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663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

1.2 祝  福

第一课时

【开卷有益】

1.古诗赏读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赏读:

对千夫所指的民贼怒目而视,对孤弱的幼儿甘愿俯身做牛马。

表现了鲁迅对敌斗争、对弱者关爱的精神。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赏读:

把我的拳拳爱国心向天上寒星表达,虽然不被察觉,但我仍要把一腔热血献给祖国。

2.成语积累

(1)爱莫能助:

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2)哀鸿遍野: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3.名句积累

(1)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则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知识储备】

1.走近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字,中国现代伟大的、、,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2.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

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篇。

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选自《彷徨》中的唯一一篇。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

尤其是妇女,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创作了小说《祝福》,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流弊和余毒。

3.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预习环节】

(一)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A级)

(1)钝()响

(2)寒暄()(3)朱拓()(4)间()或

(5)悚()然(6)踌蹰()()(7)谬()种(8)俨()然(9)形骸()(10)呜咽()(11)驯()熟(12)桌帏()(13)讪讪()(14)歆享()(15)咀嚼()()(16)渣滓()(17)蹙()缩(18)门槛()(19)窈()陷(20)惴惴()(21)不更()事(22)尘芥()堆(23)烟霭()(24)孽根()

2.词语解释:

(A级)

(1)忌讳:

(2)蹒跚:

(3)诡密:

(4)鄙薄:

(5)百无聊赖:

(6)沸反盈天:

(二)阅读与思考:

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

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速读课文,梳理本文的情节结构,完成下面填空。

(B级)

情节内容起讫段落时间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2.由上可见,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

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C级)

         

         

3.分析祥林嫂形象:

(1)思考:

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填写下列表格。

(B级)

时间

年龄

服饰

面貌

眼睛

初来鲁镇

二十六七岁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再来鲁镇

顺着眼,眼角有泪痕,眼光无精神

临死之前

头发全白,手拄竹竿,下端开了裂,手提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2)比较它们的异同,结合她不同阶段的具体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B级)

(3)研讨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C级)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及小说集作了复习,也了解了《祝福》的写作背景,复习了小说的三要素。

重点是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即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祥林早死,婆婆逼嫁,第二个丈夫病死,唯一的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祥林嫂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还倍受歧视,最后沦为乞丐,在家家团圆、祝福的大年夜悲惨地死去。

课文的结构特点是,运用倒叙手法,先交代结局,然后是开端、发展、高潮。

【当堂检测】

1.课文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B级)

2.文中的鲁镇是封建礼教笼罩下的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是形成祥林嫂性格的。

(B级)

3.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反映出他是个、、的封建卫道士。

(B级)

4.重点段落阅读。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沉寂)。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寂静、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奇怪、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舒适)起来。

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A级)

(2)解释下列词语:

(A级)

①百无聊赖:

②尘芥堆:

③形骸:

(3)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B级)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去了,也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5.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C级)

A.宋朝的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C.《祝福》以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势力

和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D.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6.作者开头说感到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应当怎么理解?

(C级)

【拓展阅读】

祥林嫂的悲歌

鲁迅先生以饱含愤激之笔,通过对祥林嫂悲苦惨痛一生的描写,给人们描述了旧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当祥林嫂带着对死的困惑,像草芥一样离开那个不平的世界时,她不仅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一个句号,同时也为那个世界划了个巨大的问号。

一、悲惨弱者的呼号————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

纵观祥林嫂的一生,是充满血和泪的一生,是令人心酸肠断的一生。

祥林嫂的一生是在神权、政权、族权、夫权重重枷索下痛苦挣扎的一生。

鲁四老爷所代表的政权,婆家所代表的夫权,以及堂伯所代表的族权,形成了宰割祥林嫂的硬刀子。

在这把刀子下,她先是被卖改嫁;再是丧夫失子,被堂伯剥夺房屋,失去独立生活的权力;当带着丧夫失子之痛的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鲁四老爷却把祥林嫂看成伤风败俗之物,剥夺了她参与祝福的权利;而跟她同样地位的群众给与她的是冷漠与嘲讽。

他们一步步把祥林嫂逼上了人生的绝境。

而以封建迷信、封建礼教所形成的软刀子,则是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无形的噬血者。

出格的反抗几乎早早断送她年轻的生命。

对地狱的恐惧与向往、灵魂有无的困惑,压倒了这个农村妇女,使她处在人生困境之中。

在这两把有形与无形的屠刀联合绞杀下,祥林嫂成为十字架上任人宰割的羔羊;她带着世人的讥讽与嘲笑,在那风雪交加之夜、在别人都沉浸于祝福声中之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令她历尽苦难的世界。

祥林嫂本是勤劳能干、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劳动妇女,可以比得上一个男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生活没有任何奢求的人,却不为那个社会所不容,得不到做人的资格与尊严。

