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6561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第三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四章 第三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四章 第三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四章 第三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四章 第三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第三节.docx

《第四章 第三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第三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第三节.docx

第四章第三节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任务一览

情境导入

任务导航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2019课标

2019课标

教学内容建议

Ⅰ-1.3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说出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外力作用及地貌特点。

3.说出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说明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4.分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7~P8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侵蚀地貌

时期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A.初期

以向源头侵蚀和向下侵蚀为主,向河谷两岸侵蚀为辅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型谷

B.中期

向下侵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

C.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进一步展宽,呈“槽”型

2.河流堆积地貌

将图中a、b、c三处的河流堆积地貌名称、分布、成因用直线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第①步:

案例探究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

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图示河流弯曲,说明河流流水的________(蚀)作用强。

(3)请用符号“

”标注水库坝址的合适位置在左图上,

并说明理由。

提示 

(1)自北向南流。

 理由:

根据图中AA′、BB′、CC′

地形剖面图和河床的海拔、形态(由V字→U字形)判断。

(2)侧蚀

(3)图中BB′线流域最窄处靠南位置。

理由:

峡谷位置,河流落差大(河床呈V形),其上河谷面积广,汇水面积大;流域内降水充足,河流水量大。

第②步:

名师精讲

1.河流地貌的形成和特征

(1)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方法技巧】

(1)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2)图示法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第③步:

实战演练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解析 第

(1)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在流水作用下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2)题,甲处为凹岸,其对应的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乙处为凸岸,其对应的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作用。

答案 

(1)C 

(2)A

[提升素养]

素养:

地理实践力

我国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距今6800~62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靠近河流、地势较高的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如下图)。

为什么我国古村落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

提示:

河谷阶地靠近河流水源,又不易被洪水淹没。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80~P8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

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合作探究]

第①步:

案例探究

下表为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表,探讨下列问题。

地形类型

城市数

百分比/%

滨海平原/丘陵

21

7.3

三角洲平原

17

5.9

平原中腹

29

10.0

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63

21.8

平原与低山丘陵邻接地带

20

6.9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76

26.3

高平原

6

2.1

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

41

14.2

中山谷地

15

5.2

高山谷地

1

0.3

全国城市

289

100.0

(1)我国城市比例较高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利于城市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找中国地形图,指出下列城市分布地的地形类型。

青岛—________________;太原—________________;石家庄—________________;拉萨—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平原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滨海平原/丘陵 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 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

第②步:

名师精讲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密度

较小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第③步:

实战演练

1.(2019·沧州高一检测)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河流地貌中的(  )

A.三角洲B.冲积平原

C.“V”型河谷D.冲积扇

(2)该同学所观察到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甲B.丙C.庚D.乙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右侧非常密集)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山麓地带,结合山麓地带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出其地貌类型为冲积扇。

(2)题,该同学所观察到的景观为“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说明其所处地区地势低平,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知符合条件的只有庚地。

答案 

(1)D 

(2)C

2.下图是黄河干流示意图,读图完成

(1)~

(2)题。

(1)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成条带状分布

(2)关于b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b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b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解析 第

(1)题,a位于黄河上游,地形属于高原、山地。

结合提取信息:

聚落主要分布于深切的河谷两岸→成条带状。

(2)题,b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

结合提取信息:

黄河入海口,泥沙淤积多→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泥沙含量大→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答案 

(1)D 

(2)A

[提升素养]

素养:

地理实践力

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中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

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汭位”。

古代聚落大多建在“汭位”。

为什么古代的聚落大多建在河流的“汭位”呢?

提示:

河流流经弯道时,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因此河流凸岸(即“汭位”)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于建城和农耕;凸岸水浅,也便于取水。

思维导图

必背清单

1.说出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2.说出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外力作用及地貌特点。

4.说出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5.说出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6.说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③②①D.②①③

2.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解析 第1题,河谷的形成过程是河水先向下侵蚀,形成“V”型河谷;然后河水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河流更为弯曲;最后河谷继续变宽,形成“U”型谷。

第2题,河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答案 1.C 2.A

(2019·长春高一检测)读某流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甲、乙、丙三地的堆积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常形成冲积扇

B.甲地只有侵蚀作用,不会形成堆积地貌

C.乙地易形成河漫滩平原

D.丙地易形成三角洲平原

4.丙地比甲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丙地(  )

①面积广阔,地价低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甲位于山麓地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区,随着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地貌;甲地既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乙地由于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汛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在汛期被淹没而枯水期出露的河岸地区形成河漫滩平原;丙位于河口地区,在河流与海水的相互作用下,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第4题,读图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受两岸地形限制,平地面积小,而丙地位于河口地区,地势平坦开阔且靠河临海,适宜发展江海联运,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发展。

答案 3.B 4.C

读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最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⑤

6.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

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

解析 第5题,②和⑤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

第6题,交通便利是造成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城镇的主要因素。

答案 5.D 6.D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解析 ②处为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强烈。

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偏向凹岸,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造成②岸侵蚀,①岸堆积。

答案 1.B 2.A

(2019·昆明高一检测)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读图回答3~4题。

3.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解析 第3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正确。

第4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

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答案 3.D 4.B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

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

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

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和畅洲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

C.海水的堆积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

6.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

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

7.下列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

A.修建右汊护岸工程

B.改左汊为主航道

C.在左汊修拦水大坝

D.疏浚右汊浅滩区

解析 第5题,和畅洲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6题,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右汊径流量小;从图中看出,左汊有江豚栖息区,不宜作航道。

第7题,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左汊目前不能作为航道,只能疏浚右汊浅滩区,拓宽航道,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答案 5.B 6.D 7.D

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地区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聚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呈团状

B.该类型聚落一般规模较大,人口较多

C.该聚落最典型的分布区在我国华北平原

D.该聚落沿河谷分布,因为河谷地形较平坦

9.有关图示地区交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地形影响较小,交通线路稠密

B.受地形的影响,交通线主要沿河谷分布

C.该地区交通线路呈网状分布

D.该地区交通线的选址应选择路程最短的

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为山间谷地,聚落沿河流呈线状分布,但受地形影响,聚落规模较小。

第9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公路沿河谷分布,线路密度小。

答案 8.D 9.B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0~11题。

10.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土壤D.生物

11.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是因为(  )

a.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b.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c.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

d.便于搬迁和居住

A.abB.ac

C.bcD.cd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史前居民点布局在河流沿岸且地势高处,说明聚落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第11题,居民点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不易遭受洪水的威胁;同时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答案 10.A 11.B

二、综合题

12.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

解析 第

(1)题,AB河段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容易遭受侵蚀,又位于河流上游,水流急,流水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强,河道较深。

(2)题,CD河段地形平坦,河道曲折,泥沙沉积,河床抬高。

第(3)题,EF河段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或答左(F)岸堆积]。

答案 

(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沉积;人为加高堤坝。

(3)F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或答左(F)岸堆积]。

13.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

m)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什么?

(2)P、Q两支流中,水流较缓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3)在河流③和⑤两处中:

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___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河流横断面呈槽型的是____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由图知,①是背斜成谷,②是断层线附近受侵蚀成河谷。

(2)题,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较缓。

第(3)题,一般河流上游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河谷呈“V”型;下游流水堆积作用和侧蚀作用显著,河谷呈槽型。

答案 

(1)①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②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2)P 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

(3)③ 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 ⑤ 流水堆积作用和侧蚀作用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