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编.docx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编
第一部分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重要图片:
中国的疆域四至
1、我国的地理位置: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最北端: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附近)
最南端:
曾母暗沙(4N°附近)
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
帕米尔高原(约73°E)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5、半岛: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 两大内海:
渤海、琼州海峡
6、陆地相邻的国家14个,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
哈萨克斯坦(口诀:
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7、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其中最大的群岛国家是:
印度尼西亚(口诀:
印尼马文菲日韩)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重要图片:
p9中国的行政区划图p8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表
1、我国行政区划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用本省的河湖或山名
皖(安徽的皖山)、湘(湖南的湘江)、赣(江西赣江)
简称用本身的历史名称
晋(山西)、冀(河北)、鲁(山东)、豫(河南)、
蜀(四川)黔(贵州)、鄂(湖北)、粤(广东)
一省有两个简称
川或蜀(四川)、云或滇(云南)、
甘或陇(甘肃)、贵或黔(贵州)、陕或秦(陕西)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重要图片:
各省人口数量图。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1/5,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为界,东部多西部少;人口最多的是广东,最少的是澳门
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东部人口密集的原因分析】:
东部地形较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经济方面东部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重要图片:
中国民族分布图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
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2、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分布最广泛的是回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4、少数民族的乐器和风俗节日: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晒佛节(又名雪顿节)彝族火把节侗族芦笙节毛南族叼羊节朝鲜族长鼓舞维吾尔族手鼓舞回族开斋节壮族三月三歌节
第一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P21-31)★重要图片:
P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P24中国地形分布图
1、我国地势基本特征:
①、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3、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和分界山脉: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4000米
高原、山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最大咸水湖)
分界线:
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2000-1000米
高原、山地、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500米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近海大陆架
洞庭湖、鄱阳湖(最大淡水湖)、太湖
3、主要山脉走向:
山脉纵横交错
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
天山-阴山
中列:
昆仑山-秦岭
南列:
南岭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武夷山
最东列:
台湾山脉,其主峰是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4.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省(鲁)西岳—华山——陕西省(陕秦)
南岳—衡山——湖南省(湘)北岳—恒山——山西省(晋)中岳—嵩山——河南省(豫)
5.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三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详细特征信息见教材P24-27页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我国气候、交通、经济的有利方面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所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句,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东西部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第三:
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在高一级流向低一级的地方,水流急、落差很大,在阶梯交界处,可以提供巨大的水能。
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如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就在第二级和第三级交界处。
【分析山区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山区为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中国的气候:
P34中国温度带的划分P37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P38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1、我国气温的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原因:
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纬度因素),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
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2、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
其界线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40图2-30)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
降水类型:
锋面雨,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是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5、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3、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是:
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第二节中国的河流:
★重要图片:
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分布P50长江水系图P55黄河水系图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
塔里木河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巴颜喀拉山
注入的海洋
东海
渤海
长度
6300千米
5464千米(呈巨大“几”字型)
流经的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最长的支流)、乌江、湘江、赣江
汾河、渭河、湟水、洮河
上中下游的分界
上中界:
宜昌(湖北)中下界湖口(江西)
河口(内蒙古)旧孟津(河南)
【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原因】:
这要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是自然原因:
黄河中游及支流流经的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斜坡多,土质结构疏松,多孔隙和直立方向的裂隙,易被水侵蚀,且夏季多暴雨,对地表冲刷力大。
二是人为因素:
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的植被严重破坏。
【黄河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后,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教材P57页第一自然段
【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有那些】:
教材P57页最后一段文字。
【为什么自古以来长江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现在,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大,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线、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由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7万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主要类型: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
空气、风景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4、读图3-6、3-7。
5、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
特点:
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及世界的1/3。
一、类型齐全
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
居世界前列。
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二、区域差异明显:
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地形
热量与降水
土地类型
东部季风区
北方
平原广,耕地多
热量较低,降水少
旱地为主
南方
丘陵山地耕地少
热量高,降水丰富
水田为主
西部内陆
荒漠为主耕地少
热量较为丰富,降水不足
草地和荒漠为主
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热量不足
高寒荒野
三、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问题:
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
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
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
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草地存在的问题:
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
P73;图3-20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
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
2、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
