,对采区布置及开采有较大影响。

综合评价本采区构造复杂程度总体为III类。

第二节煤层与煤质

一、煤层特征

井田及采区侏罗系下、中统下花园组为含煤地层,厚度为2.9~410.0m,平均186m左右,井田南部厚、北部薄。

井田分布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3层,编号由上而下为7、5、4号煤层。

7号煤层:

位于下花园组下段,分布与井田南部,局部可采。

根据勘探钻孔、井巷工程及邻近矿井揭露,平均2.35m。

煤层结构简单,赋存极不稳定。

顶板岩性为灰色泥岩,夹粉砂岩薄层,厚度1.5m左右,局部相变为浅灰色细粒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层厚3.5m左右。

井田岩浆侵入到煤系地层中,在井田北部沿7号煤层顶板上部侵入形成岩床,把煤层全部或部分吞蚀。

由于7号煤层地质构造复杂,赋存极不稳定,成鸡窝状,开采十分困难,为局部可采煤层,本采区7号煤层不可采。

5号煤层:

依据勘探钻孔、井巷工程及邻近矿井揭露,本采区5号煤层厚度0.24~0.72m,平均0.58m。

煤层结构简单,赋存不稳定,井田南部较厚,北部较薄,厚度变化大。

顶板岩性为灰色泥岩,夹粉砂岩薄层,含植物化石,厚度5.21~28.12m,平均20.34m;底板为灰色泥岩,层厚1.91~27.828.4m,一般为8.4m左右。

经钻探和巷探资料证实,井田F2断层以北5号煤层因地质构造复杂,赋存极不稳定,本采区5号煤层不可采。

4号煤层:

据勘探钻孔、井巷工程及邻近矿井揭露,4号煤层上距5号煤层一般13m左右,煤层厚度0.8~5.87m,平均4.2m。

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井田南部较薄,北部较厚,厚度变化较小。

顶板岩性为灰色泥岩,夹粉砂岩薄层,平均厚度1.30m;老顶为浅灰色细粒砂岩,致密坚硬,厚度大,平均厚度达14.5m;底板为灰色泥岩,一般层厚为5.92m左右。

矿井实际揭露4号煤层与原勘探报告对比相符,本采区4号煤层厚度2.2~5.0m,平均厚度4.2m,为稳定可采煤层。

二、煤层顶底板

本采区不可采煤层7号煤顶板以中、粒砂岩为主,厚度一般为5~10m,抗压强度平均为290Kg/cm2,底板主要为粉砂岩,厚度3.5m左右,抗压强度平均为310kg/cm2。

本采区不可采煤层5号煤顶板为黑灰色泥岩及粉砂岩,厚度一般为20.34m,抗压强度为303~356kg/cm2;底板以粘土岩为主,亦有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抗压强度为398kg/cm2。

本采区可采煤层4号煤层直接顶为灰色致密、半坚硬的细粒砂岩,具水平层理,含碳化植物碎屑,见贝壳类化石,泥质胶结,厚47.5m。

抗压强度为295~342kg/cm2;伪顶为厚度0.5m厚的碳质泥岩,灰、深灰色、细腻光滑、块状,致密性脆。

直接底为深灰色泥岩,厚度2.1m,深灰色、下部粉砂含量较高,具水平层理,含碳化植物碎屑。

老底为细粒砂岩,均厚14.5m,灰~灰白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较致密,硅质胶结,抗压强度为380kg/cm2。

三、煤种牌号及煤质

1、本采区7号、5号、4号煤层,以沥清光泽为主,褐黑色,条痕为褐黑色,断口粗造,局部见阶梯状断口。

煤岩类型以半暗型煤为主,暗淡型煤次之,偶见半亮型煤。

煤层中分布有黄铁矿结核及散晶。

暗型煤夹有较多的丝炭透晶体,半亮型煤常呈薄层状或透镜状夹于半暗型煤中。

7、5、4号煤层容重为1.35t/m3。

依据煤科总院分院煤质化验资料结果:

7号煤原煤灰份(Ad)一般为8.89%;可燃基挥发份(Vdaf)为33.9%;水分(Mad)为9.67%;全硫(Sq)0.30%;磷(Pg)0.021%。

原煤发热量5100~5300大卡/kg(22.08千焦/kg)。

5、4号煤灰份(Ad)13.31%;可燃基挥发份为(Vdaf)41.13%;水分(Mad)为7.17%;硫分0.21%,磷分0.0017~0.025%,原煤发热量5000~5300大卡╱kg)。

