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6678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名师精编教案人教版必修3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兴趣如一支画笔,给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兴趣似一首美诗,给我们的人生增加情趣;兴趣是一支赞歌,让我们的人生变得豪迈。

兴趣是什么?

兴趣是雷,兴趣是电,有了兴趣,才会普天同降甘霖。

兴趣是奋斗的力量和方向,有了兴趣,我们才会成功;也因为有了兴趣,我们才想到要腾飞,飞到天南海北。

兴趣是什么?

兴趣是光,兴趣是云。

因为兴趣,我们追求黎明出现的霞光,也因为兴趣,我们乐于不断拼搏,勇往直前。

兴趣是什么?

兴趣是冰,兴趣是玉。

因为兴趣,我们追求完美,也因为兴趣,我们才“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兴趣是什么?

兴趣是帆,兴趣是桨。

因为兴趣,我们甘于风餐露宿的生活,也因为兴趣,我们敢于“九天揽月去,五洋捉鳖回”。

人们对天空有兴趣,才会用望远镜瞭望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人们对动物有兴趣,才会认真细心地观察动物,去发现动物的天性;人们对生活有兴趣,才会主动乐观地参与生活,去享受生活的快乐……有了兴趣,枯燥无味的知识将变得趣味盎然;有了兴趣,艰辛劳累的工作将变得轻松舒坦;有了兴趣,难以忍受的痛苦将变得无比甘甜……一句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鱼鳍(qí)        杜撰(zhuàn)

贪婪(lán)五彩斑斓(lán)

深渊(yuān)浩瀚(hàn)

鄙视(bǐ)消耗(hào)

畅游(chànɡ)畏葸不前(xǐ)

人寰(huán)

(2)多音字

挣系

混刨

扎栅

2.字形辨认

3.词语辨析

(1)历程·里程

二者都含有“过程”的意思。

“历程”指经历的过程,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要用“历程”。

“里程”除指具体的路程外,还可指发展的过程。

在时间不明确时或者是表示将来时的句子中用“里程”。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从美国货币基金发展历程(历程/里程)来看,集中度提高和规模化是必经之路,而机构投资者未来是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群体。

②习主席上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这凸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里程(历程/里程)碑意义。

(2)震动·振动

“震动”侧重受外力影响而颤动或人心情不平静。

“振动”侧重机械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瑞士银行在证实将大规模裁员的当天就开始给银行家们放假,此举在全球金融行业引起不小的震动(震动/振动)。

②振动(震动/振动)台在操作时必须是经过培训和指定的操作人员操作,不允许非操作人员进行任何操作。

4.熟语运用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从炫富到拼爹,他们在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也由于自身家庭的优势而自鸣得意。

(×)

请说明理由:

自鸣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不合语境。

应改为“自命不凡”,表示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2)由于某些原因,股票分析这一行业被搞得非常神秘,看起来高深莫测,让业余投资者敬而远之。

(√)

请说明理由:

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

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荣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超越时空》《超弦导论》等。

1.请概括作者童年的两件趣事,并说说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童年的两件趣事:

①观看水池中的鲤鱼,想象鲤鱼世界。

作者从鱼的视角,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②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作者的探究兴趣。

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表现了他的毅力和恒心。

(2)除了这两件事,作者还写了高中时代“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1英里=1.61千米)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探究反物质的事例。

高中时代就进行这样艰难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态度,显露出一个科学家的潜能。

2.课文标题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作者却只选取童年趣事和高中在家里建实验室的事例来写,这是为什么?

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虽然在作者的教育历程中值得写的事件很多,但在作者看来,想象力、兴趣和实验精神对科学家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所以作者打破常规的写作方式,只选取了三个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三种因素的事件来写。

(2)这对于我们的写作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形式为内容服务,选材和剪裁时,一定要考虑内容与中心的关系,重要的详写,不重要的略写,无用的则不写。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由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这是“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从加来道雄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至关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想象力。

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

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兴趣。

一个真正的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不可或缺,作者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记叙了自己对爱因斯坦遗留的未完成问题的痴迷探究,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才引导着作者一步步走进了理论物理学的殿堂。

(3)实验精神。

有了想象力,有了兴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

作者叙述自己建造云室、制造电子感应加速器等,都是在向我们说明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想象力、探究精神和实验精神是作为一名科学家必不可少的品格。

拟 人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大量的拟人语句,把鲤鱼“科学家”拟人化,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强了科普文的可读性。

