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提纲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202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地理提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七上地理提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七上地理提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七上地理提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七上地理提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地理提纲1.docx

《七上地理提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地理提纲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地理提纲1.docx

七上地理提纲1

 

七年级地理提纲

 

双铺中学地理教研组编

 

2013-9-2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

地理的含义: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

地理课学习些什么?

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了解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以及一些经济和文化现象,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四:

怎样学好地理?

(1)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2)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

(3)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

(4)要放开手脚,拓展视野。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

知识网络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读图1.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

古代凭直觉臆断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也是球体→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20世纪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注:

麦哲伦航行经过大洋顺序: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地球的大小(读图1.2)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模型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如图1.4所示)

(2)地轴:

地球自转的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3)两极:

北极: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

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与纬度

(1)纬线

定义

特点

线-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相交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①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

②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

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

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

(2)纬度:

定义:

在地球仪上纬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叫纬度。

划分: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

赤道是0°纬度,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

(如下图)

(3)高、中、低纬的划分

低纬:

30°N---30°S之间的地区

中纬:

30°---60°之间的地区

高纬:

60°---90°之间的地区

其中:

30°、60°、90°为分界线。

 

(4)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如P6图1.6)

定义

特点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

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

②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③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经线和经度

(1)经线

(2)经度:

在地球仪上经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

(3)经度划分:

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

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

(见下图)

(2)东西半球的划分,不是以0°经线和与其相对的180°经线为界划分的,而是以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

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

(如P8图1.11)

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20°W

二:

学用方法指导

.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

  纬线

  经纬

形状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一样长

 标度范围

  0°~90°

  0°~180°

度数起点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值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度数表示方法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赤道(南、北半球)

  20°W,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

知识网络

1.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的更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一半。

因此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P9图1.15中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5)时间差异: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方的时刻早。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2.地球的公转

(1)定义: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年。

(4)特征: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5)产生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季节的变化。

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3.五带的划分

(1)划分的依据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把地球的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见P14地球上的五带图)

(2)五带的特征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级圈之间

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地区

有直射阳光

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气候终年炎热

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季节变化明显

获得热量少,气候终年寒冷

大多数月均温在20℃以上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

(3)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5°,极圈的纬度数为66.5°,两数之和为90°。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二:

学用方法指导

1.学习地理要善于抓住比较、抓联系。

请看下表。

表一

表现

原因

昼夜现象的产生

在任何一个时刻,太阳总是照亮半个地球,被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不被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

地球是一个本身不发光

和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的形成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会出现白天和黑夜更替的现象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某个地区在一年内白天和黑夜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

地球公转

  表二

夏至6.22(或6.21)

春分3.20(或3.21)秋分9.23(或9.22)

冬至12.22(或12.23)

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光直射赤道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接受光热多,气温高

过渡  

北半球接受光热少,气温低

  2.太阳直射点为什么总是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这是由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决定的。

此夹角为66.5°,则南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最南和最北界线为南纬23.5°和北纬23.5°,南北极圈的纬度为66.5°,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和为90°。

若夹角为60°,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为90°-60°=30°,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为60°,与夹角度数相同。

南北极圈的纬度为90°,即太阳总是直射0°纬线,南北回归线就不存在,南北极圈也不存在,这样地球上同一地区每天获得的太阳热量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也就没有了四季的变化。

image030.png(3.7KB)

2007-10-1822:

49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知识网络

1.地图的含义:

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地形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①概念:

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

比例尺=

③表示方法:

三种: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2)方向

①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如图1.3-1,AB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BC的走向是东西走向。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如图1.3-2,A位于B的西面,B位于C的北面。

(3)图例

①概念:

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②常用图例:

(见课本P18)

3.选择适用的地图

(1)地图有多种多样,要学会根据需要准确地选择不同类别的地图。

如:

去公园游览,应选择导游图;

了解国际时事,应选择世界政治地图等。

外出旅游,确定行程,应选择交通图

(2)相同类别的地图的比例尺大小若不同,表示的内容愈详略程度则不一样。

这也影响到地图的选择,影响到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那么,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有什么关系?

选用的比例愈大则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详细;选用的比例尺愈小则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

如:

P20北京市地图

比例尺大的北京市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却详细,画出了铁路线、河流和市区轮廓;比例尺小的中国地图,内容则简单,北京市只画成方为块,市区画成小圆点。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

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

(如课本P24图1.34)甲的海拔高度为1500米,乙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2.相对高度:

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如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3.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出高度,单位是米。

4.等高距: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为等高距,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等的。

5.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

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a.山峰: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

b.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c.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d.陡崖: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

6.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二:

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绘有等高线、等深线的地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角都附有高度与颜色对照表,根据此表判断图中某地的海拔高低。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水体海洋,河湖;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山地和高原

3.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类型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

海拔在这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高原:

海拔在外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三:

地形剖面图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得用到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它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P28如图1.43所示)。