4、5、7号煤为低灰、低硫、低磷的弱粘煤、不粘煤,为良好的工业动力用煤。

第三节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

1、寒武系泥质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分布于井田西北部,为煤系基底。

岩性以紫色砂页岩为主,间夹竹叶状及鲕状泥质灰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最大涌水量5.0m3/h左右。

2、下花园组下段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岩层以中细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现矿井涌水量3m3/h,为矿井主要含水层。

3、下花园组上段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煤系地层上部7号煤层顶板以上细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粗粒砂岩,岩石较坚硬,多为泥、硅质胶结,节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现矿井涌水量3~5m3/h,为矿井主要含水层。

4、辉绿岩含水层

分布于井田西北部,厚度50~170m,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5、髫髻山组火山碎屑含水层

位于煤系地层上覆岩浆岩中的安山岩、安山角砾岩,厚度大于200m,裂隙不发育。

根据0405钻孔和二号立井涌水资料分析,涌水量最小5.0m3/h,最大为10.0m3/h,在本区域为主要含水层。

6、九龙山组砂砾岩含水层

岩性为砾岩、粗砂岩、凝灰岩、泥质胶结,夹有粘土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含水微弱,为相对隔水层。

7、第四系马兰期底部砂土或粗砂充填的洪积卵、砾石孔隙含水层,地势较高,分布不连续,富水性很弱。

二、隔水层

1、第四系隔水层,第四系中有Q2红黄土和其他粘土、亚粘土隔水层,使地表洪水、大气降水和第四系下部地层没有直接水力联系。

2、煤系上部有辉长闪长岩岩床隔水层。

3、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之间有泥岩隔水层。

4、煤系底部与奥灰裂隙含水层之间有鲕状泥岩隔水层。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井田地表水易于排泄,降水渗入条件不良。

井田无地表水体,第四系地层中的粘土、亚粘土是良好的隔水层,煤系本身富水性极弱,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的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

通过井田附近小矿井调查,都不同程度的存有旧窑积水。

在开采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探放旧窑积水的工作,同时要查清附近小煤窑开围及采空区积水情况,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此外,生产接近F1断层上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柱或采取超前探水措施,防止水患发生。

矿区无常年地表水体,第四系中的粘土、亚粘土是良好的隔水层,上覆地层及煤系地层富水性极弱,基底为寒武系紫色砂页岩间夹竹叶状及鲕状泥质灰岩,富水性很弱。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的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孔、裂隙充水的简单型矿床。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涌水量小。

四、断层水

井田所揭露的断层均不含水、不导水。

但由于采区边界F1、F2、F2-2断层落差较大,在本采区延伸长度长,为确保安全,工作面开采应留设必要的防水安全煤柱。

五、涌水量预计

矿井涌水量的构成以局部顶板淋滴水、采掘工作面防尘用水为主,另有少量的注浆防灭火用水、喷洒阻化剂用水等渗出水。

目前矿井在井下设置了三处观测点,对矿井涌水量进行观测、统计和分析,基本掌握了矿井涌水量动态,尚未发现较大的突水和涌水点。

预计本采区开采时正常涌水量Q正常=5m3/h,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量的1.6倍,即Q最大=8m3/h。

六、防治水建议

1、采区边界F1、F2、F2-2断层落差较大,延伸长度长,布置回采工作面时应留设必要的防水安全煤柱。

2、本采区采、掘工作面施工时必须提前施工排水水仓,安装排水管路和排水泵,建立排水系统,确保采掘安全。

第四节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发火情况

一、瓦斯

2012年矿井瓦斯鉴定结果:

瓦斯相对涌出量为3.59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41m3/min,为瓦斯矿井。

矿井未发现冲击地压、煤(岩)及瓦斯喷出和突出现象。

二、煤尘

经省煤田地质研究所采样试验4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三、煤的自燃发火倾向

4号煤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

四、地温

区域地温梯度2°/100m,矿井地温低,地温不超过23°,无热害。

正常通风即可达到降温措施。

第三章采区开采方案及比较

第一节对采区开采设计的要求

980m北二采区位于矿井980m轨道大巷、回风大巷北侧,西起F1断层保护煤柱线和岩浆岩侵蚀带一,东至F2-2断层及北三轨道大巷(规划)保护煤柱线,北起F2断层保护煤柱线。

采区南北长530m左右,东西宽600m左右,煤层倾角8~15/10°,采区面积约0.255km2。

采区上下限标高980~1060m。

由于采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采区面积小,结合我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采区生产能力为12-15万t/a;采区布置1个悬移支架放顶煤工作面保证采区生产能力,布置2个掘进工作面确保采区生产接续。