可见当时社会的残酷,人世的冷漠,以及劳动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生存状态。

二、自我意识的迷失——反抗的无柰

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妇女,可以说祥林嫂是一个丧失自我意识的人,是鲁迅笔下不觉醒的一类人物形象。

祥林嫂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绑附在封建礼教的战车上,她拼命所维系的是不被从封建礼教的战车上甩下来。

如果说祥林嫂有反抗性的话,那么她的反抗性正是她的可悲之处。

她的反抗正是封建礼教影响在她身上的演绎,使她在封建礼教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她的反抗使她的人生悲剧愈加惨烈。

祥林嫂在改嫁的过程中的“出格”的反抗,维系的是“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的信条,而不是象刘兰芝那样为了维护对爱情的忠贞而勇敢地反抗。

刘兰芝所体现的是对爱情的追求,是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

而祥林嫂所做的是想获得封建秩序的认可,从而使自己坐稳奴隶的位子。

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顶礼膜拜使她的反抗只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她越是在封建礼教的轨道上前行,则越是对自我价值的背叛。

至于祥林嫂对灵魂有无的怀疑也并非表明她已觉醒。

虽然鬼神之说在她心中并未根深蒂固,正像文中所说“这是在山里所未曾知道的”。

但对灵魂有无的怀疑只能是她欲生不能,欲死不敢的心理状态的反映。

连死都不能自主,可见封建礼教害人之残酷。

正像文中所说“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希望其有,是想在死后能够见到一家人;希望其无,是怕在死后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

无论希望其有其无都是相信地狱是存在的。

虽然遭受了丧夫失子的沉痛打击,但祥林嫂并没有完全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她还是企图通过“捐门槛”的方式为自己在那个社会争得一席之地,然而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

”,却把她推向了无底的深渊,并使她最终走上了人生的末路。

丧夫失子没有使她绝望,而失去祝福的权利却使她绝望,可见她的人生价值的倒置,这样错置的人生价值,无论祥林嫂怎样抗争,最后也只能走向毁灭,走向失败的误区。

三、由人到非人的转化——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淀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的开篇语中写到: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

”祥林嫂的不幸既有旧社会劳动妇女共同的不幸,也有她个人所具有的不幸。

她用自己那不幸的一生演奏着一曲哀婉的悲歌。

就是在这曲哀歌之中,她逐渐由人转化到非人的境地。

由一个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异化成一个麻木不仁的活死尸。

在这个异化过程中,祥林嫂不仅表现出中国妇女服务于男权社会传统意识的积淀,也表现了祥林嫂深深的奴性意识。

从孔子开始到宋明理学的形成,在长达几千年的社会流程中,妇女所处的地位早已使妇女成为男权社会所压迫奴役的对象。

可以说,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早已在她来到这个人世之前,便已在冥冥中注定。

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男权社会对妇女几千年的奴役,使祥林嫂表现出强烈的奴性意识。

可以说她一生争取的便是要坐稳奴隶的位子。

如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彻夜地煮福礼,全是一人当担,竟没有添短工,她竟满足,嘴角上还有了笑影。

而再次来到鲁镇时,由于丧失了祝福的权利,从而丧失了做人的权利,成为一具尚有一丝气息的活死尸。

可以说在由人到非人的异化过程中,封建社会加在中国妇女身上的奴性意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总地说来,祥林嫂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把祥林嫂由人世推向地狱,由人变为非人,成为封建时代劳动妇女人生悲剧的缩影。

思考题:

女性的婚姻、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等问题,每个历史阶段都存在,祥林嫂的悲剧今天在某种程度还存在吗?

如果存在,原因是什么?

如果不存在了,原因是什么?

谈谈你的想法。

(C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知识储备】

1.关于小说(A级)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和典型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

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了解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明确: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预习环节】

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

(小组讨论)(C级)

(1)画出文中描写鲁四老爷的文字,并分析人物形象。

(2)画出文中描写柳妈的文字,并分析人物形象。

(3)画出出文中描写鲁四婶的文字,并分析人物形象。

2.你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把结果写在下面。

(C级)

3.体会本文精彩的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一(B级)

           

(2)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C级)

         

(3)环境描写二(B级)

           

(4)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C级)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祥林嫂,一个年轻、健康、勤劳、朴实、坚强、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逼迫下,失去正常生活的权利,未老先衰,最终被这个世界彻底遗弃。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鲁四老爷夫妇、柳妈乃至全鲁镇的人都在用封建礼教的刀子把祥林嫂逼上绝路。

课文突出了批判封建礼教的主题。

【当堂检测】

1.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级)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②乌裙③月白背心④脸色青黄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D.②③⑥①④⑦⑤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级)

A.但是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

B.屡次想问,而始终中止了;我从四叔正襟危坐的脸色上,又忽而怀疑起来。

C.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D.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

3.下列句子中划线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级)

A.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张强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好不激动。

B.这几个人一坐到一块儿就谈吃谈穿,真是百无聊赖。

C.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少不更事的小利呆坐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

D.对待犯罪的人,我们应宽宏大量,尽量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从罪恶的深渊中挣脱出来。

4.“‘可恶!

