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933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管执法水平,建立城管执法工作长效机制,近期,对我县城管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工作基本情况

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1992年,根据建设部《城建监察规定》的要求,我县成立城建监察大队,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监察职权。

2002年,县政府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但在职能上并未发生变化。

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于2005年3月份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并于同年5月1日起在县城市规划区内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市容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公用事业、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城区河道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2006年,县政府将城区户外广告管理职责划归县城管执法局行使。

2007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县环卫所整体划转到县城管执法局,进一步理顺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

根据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我县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5平方公里,涉及临沭镇、郑山镇、南古镇3个乡镇的63个村居(社区)。

目前,县城管执法局共有在编人员60人,内设7个科室和11个中队。

成立三年多来,城管部门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管理,文明执法,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做好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文明执法,抓队伍素质提升。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是改善城管执法环境的必备条件。

建局之初,县城管执法局立足实际,把提升执法队伍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管理城市,服务人民”的工作宗旨和“严格执法管好城市,文明执法树好形象”的工作方针,本着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文明执法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局党组学习制度、“双学双考”制度、办公会议学习制度、大案主办人制度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用制度规范执法,以机制激发活力,不断提升队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同时,制定执法队员规范用语,进行系统的综合执法业务培训和军事训练,使队员的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得到整体增强,队容风貌明显改变。

(二)坚持堵疏结合,抓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县城实际,制定街区整治标准,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分片管理、分线作战,集中力量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开展“门前五包”责任落实、城区车辆停放整治、户外广告管理、违法建设查处、学校周边环境秩序整治等活动,狠抓城区环境脏、乱、差等难点问题的治理,有效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

建局以来,先后开展集中执法行动768次,清理流动摊点15300多个,规范店外经营12600多处,清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3200余处,划定停车泊位7200余平方米,拆除破旧广告牌匾3264个,没收落地广告牌匾2830余个,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

(三)坚持同步推进,抓季节专项治理。

根据季节特点和执法规律,县城管执法局坚持同步推进、严管重罚的原则,加大执法力度,集中开展夏、秋两季占道打场晒粮清理,中、高考环境专项整治,夜间大排档、露天烧烤治理,夜间噪音污染整治、查处运输车辆抛撒等各类专项治理行动。

专项治理行动期间,执法人员坚持全天候奋战在清理整治一线,及时清理整治占道打场晒粮、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噪音污染等,确保城区道路环境整洁、交通安全畅通。

自成立以来,先后开展清理打场晒粮工作7次,出动执法人员3300多人次,查处学校及小区周边噪音污染100余起,清理露天烧烤320余处。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管执法工作的逐步开展,具体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尽快予以改进和解决。

(一)氛围不够浓厚。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城区居民既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又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居民城市意识淡薄,对城市管理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行动上不自觉维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管执法工作开展。

在宣传方面力度不够,无论是管理职责的宣传,还是执法活动、为民服务等工作的宣传,没有形成一个全覆盖、高密度的宣传网络,致使很多执法活动和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观念相对滞后。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

加强城市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管理工作尚未引起城区居民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同程度的存在重建轻管倾向,认为管理工作是软指标,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设施相对薄弱。

我县是先有村后有城,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原有规划、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了县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一是沿街楼、沿街店铺过多,极易引起门前乱停乱放、店外经营、乱扯乱挂等现象;二是城区道路两侧没有足够空间停放车辆,致使车辆乱停乱放,治理工作难见成效,特别是几个大型商场超市,占用人行道停放车辆,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三是县城内缺乏功能齐全、管理到位的农贸市场,部分小型市场、马路市场取缔难度大;四是“城中村”较多,尤其是沿街房屋参差不齐、破旧不堪,建设档次较低,制约了城市品位的提升。

(四)机制不够健全。

执法机制上,体现在罚款收费执行、乱停车辆处罚、噪音污染查处等方面,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落实不到位,造成专项执法工作难以破题;管理机制方面,体现在“门前五包”责任制的落实上,缺乏有效的抓手,致使“门前五包”责任制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现性的突破,与城区驻地镇、社区的管理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界定。

