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978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docx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

 

 

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组建报告

 

2009年4月8日

 

一、研发中心开发能力和水平情况

(一)研究开发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及完成情况

(二)研发中心开发能力、水平和特色

(三)工程化技术成果转化、转移、扩散辐射及其效益情况

(四)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

(五)开放服务及人才培养

二、内部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

(一)总体设计和结构布局

(二)管理模式及相关管理制度

(三)运行机制建设

(四)自我发展状况

三、项目组建

(一)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二)人员配备及到岗情况

(三)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

(四)支撑环境与配套措施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

(二)未来运行发展设想

附件1“中心”管理制度

附件2开放服务管理办法

附件3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附件4“中心”财务管理制度

附件5仪器设备明细表

 

“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组建报告

本中心于2009年月日组建。

一、研发中心开发能力和水平情况

(一)研究开发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

1.研究开发方向

本中心主要研究各种谷物和油料资源的理化性质、食用品质、工艺品质与现代加工技术、设备,着重研究其深度开发、高效利用技术,并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向其他食品资源开发和食品安全方向拓展。

具体为:

(1)谷物资源开发新技术、新设备研究及工程化:

如营养强化米、留胚米、发芽糙米的生产技术与设备研究、新型大米方便食品和发酵产品、功能性大米肽、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面粉、谷朊粉的开发;碎米、米糠、稻壳和小麦胚芽、麸皮的综合利用;玉米、燕麦(燕麦淀粉和蛋白生产工艺研究)、荞麦等杂粮谷物的深度开发;微波技术、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等。

(2)油料资源开发新技术、新设备研究及工程化:

如油料(双低油菜籽等)加工的脱皮、低温制油技术;生物技术在油脂改性和结构脂质制备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水化脱胶和混合油溶剂分离中的应用。

(3)大豆、菜籽、花生等油料蛋白产品(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组织蛋白)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

(4)大豆磷脂、皂甙、低聚糖、异黄酮、膳食纤维等功能性食品基料开发及新技术、新设备研究及工程化。

(5)茶籽、紫苏、红花籽、葵花籽、南瓜籽、山苍籽、亚麻籽、核桃仁和杏仁等特种油料资源的开发。

(6)利用生物技术制备微生物油脂和PUFAs(亚油酸、γ-亚油麻酸、双高γ-亚麻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7)植物油脚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等。

(8)餐厨垃圾的加工与推广应用。

2.“中心”的目标

“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化技术的关键性、共性、综合性研发基地,人才培养中心,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中心,以提高中国粮油资源综合开发的技术水平,带动行业科技进步。

通过“中心”的建设和运行,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研究开发、组装集成技术优势为支撑,以创造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目标,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运行机制的研发中心开发实体,并实现技术、人才和经济三个良性循环,使之成为能够自我运行的科技型企业实体。

3.“中心”的主要任务

(1)针对粮油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要,运用生物技术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展粮油资源开发的综合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并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

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5项,争取纵横向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完成科研项目鉴定3~5项,申报和获得国家专利2~3项,发表论文60篇以上,转化科研成果1项以上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2)积极开展国外粮油资源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3)在粮油和其他农产品加工、资源开发方面接受有关企业、科研单位委托的工程设计、研究开发和有关检测服务;

(4)在粮油资源综合开发方面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高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同时为粮油、食品、饲料等生产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研发中心开发能力、水平和特色

通过建设,“中心”已基本具备运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粮油资源进行提取、分离、纯化、重组以及生物转化,并完成小试到中试生产和工程设计的技术开发能力;同时能进行各种粮油资源和产品的成分、结构和物性分析。

能够面向市场和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迅速将实验室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推出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

“中心”在发芽糙米、留胚米、营养强化米、碎米综合利用、稻壳生物燃料、智能着水精米抛光机和立式精碾米机机组设计、面粉营养强化、面粉生物(酶)品质改良剂、麦麸膳食纤维、谷物干燥设备的研制开发;油菜籽脱皮、冷榨、挤压膨化浸出制油工艺与设备、高油分油料挤压膨化机研制;油料植物蛋白制取、大豆蛋白的化学和生物法改性及活性肽制备、油料中功能性成分提取纯化、微生物油脂和生物柴油开发、特种资源(紫苏、茶籽、亚麻等)开发等方面具有特色并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小麦戊聚糖提取及功能研究、谷物淀粉回生机理和抑制、非淀粉性多聚糖对面筋的形成机理研究、大豆卵磷脂的置换色谱法分离分析、锆镁基质生物膜色谱固定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富有创新性。

