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5140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docx

竞争性选拔考试资料3

哈尔滨市政府应对水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给人启示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8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高淑华、李柯勇、高增双、徐宜军

 27日晚6时,哈尔滨恢复供水。

在缺水危机中苦等了4天的近400万哈尔滨市民,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此严重的水危机,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十分罕见。

最初,发生了恐慌和抢购,然而仅仅经过一天时间,全城便恢复了秩序,数百万市民以令人叹服的勇气和毅力挺过了难关,这堪称奇迹。

地方政府应对这场公共危机的经验教训,给人很多启示。

 面对恐慌,最好的办法是说实话

 危机来临之初,这座城市曾一度陷入慌乱之中。

从20日中午起,有的市民开始贮存水和粮食;有人不顾夜间的严寒,在街上搭起了帐篷;部分市民及外地民工开始离开哈尔滨,导致公路、民航、铁路客流大增。

 人们听到了“地震”和“水污染”的传言,却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传言越来越多。

  21日中午,得知污染水团将于30小时内抵哈、危机已迫在眉睫的哈尔滨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全市停水4天,理由是“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修”。

 这显然无法让民众信服,没人会相信检修管道不分区进行,而是一下子停掉全市的供水。

结果,公告发布后,市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抢购。

越来越多的市民觉得这个公告可能与地震有关。

当日下午,超市、批发部等处的交通也开始严重拥堵。

 当日,哈尔滨市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在电视上以“检修管道”的名义发公告的同时,组成300个小组深入社区,告知市民江水污染的实情,动员大家贮水。

 当日午夜,省、市政府决定向媒体公布真相。

22日凌晨,第二份公告发出,证实了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水污染的消息。

为了方便居民储水,市政府在同日又发出了一个公告。

针对一件事,两天发布三个市政府公告,哈尔滨史无前例。

 市民心里有了底,慌乱局面很快缓和下来。

当地领导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群众,更要相信群众。

”市委、市政府决定:

从24日起,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停水后的重要信息,让百姓在第一时间了解实情。

省环保局也以每天两次的频率,通过媒体通报污染变化情况。

 通报和说明尽可能做到了通俗易懂。

停水前,很多群众拿不准家里仍在出水的自来水是不是已经受了污染。

市供排水集团负责人在电视上解释时,不用复杂的科技术语,而是这样说:

“自来水管里只要能流出水来,就可以饮用,就是安全的。

 不久,曾在一夜之间涨到全价的离哈机票重新恢复了打折,许多原本打算离哈的市民前来退票。

市民王亮说:

“这几天我亲身感受到了政府处理水污染事件的力度,而且有关部门也公告哈尔滨市不会发生地震,心里不慌了,决定退票不走了。

 正如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说,这样一个范围之大、时间之长、哈尔滨市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危机”,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只有向群众说实话,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稳定市场,才能稳定人心

 21日下午,记者在哈尔滨一些商店、超市看到,很多市民在争相抢购饮用水。

在道里区麦德龙超市,摆放瓶装矿泉水的货架已是空空荡荡。

服务员说,有的顾客甚至一次买了5000元的矿泉水。

在香坊区一家社区食杂店里,市民袁女士非常气愤:

“刚才还12元一箱的矿泉水,转眼就涨到了20元,最后竟然给多少钱也不卖了,这不是发国难财嘛?

 群众抢购商品、商贩哄抬物价,是危机时期常见的现象,也是加剧社会恐慌最具煽动力和破坏力的因素之一。

数月前,遭受飓风袭击的美国南部几个城市就曾饱尝其害。

 为稳定市场,此次遭遇水危机的哈尔滨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

哈尔滨市副市长史文清说,百姓亲眼看到水充足,自然心里不发慌。

所以政府必须保证市场饮用水供给充足,才能占据主动。

 稳定市场,先要控制水资源。

21日市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公告,就要求市内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从21日起停止用水。

