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692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docx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

骨科专业知识题库

1.试述骨折的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可分为两类:

  ⑴骨折的专有体征:

①畸形;②反常活动;③音擦音或骨擦感。

  ⑵骨折的其他表现:

①疼痛与压痛;②局部肿胀与瘀斑;③功能障碍。

2.骨折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骨折的急救措施主要有:

  ⑴一般处理:

首先抢救生命。

  ⑵创口包扎:

用绷带压迫包扎止血或止血带止血。

  ⑶妥善固定:

就是用妥善方法把骨折的肢体固定起来,常用的是夹板。

  ⑷迅速转运:

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3.治疗骨折的原则有哪些?

  ⑴复位:

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

架作用;

  ⑵固定:

是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

  ⑶功能锻炼:

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4.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

  骨折的并发症有:

⑴休克;⑵感染;⑶内脏损伤;⑷重要动脉损伤;⑸脊髓损伤;⑹周围神经损伤;⑺脂肪栓塞;⑻坠积性肺炎;⑼褥疮;⑽损伤性骨化;⑾创伤性关节炎;⑿关节僵硬;⒀缺血性骨坏死;⒁缺血性肌挛缩。

5.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⑴疼痛:

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

至晚期,感觉消失,再无疼痛。

  ⑵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

被动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痛。

  ⑶患室表面皮肤略红,皮温稍高,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⑷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若不及时处理,将发展成缺血性肌挛缩,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肌肉瘫痪;⑤无脉。

6.手外伤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除遵守一般创伤的处理原则外,尚有以下特殊原则:

  ⑴早期正确的急救处理;

  ⑵早期彻底清创,一般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

  ⑶正确处理深部组织损伤;

  ⑷早期闭合伤口;

  ⑸正确的术后处理,如术后将手固定于功能位,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应用抗生素等。

7.断肢(指)的急救包括哪几个方面?

  断肢(指)的急救包括止血、包扎、保存断肢指及迅速运送等四方面。

8.断肢(指)急救中如何保存断肢(指)?

  断肢(指)的保存可用干燥冷藏的方法,即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包扎好,放入

塑料袋中再放在加盖的容器内,外周充以冰块,但勿使断肢指与冰块直接接触,

以防冻伤。

不要用任何液体浸泡断肢(指)。

9.关节脱位的特征及复位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关节脱位的特征是:

①畸形;②弹性固定;③关节空虚。

 复位成功的标志是:

①被动活动恢复正常;②骨性标志复原;③X线检查显示已复位。

10.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有哪些?

  ⑴突出间隙的棘上韧带有压痛;

  ⑵一侧椎旁肌痉挛,脊柱有侧凸;

  ⑶椎旁叩击征阳性;

  ⑷俯卧时,沿坐骨神经行程有压痛;

  ⑸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

  ⑹感觉、运动和腱反射改变:

早期为咸感觉过敏,稍后为减退。

踝反射异常表示骶神经受压;

  ⑺其他: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者,马鞍区有感觉消失或减退。

1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的根据是什么?

  ⑴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⑵患部持续剧痛,不愿活动患肢;

  ⑶靠近关节的干骺端有明显深压痛;

  ⑷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增多;

  ⑸早期局部分层穿刺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若抽出混浊液或血性液,涂片检查有脓细胞或细菌,即可确诊。

12.试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治疗的目的是:

    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治疗的方法是:

    ⑴全身治疗:

支持、对症、培补;

    ⑵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体温下降后须继续使用抗生素2~3周;

    ⑶局部减压和引流:

诊断一经明确,在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症状时,必须尽早切开,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

    ⑷局部固定:

早期用持续皮牵引或石骨膏托固定于功能位,以利患肢休息,防止畸形和病理性骨折,急性炎症消退后用石膏固定。

13.试述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及禁忌征。

  手术指征:

      凡有死骨并已分离清楚,有死腔伴窦道流脓,而包壳已充分形成者,均应

  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征:

    ⑴在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仅可行切开引流术而不宜作骨的其他手术。

    ⑵包壳未充分形成前,过早摘除大块死骨除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外,还可导致骨质缺损而形成残废。

    ⑶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在骨折未愈合前不宜摘除死骨,以免造成骨质缺损。

14.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⑴早期治疗,最大限度保持骨关节功能,预防畸形,减少残废;

  ⑵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⑶酌情采用手术疗法。

15.试述骨与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的适应征。

  骨与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的适应征是:

  ⑴有明显的死骨、较大的脓肿或经久不愈的窦道;

  ⑵脊柱结核合并瘫痪;

  ⑶单纯滑膜结核或单纯骨结核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⑷对早期全关节结核,为了抢救关节功能,也应及时清除病灶。

16.骨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治疗最主要的一个原则是明确诊断。

截肢应极其慎重。

不应作的截肢比怕遗

漏恶性肿瘤更严重,不能对没有确诊的恶性肿瘤作截肢。

  良性肿瘤:

局部切除或刮除和植骨,一般不宜作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一般均采用联合治疗。

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截肢或关节解脱,并辅以化疗、放射治疗等措施。

17.桡神经损伤发生在肱骨中三分之一处者,有哪些感觉和运动体征?

  桡神经损伤发生在肱骨中三分之一处者,主要有以下感觉和运动体征:

拇指背侧以及手背的桡侧感觉障碍;拇指掌指和指间关节以及其它四指的掌指关节失去主动伸直的能力,拇指不能外展;垂腕;肱桡肌瘫痪。

18.腓总神经损伤后有哪些感觉和运动体征?

  肿腓总神经损伤后,足呈马蹄内翻畸形、不能主动背屈、外翻,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消失。

19.简述胫骨下1/3骨折会造成迟缓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

答:

胫骨的营养血管由胫骨干上1/3的后方进入,在致密骨内下行一定距离,而后进入髓腔,胫骨下1/3又缺乏肌肉附着,故胫骨下1/3骨折后,往往因局部血液供应不良,而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20.简述胫腓骨骨折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的特点?

答:

正常人的踝关节与膝关节是在两个相互平行的轴上运动,若胫腓骨骨折发生成角和旋转移位,必然破坏两轴心的平行关系,既影响步行和负重功能,同时也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21.简述内翻暴力造成踝部损伤的特点?

答:

由于足踝强力内翻,使内踝侧受挤迫,内踝多为斜形骨折,外踝受牵拉多为撕脱性横断骨折或腓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撕裂,距骨向内脱位。

22.简述外翻暴力造成踝部损伤的特点?

答:

足踝强力外翻,使外踝侧受挤迫,外踝多为斜形骨折,内踝牵拉多为撕脱性横断骨折或三角韧带、下胫腓韧带撕裂,距骨向外脱位。

23.简述髋外翻、髋内翻的含义?

答:

股骨颈轴线和股骨干轴线之间形成一个内倾角,或称颈干角。

正常值在110-140度之间。

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

24.简述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答:

主要是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负重功能。

因此,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对骨折端的成角和旋转移位,应予以纠正。

25.简述屈曲型脊柱胸腰椎骨折的诊断要点?

答:

伤后局部疼痛、骨折椎体的棘突有明显压痛和叩痛,可见肿胀瘀斑、后突畸形。

骨折处两侧肌肉紧张,不能站立,翻身困难,脊椎各方向运动障碍。

X线正侧位摄片可显示脊柱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26.试论股骨颈骨折的分类及其与预后判断的关系?

答:

股骨颈骨折按其部位不同的分型:

头下型、中央型、基底型。

此类分型中骨折越高,预后越差。

按照X线摄片中Linton分型为外展型、内收型,有不同的预后。

27.试论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

答:

从部位(即骨折线)、体检(包括瘀肿情况、压痛点、外旋角度)、预后分析来鉴别。

28.试论股骨干骨折的移位方向?

答:

从上三分之一、下三分之一来论述,根据不同的肌肉附着,周围软组织情况来判断移位情况。

29.试述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造成髌骨骨折的不同病理表现?

答:

从受伤姿势、骨折形态、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伸膝功能的影响4个方面来论述。

30.试论外伤性截瘫的不同分类?

答:

根据脊髓损伤情况分类,根据功能障碍程度分类,根据脊髓损伤平面的高低分类。

31.试论胫腓骨骨折能够浮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

答:

①筯膜间隔综合征。

②腓总神经损伤,腘动脉损伤。

③开放性骨折易感染。

④创伤性关节炎。

⑤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32.试论股骨颈骨折诊断要点及常用治疗方法?

答:

伤后有髋部疼痛,髋关节任何方向的被动或主动活动都能惹起局部剧烈疼痛,有时疼痛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

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和纵轴叩击痛。

伤后即不能站立行走或跛行,检查时应加以注意。

有移位骨折,患肢呈外旋、缩短畸形,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X线髋关节正侧位摄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新鲜无移位或嵌插骨折不需要复位,但患肢应制动;移位骨折应尽早给予复位和酌情用内、外固定。

玩移位或嵌插骨折可用"T"字鞋或轻量皮肤牵引制动6----8周。

对60岁以上高龄的头下型、头颈型骨折严重移位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33.试论踝部内翻损伤的原因?