(三)工程化技术成果转化、转移、扩散辐射及其效益

“中心”组建,在面粉营养强化、油料脱皮和低温制油、微生物油脂等技术领域已经或正在发挥着积极的带头作用,已有30余项成果经过工程化开发,在湖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福建、河北、山西等省成功实现了向企业的转化,为中国粮油、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湖北省及及周边省、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四)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

“中心”组建以来,随着在大米新产品开发、碎米和稻壳综合利用、大米和面粉营养强化、麦麸膳食纤维制取、谷物干燥设备开发、油菜籽脱皮冷榨、挤压膨化浸出制油工艺与设备、大豆蛋白的制取和化学、生物法改性及活性肽制备、浓香花生油制备、油料中高活性Ve的提取纯化、微生物油脂和生物柴油开发、特种油料资源开发等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推广转化,“中心”在促进行业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显示度不断提高、地位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对推动粮油工业技术进步、形成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也日渐彰显。

(五)开放服务及人才培养

1.“中心”实行开放服务,接受国家、省市以及企业等单位委托的研发中心研究和试验任务(如承担“全国粮油标准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的油料、油脂标准制、修订工作)。

2.中心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与国内数十个粮油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建有科研示范基地20余个,目前已在在发芽糙米、留胚米、营养强化米、碎米综合利用、稻壳生物燃料、智能着水精米抛光机和立式精碾米机机组设计、面粉营养强化、面粉生物(酶)品质改良剂、麦麸膳食纤维、谷物干燥设备的研制开发;油菜籽脱皮、冷榨、挤压膨化浸出制油工艺与设备、高油分油料挤压膨化机研制;油料植物蛋白制取、大豆蛋白的化学和生物法改性及活性肽制备、油料中功能性成分提取纯化、微生物油脂和生物柴油开发、特种资源(紫苏、茶籽、亚麻等)开发等方面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示范试验和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3.“中心”拥有较好的人员培训条件,构建了培养从事粮油和其他食品资源开发、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中、初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培训制度。

二、内部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

(一)总体设计和结构布局

“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设在山东XXXX集团大楼内,总面积500m2,其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

“中心”的领导小组为“中心”管理委员会。

下设综合办公室、工程化技术研究部、工程设计部、安全与质量检测中心和市场部。

综合办公室:

处理中心日常事务,负责文书,档案、财务管理,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和统一对外联系,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

研发中心研发部:

组织和开展粮油资源综合开发、深加工的研究,工程化技术集成、组装和产业化开发。

下设粮油资源综合开发研发中心研发室和粮油资源综合开发装备研发室。

工程设计部:

从事粮油资源综合开发、粮油加工及装备的工艺设计,工厂设计,机械设计。

安全与质量控制中心:

从事粮油资源安全、质量检测和控制工作。

开发部:

从事粮油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及开发与技术转让,本“中心”粮油资源综合开发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本“中心”产品及技术成果转化的产业化,产品的市场的策划、市场营销。

下设信息服务部、成果推广转让部,市场策划营销部。

市场部:

负责市场开发和技术转让。

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

中心主任研发中心委员会

粮油资源综合开发

究部

市场开发

与技

术转

综合办公室工程化技术研究部工程设计部安全与质量检测中心市场部

工程设计

粮油资源

信息服务部

 

图1中心的组织结构单元

(二)管理模式及相关管理制度

中心在组建和运行期间,实行“共同组建,统一领导,统一目标,分工协作,自我发展”的机制和以聘任制为中心的专兼职人员一体化管理模式,

统一领导:

实行“中心”领导小组(组建期间)或管理委员会(建成后)的中心主任责任制,进行统一领导。

统一目标:

“中心”的研究与开发目标,服务区域布局、方式等由“中心”统一制订。

分工协作:

按上述任务的明确分工,依托单位在中心人员、信息服务、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协作。

自我发展:

“中心”独立于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以聘任制为“中心”的专兼职人员一体化管理模式:

“中心”人员分为专职和兼职两大类,专职人员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由“中心”统一管理;兼职人员按照研发和工程设计需要,安排参与“中心”研发与设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中心”根据科技部《国家研发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粮食局研发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的相关管理制度有:

“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管理制度、“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开放服务管理办法、“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客座研究人员优惠政策(试行)、“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财务管理制度等(见附件),能保证“中心”的高效运行和国内外同行业专家在项目合作中的权益。

(三)运行机制建设

中心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和产学研互动的科研形式,这种机制符合行业和自身特点,具有自我投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利于逐步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