 稳定市场,必须保障供给。

21日晚,市政府紧急通知附近的“冰露”“娃哈哈”、哈药总厂等大型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把所有货物控制起来,连夜组织车辆运往哈尔滨。

这些企业的饮用水产能共计每天2500吨,全部满负荷运转。

同时,向沈阳市政府紧急求援。

第二天,沈阳的10车皮、1300吨矿泉水运抵哈尔滨。

当天下午,全市多数超市和商场就结束了饮用水断货现象。

 稳定市场,规范市场不能少。

市政府给6个受停水影响较大的区各拨出100万元价调资金,用于购进矿泉水,再以平价卖给市民,以引导市场价格。

每个区开设了3至5个平价饮用水供应点,并在当地报纸上公布其具体位置和服务电话。

由物价、工商等部门组织多个联合检查组,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商贩进行集中打击。

同时广泛印发通知,向市民公布举报电话。

 这些措施立竿见影。

记者23日采访时发现,哈尔滨市饮用水等商品价格已基本回落到停水公告发布前的水平。

各大超市、批发市场和大街小巷的食杂店,最抢眼的地方都是各种品牌的瓶装饮用水,24瓶装的“娃哈哈”价格已降到23元。

 抓住重点部位,才能把握城市命脉

 公共危机来临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都会受影响。

要想稳定社会,首先要确保关键部位不出问题——这是哈尔滨市政府此次应对危机最大的收获之一。

 在这个夜间最低气温已达零下10摄氏度的北方城市,供热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保命”。

哈尔滨供热面积有1.2亿平方米,停了水,如何保证供热不断档,不冻伤人,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自来水一断,有人就会从暖气管里放水去冲洗厕所。

21日一个晚上,全市的锅炉就比平时多流失了3万吨水。

必须设法补充水源。

停水前,市政府要求各供热单位做好停水期间需要补水量的统计,将居民小区生活水箱、供热补水箱、软化水箱、消防水池等容器注满水,作为应急备水。

停水后,各家国有大型供热企业利用自有水源解决供热补水,供热面积较小的社会供热单位,在所在区政府帮助下解决水源。

 为开辟新水源,全市918眼地下水井全部启动,并加速开凿新井。

为防止部分锅炉房临时供水不足,由市政府指定水源,调剂车辆运水解决,打井81眼,用于补充锅炉用水,从外地和市内调剂了140多台补水车辆。

同时要求各大企业降低车间温度,先保居民,后保生产。

在这些努力之下,4天来,尽管室内暖气温度略低于往常,哈尔滨仍不失为一个温暖的城市。

 这么大的城市断了水,如果再断了燃气,居民生活将无法维持。

位于哈尔滨依兰县的达连河气化厂,担负着供应整个市区和周边县居民生活燃气的任务。

省市政府给这个企业定下的原则与其他企业相反:

先保生产,再保居民,关闭向当地居民供水的管道,企业工业用水不能停,使用活性炭过滤江水,确保正常的生产经营。

 学校和医院人员集中,市政府果断决定市属中小学全部放假,减轻供水压力。

要求各大学多打自备水井,不够的用消防车、洒水车调水。

对医院,从省消防支队调了30台消防车,由市里统一调度,专门保证全市200所医院用水不断档。

 停水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饮水和食物中毒事件,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与松花江水污染发生前持平。

媒体评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事实上,停水前,市政府对卫生防疫工作已经进行了充分准备,专门就苯、硝基苯中毒救治问题请教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组织15家医院建立起救助网络,并公布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

全市救护车随时待命。

所幸,这些都没有派上用场。

 在这场危机中,困难群体得到了特殊照顾。

市政府专门拨出近千万元资金,用于给低保户、残疾人、老退伍军人等免费供应饮用水。

政府还为家里缺少储水设备的提供了储水用具。

68岁的丁玉兰老人说:

