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388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docx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辅导提纲

吴子顺

2011年3月4日

一、当前“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年之计在于春。

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抢抓农时,合理安排,确保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良好开局。

总结起来当前农村工作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一是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中央连续发出的第8个一号文件,出台了许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再次表明了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坚定决心,向全社会发出了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明确信号。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

会议提出了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1、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2、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3、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4、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5、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6、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二是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当前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及早落实措施,切实抓好农资储备供应、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认真做好农机具的供应和检修,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在产业方面,要及早做好谋划,以食用菌产业为例,要迅速启动园区建设相关准备工作,首先要做好园区用地规划流转,其次要明确进驻园区户数及菌袋摆放总量,做到合理有效利用土地;三要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和筹划,特别是水、电等必须的基础设施,能早启动的尽量超前,否则影响菌包摆放;四要明确实施主体,避免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发生。

三是抓好春季绿化造林和森林防火。

造林绿化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业。

春季绿化造林时间相对集中,可利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所以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春季绿化造林。

再就是春耕生产和清明即将到来,野外违规用火增多,要切实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抓好春季水利和防汛抗旱。

要确保4月底前完成所有农田水利建设,不误农时。

6月初要组织力量对所有水库、堤坝、塘坝特别是重点堤段、病险水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水库启闭设备、涵管、闸门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和安全度汛。

五是抓好春季动物防疫。

目前正值动物疫病高发期,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严防动物疫情发生。

二、目前农村信访稳定工作主要集中体现在哪几方面。

(一)目前信访的严峻形势

第一,信访的数量庞大。

第二,越级上访非常普遍。

比如进京访的人,他们认为,只有中南海那个地方才有青天,只有到哪里采能解决问题。

第三,一个是多头上访。

一个案例,多个部门反映,遍地开花。

第四,群体上访有增加的趋势。

有时不是原地上访,有时是在高速公路、铁路上上访。

把公路、铁路封起来,为的是引起关注或重视。

第五,信访里面涉诉信访居多。

第六,凡事都可以上访。

大到人命关天,小到死一只鸡、一头猪或为一垄地。

有个地方,打着“血债累累,讨还公道”的大横幅到信访办去。

别人一问是什么血债啊,原来是一头猪死了。

(二)当前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个体访多转化为集体访。

许多问题在上访之前大都属于个体问题。

如,宅基地问题、公用事业占地补偿、邻里纠纷、土地林权、合同纠纷等等。

在以个体形式提出诉求之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群众采取了联合集中的方式,集体上访渐渐形成。

二是本地访多转化为越级访。

一种原因是,一些问题在当地反映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答复和解决,只好寄希望于上一级组织。

还有一种原因,群众或是对乡村“父母官”不信任,或是认为在基层反映不如“进京告御状”解决得快。

加上其进京、进省上访的食宿费用多由地方政府接访时结账,上访成本低甚至零成本。

由此,越级上访不断发生。

三是初次访多转化为重复访。

回顾农村信访经历,其中很多问题都是两次以上被“立案”。

接访人员对于一些上访问题耳熟能详,对信访老户倒背如流。

一些老上访户常常如上班一样,与信访干部“泡时间”。

(二)农村信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总体来看,农村信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因群众生活困难引起的上访。

当乡镇政府能解决的程度又无法完全满足部分群众愿望,出现了屡访缠访现象;二是由村级财务引起的信访。

少数村财务管理不民主、不规范,从而引发村级财务问题信访;三是土地、林地权属矛盾诱发的信访。

税费改革后,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土地就开始变得紧俏,从而引发了新的林地矛盾;四是涉法涉诉案件引起的信访,“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干群关系不够顺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干部的心态有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一)干群关系不顺畅的主要表现

当前,干群关系虽然总体趋势良好,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四种矛盾;

1、利益需求与分配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利益需求与分配的矛盾是干群关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是社会分配不公,拉开了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

公共和干部掌握权利和公共资源,总是处于强势地位。

干部利用强势地位实现自己的利益,导致社会分配不公。

在农村,干部掌握着稀缺资源,在土地承包、山林管护、经商办企业等方面占据有利条件,致富的天平一再向干部倾斜。

导致普通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心理失衡,往往把不满情绪指向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

二是群众利益得不到应有维护,对干群之间的“主仆”关系摆得不正,导致群众的大量需求得不到满足,利益得不到维护。

群众反响十分强烈,时常导致群体事件发生。

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片面追求部门利益,增加了群众负担或使群众利益受到较大伤害。