1.开放:

“中心”组建期间,向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开放。

2.流动:

“中心”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这种构成既有利于研发工作的稳定开展,又有利于不断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中心”工作。

3.协作:

“中心”按照研究、开发、中试、产业化的要求,积极联络省内外大型粮油企业参与共建工作。

共建单位之间根据“中心”的统一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积极协作。

对“中心”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竞争:

“竞争”产生活力,“创新”促进发展,“中心”人员实行流动聘用制,鼓励竞争,有进有出,始终保持了研究开发队伍的高效精干。

(四)自我发展状况

自我发展能力是“中心”成功运行的基础,“中心”组建期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自我发展:

1.“中心”独立于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技术转让及经营收入的15~25%用于“中心”的研发与开发。

2.承担国家,省,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

3.加强对外宣传和合作,积极承办全国乃至国际粮油及粮油资源深加工技术会议,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努力争取国内外有关组织机构、知名企业的合作,引入资金,支持“中心”的自我发展。

4.设立“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开放基金100万元,支持创新活动。

三、项目组建

(一)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已建成稻谷、小麦、油料资源和饲料开发中试生产线各1条和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实验室、粮油资源检测室、谷物品质分析室、食品物性实验室、粮油工程设计室等,总面积500m2,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分析仪、等离子体质谱仪、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流变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物性分析仪等高新检测仪器和开展食品生物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挤压膨化、超微粉碎、浓缩提取、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微胶囊化、膜分离等实验的各种现代食品研发中心手段,基本具备了接纳国内外同行业研究单位、企业科技人员开展粮油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的条件。

(二)人员配备及到岗情况

“中心”实行领导小组(组建期间)或管理委员会(建成后)的中心主任责任制,主任由何东平教授担任。

领导班子团结、高效、精干,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中心”有固定人员30人,流动人员17人,其中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包括客座专家)27人,已初步形成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研发中心研究开发和试验设计技术人才以及试制生产、市场营销和业务管理人员等配套的综合性研发中心专业队伍和在技术开发、经济发展和人才建设三个方面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人才队伍结构(年龄、专业)合理,人员到岗情况良好。

“中心”按研究开发方向设技术带头人8~10人,其中,主要技术带头人在粮油行业均有一定的影响力,具体如下:

表1中心人员配备表

名称

固定人员

流动人员

高级

中级

初级

合计

高级

中级

初级

合计

研发中心

研究人员

10

6

3

19

9

8

17

研发中心

设计人员

6

6

管理人员

2

2

1

5

合计

18

8

4

30

9

8

0

17

技术带头人之一,何东平教授

男,1957年1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油脂工程专业;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微生物学专业;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现从事油脂工程专业。

发表论文85篇,主持油脂工程设计项目55个,都已竣工投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编著出书10本,其中参编国家级教材1本,主编教育部专业特色教材2本。

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获国家专利5项,鉴定项目14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担任《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食品工业科技》、《粮油加工》、《中国农产品加工年鉴》等杂志社编委,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

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长,湖北省(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山东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新世纪第二层次人才,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在油脂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

技术带头人之一,陈涛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1967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即分配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工作至今。

1979年12月任助理研究员,1990年元月任副研究员,1996年9月任研究员。

在所内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和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主持国家、院、省等二十多项科研项目,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三项,国家新药研究基金一项,省及科学院项目14项,发表论文64篇,著作4本,获得国家、省、院及市成果奖8次。

1990年以来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生化药物及天然药物研讨会。

负责研究PLC项目至今已十多年,基本完成其药物学研究,以及PLC抗血小板功能实验及部分毒理学试验,其研究成果已经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局联合主持召开专家鉴定会。

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期几年来,成功研制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β-胡罗卜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新技术。

前者已建厂生产,后者也正在筹备之中。

已获得3项国家专利。

1993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正在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

抗血小板聚集一类新药PLC的临床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化合物PLC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研究和国家“十”攻关课题:

高产PLC菌的筛选分类及其应用评估等,组织课题实施。

技术带头人之一,刘良忠

1963年12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教授。

长期从事肉类制品、罐头食品、水产品、乳制品、蛋品及饮料加工研究工作,在《营养学报》、《色谱》、《食品科学》等SCI源刊、国家一级及核心以上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参与和主持了十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天然红心蛋中红色成分的研究及功能蛋品的生产与开发”、“菹草功能饲料主剂与功能性红心蛋品的产业化”、“鱼油精制及微胶囊加工”、“风味鱼制品加工技术研究”、“低值淡水鱼蛋白饮料产品的开发”、“淡水鱼下脚料综合利用加工技术”、“魔芋仿生食品加工技术研究”、“玉米深加工技术研究”等,获专利1项,申报专利3项。