答:

胫腓骨下端之间被坚强而有弹性的胫腓韧带连接在一同。

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为鞍状关节面,当作背伸运动时,距骨体之宽进入踝穴,腓骨外踝稍向外后侧分开,而踝穴较跖屈时能增宽1.5---2.5毫米,以容纳距骨体,此时下胫腓骨韧带紧张时,关节面之间紧贴,关节稳定,不容易扭伤,而踝关节处于跖屈位时,下胫腓骨韧带松弛,关节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

外踝比拟窄而长,下极低于内踝1厘米左右,内踝的三角韧带较外踝的腓距、腓跟韧带坚强。

故阻止外翻的力量大,阻止内翻的力量小,容易发生内翻扭伤。

34.什么叫脱位?

答:

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之。

35.什么叫弹性固定?

答:

脱位后,关节周围未撕裂的的筋肉挛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远端肢体被动活动时,虽可稍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36.什么叫关节盂空虚?

答:

关节完全脱位后,由于杵骨头脱离了关节盂,造成关节盂空虚。

37.什么叫功能障碍?

答:

由于暴力致使关节脱位,惹起关节构造失常,关节周围筋肉发生损伤,因而关节不能屈伸,活动功能障碍。

38.什么叫骨化性肌炎?

答:

脱位时损伤了关节附近骨膜,并与周围血肿相沟通,随着血肿机化和骨样组织形成,可惹起骨化性肌炎。

79.什么叫陈旧性关节脱位?

答:

关节脱位后,因诊治延误,时间超过3周以上者

39.什么叫陈旧性关节脱位?

答:

关节脱位后,因诊治延误,时间超过3周以上者,称为陈旧性关节脱位。

40.什么叫肘三角?

答:

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这三点连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连成一等边三角形,称之。

41.什么叫新鲜脱位?

答:

脱位时间在2---3周以内者。

43.脱位复位手法的机理是什么?

答:

一是解除软组织的紧张痉挛,使脱位的骨端关节面摆脱在异常位置的阻挡;二是利用杠杆原理以医者手足或器具为支点,通过屈伸回旋、端提捺正等法合脱位的关节得以复位。

44.简答关节脱位的成因?

答:

外因:

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其中以间接暴力多见。

内因:

以年龄、性别、职业、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与关节本身病变及解剖特点有关。

45.简答关节脱位后的一般症状?

答:

脱位的关节处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

46.关节脱位后有哪些特有体征?

答:

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47.关节脱位有哪些早期并发症?

答:

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

48.关节脱位有哪些晚期并发症?

答:

关节僵硬、骨缺血性坏死、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

49.什么叫陈旧性脱位?

答:

脱位时间超过2――3周。

50.什么叫习惯性脱位?

答:

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损,肌筯松弛,或因脱位后惹起关节结构的变异造成的脱位,复位后再轻微力的作用下再次或多少发生的脱位。

51.什么叫牵拉试验?

答:

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的患侧,另一手握患侧的上肢,将其外展90度,两手作反方向牵拉,若有放射痛或麻木则为牵拉试验阳性。

52.什么叫压头试验?

答:

患者取坐位,颈后伸并偏向患侧,检查者以左手托其下颌,右手从头顶逐渐往下压,若浮现颈部痛或放射性痛则为压头试验阳性。

53.什么叫腕管综合征?

答:

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惹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证候群。

54.简述筋的范畴?

答:

筋的范畴是比拟广泛的,主要是指筋膜、肌腱、韧带,还包括皮下组织、部分肌肉、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组织。

因此在四肢及腰背部位,除了坚硬的骨骼外,各种软组织都属筋的范畴。

55.简述什么是颈椎病?

