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492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doc

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报告

正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的建议

报告方:

日期:

目录

一、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分析 1

二、本领域中国专利现状 2

三、跨国公司在我国专利战略的运用 5

四、对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现阶段知识产权工作的建议 7

(一)尽快进行专利预警 8

(二)将现拥有的优势技术尽快申请专利保护 10

五、建议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远期专利战略部署 10

(一)在有技术优势的领域实施进攻型战略 11

(二)在技术上处于劣势的领域实施防御型战略 11

(三)防御策略的选择时机 12

六、对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目标的建议 14

(一)实施专利战略最终目标 14

(二)专利战略的8个具体目标 15

(三)最终应建立的创新流程 18

七、PCT简介 21

八、TRIZ创新理论简介 24

1

我公司“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长期以来尽心服务于贵公司,为求长期合作共谋发展,近期对贵公司所处领域的专利现状进行了一次初步分析,发现贵公司在知识产权领域正处于极为背动的形势,遂,我公司结合专业之所长,提供了如下分析报告及建议以供贵公司决策参考。

一、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分析

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全球第二的风电叶片制造企业,中航惠腾生产的风电叶片占国内市场的40%以上,是国内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受到国家863计划支持的风电叶片制造企业,在全国率先打破风电叶片依赖进口的格局,叶片设计制造工艺和试验检测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航惠腾自创始以来便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战略部署,如下是“惠腾”所拥有专利情况:

表1

 

申请号

专利类型

申请日

发明名称

1

200710145396.9

发明

2007-09-14

全自动凝胶试验机及其应用

2

200720175994.6

实用新型

2007-09-14

全自动凝胶试验机

3

200820107729.9

实用新型

2008-03-20

大型风轮叶片双梁式结构

4

200820107730.1

实用新型

2008-03-20

风电叶片螺栓套预埋成型结构

5

200820107732.0

实用新型

2008-03-20

叶片尖部结构

6

200420096224.9

实用新型

2004-09-30

防滑机舱罩

7

200420096225.3

实用新型

2004-09-30

风轮叶片的结构阻尼器

8

200920000677.X

实用新型

2009-01-12

防结冰型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未公布)

9

200920000676.5

实用新型

2009-01-12

防止结冰的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未公布)

10

200920164338.5

实用新型

2009-06-30

一种大型风轮叶片新型分配梁式结构静力加载试验装置

其中“惠腾”共有专利:

发明专利1件(审中)、实用新型专利9件(6件已授权、2件办理专利证书中、1件正在审查中)

表2

“惠腾”专利申请发展趋势

但是,为了更客观了解“惠腾”在国内本行业专利保护工作方面的位置,我公司对本领域已公布的中国专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下为分析情况:

二、本领域中国专利现状

我公司根据专利局对专利进行的分类,检索了截止09年9月公布的所有涉及“风轮叶片结构”的专利,共检到近1900件专利或专利申请,现对主要申请人的分布情况列表如下:

表3:

(统计信息仅供量化参考)

排名

专利权人

专利数量

备注

1

通用电气公司(美国)

93

全为发明

2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丹麦)

29

全为发明

3

LM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丹麦)

22

全为发明

4

艾劳埃斯·乌本(德国奥里希)

20

全为发明

5

歌美飒创新技术公司(西班牙)

18

全为发明

6

西门子公司(德国)

17

全为发明

7

诺德克斯能源有限公司(德国)

15

全为发明

8

再生动力系统股份公司(德国)

13

全为发明

9

严强(上海麟风风电)前身是美国公司

12

全为发明但其中1件已无效

10

张家港市贝尔机械有限公司

11

6件发明5件新型

11

黄金伦

10

全为发明

12

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

9

5件发明4件新型

13

邓允河

8

全为发明

1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日本)

8

全为发明

15

王誉燕

8

3件发明5件新型

16

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7

3件发明4件新型

17

刘少忠

7

2件发明5件新型

18

上海大学

7

全为发明但其中3件已无效

33

中航惠腾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5

此类有5个新型

由此表可以看出,在中国有关“风轮叶片”的专利或专利申请,排名在前10位几乎全是欧美公司,而这前10位总计占有约250件发明专利,可想,若这些公司一旦共同组成类似“专利池”的技术联盟(DVD领域的6C和3C就是比较有名的“专利池”),则将不会有任何国内公司可以与其抗衡,也许昨天的“中国DVD”正昭示着明天的“中国风电”(中国DVD的约一半利润用于支付国外专利费)。

而从下表关于“风轮叶片”领域在中国的专利申请的时间趋势可见:

本领域总的专利申请趋势

表4:

从04年至今“风轮叶片”领域专利申请量讯速增长,并且,增速一直没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本产业的技术发展还将持续进行。

而且,上表还说明本领域大部分的新技术发明专利(05年-08年申请的专利)现正处于审查周期内,还未获得专利权。

而通过下表关于最具代表性的“通用电气”在“风轮叶片”领域专利申请时间趋势,更可印证这一说法:

通用电气本领域专利申请趋势

表5:

美国“通用电气”在本领域申请的专利总数为93件,只有其中9件专利已获得专利权,而其余84件还正处于审查中。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1-3年内,将有大批本领域的发明专利获得专利权。