定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

表达效果: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效果。

运用拟人手法的注意点:

1.运用拟人的手法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

也就是说:

作者对事物必须要有真实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才可以运用拟人手法。

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比拟自然、逼真、感人,否则就不要用。

生拉硬扯,无情“挤”情,反而会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2.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或心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拟。

3.使用拟人手法的目的要明确。

使用拟人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借物抒发作者内心之情,从而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使用拟人手法,也就失去了意义。

将下面的句子扩展成拟人句。

1.一只翠绿色的小鸟在枝头鸣叫。

2.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一只翠绿色的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起了歌谣。

2.早晨,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

“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兴趣、毅力和恒心成就人生

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去探寻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加来道雄却从鱼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作者少年时的思维看似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始终保持了这种奇特的想象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

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

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应用角度】 “好奇心”“兴趣”“毅力”“恒心”等。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袁隆平要对这一难题刨根究底,选定这个世界难题去解。

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他决定到茫茫的大自然中去寻找。

盛夏的稻田上空骄阳似火,田间地头的气温通常高达40°C。

他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忍受着密密匝匝稻叶的切肤之痛与昆虫的叮咬,一头扎进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里,大海捞针。

正是源于对这一工作好奇与热爱,终于,他在14万株正在扬花的稻穗里找到了36株培育杂交水稻所必需的雄性不育植株。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最大的心愿。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样说道。

【媒评文摘】 1.中国在崛起,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增强,袁隆平以其在杂交水稻方面的研究,改变了中国,造福了世界,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民网

2.科学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只有不畏艰险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新浪网

一位科学家的艰难成才之路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生于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

1855年从彼得堡师范学院毕业后担任中学的化学教师;1856年获得化学高等学位;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彼得堡大学教授。

小时候,门捷列夫家境贫寒。

全家有17个孩子,门捷列夫排行14。

1841年秋天,门捷列夫不满7岁就同哥哥一起考上了托博尔斯克中学。

1849年春天,门捷列夫中学毕业,妈妈变卖了财产带着孩子们到了莫斯科,她很想让这个小儿子进大学,因为教师们一致说他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

妈妈在莫斯科的大学四处奔波,都无济于事,最后决定到彼得堡去碰碰运气。

她丈夫的朋友当时身居要职,在他的帮助下,门捷列夫被破格录取进入彼得堡师范学院,他父亲就是在师范学院读书的,因为那里的学生完全免费。

门捷列夫读的是物理系。

对一个来自小地方的穷学生来说,彼得堡师范学院的门槛太高了。

但是,只过了一年,他就成了优等生。

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门捷列夫开始撰写科学成就简评,并得到少量的稿费,这对他来讲是唯一的收入。

因为,这时候他已失去了任何经济支持。

舅舅去世了;不久,小姐姐也害肺病死了;最后,连慈爱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1854年,门捷列夫大学毕业了,他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

23岁时,他就成为副教授,31岁时又升为正教授。

门捷列夫能从一个西伯利亚小城市的穷孩子成长为彼得堡大学的正教授,这与他始终一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使门捷列夫获得最初的名声,是他撰写的《有机化学》。

为了写这本书,他几乎整整两个月没离开过书桌。

他常常接连几昼夜工作,中间休息不到几小时。

年过7旬之后,由于积劳成疾,门捷列夫双目半盲。

然而,他仍是每天从清晨开始工作,一口气写到下午5点半,然后吃“中饭”。

饭后又继续写作。

他去世时是坐在椅子上死去的,手里还握着笔。

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之一。

在1869年以前被发现的元素已有63种。

为了探索元素之间的规律,许多化学家进行了元素分类的研究。

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各种分类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终于发现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量之间的周期变化,于1869年正式发表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根据这个规律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元素周期律作为自然界的基本定律,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大大地促进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恩格斯誉之为“科学研究的一大功绩”。

凭着勤奋和努力,他还发现了临界温度,提出了水溶液理论,取得了一项项惊人的成就。

他真的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1907年1月20日早晨,门捷列夫逝世了。

这位伟大科学家逝世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俄国社会。

葬礼是隆重的,通向沃尔科公墓的道路两旁绵延着不尽的人流。

在送葬的行列中,高举着一条很大的横幅上面画着“周期表”。

横幅在北风中迎风摆动,把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不朽名字传向四方。

【精要赏析】 本文记述了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出身贫寒的门捷列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凭着勤奋和努力,他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临界温度,提出了水溶液理论,取得了一项项惊人的成就。

是他引领人们理清了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闯出了充满迷障的黑森林,看到了一个更深更远的未知世界。

他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拜读此文,我们探索未知的信念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科研智慧的灵光将更加明亮!

