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367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docx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研究

摘要:

近年来,建筑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由于我国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施工队伍急剧增加,大量民工未经足够培训就从事建筑生产,加之建筑工程本身往往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施工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论文在简要介绍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论述了建筑安全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以往事故总结出建筑施工生产事故的发生规律;围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介绍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制。

本论文论述观点强调建设工程施工前的安全生产准备,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工程建设中参与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为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

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培训危险源辨识安全保证体系

 

Researchonconstructionsafetyinproduction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constructionindustrydevelopedrapidlyandhasbecomeoneofthepillarindustriesofthenationaleconomy.However,duetoChina'scapitaloverwhattheexpansionoftheranksofthesharpincreaseinconstruction,alargenumberofmigrantworkerswithoutadequatetrainingontheproductioninconstruction,coupledwiththeconstructionworkstheyareoftenverydifficult,long,technicalandcomplex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safetyproblemprominent.

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dintheconstructionofabasicknowledgeofsafetyinproduction,basedonproductionsafetyontheconstructionofmeaningandexistenceoftheproblemandconcludedbasedonpastaccidentconstructionaccidentlawsofproduction;aroundthe"constructionofSafetyManagementRegulations",introducedtheconstructionofthesafetymanagementsystem.Thispaperdiscussestheconstructionoftheprojectpointofviewtoemphasizethesafetyoftheproductionofpre-constructionpreparation,followthe"preventionfirst"principle,soastoparticipantsintheconstructionofthesafetyof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constructionworkstoidentifyandcontrolhazardstofocuson.

Keywords:

Safetymanagement;Educationandtrain;HazardIdentification;Safetyassurancesystem

1绪论

建筑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

当今,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

由于工程建设的投资额大、从业人员多、建设规模巨大的特点,使得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变得异常重要。

建筑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基本体现。

目前我国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建立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按照安全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步使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步入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对全面提升建筑业安全生产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事故最高的产业部门之一。

建筑工程事故除了导致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由于建筑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缓慢,使得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严重滞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尚不能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目前,建筑安全科学技术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安全科技基础理论研究滞后。

近年来,长期的安全科研投入不足,造成了安全管理理论滞后,安全管理方法、手段和体系落后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从安全生产管理角度看,最突出的问题是技术基础工作较差,如安全技术标准数量少、指标落后,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2)建筑安全科学技术整体水平不高。

建筑安全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转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上不能适应当今需要,一些影响建筑重大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基础工作薄弱;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的一些技术关键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建筑安全科技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系统与机制。

对事故的隐情、事故的诱发机制以及相应的事故防治措施等没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调查研究,从而导致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和建筑安全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下,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3)安全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短缺,应用基础研究薄弱。

安全生产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据越爱越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许多建筑领域的企业困难重重,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整个建筑行业发展平缓。

高等院校、科研、设计、设备制造等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或领域也相互脱节,造成建筑安全科技人才大量短缺,后继乏人,导致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科技基础研究严重匮乏。

这是我国建筑行业一些典型的、突出的重大安全问题难以解决的基本原因。

 

2工程建设生产安全概述

2.1建筑工程生产的特点

2.1.1安全生产的概念

安全生产,是在安全的场所和环境条件下,使用安全的生产设备和手段,采用安全的工艺和技术,遵守安全的作业和操作要求所进行的、必须确保涉及人员和财产安全的生产活动。

这一定义不仅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执行的理论概念和理想要求,也是一个依据安全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内在规律,必须从场所、设备、工艺和操作等全部环节做好安全预防与保障工作的时间概念和实施要求。

建筑施工也是生产,其产品是房屋及其附属建筑项目。

建筑施工安全,就是在建筑工程相应的施工要求与施工条件下,对施工过程中涉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要求,包括施工作业安全、施工设施安全、施工现场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意外情况出现时的安全。

安全施工就是依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创建安全的施工现场,采用安全的施工安排和技术措施,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遵守安全的作业和操作要求所进行的,必须确保涉及人员和财产安全的的施工活动。

但由于建筑工程的类别、设计情况、建设条件和施工要求各异,因此对安全施工的要求和措施,除具有一定的共性外,更多地表现为个性,即针对工程情况的特定要求。

共性的措施可以不断地予以改进和完善,而个性的措施则多为“一次性”的,极易出现因对其研究不够使措施不完善和因施工经济性的要求而降低对安全保证设施的投入的问题,使某些环节的安全保障不到位,呈现出安全设施的先天性不足,从而加大了施工过程在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因此,不完善的甚至不可能做到完善的安全生产条件,是建筑施工中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现象。

2.1.2建筑施工生产特点

建筑施工生产有以下特点。

1)建筑施工的复杂性

建筑产品是就地施工,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围绕着建筑物、构筑物进行的,这也就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设备、机具。

作业环境和各种作业的重叠与交叉,造成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同时,建筑产品还具有多样性,有风格差异、功能不同的建筑物。

例如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办公楼、住宅楼,工厂、医院等。

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施工建设的复杂性,这些情况不仅给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带来难度,而且还造成安全管理、劳动保护的难度。