同时,县城规划区面积为266平方公里,县城管执法局日常执法区域面积约90平方公里,按照比例应配备执法人员100-150人。

但目前实际在编人员为60人,平均每人负责1.5平方公里执法区域的日常管理工作,执法力量明显不足。

(五)执法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增强。

部分执法队员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与构建和谐临沭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执法方式、手段比较单一,缺少创新意识,不符合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主动服务意识不够,个别队员工作上责任意识不强,敬业精神不足,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简单,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效果。

三、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就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奉献”的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着力落实“五项”制度,实施“四式”管理,实现“三个”转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绩效,探索一条具有临沭特色的城市管理之路,构建城管与城市的和谐。

(一)落实“五项”制度。

一是落实常态化教育引导制度。

坚持宣传、教育、引导机制的常态化,进一步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加大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实现宣传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做到街面上悬挂标语,报刊上开辟专栏,电视上举办专题,积极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氛围。

二是落实执法责任制度。

在加强执法队员业务学习和素质提升的同时,按照“局管面、队包片、队员包段”的分级管理模式,对执法人员实施“定岗、定路段、定时段、定责任”的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相关实施细则,进一步严格执法程序,落实管理责任,规范处罚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三是落实执法监督制度。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对内要发挥执法督察的作用,监督检查执法队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文书档案情况,定期组织法规业务培训、实施内部绩效考核、按时发出督察通报等。

对外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对机构分布、办事流程和职能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时限、执法结果等内容向社会公开。

同时,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辖区主动征求不同层面的批评意见,努力实现信息畅通、管理到位、群众满意的多赢效果。

四是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门前五包”责任制考核办法,建议由县文明办牵头,县城管执法、财政、建设、卫生、工商、教育、公安等部门以及临沭镇共同参与,每月进行一次“门前五包”工作大检查,形成“一次提醒、二次曝光、三次通报”的工作机制,对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成效明显的给予通报表彰,对落实不力、门前环境卫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

城区企事业单位、社区、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建筑施工现场、车站的管理单位以及其他组织要坚持环境卫生每日小扫除,周五大扫除,每月一自查的管理制度。

五是落实城管执法保障制度。

针对部分执法职责还存在“履行难”等问题,要建立违章车辆查处移送和执行机制,做好违章车辆的锁档和执行工作;建立健全规划、建设、城管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信息,规范城区建设,做好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建立处罚案件执行机制,对拒不执行的违法案件,由城管执法部门及时移送法院,由法院依法强制执行,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实施“四式”管理。

一是实施“共建式”管理。

发挥县直单位、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借助县直单位及社区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实现城管工作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功能,并作为完善城市长效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实现管理不留缺口。

二是实施“网格式”管理。

通过实施“分块管理、责任到人”的方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整个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对重点、难点道路和区域建议由县级班子领导牵头,采取集中整治和定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执法运作机制更加完善,做到管理工作不留死角。

三是实施“无界式”管理。

实施执法中队管辖区域之间“无界化”管理,在遇到机动车占压人行道、流动摊占道经营以及损坏草坪绿地等各类动态性问题时,按照“谁发现,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实现管理不留空档。

四是实施“互动式”管理。

在原有城市管理协会、城管监督员的基础上,通过成立“城管协管员”队伍,将城管的“触角”深入到社区、居民中去,逐步形成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互动式”管理机制,以实现城市管理模式由突击转向长效,粗放转向精细,单一转向互动的转变。

(三)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城市管理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落实到位。

同时,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引导,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城市管理主人翁意识,推动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方向发展,构建“政府-社会-公民”合作型的城市管理模式。

二是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整治向科学治理、依法管理转变。

城市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环境突击整治,而是一项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城市管理的各项法规和规章,依靠制度管人,实施科学治理,促进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以综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突破口,下大气力排查“脏、乱、差”等盲点,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查处违法建设、整治城市“六乱”,为城区居民创造祥和有序的生活环境。

三是实现城市管理由建设主导向管理主导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特色、整体协同、提升品位”的原则,实现城市建设由后续性、修补性向加强规划、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转变;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应付向城市建管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衔接转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思路,创新城市管理方式,采取行政管制、市场机制、法律手段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优化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全县城管执法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