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交通质量监督局座谈会讲话.doc
《全国交通质量监督局座谈会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交通质量监督局座谈会讲话.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抓关键抓落实
做好新形势下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在全国交通质量监督局(站)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局长李彦武
(2011年12月12日)
同志们:
“十二五”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机遇期。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各级交通质监机构积极适应交通建设的新变化、新特点,严格监督、公正执法、扎实工作,为“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值此岁末,我们召开全国交通质量监督局(站)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一年来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经验,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年的工作思路。
昨天,大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听了之后很受启发。
下面,我就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十二五”开局之年,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新开工项目普遍增多,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进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期。
各级交通质监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勇于面对质量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和事业单位改革双重压力,坚持质量第一、安全发展理念,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肯定。
(一)质量监督工作锐意进取、成效显著。
1.积极适应新形势,监督工作思路不断创新。
一年来,各级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质监机构,根据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创新监督理念和思路,提升工作主动性。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一把手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厅党组专门听取质量安全专题汇报,深入组织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质量管理实施八项措施,安全管理采取六项举措,探索施工安全生产“分区管理”新途径,取得良好效果。
江苏、江西等省从规范监督工作做起,制定了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和标准、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江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预制梁钢筋、桥梁支座质量整顿等专项活动。
长航站全力开展“长江杯”活动。
安徽积极实践现代工程管理,实施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实施纲要,探索监管工作标准化,建立质量安全会商、重大事项通报、数据共享等制度,推进质量安全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创立并推广“单元预警法”、“一校一志一会”和“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等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一些省份积极开展市级质监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监督工作实效不断提升。
面对日益艰巨的监督任务,各省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监督模式。
福建注重转变观念,积极开展行政执法,强化监督职责和责任追究,树立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出台了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件审查管理办法、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实行“一周一抽查、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分析”,加强质量安全动态跟踪,为辖区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广东省实施“双标”管理,对项目进行评价排名,工程实体质量指标显著提升。
湖南全面推广工地建设标准化、工艺工法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管理标准化和钢筋集中加工、构件集中预制、混凝土集中拌和的施工方式,即“四标准三集中”,大力推广应用预应力智能张拉、管道注浆智能控制等新技术,有效增强了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保证水平。
3.监督手段更加丰富,监督工作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各地积极探索做好监督工作的新举措,不断丰富监督手段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重庆市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采用综合检查、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对桥隧和高边坡、重要工点和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积极探索主要岗位从业人员信用管理,进一步提升了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一把手和厅党组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多次督查质量安全,强化地方职责,推动市州监管能力建设;针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召开由市州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领导、项目法人和总监、项目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等参加的千人质量安全大会,通报情况,部署工作,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检测专项整治、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平安工地建设、监理行业新风建设活动;实行质量安全季报制度,通过质量安全综合评价对项目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督查,促进了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江西站制作了试验检测教学片,强化试验检测人员培训,努力提高检测队伍素质,创建学习型试验检测机构;陕西站通过技术比武、第三方检测机构备案、检测机构内部管理认证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试验检测机构及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4.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不断深入。
2009年部组织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以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质监机构高度重视,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努力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部分省将治理范围扩展到农村公路、改扩建等工程项目,将治理内容扩大到钢绞线、锚夹具、模板、桥面铺装、小型预制构件等方面。
治理工作起到了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局的积极促进作用。
今年上半年,全国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环比上升5.7个百分点,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较大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抽检指标合格率环比上升5.8个百分点,隧道工程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水运工程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与去年全年总体合格率相比上升0.6个百分点,混凝土抗压、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等反映强度和耐久性的指标合格率继续保持高位。