“停水后,我们喝上了瓶装水,有了政府的帮助,我们踏实多了。

”她身旁躺着偏瘫在床的儿子,这对母子每月只有280元低保金收入,根本买不起干净的瓶装水喝。

  对于像丁玉兰这样的低保户,政府制定的免费供水标准是第一天每人3瓶,第二天4瓶,第三天5瓶,拿着低保证就可领到水。

停水期间,哈尔滨市不花钱领水的困难群体多达31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在应对水危机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

国务院成立工作组和专家组分赴哈尔滨,协调组织、指导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东北市政设计院等22位专家经过昼夜试验论证,制定出了《关于恢复哈尔滨市政供水的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为哈尔滨市恢复供水调运活性炭连夜组织货源,交通部、铁道部大力支持,建立公路、铁路绿色通道,确保以最快速度运抵哈尔滨。

铁道部安排单机单列,人歇车不歇……

 为争取时间,武警黑龙江总队和空军某部接到指示,迅速调集了1000多名官兵,火速赶往制水三厂、绍和净水厂。

在零下10摄氏度的夜晚连夜清掏并运出上千吨无烟煤滤料。

哈尔滨锅炉厂在仅仅12小时,连夜部署任务、连夜组织人员、连夜施工,生产出10台从未加工过的粉末活性炭投加机送到安装现场……

 杜宇新说,应对水危机,我们也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城市,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应该聪明起来。

同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涌现出的很多精神都值得继续发扬,并成为城市精神的一部分。

人民时评:

三鹿奶粉事件折射出政府危机处理能力

这几天,河北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我们在谴责不法商人利欲熏心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此次事件中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

这种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如同以前政府对于非典和四川汶川地震的及时处理一样。

 

  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几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明智的反应:

一是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二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三是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四是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五是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六是有关地方和部门要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继9月13日下午国务院开了新闻发布会以后,14号下午河北省政府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布置处置方案。

  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也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至少能避免或减少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发生。

对相关责任人的严肃处理,至少也能让那些受害者家属得到一点心理慰藉。

早在2006年初,我国就制定了“国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就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规定了相应的处置办法和处置保障。

  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将“及时、权威的信息公开与披露”作为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对于“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也有专章规定,规定:

“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对于公共突发事件,我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说明政府危机处理机制正在日渐法制化;对于公共突发事件,我国不仅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实践中政府也是这样做的,这说明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一切都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不再茫然无措。

这样的政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政府;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

  就三鹿奶粉事件而言,政府的应急速度和重视程度是对全社会最好的回复,民众在事件中体会到了法治社会的进程,这,是对受到伤害家庭的慰藉,更是给更多人对未来的一针强心针。

 

国外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治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少损失、将危险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种族矛盾、国际冲突、恐怖袭击以及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的冲击,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从而刺激和推动了这些国家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和危机管理体制的建立。

尽管这些国家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但从中可以找到一些带有共性的对我国具有启示作用的基本经验。

         

        一、国外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经验

         

        在政府危机管理上,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它们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意识与抗危机能力。

在国外,为了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对抗危机的能力,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重视全民的危机管理教育、应对灾难的培训和实地演习等素质教育。

以反恐怖危机事件为例,在以色列,学者们在大学课堂里讲授政治学意义上的恐怖主义范畴和特性等方面的课程,并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

学校教育还开设有关在恐怖事件发生后如何进行救护方面的课程,讲授如包扎、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并当场作示范演习。

学校中的反恐专家也经常应邀到社会各部门介绍反恐方面的知识。

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规则,加强防恐怖训练。

目前,美国已经确定在120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开展防恐怖训练,重点是防范类似于东京地铁毒气袭击那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事件。

在城市的反恐怖训练中,政府主要帮助训练反恐怖特别行动队、警察、医疗救护人员,并进行多种模拟练习。

总的来说,通过广泛的教育和培训,许多国家收到了动员群众、群策群力地进行反恐斗争的效果,使反恐深入人心,成为全民的事业。

         

