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6101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字教学计划

 

闽宁二小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1)、(3)班

任课教师: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分析)。

一年级

(1)班有学生44人,一年级(3)班有43人,一年级学生刚进小学校园,对好多事情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

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

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个别孩子课堂上随意下位的情况严重。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不会收拾书包、不会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不知道举手回答问题、分不清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这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另外,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将更多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抓好学生的良好的上课习惯、听讲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交流合作的意识等方面,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本册教材主要内容及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九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

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本册教材总体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

2、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

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

技能。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

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

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

标准下的多样性。

5、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

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7、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8、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

法。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2、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

发展数感。

4、体验分类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

7、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单位的换算。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六、本册教材所需要的教具及学具。

教具:

数字卡片、田字格磁条、计数器、钟表模型、小棒、算式卡片。

七、本学期要进行的小专题研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

数学教学要讲究方法,使学生能学到有价值、有实用性的知

识,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教师更应该好好把握,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效率;具体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度,让学生既学到有实用性的知识,又能够在数学思维上有所提高。

要实现这种教学目标,必须讲究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但是目前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运用如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在与课改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没有达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探索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本文就结合数学教学的实例论述这些方法。

一、设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

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要想具有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由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组成。

教学目标是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情感的需求,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教师从整体把握,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强调过程的高效性,同时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目标时分清主次。

二、构筑师生交流平台

教师和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还应该成为朋友,教师应该在课下多和学生交流,找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在课堂上讲解时就会有重点地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讲解,从而提高了上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投入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挖掘学习潜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如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故事情境,根据小学生爱吃的性格,教师就可以带来单数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当出现块无法平均分配时,教师自然而然就引入分数的概念,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就学到了知识,也会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

四、设置能引起学生思考的课堂问题

现在的数学教学讲究的是思考的力量,教师不能单纯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如相遇问题,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每小时走2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两人经过4小时后相遇,问AB两地的距离。

在相遇问题上,这是经常出现的提问方法,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思路,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惯性思维是不行的,教师还要提出其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如二人相遇后经过多长时间再次相遇,相遇后甲离A地的距离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比起千篇一律的问题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了。

五、典型例题重点讲解法

典型例题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因此需要着重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要注重每一道具体例题的过程步骤,而需要将这一类的题目集中讲解,带领学生去分析题目,找出解题思路,同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解题思路。

如行程类问题的题目中,教师先将所有涵盖的问题进行整理,再分类讲解相遇与追击问题、流水问题、过桥问题等的解题方法,这样学习的效率显然会提升。

六、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在讲解储蓄知识的时候,农村的小学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很少,所以在理解知识时就显得很吃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设置储蓄情境,让学生分别充当银行工作者,实际对储户应得的利息进行计算,这样和实际生活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掌握,效率也就提高了。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储蓄不扣利息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所在,这样的印象就会更深刻。

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针对目前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灵活多变的学习内容成为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的适应性较弱,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创造出更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