三是干部、群众所代表的不同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

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干部在执行、落实国家政策的过程中,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经常和群众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

如修路、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占用农民土地,政府补偿不到位或是群众漫天要价,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就会引发干群矛盾。

此外,在对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权衡上,有时群众和干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产生一些矛盾。

作为干部往往考虑长远利益,注重长远发展,而大多数群众只重视眼前利益,与干部着眼长远的认识相去甚远,导致群众对干部不理解、不支持。

四是由于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物质资源有限,有时难以满足所有群众的利益要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干群矛盾埋下了伏笔,有时还导致干群矛盾激化。

2、干部素质与现实要求的矛盾。

我们有许多村干部,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自身要求等方面与履行职责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些干部文化素质低下,能力不强,素质不高,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面对复杂局面和复杂问题束手无策,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群众很不满意。

一些干部思想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缺乏群众情感,对群众提出的事漠不关心,引起群众的强烈反感。

  

透过这些矛盾,我们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干群关系存在着四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是村干部与群众的经济收入差距有愈来愈大的倾向;二是一些村干部的“公仆”地位与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有倒置的倾向;三是出现了村干部代表少数特殊利益阶层的倾向;四是个别村出现了群众工作无人问津的倾向。

(二)基层干部应该调整的四种心态

一是权小责大造成的焦虑心态。

特别是法律赋予乡镇的权力却变得越来越小。

缺失强制执行力的乡镇干部,抓计生靠嘴磨,调矛盾靠嘴讲,收医保靠嘴劝,说到底,就是靠一张“嘴”去做工作,结果自然是收效甚微,加上“一票否决”考核方式,轻则扣“票子”,重则丢“位子”,使得乡镇干部心理压力极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二是位卑言轻造成的委屈心态。

对乡镇干部来说,对上具有考核大权的各个市直部门,都是“衙门”和“婆婆”,下村做工作,明明符合相关政策,但是群众如果不满意,根本不会理会这些,轻则冷嘲热讽,重则开口就骂,甚至有的要动手。

这种两头受气的心态需要调整;三是无暇照顾家庭的愧对心态。

这种心情,只有在乡镇工作过的同志才能够真真切切体会到。

四是前途艰辛造成的混世心态。

调整以上心态,一方面要自我协调,干一行爱一行,无怨无悔;一方面,我们的政府也要适当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同时要加强自己修养,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来看待,让自己有更明确的奋斗目标,或许会更有效。

少一分低看,多一份努力。

这样就会克服心态失衡的问题。

四、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应掌握的基本方式方法。

 1、从语言沟通开始

在与农民朋友的交往过程中,能否与他们沟通是关键。

俗话说得好:

“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与农民打交道时,要讲究语言沟通艺术。

要想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我们必须懂得两个方面的角色运用:

一是角色互换,二是角色创造。

角色互换就是要求我们在与他们交流沟通时,必须从他们的利益出发,进行换位思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我们是在为他们说话、办事。

角色创造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只要能让农民感到满意,那才算是尽了自己的职责,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2、抓住“问题领袖”

现代传播学中有个“意见领袖”的概念,也就是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大都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农村的“问题领袖”毫无疑问是该村的村委会主任、德高望重的退职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村医教师等。

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综合能力、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大的煽动性,在农村有一定的声望。

在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重视与每一个农民打交道,更要重视与“问题领袖”打交道。

许多农民在接收到一定的外部信息后,可能在态度和行为上没有发生预期的改变。

这时,如果由村里的“问题领袖”对信息作出解释、评价或作出导向与示范,无疑会起到推动的作用。

3、要讲究“情、理”二字

农民最实在、最淳朴,农民讲究的是感情,有了感情才产生信任。

和农民打交道,首先是一个“情”字。

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在感情上与农民沟通,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意,把农民当做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

在有感情的基础上,还要讲究一个“理”字。

这个理,不是照搬法律条文、行政公文规定,而是被百姓普遍认可的“理”或者是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

在阐述观点时,态度一定要明朗,也不要故意隐瞒什么,这样农民就感觉你实在。

正所谓越实在的话越在理。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你不讲理,就无法融入农民之中,就无法让农民接受你。

4、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讲理论与拉家常相结合。

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市里全会精神,使农民明白大道理。

同时多与农民拉家常,熟悉群众语言,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在把农民群众情况掌握清楚,把上面的精神吃透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进行宣传,使农民理解得透,运用的了。

