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968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9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docx

首采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石

渑池县中普煤业有限公司

11010首采工作面上巷修巷

作业规程

编号:

渑池中普煤业—修巷-2015-04

 

规程批准时间:

2015年04月25日

规程执行时间:

2015年05月01日

会审意见及签名

会审单位

签名

会审时间

编制人

会审意见

生产技术科

安检科

调度室

技术副总师

生产副总师

机电副总

生产副总

安全副总

总工程师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概况3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编制依据4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5

第一节地面位置及相邻采区开采情况5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5

第三节地质构造9

第四节水文地质9

第五节影响掘进的其它因素12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13

第一节巷道布置13

第二节支护设计13

第三节支护工艺14

第四章施工工艺18

第一节施工方法18

第二节落煤岩方式18

第三节装载与运输19

第四节管线布置19

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20

第五章生产系统21

第一节通风系统21

第二节压风系统23

第三节瓦斯防治24

第四节综合防尘25

第五节防灭火27

第六节安全监控28

第七节供电系统29

第八节排水系统30

第九节运输系统30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31

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2

第一节劳动组织32

第二节作业循环方式33

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5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6

第一节一通三防36

第二节顶板管理39

第三节防治水41

第四节机电41

第五节运输47

第六节质量标准化及文明生产49

第七节其他51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53

摘要

一、巷道名称:

本《扩修作业规程》施工的巷道名称为:

11010工作面上巷。

二、扩修目的及用途:

扩修目的主要是为改善巷道面貌,更换部分支护材料,满足回采工作面回风、材料运输、行人、管线铺设等需要。

三、施工方案:

待修巷道布置在二1煤层中,沿原有上巷开始由外向里进行施工,工程量170m。

四、支护方式:

(一)永久支护:

巷道采用11#工字钢梯形棚支护,巷道底部净宽3.4m(允许误差:

0~+50mm),上净宽2.2m(允许误差:

0~+50mm),净高H净=2.1m(允许误差:

-30~+50mm)。

两棚间距(中~中)500mm,允许误差为≤50mm。

(二)临时支护:

无法使用临时前探梁支护时,可采用带帽点柱作为临时支护。

采用坑木配合木板(长1200mm×宽300mm×厚50mm)打点柱。

点柱必须打结实,每根柱只准带一个柱帽,严禁带双柱帽。

前探梁可以使用时,前探梁采用2根不小于4m长的π形钢梁,一梁两卡,距帮0.5m布置,前探梁间距1m,最大控顶距为0.5m,,梁卡要打紧、背牢,保证前探梁与支架梁接触严密。

前探梁控顶距离不大于梁长的1/2,前探梁前端距迎头煤(岩)壁不大于200mm,后端固定处外露长度不少于200mm。

前移前探梁时,先将前探梁卡松开,在至少四人的密切配合下,将前探梁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同时上紧前探梁卡,前探梁不接顶的地方要用垫木背紧背牢。

五、施工方法

验收员验收工程质量、作业前准备→检查瓦斯浓度、支架、安全设施→敲帮问顶→落煤、矸→检查瓦斯浓度(打开喷雾降尘装置)→敲帮问顶、移前探梁→出渣→架设支架(移防倒装置)→修整→洒水降尘→下个循环。

六、生产系统

1、通风:

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风机安装在一部皮带巷联巷风门东侧

2、压风、供水:

采用2寸管路从轨道上山主压风供水管路接至工作面迎头30-50m,再用高压胶管接至工作面迎头。

3、供电:

供电电源来自主井底变电所。

4、运输:

原煤采用人工配合刮板输送风机及皮带运输;材料采用人工搬运由25绞车运至施工地点。

5、通讯及信号:

通讯电话安设在距扩修工作面不超过50m处,通讯电话旁要悬挂井上下电话薄,以便井上下联系。

七、劳动组织:

巷道扩修采用每天“三八”制(一天三班,每班8h),循环进尺为1.5m。

八、避灾路线:

遇到水灾、火灾、瓦斯灾害时,由跟班队长或班(组)长负责组织人员撤退,避灾路线为:

避水灾路线:

施工地点→首采面联巷→一部皮带巷→二部皮带→副井→地面

避火灾、瓦斯路线:

施工地点→首采面联巷→一部皮带巷→二部皮带→副井→地面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由于停掘时间较长,原11010首采工作面上巷变形严重,需要重新按照原断面进行整修,特编制中普煤业有限公司《11010首采工作面上巷修巷作业规程》。