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底起伏状况。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

知识网络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读P30图2.1可知: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

读P30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P33图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

从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谈谈你对地球的认识: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P26阅读材料)

2.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名称

概念

举例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亚欧大陆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台湾岛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朝鲜半岛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洲——亚洲

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名称

(3)七大洲的分布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

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是

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主要在北半球的有

主要位于南半球是

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

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

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

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欧洲和北美洲;

南极洲。

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

大洋洲和亚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南极洲。

(4)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两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

苏伊士运河

③欧非两洲:

直布罗陀海峡

④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

⑤南北美洲:

巴拿马

运河

⑥南极洲与南美洲:

德雷克海峡

4.四大洋

(1)海、洋、海峡的概念:

名称

概念

举例

海洋的中心部分

太平洋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

黄海

海峡

沟通两个洋或海之间的狭窄水道

台湾海峡

(2)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

太平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印度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北冰洋:

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

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由大

小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二:

学用方法指导(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知识点:

(1)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

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最小的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三分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为亚洲大陆,最小的为澳大利亚大陆。

(2)大洲、大陆和大洲的分布

六块大陆

七大洲

四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

北美大陆、亚欧大陆

欧洲、北美洲

北冰洋

全部位于南半球

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

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亚洲、非洲

大洋洲、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全部位于东半球

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非洲

印度洋

全部位于西半球

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

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

知识网络

1.沧海桑田的含义:

海陆的变迁。

2.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如: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2)海平面的升降:

如: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迹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3)人类的活动:

如:

荷兰围海造陆说明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固定论:

固定论主张大地是坚固的、稳定的,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只是在它们内部还存在着升降运动。

(2).活动论:

活动论论主张大地是运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3.“大陆漂移假说”

(1)依据: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2)提出者:

魏格纳

(3)内容:

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4)大陆漂移的证据:

A各大洲可以拼合在一起。

B拼合各大陆古老层非常相似证据

C:

拼合的两大陆有相同的物种。

3.板块运动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P42)

image007.png(59.17KB)2007-10-1913:

27

②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板块的运动

A:

张裂运动:

表现为板块之间相互拉伸、产生张裂,容易形成海洋或裂谷。

红海的扩大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产生了张裂运动。

B挤压运动:

表现为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容易形成高大的山脉或幽深的海沟。

(2)证据:

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4.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

(1)世界主要山系:

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如: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2)火山、地震带

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

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天气

气僂

概念

—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短时间;时刻变化

长时间,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状况的综合

二:

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天气与着装的关系

人们在天气暖和的时候穿T恤衫,在天气寒冷的时候穿厚厚的羽绒服。

2.天气与经济的关系

天气炎热的时候,汽水、啤酒、雪糕等降暑的食品会销售得很快;在寒冷的时人们喜欢吃火锅。

3.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司机往往要小心翼翼地驾驶;在大雾弥漫的时候,高速公路都要封闭,禁止使用;飞机起降必须逆风而行。

4.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次强烈的寒潮足以冻死田里的所有作物;暴雨造成的洪涝会使作物的根系腐烂、死亡。

5.天气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在寒冷的天气中,许多工地都停止了施工,等到天气转暖的时候才会重新开始建设;筑桥、修建水库等都需要视天气状况而定。

6.天气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好的天气人们可以到野外郊游,雨雪天气人们都喜欢待在家中。

7.天气与健康的关系

剧烈的天气变化往往会诱发心血管等疾病。

8.天气与文体活动的关系

适宜的温度和风向是田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

(1)制作过程:

气象预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2)内容:

一天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阴晴

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B:

风:

风向:

是风的来向,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

风力:

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C气温:

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

D降水:

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兩"。

2.卫星云图

(1)作用:

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2)颜色含义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常用天气符号

(1)作用:

用来表示天气状况。

(2)符号(见P49)

(3)查询天气预报的途径:

互联网、电话(12121)

四: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

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见下表: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Ⅰ)

二级

(Ⅱ)

三级

(Ⅲ1)

三级

(Ⅲ2)

四级

(Ⅳ1)

四级

(Ⅳ2)

五级

空气污染指数

1~50

50~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轻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

(1)定义: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

(2)天气的观测

①工具:

温度计

②表示方法:

℃,读作“摄氏度”

③次数:

一天4次(8时、14时、20时、2时)

2。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①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②月平均气温:

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③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A:

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B: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如上图最高气温约为30℃,最低气温约为24℃,则气温年较差是6℃,说明该地气温日变化不大。

C:

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气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年变化与气温年较差

①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②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北半球

南半球

陆地

7月

1月

1月

7月

海洋

8月

2月

2月

8月

如左图月最高气温为27℃,月最低气温为-5℃,则气温年较差为32℃

(注意:

27-(-5)=27+5=32,而不是27+(-5)=22),说明该地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大。

  

二:

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

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叫等温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