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复习参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799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概复习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概复习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概复习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概复习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概复习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概复习参考.docx

《马概复习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概复习参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概复习参考.docx

马概复习参考

马概复习参考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体系、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了,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4.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5.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6.矛盾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8.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10.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表象三种形式。

1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1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15.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16.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17.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8.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9.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20.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2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2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2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6.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

27.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2.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

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

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

5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人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所以,感性认识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因而也是它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

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

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截然的把它们分开。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

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7怎样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答: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8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

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

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

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

动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在必要劳动

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劳动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

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为了让工人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

以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

张地劳动,让他们在同样长的劳动时间内比以前消耗更多的脑

力和体力,这和延长劳动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由提高

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

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终究会代替资本主义?

答:

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美国强大到独霸世界,仍然发生金融危机,还传祸世界各国。

我们共产党人不能迷信资本主义制度能救世界,特别是不能相信“美国梦”能救中国。

现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都认为“美国梦”在盛行一个世纪之后正在逐渐破灭。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是共产党人一定要坚守的历史信念。

当然,社会主义到底什么时候能代替资本主义,还要看社会主义搞得好不好,看共产党人搞得好不好。

在中国,就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得好不好,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搞得好不好。

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平同志这段话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讲的,那时世界社会主义正处在低潮。

20年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了小平同志的预见性。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从上百年来世界和中国历史发展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10简述实践涵义和基本特征

答:

1.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

②自觉能动性。

(主观

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生产活动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阶级社会,主

要表现为阶级斗争③科学实践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基本特点: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作用

答:

(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即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

一性)。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

(1)

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2)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3)无

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

运动推动事物。

(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四)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