一、巷道名称

11010首采面上巷

二、施工目的及巷道用途

此巷道修巷目的是满足回采工作面原煤运输、进风、行人、管线铺设等需要。

三、相邻巷道关系

11010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东翼,西临1采区一部皮带。

东部为井田边界保安煤柱,北部未进行采动,南部为主井及井底车场保安煤柱。

四、巷道设计

工程量:

上巷170m,

坡度:

沿煤层顶板修巷。

服务年限:

1年。

五、预计开竣工时间

本掘进巷道自复工批准后开始施工,预计2015年05月3日开工,2015年06月20日竣工。

附:

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编制依据

1、渑池中普煤业有限公司《修改初步设计说明书》

2、《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操作规程》

3、《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4、其它各种煤矿操作规程以及公司、矿有关文件规定。

5、渑池中普煤业有限公司地测科提供的水文、地质技术资料,《11010工作面上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6、渑池中普煤业有限公司机电科及通风科分别提供技术资料。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位置及相邻采区开采情况

一、工作面位置

11010回采工作面位于中普煤业有限公司11采区东部,主井运输上山东边。

地面为丘陵无建筑物。

水平名称

一水平

工程名称

11010首采工作面上巷

地面标高

+290—+360m

巷道标高

+147—+149m

地面的相对位置建

筑物、小井及其他

地面没有建筑物,多为丘陵地貌。

井下位置及

四邻采掘情况

该采面四周没有采动影响,北边为F4-1断层边沿,西边为运输皮带上山巷,东边为矿井边界,南边为不可采保护煤柱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

进巷道的影响

该区域内无其它采掘活动,对扩修无影响。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煤层为二1煤,倾角平均为12°,平均厚度2.2m,坚固性系数2.0,煤层为单斜构造,巷道位于+147—+149m水平之间。

指标

单位

参数

备注

煤层厚度(平均)

m

2.2

煤层倾角(平均)

(°)

12

煤层硬度

f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一般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一般

自燃发火期

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

地温

23

一、地层

本区为中~低山丘陵地形,大面积为第四系覆盖,钻孔及矿井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和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下石盒子组(P1x)和第四系(Q),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

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

由灰白色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下部为巨厚中~细粒砂岩(大占砂岩)和灰黑色泥岩,内含煤两层(二0煤、二1煤)。

二0煤不可采,一般厚度0.4米左右。

二1煤普遍发育,全区稳定,一般厚2.20米,为一主要可采煤层。

其底板为黑色、黑灰色炭质泥岩及泥岩。

其顶板为厚层中~细粒砂岩,一般厚7.1~13.56米,全区发育,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较好,硅质胶结,具缓波状和交错层理,层面分布大量绢云母片,含泥质包体,特征明显,分布稳定,为山西组重要标志层。

上部主要为灰色泥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砂岩,含不稳定薄煤1~3层(二3煤、二4煤、二5煤),砂岩多为中细粒,碎屑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并含云母片,交错层理和缓波状层理发育,单层厚度不大,一般仅2米。

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中含植物根化石、叶化石,保存不好,多呈碎片状,含较多的黄铁矿或菱铁矿结核。

本组平均厚70米,与下伏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二、煤层及煤质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361.35米,共计含煤16层,煤层总厚7.15米,含煤系数为1.98%。

其中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厚2.20米。

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

煤层稳定,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底板标高为+50~+275米,埋深为+120~+215米。

厚0.31~4.25米,平均2.20米,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直接顶板为中─细粒砂岩,厚6.93─13.23米,其主要成份为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富含绢云母片、黄铁矿结核,局部含泥岩包体,硅质胶结,交错层理发育,是井田的重要标志层。

煤层底板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

区内二1煤层具体质量指标:

水分(Wad)0.8%、灰分(Ad)19.84%、硫分(St,d)2.81%、发热量(Qnet,d)23.8MJ/KG、挥发分(Vr)21.43%、粘结指数(G)95。

二1煤煤质属低中灰、低水、中高硫之焦煤,由于硫份含量较高可作为一般工业和民用煤。

容重1.40t/m3。

三、煤层顶底板

本矿开采的二1煤层顶板为厚层状灰色、灰白色中一细粒石英砂岩。

底板为黑色炭质泥岩、泥岩及粉砂岩。

顶板岩石坚硬,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剪强度,但其伪顶为灰黑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力学性质差,易垮落,顶板必须支护。

