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404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docx

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学案付20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编排在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文教学的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帮助学生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3)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3、情感目标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进而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朗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讲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

为达到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若干个问题在教学中适时抛出,以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练习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越及时越好。

所以我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设置了课堂练习以反馈教学效果。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课前预习,试着去解决老师出示的思考题。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通过表演和抢答的游戏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设计合理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用“三人成虎”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讲完后,我接着补充:

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个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也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在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择友谋士,像庞葱、魏征等,他们主要是为君王出谋划策,但君王是否听劝,得看劝术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季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看邹忌是如何劝说齐王,而齐王又是否听了他的建议。

(故事内容:

战国时代,各国相互功伐,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约,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说:

“我不信”庞葱说:

“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

“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县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

“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还是没有召见重用他。

2、理解课题的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讽:

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谏:

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邹忌对齐王是进谏,而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建议就是纳谏。

3、了解邹忌与齐王的身份。

4、了解什么是《战国策》?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受情境范读(课件展示情境),然后全班齐读

(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注意范读的语气、节奏,然后再读的时候尽量读出韵味。

2、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讨论生字词的理解,小组内部能解决的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长负责纪录,再上黑板板书,然后全部同学一起来讨论解决。

(三)分析课文

1、[说]: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A、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B、邹忌讽齐王的经过是怎样的?

C、邹忌讽齐王的结果如何?

(这是课前老师提供给学生预习的思考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课文,大家讨论问题的答案。

五分钟后各小组准备以抢答的方式来回答。

获得机会的小组先是一个同学用文中的文言语句来进行回答,另外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说明。

教师做好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较难懂的字句,并借助板书输理答案。

目的:

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读]:

分角色朗读。

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老师抛出问题:

妻和妾以及客在回答邹忌时的语气是否相同?

接着要求学生在组内分别饰演四个角色进行对话朗读,体会个中人物的语气是否相同。

(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后会发觉妻和妾和客的语气各是不同的。

目的:

读出人物的语气与故事的特定情境

3、[议]:

讨论人物语气不同的原因。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媒体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

小组内继续讨论。

目的(课外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明白:

这是因为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问题。

妻是名媒正取的,娘家权势与丈夫相当,因此在家庭中颇有地位;而妾是买来的或别人赠与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较低,也就影响了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小妾不但畏惧丈夫,还畏惧妻子。

4、[评]:

评说人物劝说的艺术和人物的性格。

引导的问题:

(1)邹忌的家事与国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来讽喻齐王的?

(2)根据故事的内容请你说说邹忌与齐王的性格特点?

目的:

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出邹忌劝说的艺术和了解人物的性格。

5、.[演]:

再现生活,培养劝说艺术。

教师设置情境:

小张和小黄是同桌,两人感情笃厚,而且成绩都是班上的佼佼者。

有一天,小黄发现小张在帮班上的一名差生做作业,小黄想当面劝阻同桌不要这样做,可是又怕说了小张不接受而影响大家的友谊。

现在请你帮小黄出出主意该怎么样才能让对方乐意接受意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教师要求小组内继续讨论自行分配角色,然后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表演较好的两组上台表演。

目的:

为了让学生知道委婉的劝说方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小结内容

通过课件引领学生进行小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五)练习巩固

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合上书本独立完成。

教师课件展示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记忆。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邹忌劝说齐王纳谏是爱国的表现。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相关知识介绍 

1.解题 

参照注释⑴明确:

邹忌是齐国人名。

讽:

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

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

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

   注意:

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 

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 

  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 实词 

  zhāo  早晨(名词)     私人,自己(代词)   朝   cháo  朝廷(名词)    私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cháo  朝见(动词)        偏爱(动词)    身长,长(形容词)   修    修建(动词)     整治(动词)    今义是一个名词 

2.虚词:

莫:

无定代词,指人。

译为“没有谁”。

弗:

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B.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 

C.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D.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

(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

(2)句的倒装句。

 

B.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湾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D.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 

E.省略句 (邹忌)与(客人)坐谈 

   (学生结合讲解再默读全文)

第二课时

六.课文难点内容分析 

    紧扣题目,理解课文。

首选设问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

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

我孰与徐公美?

(亲昵)    问妾:

吾孰与徐公美?

(严肃) 

问客:

吾与徐公孰美?

(平淡) 

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热情地赞扬)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

(逢迎应酬)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

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

(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

“蔽甚”。

(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 

6.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

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七.学习借鉴 

1.设喻手法 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

 

2.详略处理 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中的三问三答 

4.思想内容借鉴 

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

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八.总结全文 

九.作业设计(略)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妻————妾————客 

          私————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教后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特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朗读课文,能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学习重点

1、.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通过朗读等方式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三、学习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四、知识链接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2、关于邹忌

邹忌,《史记》作驺忌子,齐人。

田齐桓公(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那个桓公公子小白,是田氏代齐之后的齐国君主)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立志改革,思贤若渴。

他鼓琴自荐,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

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

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力渐强。

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持政,出谋划策。

此外,邹忌还以相貌著称,品

德也十分的受人夸赞。

据史载,一

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

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关于齐威王

齐威王(前356~前320)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

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

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

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五、自主学习

1、教师范读或者播放示范朗

读录音,学生倾听、正音、圈点勾画标。

读准下列字音。

帙丽()孰()朝服()衣冠()

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2、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大体文意。

3、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同桌之间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老师主持,让学生相互来交流自己对课文的文意理解,并对自己的错误作修正。

4、自我检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朝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

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

孰视之()窥镜()

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 (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齐王纳谏   (   )

朝服衣冠 (    )何能及君 (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 (     )

王之蔽甚矣(  )  皆朝于齐(     )

旦日   (   )与徐公孰美(     )     

时时而间进(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明日,徐公来(  )暮寝而思之(  )

(2)指出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的意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莫不有求于王。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受上赏;

门庭若市。

上书谏寡人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六、合作探究

(1)

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他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从中可看出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

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3)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

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果?

(4)齐王是怎样

纳谏的?

臣民是怎样进谏的?

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七、精读精炼

1、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朝令夕改

   B、时时而间进间不容发 

C、王之蔽甚矣 一言蔽之  D、上书谏寡人者罄竹难书

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与之坐谈,问之    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选出和例句句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

A、从反面讽刺批评    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    D、用委婉的话劝告

6、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为

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

下谁人不识君()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

E、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9、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

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0、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

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3、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

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

邹忌

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

我和徐公谁漂亮?

14、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

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5、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

全书()篇,着重记载了。

该书是由时期的编订而成。

八、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做题

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

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

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1.解释下列句中

加黑的词

(1)群臣莫对:

______________

(2)虎求百兽:

______________

(3)天帝使我长百兽:

______

________

(4)子以我为不信:

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3.分

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虎求百兽而食之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

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