根据矿井接续,采区准备时间5个月以,以确保矿井矿联合试运转期开采的工作面的接替,要求该采区首采工作面2013年11月前投产。

第二节采区开采方案比较

一、采区方案

根据980m北二采区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情况,为利于980m北二采区的开拓及矿井回采工作面的接续,经综合分析,对主系统位置筛选出如下可行二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

利用980m轨道大巷西侧、980m回风大巷北侧已施工的两条探煤巷作为轨道上山下部车场和运输机上山的开口位置,将采区主系统布置在火成岩倾入区一东侧,采区单翼布置。

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均沿4号煤层顶板布置。

各工作面轨道顺槽与轨道上山直接沟通,运输顺槽与运输上山直接连接,形成工作面煤炭、材料运输及进、回风等生产系统。

为便于煤炭、材料、设备等运输,工作面运输顺槽与轨道上山交叉处采用风桥隔开(运输顺槽布置在轨道上山的下面)。

方案二:

延长已有的北一采区4号煤轨道巷、4号煤运输巷两条巷道,分别作为采区的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4号煤轨道巷、4号煤运输巷穿过火成岩倾入区二后,将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布置在F2-2断层的下侧,采区单翼布置。

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沿4号煤层顶板布置。

各工作面轨道顺槽与轨道上山直接沟通,运输顺槽与运输上山直接连接,形成工作面煤炭、材料运输及进、回风等生产系统,采区单翼布置。

为便于煤炭运输,工作面运输顺槽与轨道上山交叉处采用风桥隔开(运输顺槽布置在轨道大巷的下面)。

二、采区方案比较

二方案仅进行差异比较,相同部分不作比较。

1、技术比较

方案一的优点:

工作面两道与采区上山正交,工作面回采结束线与采区主系统平行,工作面采出煤量相对较多。

矿井回风立井在采区主系统的西侧,副立井、主立井在采区主系统的东侧,采区回风流经运输上山后可以直接进入回风立井,采区通风系统简单、稳定,风流控制容易。

采区主系统布置在火成岩侵入区一的东侧,利于采区主系统避开断层布置。

采区区段个数5个,较方案二多1个,采区资源回收高。

采区单翼布置,工作面走向长度相对较长,采掘工作面搬家相对较少,利于工作面连续推进和采区生产能力稳定。

方案一的缺点:

采区主系统布置在火成岩侵入区一东侧,火成岩侵入区一的围不是太清楚,采区主系统施工时可能要穿过火成岩侵入区。

方案二的优点:

采区单翼布置,工作面走向长度相对较长,采掘工作面搬家相对较较少,利于采区生产能力稳定。

方案二的缺点:

工作面两道与采区上山斜交,工作面回采结束线与采区主系统斜交,煤柱损失相对较多,采区的资源回收较低,工作面回采时需要调面。

矿井回风立井、副立井、主立井在采区主系统的同侧,采区回风线路长,通风阻力较大。

首采工作面投产井巷工程量较大,采区区段个数4个,较方案二少1个,采区资源回收低。

采区主系统布置利用北一采区4号煤轨道巷、4号煤运输巷两条巷道,采区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需要穿过火成岩侵入区二,采区主系统施工较困难,F2-2断层可能影响采区主系统的布置。

2、首采面投产工期比较

方案一、方案二首采面投产工期主要取决于运输山、轨道大巷及首采工作面工程量的多少,方案一首采工作面投产工程量1711m,其中岩巷309m;方案二首采工作面投产工程量1968m,其中岩巷154m,考虑到岩石巷道施工较困难,两方案首采面投产工期相当。

2、采区采出煤量比较

980m北二采区4号煤合计工业储量156.43万t,根据两方案的采区上山布置和区段划分,扣除采区上山保护煤柱、区段煤柱及F1、F2、F2-2断层保护煤柱及规划中的北三采区上山煤柱,经计算,方案一可采储量为107.84万t,方案二可采储量为89.30万t,按厚煤层回收率75%计算,方案一采出煤量要比方案二多13.905万t,方案一采区服务年限较方案二长1年以上。

三、采区开拓方案选择与确定

经过对两方案的细致比较和综合分析,方案一为双翼布置,利于采掘工作面布置和接替,工作面两道与采区上山正交,采区采出煤量较多,采区通风系统简单、稳定,风流控制容易,首采工作面投产井巷工程量少,施工时间短等显著优点。

故设计推荐方案一作为980m北二采区的开采方案。

采区准备及投产日期见表1。

表1采区准备时间及首采面投产日期表

序号

巷道名称

工程量

(m)

煤岩

日进(m)