二是办实事与察实情相结合。

替农民办实事,既要尊重民意,又要把全局观念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要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发现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农民办实事,要在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科学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干部讲的正是群众想的,决定办的正是群众盼的。

三是原则性与人情味相结合。

少数干部简单粗暴地对待群众,在群众中形成“傲气”、“霸气”的印象,从而导致干部关系紧张。

因此,在执行政策时,不能只讲原则而忽视同农民的感情交流,要认真分析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仔细研究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帮助群众解决好存在的实际困难。

五、后备干部入村座谈、走访、调研、住农家、与农民同劳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做到心诚。

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心里有老百姓,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接纳和支持。

  二要做到情真。

情真就是保持公仆情怀,平等待人,以心交心,以情感人,换位思考。

  三要做到言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对老百姓不要以大话压人,谎话骗人,官话应付,更不能恶语相加。

应该说交心的话,实在的话。

让老百姓感到亲切、自然、温暖,没有距离,愿意和你掏心窝子,愿意和你交朋友,把你当自己人看待。

这样就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问题即便一下不能解决,给老百姓解释清楚了,他们也能理解。

四要做到力行。

有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需要解决。

这些事也可能是一些小事,但决不能因为事小,或是难解决,就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能及时办的,就立即解决;暂时有困难的,给出解决对策,限期解决;无法办理的,要耐心解释说明原因,让群众心服口服。

五要做到吃苦。

每个村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包括村里的经济状况、人文环境等等,尤其是入村后在住宿、伙食、交通等方面一定要尊重村里的安排,不能让村里的村干部和老百姓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城乡差别。

在做到以上几点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注意选择场合

在农村与农民、村民代表沟通,需要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场所。

不同的场所,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比如,有些人谈事情,考虑到有威严,往往选择派出所。

群众对此很反感,因为在农民群众心目中,派出所是关坏人的地方,我没有犯罪不应该去,你叫我去,就意味着我已经犯罪了。

这样一下子就拉大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

相反,如果选择一个与谈话对象关系很好的朋友家庭,以朋友身份来交流沟通,事情就好办些。

还有,我们明知群众不对,也不一定要当场指责,倘若换一个人少、环境轻松的地方,个别与其交流,也许问题好解决些。

2、注意语言表达

在农村开展工作,有时因语言表达不科学而引起群众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

有些农民文化程度低,因此我们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政策法规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给群众,就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讲土地政策时,就不能按文件从头到尾读一遍,而应该拿出重点剖析,帮助计算补偿费用,这样群众才容易接受。

还有,就是我们的乡镇干部一定要学会群众语言,注意地方方言,这样不仅群众能理解,而且有亲切感。

俗语说,“一句话能把人讲笑起来,一句话也能把人讲跳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3、注意衣着和形象

在电视上大家可以看见,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以不同身份出现时,都有不同的衣着要求,大家看着就觉得比较协调和得体。

作为乡镇干部,直接与农民接触,衣着就显得十分重要。

有群众讲,我一看他穿西装打领带,就不像为我们办实事的,浑身不舒服。

到基层工作,不同于到机关开会,也不同于会见客商,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民群众的接受程度。

衣着不配,会拉开我们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妨碍问题的处理。

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仅是我们要走下去,也包括我们注意衣着和举止,以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亲切的交流氛围。

4、必须真诚和平易近人

干部下去工作,尤其是化解矛盾,一定要能耐着性子,认真解释政策,讲清道理。

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有道理的问题,一定要认真解释,我们做不到的,要敢于承认。

比如拆迁问题,明知亏损,但作为国家建设,还是要请农民充分体谅基层干部的难处,顾全大局,支持国家建设。

是什幺,就是什幺,不能绕着圈子“欺骗”百姓。

与老百姓交流,一定要坦诚相待,不可盛气凌人,高人一等。

讲农家话、谈农家事、喝农家水、吃农家饭,这样群众不但不讲干部腐败,反而认为这样的干部好。

见到老人问问身体情况,见到中年人问问事业发展,见到小孩问问学习成绩,能给人以亲切感。

群众最容易接受平易近人的干部,把农民视为亲人和朋友来对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5、尽力为农民办些实事

农民群众最容易满足。

对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挥各级组织和干部甚至是自己朋友的作用,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

哪怕只能解决一点或解决不了,但只要我们已做出了努力,群众就是非常感激的,这种感激非常有助于我们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增强我们在群众中的威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