然而;……。

’四叔说。

”对这句话中的“可恶”的正确理解是( )(C级)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5.选出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级)

A.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

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

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B.“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

……”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

C.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D.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

祝福第一课时

【知识储备】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第1篇。

【预习环节】

(一)基础知识

1.

(1)钝dùn

(2)暄xuān(3)拓tà(4)间jiàn(5)悚sǒng(6)踌蹰chóuchú(7)谬miù(8)俨yǎn(9)骸hái(10)咽yè(11)驯xùn(12)帏wéi

(13)讪shàn(14)歆xīn(15)咀嚼jǔjué(16)滓zǐ(17)蹙cù(18)槛kǎn

(19)窈yǎo(20)惴zhuì(21)更gēng(22)芥jiè(23)霭ǎi(24)孽niè

2.

(1)忌讳: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2)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诡秘:

(行动、态度等)隐秘,不可捉摸。

(4)鄙薄:

轻视,看不起。

(5)百无聊赖:

思想感情没有依托,,非常无聊。

(6)沸反盈天:

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二)阅读与思考:

1.              

情  节

内 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旧历年底祭灶日(腊月二十三)的夜晚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旧历年底祝福的前一天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一年的冬初到新年过后十几天(时祥林嫂二十六七岁)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一个新春(祥林嫂被婆家抢走后没几天)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后又过了两个新年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祥林嫂死后(恰巧是)祝福日

2.倒叙。

作用:

(1)设置悬念,引起人对祥林嫂一生的关注。

(2)增强作品的悲剧气氛。

(3)避免叙事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

(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漫了幽微的火药香。

(2)交代了典型的社会环境。

旧历年的热闹反映出当时虽是辛亥革命后,人们的观念还是旧的,为文中鲁镇人陈腐的思想观念、毫无进步的言行做铺垫,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3)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4)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描写出祝福夜鲁镇的热闹气氛,反衬出祥林嫂之死的寂寞、悲凉。

【当堂检测】1.倒叙。

好处:

见本课阅读与思考2.2.典型社会环境

3.守旧僵化伪善4.

(1)寂静沉寂怪讶舒畅

(2)①思想感情没有依托,非常

无聊。

②垃圾堆。

芥,小草。

③人的形体。

(3)B5.C(应为辛亥革命后。

)6.开头说“感得沉寂”反映出作者是一个有良知、对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怀有同情的人,想到祥林嫂的命

运,感到压抑、沉重。

结尾说“渐渐的舒畅起来”,则反映出作者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

劳苦百姓的命运无力改变,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的态度。

【拓展阅读】思考题:

答案略。

认为祥林嫂的悲剧今天仍存在或已不存在,都可以。

要能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

【知识储备】1.情节环境人物形象

【预习环节】

1.

(1)

时间

年龄

服饰

面貌

眼睛

初来鲁镇

二十六七岁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只是顺着眼

再来鲁镇

三十来岁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有泪痕,眼光无精神

临死之前

四十上下

头发全白,手拄竹竿,下端开了裂,手提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他是一个活物

(2)初来鲁镇时的祥林嫂,是逃避婆婆逼嫁而离家打工的,她以精神力量抗拒人生灾难,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妇女。

虽然生活困苦,“脸色青黄”,但精力充沛,两颊还是红的,穿着也反映了她旺盛的生命力量和内心世界的明净。

再来鲁镇时的祥林嫂,第二个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吃,自己又被大伯逐出,精神受到挫伤,意志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但仍在勉力维持着习惯打扮。

脸色和眼光表明她已经失去了精神力量。

临死之前的祥林嫂,因再嫁而且丧夫,受到周围所有人的歧视,沦为乞丐,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已经完全枯竭,也毫无寄托,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

(3)祥林嫂是旧时代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

她对生活要求不高,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但仍被封建的思想文化与冷漠的社会拒绝。

丈夫死去,婆婆逼嫁,她逃到鲁镇打工,但仍被婆家抢走,强行嫁人。

第二个丈夫病死,三岁的儿子被狼吃掉,自己又被大伯逐出,只好再次到鲁四老爷家打工。

她的不幸命运非但无人同情,反而因再嫁成为众人眼中的不洁之人,在鲁镇处处受歧视,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后来被辞退,乞讨为生,最后在人们年终的祝福中悲惨地死去。

祥林嫂是旧时代勤劳、易于满足却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生活悲惨,最终被社会彻底厌弃的悲剧人物形象。

2.

(1)①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之后便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②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③四叔皱了皱眉,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④“可恶!

然而……。

”四叔说。

⑤四叔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