答:

由于颈部是常活动频繁,因而中年后,颈部常发生劳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动,当此类劳损改动影响到颈部神经根,或颈部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等,即可发生痹痛型、瘫痪型、眩晕型等病症,临床上统称为颈椎病。

56.论述颈椎病的病因病理

答:

颈椎病多见于四十岁以上中壮年患者,常因长期低头工作,如誊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较易发生,或由于年高肝肾不要足,筋骨懈惰,惹起颈部韧带肥厚钙化。

骨赘增生等病变影响到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时,即逐渐浮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第5-6颈椎及第6-7颈椎之间关节活动度较大,因而发病率较其余颈椎关节为高。

57.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

答: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最易发生的部位是腰4-5椎、腰5-骶1之间。

症状:

1、多有不要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

2、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常在腰骶部附近。

3、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均可使神经根更加紧张而加重症状,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可使疼痛加剧。

4、屈髋、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

体征:

1、有不要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多数突向患侧(内同外对)2、腰生理前突减少或消失。

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4在腰椎下段棘突旁和棘突间有深压痛,叩击呈放射性疼痛。

5、下肢皮肤异常对椎间盘突出定位有意义。

6、双侧跟腱反射的对比和肌力测定有助于诊断。

7测量小腿周径了解大腿废用的程度。

8、X线、CT、MRI能帮助确诊和了解病情的轻重。

58.什么叫不稳定骨折?

答: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59.骨折的临床愈合的标准是什么?

答:

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②局部无异常活动。

③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④功能测定:

在解除外固定的情况下,上肢平举1KG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平地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⑤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60.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是什么?

答:

①具有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②X线摄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61.夹板固定的适应证是什么?

答:

①四肢闭合性骨折。

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

③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62.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哪些?

答:

①全身因素有年龄、安康情况。

②局部因素有断面的接触、断端血供、损伤程度、感染、固定和运动。

63.导致骨折的暴力通常可有哪些?

答:

通常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拉伤、和持续性劳损。

64.骨折移位方式通常可有哪些?

答:

有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五种。

65.骨折的特有体征是什么?

答:

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和异常活动。

66.骨折的愈合过程如何分期?

答:

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整个过程是持续性的和渐进性的,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

67.常用持续牵引有哪些?

答:

有皮肤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

68.骨折夹板固定的适应证是什么?

答:

①四肢闭合性骨折。

股骨骨折因大腿肌肉有较大的收缩力,常需结合骨牵引者。

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因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

③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69.骨折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②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③及时检查夹板下的压垫和骨性突起,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

④经常调整扎带及夹板的松紧度。

⑤定期拍X线摄取片,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⑥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70.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证是什么?

答:

①手法复位与内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而严重影响功能者。

②骨折端有肌肉、肌腱、骨膜或神经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③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佳,估计日后影响关节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的血管损伤,在处理血管时宜作切开复位与内固定者。

⑤多发性骨折为便于护理,防止并发症,宜切开复位与内固定者。

⑥骨折断端剪式伤力大,血供差,需要严格固定才奶愈合者。

⑦骨折不愈合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71.什么叫股骨颈骨折外展型?

答:

是指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小于30度的骨折,这类骨折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少,愈合率较高。

72.什么叫股骨颈骨折内收型?

答:

是指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大于50度的骨折,此型骨折移位大,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较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较高。

73.什么叫为脊髓断裂?

答:

脊髓本身遭受骨折、脱位或异物的损伤,发生神经细胞的破坏,神经纤维束的断裂,甚至脊髓完全横断的病变。

74.什么叫脊髓震荡?

答:

外伤后,脊髓本身无器质性损害,仅有功能上暂时性传导中断,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不完全障碍,一般1――3周后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75.简述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

答:

①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持续牵引。

②持续牵引复位加夹板固定。

③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76、应用关节功能训练机(CPM)的目的

答:

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应用于下肢手术后及下肢的康复活动,使用的目的是使髋、膝、踝关节产生同步的连续性活动,模拟人体大腿肌肉带动骨骼的方式作用于膝关节。

利用其进行被动的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可减少下肢关节主动活动时肌肉收缩带来的骨折端不良应力的影响,并提供一种轴向应力,作用于骨折端。

另外更重要的是同时防止关节内外的粘连,促进骨折愈合。

77、CPM应用指征

答:

(1)下肢关节内或关节附近骨折的内固定术后;

(2)下肢关节松解术或滑膜切除术后;

(3)下肢肌腱损伤修复和肌腱重建术后;

(4)对于下肢持续牵引日久,关节活动受限者;

(5)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截瘫康复期也需采用CPM。

78、CPM活动范围及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

活动范围:

膝关节范围在屈曲10度—135度,可任意设置;髋关节屈曲4度—100度,活动角度为30度——120度。

循环周期控制在45秒—12分钟。

一般术后24—48小时内开始使用,但可根据创伤程度、出血可能性,酌情延缓1—2天。

使用方法:

设置好起始角度及终止角度和周期位置,将患肢置于支架上,关节不负重且肌肉松弛,关节面之间的压力很小,因此对骨折的稳定性无影响。

患肢在治疗时尽可能量不要捆绑于器械架上,但用于松解粘连术时例外。

尽可能将患侧臀部紧贴后头支架。

踝关节置90○并取得患者的配合。

操作时速度应由慢而快,幅度应由小至大,不可操之过急,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应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前应认真向患者讲明功能锻炼的意义,调动其积极性,对CPM锻炼出现的疼痛有心理准备,理解手术与锻炼的辩证关系。

2)CPM的活动范围应根据手术中关节屈伸最大范围来确定。

开始应用时应了解患者原有关节的活动度数及手术中关节松解后活动度数来决定膝关节最初的活动范围。

根据患肢的长短来调整CPM,患肢置CPM上,大腿及小腿及足跟贴在器械上呈有效状态。

3)术后因组织液渗出,使关节肿胀,活动的度数不可能达到手术中松解后的度数,要逐渐增加活动的次数,逐渐增加活动的角度和范围。

停止锻炼时应抬高患肢,保持膝关节处于最大的屈曲位,因为被动活动后必将产生原粘连部位的破裂,形成一个新的创面,特别是晚上较长时间休息,出现再次粘连,对下次锻炼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将患肢膝关节置于末次锻炼的最大屈位度数。

4)进行CPM锻炼时,可能引起伤口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形成新的血肿而导致疼痛,影响手术松解效果。

因此术中一般置引流管引出渗血,引流液在200—300ml。

要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少则引流不畅造成创面肿胀,多则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倾向,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5)对疼痛者可应用止痛泵或用止痛药。

锻炼必然有疼痛,它会随着活动量的加大、手术后关节炎性反映的消失而渐渐减轻。

6)对每一个进行CPM锻炼的患者有详细记录,用每日增长的微小度数来鼓励患者坚持不懈的锻炼。

79、如何判断肌力?

答:

检查某一组肌肉主动收缩时力量的大小、运动幅度、速度与连续运动的耐力,是一种客观了解麻痹肌肉的病废程度与现有功能的重要方法,也是制订合理手术方案及检查效果的重要依据。

检查时,可令病人作抗阻力运动。

如麻痹程度重,无力运动肢体时,则令作主动收缩检查。

根据Code提出的六级分级标准进行记录:

0级肌肉没有任何收缩力。

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和肢体产生任何活动。

2级肌肉收缩时可活动关节,但肢体只能在平面上移动,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3级肌肉收缩可以对抗地心引力,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4级肌肉收缩可以对抗一定阻力,但比正常肢体肌力差。

5级肌力正常

80、什么是挤压综合症?

如何护理?

答:

挤压综合征是由于肌肉丰富的部位,如下肢或躯干,长时间受重力挤压引起。

多见于地震时房屋倒塌,矿井塌方或车祸等。

其基本病变是由于肌肉受挤压而发生缺血坏死,然后继发一系列周身反应。

有些损伤早期表现不明显,除肿胀外、伤肢外观可无明显改变。

这类伤员不能用动脉搏动是否存在来判断肌肉是否缺血、坏死。

早期动脉搏动存在,但肌肉已经发生缺血坏死。

最早出现的体征往往是肌肉和神经的功能障碍,应细致检查受伤远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发现早期现象。

例如,大腿或小腿受伤时,除检查足背动脉外,应观察足部皮肤的感觉,足趾及踝关节运动是否正常。

随着病情的进展,局部体征日趋明显,肿胀严重,变硬,皮下出血,并有水泡形成,肢体远端功能丧失。

大量肌肉坏死释放出毒性代谢产物可引起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肌红蛋白尿和高血钾。

尿多呈棕红色,尿肌红蛋白试验阳性即可确定诊断。

部分患者可出现休克、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病情发展则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时应给伤肢适当的制动,但不应抬高伤肢,以免加重缺血。

禁忌热敷或按摩,以防有更多的毒性代谢产物形成。

伤肢应暴露在较凉爽的空气中。

全身的处理可参阅急性肾功能衰竭;局部处理:

早期应切开减压,减少肌肉坏死,引流毒性代谢产物,并有助于保存伤肢功能。

晚期有肌肉广泛坏死,确无血运者行截肢术。

81、截肢术后的功能训练

答:

(一)关节活动训练:

尽早开始关节活动训练是避免关节发生挛缩畸形的最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