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574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0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docx

备战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

备战2013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2高考试题】

(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

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012高考文综四川卷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文中提到的

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

二.非选择题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10分)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举例说明。

(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6分)

(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

卿士,责留京之官曰:

“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

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

说明了什么?

(8分)

(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41A)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

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

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

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7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8分)

(2012高考浙江自选模块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

政府应该确保他的政策不会妨碍人们富裕起来。

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

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

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4分)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分)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分)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

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

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

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

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

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

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

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

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

(4分)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6)梭伦的大盾(12分)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

……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

(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

(3分)

(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

(3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

(6分)

【2011高考试题】

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5题)《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2.(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7题)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

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

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5.(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7题)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国土地政策。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废除土地私有制的只能是十月革命,因此只有B项对应正确。

6.(2011年江苏高考24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5分)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分)

【答案】

(1)方式:

官营。

原因:

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

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

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7.(2011年海南高考32题)(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92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

1954年,就任南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牧师。

1955年,为反对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的规定,领导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长达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市在交通工具上的种族隔离非法。

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

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被捕入狱。

1963年,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进行抗议活动。

1963年,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

不久,国会通过有利于黑人的民权法案,其中包括“保证一切人平等地进入公共设施”等内容。

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

1966年,领导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的活动。

1968年,遇刺身亡。

——摘编自C.S.金《自由之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

(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

(5分)

8.(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

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6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

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4分)

【解析】第一问回顾所学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

第二问,第一小

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这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问题,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在进行论述。

选择不同的观点,则论述的角度不同。

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

比如选择①,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选择②,则从农奴制的局限性角度论述。

选择③也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

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9.(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8分)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7分)

(1)此题考查的是对日本近代代议制建立及其特点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日本近代宪政的内容可以直接概括为天皇作为国家元首在行政权方面:

总揽统治权;立法权方面:

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军权方面:

统率陆海军。

第二问通过国家元首权力大小加以比较: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归纳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对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分为二的辩证看待可以从政治方面:

积极:

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局限性:

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经济上: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加以概括。

【2010高考试题】

1.(2010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4.(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6题)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

【答案】B

【解析】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

2.(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5题)1864年,有人称:

“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排除A,材料中撑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变局论”是王韬在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

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

3.(2010高考广东文综13题)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6题)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

【答案】D

【解析】测量目标: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明治维新。

分析:

民富则国强,要民富就要增加私产,这是题干材料的主旨。

而增加私产的最佳途径就是鼓励民众从事工商贸易。

5.(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7题)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

关系。

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6.(2010高考安徽文综19题)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

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不符合史实。

A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

7.(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9题)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8.(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题)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答案】C

【解析】此题体现19世纪中——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

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5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

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5分)

(2)此题考查的是对俄国浓浓制改革的评价。

第一问:

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第二问:

可以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考虑;第三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5.(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9分)

【答案】

(1)主张:

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

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10.(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