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222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3.(2015·上海单科·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

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  )

A.沈括B.马可·波罗C.利玛窦D.徐光启

4.(2018·安徽芜湖模拟)《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5.(2019·云南昆明模拟)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6.(2019·辽宁重点高中调研)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史料

出处

至于缮写摸勒(雕刻之文),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白氏长庆集·序》(824年)

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

《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

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1.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

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的壮大

2.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

3.(2019·东北三省四市模拟)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反映了(  )

A.苏轼关心百姓疾苦B.《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宋代市井生活丰富D.尊刘贬曹观念深入民心

4.甲骨文的“法”字,由去、水、鹿三部分构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物迁徙的启发,由此可以推断“法”字最早的本质内涵是(  )

A.参天察地天命所归的正义思想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

C.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之道

D.古先民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

5.(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汉灵帝熹平四年,朝廷将儒家经典以隶书刻写的“今文”本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曹魏齐王正始二年,又增加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字体写刻的“古文”本刻石,与今文经并立于太学,称“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

由此可见曹魏时期(  )

A.古文经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

B.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

C.字体变化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D.经学领域出现复古现象

6.(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8.(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

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9.(2018·江苏高考·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0.(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1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2.(2018·海南高考·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

13.(2019·江苏高考·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

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裁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

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

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5分)

 

答案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B.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

3.(2015·上海单科·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

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  )

A.沈括B.马可·波罗C.利玛窦D.徐光启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这些地理名词是明清时期由传教士带到中国的。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故A项错误;马可·波罗是在元朝来到中国,故B项错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参加编绘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传播西方一些地理观念,故C项正确;明朝科学家徐光启是这些地理观念的接受者,故D项错误。

4.(2018·安徽芜湖模拟)《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答案】 B

【解析】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

5.(2019·云南昆明模拟)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可知不同的研究视角会影响历史认识,故B项正确。

6.(2019·辽宁重点高中调研)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史料

出处

至于缮写摸勒(雕刻之文),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白氏长庆集·序》(824年)

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

《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

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模勒(雕刻之文)……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其书多率雕版印纸”、“咸通九年(868年)……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均体现了唐代雕版印刷现象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1.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

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C

【解析】话本中的人物是一些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话本也是适合市民审美需求而产生的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2.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可知,南宋文学创作受到了儒家等级伦理以及理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

3.(2019·东北三省四市模拟)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反映了(  )

A.苏轼关心百姓疾苦B.《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宋代市井生活丰富D.尊刘贬曹观念深入民心

【答案】C

【解析】题干没有提及百姓疾苦,故A项错误;《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故B项错误;通过“涂巷中小儿薄劣”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宋代的市井生活,故C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出深入民心,故D项错误。

4.甲骨文的“法”字,由去、水、鹿三部分构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物迁徙的启发,由此可以推断“法”字最早的本质内涵是(  )

A.参天察地天命所归的正义思想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

C.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之道

D.古先民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

【答案】B

【解析】到一定季节母鹿产仔要进行迁徙,这是“法自然”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法”意指标准、规范,人们必须按照“法”来行事,即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故B项正确。

5.(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汉灵帝熹平四年,朝廷将儒家经典以隶书刻写的“今文”本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曹魏齐王正始二年,又增加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字体写刻的“古文”本刻石,与今文经并立于太学,称“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

由此可见曹魏时期(  )

A.古文经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

B.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

C.字体变化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D.经学领域出现复古现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又增加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字体写刻的‘古文’本刻石,与今文经并立于太学”,说明古文经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

根据所学,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故B项错误;官方意识形态与文字变化无直接的关联,故C项错误;复古现象是一种现象,不能反映深层次的问题,故D项错误。

6.(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B

【解析】“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兮”属于楚地方言,语出屈原《离骚》,故选B项;“诗画本一律”,要求绘画不能单纯描摹外在事物,而要具有深远意境,语出北宋苏轼,排除A项;“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语出《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排除C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排除D项。

7.(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不是战争,排除B项;材料“荆楚民间”说明不是以宫廷生活为主,排除D项。

8.(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

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到近代考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故①错误;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行书大家,如:

王羲之、苏轼等,故②正确;小篆字体优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尤其应用于印章刻制,故③正确;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应用的年代,从西周早期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故④错误,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长竖短,,东汉时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重要的影响,有“汉隶唐楷”之称,故⑤正确;草书形成于汉代,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唐代发展为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故⑥正确;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涌现出许多楷书大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故⑦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9.(2018·江苏高考·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多发天然”表明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表明受欢迎,故A项正确;诗庄曲媚,意境悠远,与材料中“雅俗共赏”不符,也未涉及寄情山水,故B项错误;句式整齐,语言精炼属于诗的特点,不是元曲,故C项错误;材料中“少引圣籍,多发天然”不等于包罗万象,故D项错误。

10.(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答案】D

【解析】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故A项错误;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故B项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故C项错误;晋代开始盛行,行书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D项正确。

1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D正确。

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

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错。

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12.(2018·海南高考·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

【答案】B

【解析】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B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D项错误。

13.(2019·江苏高考·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