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频考点训练.docx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频考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频考点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频考点训练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频考点:
整体性原理及运用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一、单选题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下列问题。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A.地形平坦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
2.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
A.西藏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在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
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
4.“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A.储水B.散热C.耐寒D.防沙
5.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据此完成下题。
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D.草原退化、沙化
6.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下图方框甲、乙、丙、丁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库区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盏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
下图主要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不稳定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
8.此地区主要在我国
A.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东北地区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10.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12~2月B.3~5月C.6~8月D.9~11月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为四合院,正房坐北朝南,不留后窗,窗前多植落叶阔叶树,屋内冬暖夏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及院内树木类型的环境要素是()
A.土壤与降水B.热量与光照C.地势与水源D.风向与地形
12.正房内正午光照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的一天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13.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不留后窗,是因为华北地区()
A.春季多风沙天气B.夏季降雨强度大
C.秋季多台风活动D.冬季盛行偏北风
下图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是
A.aB.bC.cD.d
15.下列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
C.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16.下列现象不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热带雨林遭破坏,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B.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C.某地区降水量多少与太阳活动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
D.长江中上游山区大量砍伐林木,下游地区洪水频发
17.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多大风B.流水侵蚀显著
C.生物稀少,土壤贫瘠D.岩石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19.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
20.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图为“桂林山水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塑造桂林山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波浪侵蚀
22.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C.开放性D.独立性
二、综合题
23.读“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回答问题。
(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
①生态环境改善
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
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
④退耕还林、还草
⑤基岩裸露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南方低山丘陵D.塔里木盆地
(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
( )
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如果②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C
【解析】1.图示植物地表以上相对矮小,地下根系发达,说明该地气候干旱,根系发达利于吸取更深层地下水,但并不能说明该地地下水丰富;与地形、土壤肥沃度无关。
选C正确。
2.图示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植被根系发达;西藏是高寒地区,有多年冻土,植被以矮小草原草甸为主,根系不发达;华南地区气候湿润,植物高大茂盛;东北地区水资源较丰富,植被高大。
选C正确。
3.D4.A
【解析】
3.“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嵌进石头里;由此判断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热带荒漠;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都是高大的乔木,热带草原是茂盛的稀树草原。
选D正确。
4.“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粗大的树干有储水功能,可保证其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沙漠玫瑰”的枝叶较小,耐酷暑,减少水分的散失,不耐寒,散热、防沙作用不强。
选A正确。
5.C
【解析】非洲热带草原上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食草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动物的增多又会导致草原植被的过渡破坏,最终又导致缺少食物而减少,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结合选项答案选C项。
6.B
【解析】读图,修建水库,导致水库周围降水增加的应是库区蒸发量增大,丙对应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水库蓄水,库区土壤水增多,甲对应①。
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增大,乙对应④。
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丁对应③。
C对。
A、B、D错。
7.D8.A
【解析】7.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D对。
区域性特征体现在区域内部的相似性,B错。
差异性特征体现在区域之间,C错。
区域内部特征是相对稳定性的,A错。
8.此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林,土壤是红壤,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A对。
西北地区位于温带,气候干旱,B错。
青藏地区是独特高寒气候,C错。
东北地区土壤是黑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错。
9.A10.B
【解析】9.结合材料,巧克力山表土为石灰岩,且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土层较薄,难以支撑大树的成长,故该山“只长草不长树”,故选A。
10.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份干湿两极。
在3—5月,气温升得很高,降水稀少,为干季,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色似“巧克力”,此时观赏较好。
故选B。
11.B12.D13.D
【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建筑物的因素。
正房要求采光条件好,北半球要面向南,利于采光,冬季可以获得更多的热量,树木的种类与热量有关,所以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及院内树木类型的环境要素是热量与光照。
与土壤与降水、地势与水源、风向与地形关系不大,选择B。
12.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越小照到屋内的面积越大,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正房内正午光照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值,选择D。
13.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华北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如果房屋后面开窗,风就会吹到屋内,保温作用差,所以说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不留后窗,选择D。
14.C15.B
【解析】14.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表土作用的结果,据此结合图示选C。
15.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氧化分解作用弱,不利于有机质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能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氧化和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多呈碱酸性,据此选B。
16.C
【解析】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有调节作用,雨林遭到破坏,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A正确;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B正确;某地区降水量多少与当地大气环流密切相关,太阳活动强弱与降水量多少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是某个地区降水量多少的影响因素,C错;长江中上游山区大量砍伐林木,导致上游地带水土流失加剧,加重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下游地区洪水频发,D正确。
选C正确。
17.B
【解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组成陆地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A符合、B不符;降水稀少,岩石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D符合;生物稀少,土壤贫瘠,C符合。
选B正确。
18.A19.D20.B
【解析】18.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
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正确。
19.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因此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正确。
20.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B正确。
21.A22.B
【解析】21.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选A。
22.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即各自然因素相互作用,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B。
23.
(1)A—② B—③ C—① D—⑤ E—④
(2)C
(3)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解析】
(1)图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所以A对应②;气候湿热,土壤黏重、酸性,利于茶的生长,茶主在生长在丘陵低山地区利于排水,该地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所以B对应③。
图乙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基岩裸露,D对应⑤;自然灾害加剧迫使要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E对应④;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利于生态环境改善,C对应①。
(2)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土壤酸性,种茶,判断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应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黄土非酸性,不适合种茶;青藏高原气候高寒,降水少;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无水土流失。
选C正确。
(3)图甲反映出气候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特性,气候影响水文特征,流水作用强,形成的这里的地貌特征,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图乙反映出该地因破坏植被而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展,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4.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肥力下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恢复①处的植被
【解析】
(1)由图示自然环境各要素的位置指向可判断:
①表示地形,②是生物,③是大气,④是水文,⑤是土壤。
(2)如果②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蒸腾作用减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流水侵蚀加剧,水土流失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植被破坏,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雨水的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降低;植被减少,枯枝落叶减少,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减弱,土壤肥力下降。
(3)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植被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恢复①处的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