(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4、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立“节水型社会”。
5、南水北调工程:
东、中、西三条路线:
P76图3-24.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地跨多个温度带: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大陆架面积宽广。
(3)海水温度适中。
2、四大海产: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1、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
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成因:
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治理:
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农业
1、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3、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新型农业:
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4、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
记住商品粮基地(在图上找出)。
5、中国经济作物有: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经济作物具有:
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6、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在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
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7、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是:
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有利条件:
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适宜放牧。
8、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第二节:
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工业生产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中国的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均衡。
东部沿海工业得以改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得以拓展和升级。
2、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主要产煤区。
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长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中国西北和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已相继取代了重大突破。
记住水电站的位置P94。
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地区有鞍山、唐山、邯郸、莱芜、张家港和上海等,在中部地区有太原、武汉、湘潭、新余、马鞍山等,在西部地区有包头、攀枝花等。
(在图上找出)
3、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形成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重庆等全国性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4、纺织工业已形成包括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在内地完整体系。
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
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地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在图上找出)
5、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高新技术出口国。
战略性新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
6、中国现已成为计算机、手机、软件制造大国,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跃居世界首位。
7、中国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有四大密集区:
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1、交通运输也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
2、交通线路总长度、运输工具的数量均有大幅度增长,交通干线向内地和边疆逐渐延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3、我国西部主要有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公路和兰新、成昆、北疆、青藏等铁路。
4、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中国铁路的地位尤为突出。
中国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
南北向的铁路有:
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的有:
滨洲线-滨绥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昆线等。
综合性的交通运输枢纽有:
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等。
5、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运到目的地,是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水路运输主要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大类。
水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载量大、投资省、运价低,缺点是速度慢、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是一种适宜运输量大、距离长、时效性不很强的大宗货物运输方式。
海洋运输又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沿海航线是联系中国南北的海运干线。
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舒适、安全等优点。
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管道运输是适宜运输液体和气体等物资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
它的优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等,但也有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等缺点。
6、人们出行或运输货物,要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路途的远近和具体要求,来选择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
第二部分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编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1月平均气温
>℃
<℃
河流封冻状况
不封冻
封冻
温度带
亚热带、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干湿状况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主要经济作物
甘蔗、油菜、
棉花 甜菜、花生、棉花
主要经济林木
柑橘、茶叶等
苹果、柿、枣
主食
大米
面食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水运
公路、铁路
民居特点
墙体高、屋顶坡度大
墙体厚、坡度小
(二) 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气候 (温度)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夏季风 (降水)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
地形地势(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4.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重要农业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6.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7.重要林区: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8.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
9.作物熟制: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耕地类型:
旱地。
12.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3.主要矿产地:
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
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河北省—开滦、峰峰煤矿,迁安、武安铁矿,华北油田。
陕西省—神府煤矿。
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
山东省—兖州煤矿、胜利油田、招远金矿。
河南省—平顶山煤矿。
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安徽省-淮北煤矿。
14.工业区:
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
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16:
著名古都:
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
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6.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天府之国”成都平原、“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
9.主要物产:
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
10.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三角
11.热带作物产区:
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2.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
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3.耕地类型:
水田
14.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及煤铁等矿产资源 15.主要矿产地:
江西德兴铜矿和大余钨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和锡矿山锑矿、 云南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贵州铜仁汞矿、广西平果铝土矿 ,安徽淮南煤矿和马鞍山铁矿,武汉大冶铁矿,贵州六盘水煤矿,四川攀枝花煤矿和攀枝花铁矿,海南石碌铁矿
16.主要能源:
水能资源丰富 17.主要水电站:
三峡、葛洲坝、二滩、龙滩等
18.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西湖、安徽黄山、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
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