2)生产的流动性和施工人员的流动性

建筑生产具有流动性,一个建设工程完成后需要转移场地,开始另一个新的建设工程,建筑施工企业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作业人员也在不断流动,他们随着施工的进展,经常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

从建筑业内部来讲,建筑生产是多工种的综合作业;从外部来讲,通常需要专业化企业和材料供应、运输、公共事业、劳动部门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协作。

多工种、多部门的协同作业,造成了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的可变因素增多。

3)建筑施工作业条件差,施工人员体力消耗大

建筑施工通常是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影响大,而且周期较长,一个建筑项目施工周期,短的几个月,长的一年甚至几年。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立体交叉作业和高空、地下作业,还需要多工种混合作业,组织比较复杂。

由于建筑物都是从低到高建造起来的,地下作业和高空作业互有干扰,事故的危险程度比较大,各工种之间的干扰与配合不当,往往会引起意外伤害事故。

建筑施工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容易诱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且对施工人员的身体也容易造成伤害。

4)建筑生产的条件差异大,可变因素多,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

建筑生产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技术条件(结构类型、技术要求、施工水平、材料和半产品质量等)和社会条件(物资供应、运输、专业化、协作条件等)常常有很大差异,因此安全生产的预见性与可控性差。

从建筑施工的特点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每一个特点都包含着多种的不安全因素,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正是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展开的。

建筑安全生产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安全生产,是建筑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2.2建筑施工事故发展规律

我国建筑业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状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7—1957年):

这个阶段建筑安全管理较好,最好的是1957年,万人死亡率减少到1.67,每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死亡率为0.43。

第二阶段(1958—1976年):

1958年大跃进时期,建设中盲目赶工期,万人死亡率高达5.60。

经过调整,1965年安全情况得到好转,万人死亡率下降到1.65。

从1966年开始,建筑安全状况再度恶化,1970年万人死亡率高达7.50。

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

1978年万人死亡率高达2.80,以后几年逐年下降,1992年随着建筑高潮的到来,安全生产状况再度恶化,1994年开始好转,1995—1997年达到连续三年万人死亡率小于1的较好局面。

我国建筑业的事故类型主要以高处坠落为主,高处坠落占43%,电击伤害占18%,物体打击占13%,机械伤害占10%,其他伤害占16%。

随着建筑业的改革和建筑市场的开放,各地的建筑安装工程实行总包、分包、联营的单位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建筑施工的主力军。

因管理工作跟不上,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人员伤亡事故出现上升趋势。

据统计,在死亡事故中,临时工、农民工的比例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建筑业近几年来的伤亡事故仅次于煤炭业,在全国居第二位。

通过对事故的研究,发现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下。

1)事故发生的时间规律

(1)事故逐月分布规律

事故次数密集的月份是每年的4、5、6月三个月,其次是年底的几个月。

每年1~2月是元旦和春节,多数单位的施工现场放假,事故处于低潮期。

每年开春后,各施工单位开始进入施工期,而人员思想上未完全进入施工状态。

随着工程进入施工旺季,任务增加,节气发生变化,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相对增大。

到了年底,工程的施工要告一段落,任务紧,作业人员也想早点完工及早回家探亲,加之低气温影响,工作条件差,也常有事故发生。

另外,中秋节及秋后也是一个危险期。

总之,事故逐月分布规律显示,一年的节假日前后是危险阶段,在施工高峰期尤为明显。

(2)事故逐日分布规律

事故次数密集的日期是发工资和发奖金日期间。

对各施工现场检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发工资和奖金日前后,是未遂事故的高发期,其原因是,经济收入分配对职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期间职工的思想不稳定,常常分心走神,导致事故发生。

(3)事故逐时分布规律

事故次数密集的时间是上午10时与下午2时左右,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体力消耗增大,身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

现在,许多施工现场在上述两个时间敲响安全警钟、播放安全广播,向施工人员提示注意事项,同时播放音乐以减缓施工人员的紧张与疲劳,这些都是减少事故的有效措施。

2)事故发生的环境规律

(1)地点因素

主体工程虽然工作量大,施工人员众多,施工环境恶劣,但由于加强了安全施工管理,事故发生率反而比辅助、附属的工程低,而对于忽视安全管理的偏远、小的作业面(现场),常常容易造成“小河翻船”。

(2)专业分布

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最多的是装修、安装专业,其中电气事故居第一位。

装修、安装专业人员,机械高度密集,水平、垂直立体交叉施工,导致发生事故的概率高。

土建专业、吊装、起架、木工专业事故概率也很高。

(3)用工形式

农民工对安全施工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贫乏,安全素质较低,不知对自身进行安全保护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部分人员是安全教育工作和安全防范的重点。

3)事故类型和原因的规律

(1)事故类型

从事故类型分析,高处坠落占第一位,其次是机具伤害及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不当。

这与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特点直接相关,在高处作业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施工防护和个人防护,就会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2)事故原因

从事故原因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属于个人原因的违章作业占事故的第一位;属于管理原因的占第二位,主要指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指导,设施存在缺陷,不懂得操作技术知识等;属于物质原因的占第三位,主要指防护、设备器具、附件等有缺陷,光线不足和工作地点及通道条件不良等原因;其他原因占第四位。