(教师用书独具)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加来道雄和他的作品。

2.体会加来道雄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精神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

3.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让学生明确做事情除了要有兴趣还得脚踏实地坚持去做。

6.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童年趣事背后所蕴涵的科学观、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见“教学目标”2、4、6。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文本解读

(一)信息筛选

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童年有两件事情大大地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请找出是哪两件事。

明确:

(1)童年观看鲤鱼世界而换位想到鲤鱼是如何思考理解未知世界的。

(2)童年听过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对两件事的深入探讨

1.苏轼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物理学家的理论也许过于艰深,但其中的道理和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是相通的。

提问: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

主要有以下几点:

a.“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b.“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饰自己的无知。

c.“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d.“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是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了它们的“自然规律”。

提问:

(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a.人类一生就在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人类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人类就拒绝承认。

b.“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人类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c.“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人类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2.你是否对自然界有过好奇心呢?

是否也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

对爱因斯坦未竟的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了科学探索道路的呢?

试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

(1)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

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验证,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功。

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

“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2)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

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的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

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

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

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3.总结提问:

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几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了。

而夹杂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作用。

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象,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的求知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总结:

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童年有两件事大大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这两件事给他的启示是:

大胆地想象、怀疑和猜测,不要故步自封,兴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但要到达成功的彼岸离不了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或许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后辈的。

(三)方法点拨

有关题记的研讨学习

在正文开始之前,作者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原文的意思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也知道这叫做题记,现在同学们也喜欢用题记来点缀自己的作文。

在这里我们结合课文来谈谈题记的写法和作用。

借鉴课文

1.先请学生谈谈课文中引用这个题记的作用。

明确:

作者一开始引用爱因斯坦的科学观,旨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2.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巧妙贴切地书写题记,不仅可以开宗明义,给阅卷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能先声夺人,具有韵味深远、包蕴题旨等特点,从而达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最佳效果,成为应试作文中得分的亮点。

从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看,采用题记形式的占一定比例。

那么作文中的题记有哪些种类、有何作用呢?

明确:

写题记可以采用阐发话题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等几种形式。

①阐发话题式:

就是用简练的语言对所给话题材料加以概括和浓缩,并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加以深层次阐述。

吉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漫谈“感情”“认知”》的题记是:

“同是对‘修墙’‘防盗’的预见,却产生‘聪明’或‘被怀疑’的结果。

‘感情’竟能如此地左右着‘认知’,心的小舟啊。

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

”这个题记通过对材料的简单解释,将“感情”与“认知”二者的关系诠释得非常明白,也点明了作者的态度和议论的中心。

②诠释题目式:

所拟题目一般都具有深刻性特点。

运用题记形式对题目进行巧妙而又全面的诠释。

云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与你同行》的题记是:

“他们一路同行,一个汲着水,一个负着火,形影相随。

在他们携手共进时,就产生了智慧。

”这个题记形象而深刻地对“与你同行”这个题目进行了解释,言简意赅,表明了考生对感情和理智关系的认识。

③点明题旨式:

在题记里用最简约的文字,告知阅卷人写作本文的用意,展示出立意和主旨。

河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认识美丽》的题记是:

“请别以为哪个最漂亮,哪个就是您的孩子。

”作者以童话的形式写作高考作文,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乌鸦送饭、迟来的午饭、政治课”三个小故事,而“请别以为哪个最漂亮,哪个就是您的孩子”这个题记就十分直白地表达了对“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二者关系的看法,十分切合题意。

④总领全文式:

所写题记从大处着眼,从总体上对全文加以总领和驾驭,使阅卷人对所写文章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认识。

山西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眼睛》的题记是:

“距离没了,心更近了,认识深了。

”这句话对全文来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正文就是围绕题记展开。

⑤设喻寓理式:

设喻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的特点,而在具体和生动的设喻中蕴含着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

浙江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心依旧》的题记是,“鱼说:

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

我能感觉你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这两句话采用比喻的形式,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让人过目不忘。

(四)分析鉴赏

文章中体现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象力:

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

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

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

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

“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