通过治理工作,各地在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的同时,改变了粗放的施工方式,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成为主导;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一些好的施工工艺得到广泛采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成效得到业内认可,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们组织编写了《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预控手册(混凝土桥涵分册)》,各地及时将治理经验制度化,制定防治要点、施工标准化指南,明确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有效指导现场施工,构建了通病治理的长效机制。
5.强化制度建设,监理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目前,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甲级364家,乙级161家;水运工程甲级60家,乙级25家。
公路、水运监理工程师分别为57891人和6238人。
同时,部制定了《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登记管理办法》,规范人员流动和业绩管理,促进监理市场有序发展。
为切实发挥好“总监”这个关键人的组织协调、带动引领作用,部起草了总监负责制实施办法和总监人才库管理办法。
同时,完成了对2010年度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的信用评价、2011年监理过渡考试等工作。
开展了公路工程监理制度调研,全面掌握和分析监理制度实施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基础和依据。
组织对“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行业新风建设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将新风建设活动常态化,不断提高监理的技术水平和修养,促进监理行业良性发展。
6、市场管理与能力培养并举,试验检测管理进一步加强。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12号)颁布以来,试验检测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监管手段逐步强化,工程建设各方对试验检测重要性的认识迅速提高,管理成效日益突出。
在工程建设领域,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的影响力日渐显现。
目前,全国共有1600余家机构获得公路水运工程综合甲、乙、丙和专项类试验检测等级证书,其中获得综合甲级和专项等级证书的机构100余家。
持有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者3.8万人,试验检测员证书者7万多人,试验检测市场初具规模。
为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动态管理,我们圆满完成了2011年度试验检测人员过渡考试、信用评价等工作。
开展了首次试验检测机构专项督查,对10省(市)80个等级试验检测机构、16个工地试验室的等级标准符合性、工作质量、能力水平等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换证复核细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办法(试行)》,启动《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编制工作,指导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
开展了公路橡胶支座检测比对试验,持续提升试验检测行业整体能力和水平,促进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二)安全监管工作目标明确、稳步推进。
1.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推向深入。
今年是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第二年,活动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同,国家安监总局将此项工作列入了总局二司的重点工作计划,部领导逢会必讲“平安工地”,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个载体,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各地勇于创新,大力推动,涌现出一些有突出特点的经验做法,如安徽的“单元预警法”、湖南的“安全分区管理法”、江苏的“层级监督法”、上海的“网格管理法”、浙江的“模块预控法”等,我局联合交通报对此组织了专题集中报道,扩大影响面。
今年6月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部在安徽马鞍山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推进会,有关单位交流了经验,会议代表参观了马鞍上大桥施工现场。
冯正霖副部长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并出席了“送文化到一线”专题活动,会议反响很好。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思路,提出了“三个强化、四个推进”要求。
根据各地上报的平安工地示范项目,遴选了第一批40个部级示范项目提名目录,营造必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并启动了“本质安全”学术活动,积极探索“本质安全”理念的内涵、外延和可实现的渠道;组织了《中交杯》平安工地摄影大赛,印制了专题宣传海报,为一线工人编制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安全生产口袋丛书,完成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初稿)》,积极推进平安工地长效机制建设。
2.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顺利实施。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打基础、抓关键、早预防”的要求,印发了《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出版了培训教材,制定了培训方案,组织了师资培训和宣贯培训。
同时,为迅速推动制度的实施,积累管理经验,建立了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风险评估跟踪督导机制,选择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及中交建集团22个高风险典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全程跟踪督导,力争用三年时间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制度与指南,逐步确立施工安全生产预警预控预案体系。
3.行业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
一是桥梁和隧道工程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印发了《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工程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降低施工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控制较大事故上升势头。
针对今年3月份以来各地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安全事故频发、生产形势严峻的特点,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春季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切实抓好公路工程预防坍塌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印发了《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了宣贯培训和安全应急专家遴选工作,初选了近400人入选应急专家库。
定期统计分析全国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并及时通报。
在不利季节和敏感时段,采取局领导亲自打电话,针对事故高发地区或项目发文通报,发生突发事件后24小时值守或派人前往现场配合救援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预警和行业指导。
今年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报表经国家统计局批复,列为审批类统计事项,必须依法实施。
我们适时组织了宣贯及信息化报送方式培训。
可以说,今年以来,大家更加重视了事故统计报送工作,报送的及时性、真实性以及报表质量都有所提升,为行业正确研判形势,分析事故规律,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省级质监机构改革深入推进。
目前,全国已有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山西、河北省水运等13个省(区)的质监机构完成了“站”改“局”,江苏局、湖北局、黑龙江站、四川站、广东站已经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他一些省站的改革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辽宁局日前正式被省政府确认为授权行政执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