掘进

天数

施工

日期

施工队伍

1

采区下部车场

97

4

24

2013.7.1-7.25

掘进一 

2

运输石门

142

4

36

2013.7.1-8.5

掘进二 

3

轨道上山

360

8

45

2013.7.26-9.10

掘进一 

4

运输上山

350

8

44

2013.8.5-9.18

掘进二 

5

采区变电所

30 

6

5

2013.9.10-9.15

掘进二 

6

4101运输顺槽

及进料巷

70

4

18

2013.9.1-9.18

掘进三 

7

4101运输顺槽

290

8

36

2013.9.18-10.23

掘进三 

8

4101轨道顺槽

325

8

41

2013.9.1-10.10

掘进四 

9

4107切眼

95

8

12

2013.10.11-10.22

掘进四 

掘进总工期

114

2013.7.1-10.22

注:

采区巷道施工开工日期暂定为2013年7月1日。

第二节采煤方法(工艺)、顶板管理、巷道布置及开采顺序

一、采煤方法及工作面装备

980m北二采区4号煤为中厚~厚煤层,煤层厚度2.2~5.87/4.2m,为提高工作面资源回收,确定采用悬移支架炮采放顶煤工艺开采。

工作面支架选用ZH2600/16/24型悬移支架,工作面刮板运输机选用SGB620/4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能力150t/h)。

运输顺槽超前运输机选用SGB620/4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能力150t/h)。

轨道顺槽选用2台XRB2B80/35型乳化液泵(1用1备),RX80/6.3型乳化液箱,选用PB80/6.3型喷雾泵2台(1用1备)。

工作面轨道顺槽辅助运输选用JD-11.4型调度绞车。

二、采煤工艺及顶板管理

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采用SGB620/40T型刮板运输机运煤,ZH2600/16/24型悬移支架支护顶板。

工作面采高2.0m,放煤高度2.2m,采放比1:

1.1,放煤步距0.80m,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三、采区巷道布置

1、区段划分

980m北二采区4号煤在开采围,倾斜长度620m左右,扣除F2断层保护煤柱、火成岩倾入区一、二的影响,可采倾斜长度600m左右,设计将4号煤层划分为5个区段,区段长度100m,区段煤柱15m,工作面倾斜长度85m(扣除两道宽度,工作面净长度82m)。

2、采区巷道布置

运输上山:

下段利用已施工的探煤岩巷,继续往前施工平巷见4号煤层后,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顶板掘进,为便于煤炭、材料、设备等运输。

作为采区的回风、运煤上山。

轨道上山:

利用已施工的探煤岩巷作为轨道大巷下部车场,见4号煤层后,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顶板掘进。

为便于煤炭、材料、设备等运输,工作面运输顺槽与轨道大巷交叉处采用风桥隔开(运输顺槽布置在轨道上山的下面)。

作为采区进风、行人、运料上山。

采区变电所:

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顶板掘进。

工作面运输顺槽、轨道顺槽:

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底板掘进。

工作面切眼:

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底板掘进。

3、巷道掘进及支护

采区前期安排2个掘进队掘进采区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当轨道上山、运输上山施工至首采工作面轨道顺槽开口位置前50~100m,再安排2个炮掘工作面施工首采的4201工作面顺槽及切眼。

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

运输上山:

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顶板掘进,采用矿用11号工字钢棚支护,棚距中—中700mm,梯形断面,上净宽2.0m,下净宽2.7m,净高2m;S=5.17m2,作为采区的回风、运煤上山。

轨道上山:

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顶板掘进,采用矿用11号工字钢棚支护,棚距中—中700mm,梯形断面,上净宽2.0m,下净宽2.7m,净高2m;S=5.17m2,作为采区进风、行人、运料上山。

采区变电所:

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顶板掘进,采用矿用11号工字钢棚喷浆支护,棚距中—中700mm,梯形断面,上净宽2.8m,下净宽3.4m,净高2.4m;S=7.25m2。

工作面运输顺槽、轨道顺槽:

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底板掘进,采用矿用11号工字钢棚支护,棚距中—中700mm,梯形断面,上净宽2.0m,下净宽2.7m,净高2m;S=5.17m2,作为采区的回风、运煤上山。

工作面切眼:

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底板掘进,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矩形断面,净宽3.2m,净高2.2m;S=7.04m2。

巷道施工工艺

巷道采用炮掘工艺施工。

前期安排2个炮掘工作面施工轨道上山下车场(轨道上山)和运输石门(运输上山),当施工轨道上山、运输上山施工至首采工作面轨道顺槽开口位置后,再安排2个炮掘工作面施工首采工作面的回采巷道。

掘进工作面煤炭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材料、设备运输采用调度绞车。

工作面运输顺槽、轨道顺槽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底板掘进,采用矿用11号工字钢棚支护。

工作面切眼沿4号煤层布置,跟煤层底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