在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事故,大多是由于人员的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造成的,而违章行为有时由于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技能低下等引起的。

从安全教育上,要采取各种形式,引导施工作业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知识,提高对事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在技术措施上,要求在编制预算、年度施工计划的同时,必须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做到与施工计划同时下达,同等考核。

确保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经费的开支专款专用。

安全施工措施必须综合每项作业的实际情况编写,要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按《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要求,明确指出危险点、危险源。

没有达到上述要求的过程一律不予审批开工建设。

措施交底要安全员签字,执行中不得走样。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带底的全员动态管理,实行从立项、组织设计、准备、施工到试运行和投资移交的全过程管理;实行党政工团各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管理;实行对危险作业、人员变化、违章行为、事故和未遂事故、事故隐患。

整改反馈等的信息管理。

2.3国内外建筑安全生产现状

2.3.1美国建筑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美国建筑业高峰时从业人数超过850万,据美国2003年致命伤害事故普查,1995~2003年,每年平均有1115名工人死于工地现场,死亡人数占到了所有死亡人数的20%左右,而美国建筑业的工人数只占所有行业人数的7%。

美国对建筑安全的管理,主要采取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

1970年美国就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该法通过后,法庭保护建筑工人安全的行动使参加工程建设项目的其他各方及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更大了。

美国很多项目承包商都把“零事故”(Zero-Accident,即在施工现场不发生任何事故)作为努力的目标,与此目标相对应的是一定能达到目标的坚定信念,已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

2.3.2欧盟建筑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建筑业是欧盟最大的产业之一。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00个建筑工人死于事故;有80万工人受伤,其中有很多比较严重;有接近60万的工人在含有能够导致尘肺病的石棉的现场工作,健康状况受到极大威胁;有接近一半的工人反映存在不同状况的肌肉或骨骼失调,以及由于噪音导致的听觉困难。

欧盟各成员国的建筑业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法律基础是欧盟与1992年通过的92/57/EEC指示,该指示对建筑工地的最低安全要求做出了规定,指示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和“合作”。

2.3.3我国香港地区建筑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筑业从业人员约26万人,建筑安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由于建筑业对操作工人的技术和知识水平要求较低,香港建筑业的工人多是有没有技术的人口所构成。

2003年全年发生的意外事故数目为6239起,其中致命的意外事故数目为24起。

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特区的安全法规已经比较完善。

目前为止,香港特区共有18部法例与建筑安全相关。

同时,香港政府对建筑业职工的安全培训尤为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设有建筑业训练局(CITA),负责对技术工人和工长进行培训。

自1996年起,香港政府开始实施一项安全奖励计划,对那些在安全方面成绩十分显著的承包商给予奖励,并且把由于安全因素导致的成本上升的压力从承包商身上减压下来,政府还承担一定的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安全设备、装置,临时工作,现场会议等。

2.3.4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我国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一直较低,每年由于安全事故丧生的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之多,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

特别是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频发,易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较低的安全水平已成为阻碍我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4年,全国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向稳定并有所好转。

2004年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86起,死亡1264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28%和14.07%;其中,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42起,死亡75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5%和18.6%。

2004年,全国有24个地区建筑施工死亡起数下降,全国下降平均值为12.38%,有19个地区的下降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值。

其中下降幅度超过40%的有江西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新疆建设兵团和西藏自治区。

有7个地区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比2003年同期上升,分别是海南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2004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最多的是浙江省,发生事故98起,死亡108人。

全国共有22个地区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其中发生1起三级事故的有12个地区,发生2起三级事故的有6个地区,发生3起3级事故的有2个地区,发生6起三级及以上事故的有2个地区。

我国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后颁布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

特别是2004年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建筑安全的法律,使建筑安全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监管进入法制化的新阶段。

建设部还倡导“安全生产活动周”“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评优活动,推动建筑业安全文化建设。

2.4本章小结

本章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做了概括性说明,介绍了建筑工程的生产特点,并总结了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规律,从而可以科学的制定监控管理措施,使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更具针对性。

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对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加以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介绍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全行业共同搞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1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特别是建筑行业和城市市政公用行业的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做好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树立抓安全就是促发展、抓安全就是保稳定、抓安全就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大安全观,增强抓好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动员全国建设系统和社会有关方面,齐抓共管,全力推进。

3.1.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基础工作,改进监管方式,依法落实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全国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3.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即:

国务院负责安全生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其综合监督管理职责主要体现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上。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其综合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结合全行业特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并实行行政监督,形成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综合管理与专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3.1.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即明确和落实各级建设行政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安全责任制和工作岗位负责人的安全责任制。

制定完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企业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评价办法,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有关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严肃查处。

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组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建立健全各企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3)安全生产执法监督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执法监督体系,就是要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和责任的“四落实”,组建安全生产监督队伍,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度,加大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建立起覆盖全行业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网络体系。

对执法监督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的培训,逐步建立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执法监督人员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4)建设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