成功开发了“精制鱼油产品”、“高DHA、EPA鱼油产品”、“清凉花红茶饮料”、“菊花茶饮料”、“玉米爽饮料”、“软包装风味鱼”系列产品、“鱼精——鱼蛋白调味品”、软包装鸡(鸭)系列产品、奶类饮料及稳定剂产品、富锌无铅皮蛋产品、(鱼)肉火腿肠、软包装腌制蔬菜、果脯、果冻等产品。

可提供的技术:

鱼油综合利用技术,肉类食品加工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饮料加工技术,蛋品加工技术等。

包括:

鱼油精制与微胶囊加工技术,软包装风味鱼加工、鱼下脚料加工利用技术、鱼蛋白饮料加工技术、(鱼)肉类火腿肠加工技术、软包装风味鸡翅(脯)加工技术、软包装风味蛋品加工技术、奶类饮料及稳定技术、奶制品加工技术、果汁饮料、茶饮料、甜玉米饮料加工技术、果冻加工技术、调味料加工技术、洁净蛋加工及保鲜技术、富锌无铅皮蛋加工技术等。

(三)支撑环境与配套措施

1.“中心”依托单位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是一所以粮油加工工程化技术和粮油资源开发为特色和优势的工科院校,山东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重视对“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学科建设的投入,使该学科不断得以发展。

2.山东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采取科研项目带动学科发展的战略,在经费较困难的情况下仍拿出相当比例设立科研奖励基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依托单位建有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拥有各种高新分析检测仪器百余台套,十分有利于本研究方向的纵深开展。

4.多年来依托单位为中国粮油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与很多粮油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对中心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

1.在建立、健全股份制公司运转机制和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尚未开展有效的实际工作,项目同过验收后,将进一步以科技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生产机制,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本中心。

2.对粮油资源开发的基础研究不够深入。

“中心”将充分利用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较完善的学科群体优势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面向国家目标,积极开展与国家研究计划相关的粮油资源开发基础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引领高技术发展、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力争在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取得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二)未来运行发展设想

以“中心”为平台,依托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和国内粮油工业企业,针对本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和发展领域的前瞻性课题,积极开展研究并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在有计划、有前期科研储备的基础上,使“中心”的研究与转化形成“课题筛选→前期研究→重大课题提出→申报→组织实施→形成知识产权→有步骤地转化→市场推广”的良性循环。

经5~10年努力,力争使“中心”:

1.成为拥有国内知名学科带头人若干名和较高水平学术队伍的国家级工程中心。

2.科研经费充足,具有持续稳定的国家项目立项能力,科学研究取得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中心”步入国内同类中心先进行列,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为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中心”培养的人才质量高,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在国内有较高声誉,成为国内同类学科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心之一。

4.成为国家、湖北省本领域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附件1:

“山东XXXX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1.中心主任职责

(1)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山东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接领导下,主持“中心”的全面工作,组织制定“中心”的建设发展规划、经费预算、实验室和车间利用、设备购置等年度工作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和检查。

 

  

(2)领导、组织教学和科研工作,保证“中心”的正常开放和运行。

 

   (3)负责“中心”的年度工作总结,定期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山东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请示和汇报工作。

   (4)组织“中心”的固定研究人员、流动研究人员申请、执行各级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

 

   (5)合理调配工作人员,组织考核和培训,提高固定研究人员的业务素质。

 

   (6)关心“中心”科研人员,特别是流动研究人员的科研、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7)负责仪器设备、财务、安全和卫生等管理工作。

 

   (8)主持学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9)负责“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固定研究人员职责

(1)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按照研究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认真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2)熟练掌握本岗位的仪器、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严格遵实验守操作规程。

 

   (3)真实、清楚、完整地记录研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和现象,对所承担的研究工作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4)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

 

   (5)协助和配合外来研究人员的工作。

   (6)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活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3.“中心”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1)“中心”技术人员应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遵守和贯彻山东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心”的各项管理规定,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熟练掌握各项实验的原理、技术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仪器设备维修能力。

   (3)掌握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仪器设备运行不良时应马上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维修。

   (4)极参加实验改革,努力学习新的实验技术、新器件的使用,尽快掌握本实验室新购进的设备的使用方法。

   (5)实验时提前开门,实验中积极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设备、关闭电源、关好门窗。

   (6)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卫生及设备管理工作。

 

4.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