二1煤层局部具泥岩或炭质泥岩伪顶,厚度一般小于0.50m,二1煤层直接顶为厚层状灰色、灰白色中~细石英粒砂岩。

区内以往未进行过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工作,据区域资料,灰岩、中一细粒砂岩力学强度较高,二1煤层顶板应属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煤层底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抗压强度较弱,应属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附:

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本采区内有一条F4-1断层,靠近采区回风顺槽,位于矿区扩界区的SE端,从5-3与5-4钻孔所见二1煤层情况来看,两孔煤层在倾向上不连续,显示南升北降的趋势,显示落差20米。

根据本区整体构造形态,分析该断层应为疙疸山断层(F4)之向东延伸的分支断层。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对回采的影响

程度

F4-1

57°

327°

65°

正断层

20m

无影响

第四节水文地质

1、主要含水层

本区地层中共有5层含水层,分别为①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②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及砂岩含水层。

③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④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⑤第四系含水层。

(1)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为浅灰色石灰岩或白云质灰岩,邻区揭露厚度为67.78m,据区域资料,其厚度约120m。

该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尤其在上部50m或在断裂破碎带附近,岩溶裂隙更是异常发育,加之厚度大,埋藏相对较深,水源补给条件好,贮水空间大,水压高,含水层导/富水性强,为区内主要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

(2)太原组灰岩、砂岩含水层

由太原组一1煤层以上的石灰岩、中粒砂岩组成,厚度一般10米左右,上距二1煤层15~20米。

该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较差,含水性弱透水性差,且不均一,属岩溶裂隙承压水。

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3)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主要由二1煤层顶板60米范围内的大占砂岩,香炭砂岩组成,累计厚度20米。

该含水层为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性弱,透水性差,且不均匀,单位涌水量q=0.06L/(s.m)。

此层属于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4)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主要由山西组以上的上、下石盒子组地层中的中、粗粒砂岩组成,平均总厚约40米,含孔隙、裂隙承压水,为二1煤层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组。

(5)第四系含水层

主要为表土层中的砾石层、流砂层组成,动态随季节变化,以孔隙潜水为主。

2、主要隔水层

本区共有三层隔水层隔断这几层含水层之间的联系。

(1)本溪组隔水层:

由铝土岩、铁质泥岩组成,厚7.00—13.43米,平均9.65米,全区分布,一般情况下可阻隔奥陶系灰岩与太原组含水层之间的联系。

(2)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

由泥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薄煤层组成,厚10.00—20.00米,平均15米,是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与二1煤层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3)二1煤层顶板隔水层:

由二1煤层以上的泥岩、粉砂岩及粘土岩组成,全区分布稳定,厚度较大,厚28.70—53米,平均约40.00米,正常情况下可阻隔二1煤顶部砂岩与上覆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3、充水因素分析

(1)生产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核查区内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受本溪组隔水层的阻隔,与二1煤层没有直接水力联系,煤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开采二1煤层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山西组砂岩,本核查区属于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矿床。

充水水源主要受大气降水因素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实测矿坑充水量在l0m3/h左右,单位涌水量为q=0.06L/(s.m),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按照规范把本核查区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为第二类第一型。

(2)充水水源

大气降水是影响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

在此因素影响下,矿井涌水量有显著的变化。

一般雨季涌水量比旱季大1.5~4倍;地下水对二1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应为其顶部的山西组砂岩和底部太原组灰岩含水层。

正常情况下,二1煤层顶、底板含水层涌水量水不大,但在隔水层薄或受构造破坏的地段,地下水亦有可能进入矿井,因此,开采中对底板水要引起重视;老窑水的影响,新扩矿区二1煤层主要受原矿井积水的影响,邻近原矿井空区采煤时,一定要留足防水煤柱;断裂构造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区地层为一走向NEE的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主要为发育在中部的F11、F23断层。

由于断裂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使煤层上下各含水层间产生了一定的水力联系,故断裂构造是地下水的赋集空间和矿床充水的主要通道,生产中当井巷工程接近或通过断层时,应打超前探放水钻,并留设足够的防水保安煤柱,以防遇断层水淹井。

综上所述,本矿充水以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岩裂隙水充水为主,矿坑充水量在l0m3/h左右,水量较小,生产中易于疏排,本矿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