而如果“惠腾”没有一定数量的有效专利权的情况下,未来1年之后,将是遭遇专利侵权诉讼的高危期。

从上表中数据可以大致看出:

虽然,“惠腾”的产品现在占有中国40%以上的叶片市场,但“惠腾”所拥有专利数量,在本领域所有专利申请中只占不到1%的份额,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单从这个数据来分析,也许“惠腾”的命运并没有把握在自己手中。

也许,以上数据的对比并不能完全揭示贵公司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其它领域的现有案例,介绍一下数据表像下所暗藏的攻略部署。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更好了解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些外国跨国公司的战略部署,接下来先介绍一下跨国公司在我国专利战略的运用。

三、跨国公司在我国专利战略的运用

跨国公司在我国专利运用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有着丰富和先进的专利管理经验,在专利部署完毕之后充分挖掘专利价值为其创造财富。

跨国公司在我国采取的专利运用策略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

u将专利作为开路先锋保护产品输出,对于自己不能完全实施的专利进行有偿转让和许可;

u设置专利陷阱,在初期培养市场,待市场成熟后诉讼本土企业侵权,坐收渔人之利;

u以技术联盟为依托,设定行业标准,构建专利壁垒;

u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限制中国产品的海外扩张。

在下文中,将对上述4种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一)将专利作为产品销售的“开路先锋”,或将专利权转让、许可给国内企业,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控制核心技术

跨国公司在增加对中国投资的同时,申请大量专利,在中国企业尚未具备与他们抗衡能力的时候抢先占据有利的地位,以建立并维持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

如美国的杜邦公司,早在1986年至1995年就向原中国专利局集中申请了887件发明专利,当其1996年开始大规模在我国投资设立企业时,这批专利大都获得了在中国的专利授权,为拓展中国市场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在风电领域,专利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绕不过的坎”。

美国通用公司以及其它欧洲大公司现拥有本领域很大一部分的有效发明专利权,至今已申请超过250余项发明专利。

对于自己不能完全实施的技术,跨国公司则通过专利转让和许可,获取更大的利润。

我国目前总体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研发投人仍处于较低水平,跨国公司几年前开发的技术对中国市场仍具有一定领先性,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在我国对外方进人有严格限制的例如汽车行业,母公司则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谋取对合资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外方对关键技术进行垄断,通过专利授权等方式向合资企业输出核心技术,获取高额利润。

在技术输出的过程中,母公司使得技术转移“黑箱化”,最大限度地控制技术外溢,合资企业作为技术的使用者,无法了解技术开发的过程和细节,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难以提高,逐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资源形成依赖。

在风电领域,国内较多企业直接从国外大公司购买图纸进行产品开发,同样没有技术研发能力,而且外方对技术改进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目的也就是使这些国内公司逐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资源形成依赖,仅能做为代加工者的身份。

(二)在市场起步期允许各类专利侵权行为,待市场成熟后通过专利诉讼打压本土企业,缩小其利润空间

专利诉讼从专利制度形成以来便广泛存在,是企业打击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之一。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专利部署有很强的针对性与进攻性。

一般而言,国内市场的起步期正是跨国公司大量申请专利的时期,这时跨国公司通常表现得十分低调,对某些中国企业和个人的侵权和盗用专利行为熟视无睹,充分利用中国企业专利意识淡薄和侥幸心理培养市场。

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国内企业的产品形成规模后,跨国公司便高调状告其侵权,索取高额的赔偿费或使用费,甚至干脆禁止我国企业对其专利的使用,占领国内市场。

例如,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涉及生命形式的知识产权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当前,国内转基因安全虽倍受关注,政策前景却仍不够明朗,有鉴于此,世界转基因农作物巨头孟山都公司一方面加紧了对我国野生大豆、小麦、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品种的检测和分析,一方面默许国内企业将孟山都产品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它们的种子里。

这与孟山都在进人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时采用的策略如出一辙。

在上述国家,孟山都起初都没有对使用其研发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却不交纳专利费用的行为进行任何追究。

而当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孟山都则以农民非法使用转基因种子为由,对政府施压,收取高额专利费用。

而这时,播种过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的土地已经不适宜再种植传统的大豆作物。

由此类比,在不远的将来,孟山都极有可能采取同样的手段对我国农民的侵权行为加以打击,且这场专利战的矛头直指最终消费者,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必然更大。

(三)通过技术联盟构建专利壁垒,对中国本土技术标准(联盟)采取实质上紧密参与,“形式上”保持距离的“两手策略”

在我国,跨国公司构建自己的技术联盟,将自身拥有的专利捆绑于一体,在联盟内部互相通融、自由使用集中了的专利技术,但对外一致,向我国本土企业收取统一的专利使用费,甚至通过对专利许可证的限量发放或增加附加条件阻止本土企业与它们争夺市场。

跨国公司频频掀起的“强强联合”浪潮集中了知识产权,一方面减少了联盟内跨国公司的技术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其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构筑起了坚固的技术壁垒,我国本土同行业企业由于需交纳高额专利费,产品利润空间大大减少。

由此可见,技术联盟的存在对一向来在成本和价格上寻求优势的中国企业构成沉重一击。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植自主技术标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