        2.建立综合性的危机管理协调部门。

从国际上看,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立强有力的反危机指挥协调系统都非常重视。

例如,美国政府于1979年成立了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直接向总统负责,报告并处理灾情。

多年来,该机构已发展起一整套“综合应急管理系统”,以应对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天灾人祸,从火警、地震、飓风到爆炸,直到危机的最高形态战争无所不管。

9·11事件爆发后,该系统迅速启动,全力开展救难工作,使恐怖袭击的伤害降到了最低限度。

在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是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邦安全会议根据其主要任务和活动方向建立常设或临时跨部门委员会。

目前,宪法安全跨部门委员会、国际安全跨部门委员会、社会安全、打击犯罪跨部门安全委员会以及经济安全跨部门委员会,与危机管理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

除常设危机管理机构外,遇到危机事件,联邦安全会议还可以成立相关的临时性专门机构负责处理。

2001年初,俄连续发生多起恐怖爆炸事件,普京立即召开安全会议,并成立一个临时特别小组,负责处理相关事宜。

可以说,联邦安全会议的影响遍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管理的各个领域,其活动体现在情报搜集分析、部门立场协调、决策方案准备、采取最终决策和决策效果评估等决策过程的各个阶段。

         

        3.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危机处理措施得以迅速和有效实施的保证,它对减少危机中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降低国家和外交冲突风险,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许多国家都有危机管理方面的专门立法。

例如,在美国有《国家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和《反恐怖主义法》等;在日本有《武力攻击事态对应法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和《自卫队法修正案》等。

这些法律的名称虽然各异,但其目的和内容却大致相同,就是要保障国家元首及其所代表的政府享有充分的权力,以便尽快处理和解决危机,恢复国民信心,将危机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以美国现行的《全国紧急状态法》为例,该法对紧急状态的颁布程序、颁布方式、终止方式、紧急状态的期限以及紧急状态期间的权力都作了明确规定。

该法规定,当出现联邦规定的可宣布紧急状态的情况,总统有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在紧急状态期间,总统可以行使特别权力颁布一些法规。

一旦紧急状态终止,这些法规将随之失效。

         

        4.利用民间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危机事件的处理。

在危机管理领域,由于政府自身在资源禀赋、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各种先天性的局限性,因此,在危机管理方面,不管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灾害救助阶段,还是在前期的危机预警、监控阶段,都应当大力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和民众结合紧密、公益性强等特点,积极吸纳民间社会组织加入危机管理的行列。

在此方面,美国做得非常出色。

美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注重建立民间社区灾难联防体系,通过各种措施吸纳民间社区参与危机管理:

一是制定各级救灾组织、指挥体系、作业标准流程及质量要求与奖惩规定,并善用民间组织及社区救灾力量;二是实施民间人力的调度,通过广播呼吁民间的土木技师、结构技师、建筑师、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士投入第一线的救灾工作;三是动员民间慈善团体参与赈灾工作,结合民间资源力量,成立民间赈灾联盟;四是动员民间宗教系统,由基层民政系统邀集地方教堂、寺庙的领导人成立服务小组,有效调查灾民需求,并建立发放物资的渠道。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动员人民献血、捐款、捐物,由教堂来主持各类追悼仪式,这些民间社会力量的参与,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对政府的压力。

         

        5.重视危机管理中决策系统的建设。

决策系统是危机管理的核心,主要职能是对如何应对危机做出决策。

以以色列为例,它的决策系统分为中枢指挥系统和参谋与咨询系统两部分。

(1)中枢指挥系统由总理、安全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国防部组成。

在危机状态下,总理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召开内阁会议,通过协商尽快制定应急对策,并下达执行命令;安全内阁在总理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通过应急策略;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协调并监督与国家安全事务有关的部委进行统一行动,并执行总理的命令;国防部负责计划和执行危机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军事行动。

(2)参谋与咨询系统主要包括情报系统和以“整体安全系统组织”为代表的咨询机构两部分。

其主要职责是:

为危机决策机构提供与危机有关的情报信息和具体方案。

         

        6.注重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和理论研究。

综观近年来各国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危机事件,凡是对危机处理得比较有效、值得称道的政府,都十分注重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国际合作。

无论是始于英国、后蔓延于欧洲的“疯牛病”危机,还是震惊世界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其它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活动等等,之所以没有造成更大的恐慌和破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世界各国政府对危机发生国处理危机事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这种国际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成功处理危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注重对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

比如美国的行政管理学会的危机管理分会、欧洲的CRISMART等,就对古巴导弹危机、疯牛病等危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二、国外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经验对我国政府建立危机管理体制的启示

         

        在我国,虽然多年来在应对诸如地震、台风、洪涝、干旱、泥石流、火灾、沙尘暴、“非典”等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应对灾害危机的制度,但是,正式提出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体制还是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以后的事。

因此,以上国外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经验,将对我国政府建立危机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前,我国应从现阶段政府应对危机的实际水平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措施,努力建立、健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制。

         

        1.增强各级政府及其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

从危机发生的机率上讲,危机发生的概率较小,但危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危机处理时间要求上的紧迫性和危机危害的不确定性,要求政府及其整个社会必须提高危机管理意识。

以往,我国经历的危机,大多是典型的危机,这些危机能够预期,人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调整心态以适应外在条件的改变。

诸如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贫困问题、经济结构重新调整问题、教育方针的改变等带来的就业问题等,人们还是可以在事情成形之前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作出内在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弹性调整。

但是,人类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的是非典型性危机,在这样的危机面前,倘若事先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人们就会显得措手不及和极度恐慌,对应对危机极为不利。

譬如,2003年春初我国“非典”役情的扩散,除了受卫生技术条件的制约、在初发时对“非典”的传染性和可控性的认识不足以外,政府相关部门及普通民众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危机频发时期,而且危机的高频发生将是常态。

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增强各级政府及其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更为重要。

当前,增强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为此,一要把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纳入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之中;二要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三要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四要利用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教育,使其了解各种灾难发生的过程,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危机应对能力。

         

        2.组建国家及各省市县政府反危机管理机构。

从国际上看,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立强有力的反危机指挥协调系统都非常重视。

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将危机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

如深圳市建立了紧急事务管理体系,设立“深圳市处置紧急事件委员会”,将其作为全市最高的危机事务管理机构,并颁布了《深圳市处置紧急事件总预案》。

但是,这些工作只是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在做,对于我国中央政府及广大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来说,仍还没有建立起常设性的、具有决策功能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为此,第一,建议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成立国家反危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各类重大危机事件的预测分析、政策对策制定、各种措施的落实;第二,为了便于调动和协调各种资源,国家反危机管理委员会由党政军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第三,国家反危机管理委员会内部可以设立不同职能的专门委员会,如经济危机管理委员会、社会危机管理委员会、国际危机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危机管理委员会等等;第四,不同的委员会由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人组成;第五,专门委员会定期召开形势和问题分析会议,对目前本领域存在的问题、可能发生的危机开展讨论,提出预测分析和对策,专门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咨询机构;第六,国家反危机管理委员会可以随时根据形势发展设立新的专门委员会;第七,各省市县可以参照以上办法,组建地方政府反危机管理机构。

         

        3.建立统一应对突发性紧急状态的法律。

以法律手段来处理与突发性紧急状态有关的公共紧急事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除美国和日本以外,土耳其、加拿大等国也制定了对付各种公共紧急状态的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通过制定《紧急状态法》,将其作为应对危机的基本行动纲领,统一规定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危机事件的法治原则,不仅有利于增强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维护政府在公共紧急状态时期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几年来,我国虽已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处理公共紧急事件的法律,例如,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消防法》等,但这些法律本身的部门管理色彩太浓,缺乏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在应对现代出现的高频度、多领域的紧急事件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