根据矿方提供的《渑池县中普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120m3/h。

对断层瞬间突水和意外的突发性水量(如原矿井空区的积水)无法预测,开采过程中随时注意,加强防治水工作。

原巷道掘进时,没有出现断层瞬间突水和意外的突发性水量现象,但修巷过程中随时注意,加强防治水工作。

第五节影响掘进的其它因素

1、煤层顶底板

二1煤层顶板为中、细粒石英砂岩,泥钙质胶结,一般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局部有伪顶。

井下生产过程中,顶板随支护的撤离自行垮落,一般不需人工放顶。

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和粉砂岩,有底鼓现象。

2、瓦斯

依据豫工信煤[2014]7号文,《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13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井属瓦斯矿井,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9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97m3/min。

3、煤尘及煤的自燃

据2004年7月28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和二1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

该矿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二1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该工作面顺槽掘进附近没有老空、老窑,原掘进上巷施工中,没有发现淋水及水文地质灾害变化情况。

地表水由于地处丘陵泄洪速度快,不会有积水,对生产不会造成影响。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巷道布置

11010首采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东部,主井运输上山东侧。

开采标高+134—+163m,巷道沿煤层顶板修巷,上巷长度为170m。

二、巷道断面特征表

巷道名称

支护形式

上净宽

(m)

下净宽

(m)

净高

(m)

掘进断面

(m2)

净断面

(m2)

首采面上巷

工作面

工字钢梯形棚

2.2

3.4

2.1

6.6

5.9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设计方法

根据目前的情况,结合已施工地点巷道的经验数据,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支护设计。

二、类比工程的选择与比较

目前,我矿1采区采用工字钢支护,根据周围巷道支架稳定情况分析,巷道变形量少,该支护形式能够满足支护要求。

所以选择1采区巷道作为该修理地点支护设计的类比对象,因此,11010工作面巷选用11#工字钢支护能够满足支护要求。

该巷道采用11#型矿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棚距500mm,巷道净高2.1m,掘进断面6.6m2,净断面5.9m2,塑料编织网加背木棍护帮、护顶,棚腿扎脚72º。

第三节支护工艺

1、巷道支护采用2.4×2.4m梯形工字钢棚支架,梁净口2.2m,下宽3.4m,净高2.1m,净断面积5.9㎡,棚距中—中500㎜,背木棍顶6帮5均匀布置,两帮各3根撑木(梁口一根、顶梁下300mm一根、距底400mm一根),塑料编网搭接100㎜,并用四条编织网连接牢固,为了松帮、卸压,底板以上400㎜不背设,顶、帮背严实,有空顶空帮时用木实背牢,棚腿扎脚72º。

2、采用前探梁支护,前探梁规格为2根π型梁,长度4m,前探梁必须紧跟窝面用半圆木背紧背牢,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要求使用前探梁。

3、工作面正头控顶距500mm,同时自工作面向外防倒棚装置不少于10棚,随施工进度向前移动,每次修棚前后必须检查前探梁和防倒棚是否松动,确实卡紧卡牢后方可作业。

4、前探梁使用要求:

(1)临时支护采用2根4m长前探梁,每根前探梁用2个专用前探梁卡(吊环),并固定牢靠,前探梁要平行巷道中心线设置。

(2)前探梁后端固定处外露长度不少于200mm,前端距迎头岩壁不大于200mm。

前探梁的前控悬臂长度不得超过前探梁长度的1/2(即2m)。

两根前探梁间距1000mm,前探梁距帮500mm,每次移前探梁不能少于4人。

(3)安设前探梁卡子:

四个卡子分别固定在迎头第二棚、第六棚的新棚上,确保牢固可靠,然后将前探梁窜入卡子卡槽中。

前探梁用塑料网、背木背实、背严,并用木楔打紧。

要求塑料网长度必须覆盖工作面正头及两帮。

(4)遇到倾斜巷道时前探梁必须安设防滑装置,并连接牢固可靠。

前探梁、卡(吊环)变形、螺帽滑丝或存在其它影响安全使用的情形,必须及时更换。

(5)前探梁前端必须紧贴迎头煤壁,正头没有煤壁时,前探梁悬臂长度不能超过2m。

(6)前探梁使用方法:

将前探梁窜入卡子卡槽挑住将要修护的下一老棚棚梁,然后用坑木将前探梁背牢。

确定窝面前探梁临时支护完好,才允许在指定的位置挖柱腿窝,进行架棚支护。

(7)每班开工前随巷道修护,向前移动前探梁。

附图前探梁示意图

二、质量标准化

(1)支架各部分尺寸符合要求。

(2)塑编网护帮护顶背紧背严,严禁空顶漏帮及软关门现象。

(3)每相邻两棚间上下帮撑杆各3根(梁口处、距梁口下300mm处、距底板400mm处)必须齐全有力,撑杆小头直径不小于40㎜。

(4)架棚时要掌握好柱腿位置,棚梁按要求背实合缝,棚子不得阴阳迈步及前倾后仰。

(5)架棚时要掌握好中腰线,误差不超过±50㎜。

(6)柱窝深度为200㎜,遇到底板松软或淋水地带应穿柱鞋。

(7)棚腿扎角应符合要求。

(8)架棚要接顶、紧靠帮,不实加板梁,严禁空、帮空顶。

(9)塑编网铺设要平整,顶、帮网之间用网条连接严密,不开裂。

(10)背木的背设,必须与巷道成一条线,背木与背木错口接头处要上下交替进行。

(11)架棚前,必须按照测量人员给定的中线,用三角线的方法,校对支架扭斜。

(12)支架的扎脚必须保持两侧一致72º,不得出现超过允许误差。

(13)严禁超控顶距作业或人为加大作业循环进度,遇地质构造围岩发生变化要及时编写补充措施。

附:

巷道支护断面图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工艺流程

安全检查→标定中线→加固巷道→打设前探梁→风镐扩修→检查气体→洒水、出煤→刷帮→支护→下一循环。

1.交接班后,必须先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处理,确保无误后方可施工,然后进行加固巷道(包括前探梁)、扩修、装运煤(矸)、支护顶帮工作。

2.进入工作面施工前,有跟班队长、班组长和瓦检员、安检员进入施工地点,由外向里依次检查顶板、支护、瓦斯、煤尘等情况,确认安全后,进行扩修、出煤(矸)、挖柱窝、架棚以此为一个循环。

3.根据中、腰线和设计棚距大小确定出柱窝和顶梁位置,再按中、腰线挖够柱窝深度。

4.栽柱时,必须保证柱梁上的中腰线的记号与事先拉好的中腰线一致。

对支架进行检查调整,保证支架质量标准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5.对支架进行背帮背顶,帮顶必须填实,严禁空帮、空顶现象出现。

6.出煤(矸)采用人工装入溜子,溜子运输到下巷皮带至一部皮带、煤仓升井外运。

第二节落煤岩方式

一、施工方法

1、首采面上巷采用风镐施工作业。

2、供风源来自地面压风机房

二、风镐施工流程

安全检查(压风管路及风镐)→洒水降尘→试运行风镐→落煤岩→洒水降尘→关闭压风阀门→安全检查(压风管路及风镐)。

三、施工工序要求

1.施工前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压风管路及风镐,

2.安全检查后要进行洒水降尘,确保粉尘不能扬起后试运行风镐,风镐不能运行或漏风要及时进行更换,不能带病作业。

3.使用风镐时要抓牢、看准,严禁把脚放在施工点附近,两脚应至于施工点后方,站稳站牢,不能站在活矸上,防止风镐伤人。

4.严禁使用风镐硬挖硬橇,在不便于使用风镐时使用手镐进行施工。

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11010首采工作面上巷修巷期间,采用人工装煤、矸,刮板输送机及胶带输送机运输。

1、运煤(矸):

上巷工作面→首采面联巷→首采面下巷→一部皮带→主井→地面

2、运料:

地面→副井→轨道大巷→25绞车平台→轨道上山→上巷工作面。

第四节管线布置

1、电缆线布置巷道的下帮(监控线、通讯线布置在动力电缆线上方0.1m),电缆钩每3米一个,电缆垂度不超过50mm,距底板1.8m高。

2、风筒及其它管路布设在巷道上帮,管道采用托架方式布置在巷帮底板上,风管、水管要接口严实,不得出现漏风、漏水现象,风、水管用2寸无缝钢管,距工作面30m,30m外可用高压软管接到正头使用。

3、原巷道掘进时未发现淋水、涌水情况,上巷整修中没有淋水、涌水现象,扩修时,暂不考虑水管路。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吊挂方式

1

风管

2寸钢管

200

m

托架

2

水管

2寸钢管

200

m

托架

3

乳化液管

1寸钢管

200

m

托架

4

电缆

170

m

三连钩吊挂

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设备及工具配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局部通风机

FBDNO5.6

2

2

刮板运输机

SGWD520/30

2

3

信号保护

BZZ-2.5

1

4

开关

QBZ/80

3

KBZ/200

4

5

铁锨

4

6

铁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