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500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4灯笼.docx

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4灯笼

4.灯笼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灯蛾(é)焚身(fén)争讼(sòng)犬吠(fèi)

B.庞大(páng)乡绅(shēn)磷火(lín)幽悄(qiāo)

C.斡旋(wò)静穆(mù)锵然(jiāng)慈母(cí)

D.点缀(zhuì)松柏(bǒ)辉煌(huáng)鹦鹉(w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恐吓繁星领域雪夜弛马

B.庭院预备孤行珠玉金银

C.圆宵仿佛焰火红灯高照

D.羡慕潦原灯笼夜深星阑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

(人情世故:

人的感情和人世上的故事。

B.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

(斡旋:

调停,调解。

C.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怅惘: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D.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

(张灯结彩: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4.填空。

《灯笼》作者是________,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________家、教育家。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C.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C.通过学习《灯笼》一文,使我了解到灯笼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

D.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3.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

1.(2018浙江乐青育英学校期中,1,★☆☆)给加粗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_____热了,使(tián)_____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是《安塞腰鼓》里面的一段文字。

安塞腰鼓是陕北地区的一种文化特色,素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具有力量之美。

(2)吴伯箫的《灯笼》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其中有文化上的:

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zhì)_____;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kuàng)_____味。

有情感上的: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tuì)_____色的朱门,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2.(2018河北沙河二十冶综合学校期中,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3.(2018四川南溪一中段考,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比喻,写出了船行速度快以及“我”当时愉悦的心情)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比兴,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在一起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母亲是一家人)

C.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反复、排比,突出舞姿的壮美与变幻,强烈地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五年中考全练

(2018山东淄博中考,14-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

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

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

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

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

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

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

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

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倒是一些不甘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

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

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

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

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

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

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

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

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

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

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

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

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

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

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

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

鹞爷仰着脖颈,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

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说: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

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

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

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

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噘着小嘴,有些难过。

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

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

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

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

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这篇小小说以______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____________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

2.(★★☆)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

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请概括并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粗的词语进行品析。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

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旅游过年、电子红包、网络年货节、微信拜年等正在成为新年俗。

1.在新年俗盛行的同时,你是否还记得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旧年俗呢?

请参照示例,写出一个你记忆中的旧年俗,并写出其内涵。

[示例]吃饺子。

饺子谐音交子,过年吃饺子,便有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的吉祥寓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甲乙两幅图,简要描述画面内容,并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拜年方式及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笼

基础闯关全练

1.AB.悄qiǎo。

C.锵qiāng。

D.柏bǎi。

2.BA.弛→驰。

C.圆→元。

D.潦→燎。

3.A人情世故:

为人处世的道理。

4.答案吴伯箫散文

能力提升全练

1.DA.“唱戏”后应为顿号。

B.“宋史·仪卫志”的引号应为书名号。

C.“还没见过”后面应为分号。

2.C成分残缺,缺主语。

应删去“使”。

3.答案

(1)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早已衰败。

(2)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敌,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解析

(1)要弄清“朱门”的含义。

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府第的代称。

文中“朱门”褪色则是说原为京官的族姊之家如今成了“破落户”.衰落了。

(2)首先要弄清“雪夜入蔡”典故的含义,其次作者说这个典故给人的感受是“亮起了人的耳目”,即受到典故中爱国精神的感召与激励。

三年模拟全练

1.答案

(1)燥恬guǎng

(2)致况褪

解析

(1)“燥”和“躁”“噪”音同形近,可根据形旁推断字义,不要误用。

(2)“雅致”不要写成“雅稚”,“褪”不要写成“退”。

2.D没有介绍“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

3.C本项没有排比。

五年中考全练

1.答案风筝乡村文明逐渐衰败

解析从文章的标题“飘逝的风筝”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可知,全文是以“风筝”为线索来写的。

对于文章背景的理解,可从文中的鹞爷放风筝时碰不到一个人、听不到一声犬吠鸡鸣,以及废弃的打麦场、空无一人的院落中可了解到乡村文明的衰落。

2.答案事情:

鹞爷想起了自己扎风筝的经历与精湛的手艺,想起了自己成为民间艺人时的风光与骄傲,想起了儿子只学到了做风筝的皮毛便心高气躁去城里开了风筝作坊。

作用:

小说写这些内容,与第二段相照应,交代了鹞爷手艺精湛及风筝手艺无传承人的原因,突出了鹞爷对风筝的热爱,对乡土的依恋,对乡村破败消逝的担忧。

解析前一问,只要找到文中与“鹞爷又想到过去”一句相关的段落,即第十到十二段,然后将这些段落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第十段写鹞爷扎风筝的经历;第十一段写他手艺的精湛;由第十二段可概括出鹞爷的儿子只学到了做风筝的皮毛便心高气躁去城里开了风筝作坊。

第二问在分析作用时,根据前面第二段所写的内容可知,这里说的是以前做风筝时的情景,是说明原因的。

第十二段写鹞爷不愿给只学了做风筝的皮毛便在城里开作坊的儿子当招牌,说明他刚直善良,突出了他对风筝、对乡村的热爱。

3.答案“掏空了身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乡村空荡、破败的情景,表达出鹞爷在看到此情景时内心的纠结与伤痛。

解析在赏析词句时,首先看词语有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再看看句中词语的含义是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并结合语境来分析。

“掏空了身子”,很明显是拟人,把村庄比作人,结合上下文可知,是指村庄已很少有人居住了。

写村庄,其实也是为了要表现鹞爷的心境。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鹞爷此时内心的悲哀与伤痛。

4.答案根就是对土地的热爱,就是对故乡的留恋,根就是乡愁、乡音,根就是内心与故乡之间千丝万缕的牵绊。

解析对“根”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倒数第三段中的内容,“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意思是说,人要记得自己的故乡,如果漂泊在外,心不在故乡,那么,你永远也回不了故乡。

5.答案小说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美丽乡村日渐荒芜、老人孤单留守、乡愁被日渐遗忘等社会现实。

我认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进步,故乡、亲人、乡音、乡愁都是我们的根,不能为了所谓的建设与追求而忘记这一生命的灵魂,此外在发展的同时还要学会继承,老一辈所留下来的传统技艺对整个社会国家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解析从鹞爷回想过去扎风筝手艺的辉煌转折到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费事的玩意可以看出传统技艺面临消失,从对乡村破败的描写和放风筝时再无小孩跟着喧闹等可以看出美丽乡村日渐荒芜,再从鹞爷扎风筝、放风筝、不愿去城市等内容可以看出,老人留守的孤单和他对乡村的留恋。

在谈思考时,可从如何记住乡愁、如何保护乡村、老人的留守、传承传统技艺及原因等角度来谈。

核心素养全练

1.答案(示例)吃汤圆。

汤圆象征团团圆圆,过年吃汤圆有全家团圆幸福的寓意。

解析按要求先说出习俗,再揭示其内涵。

2.答案(示例)甲图,老夫妻在贴着“福”字的家里,欢喜地接受儿子、儿媳和孙女拜年。

乙图,老夫妻等候着儿女到来,等到的却是一条短信。

我更喜欢第一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微信聊天等方式拜年,流程更简化,也更方便,但是相对来说年味却很淡。

人们因为有了现代化工具而聚少离多,这对期盼着我们回家过年的老人来说,是一种缺憾。

解析本题第一问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描述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

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画面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

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且有逻辑性。

第二问先亮明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