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887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岩》(含答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小题,计50分)

A.文学常识

1.《红岩》是由_______、_______合作完成的作品,前身叫做《___________》。

2.本书背景是_______年,中国在_______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B.基本情节

3.书中“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有_______、_______。

4.书中最后几章叙述的是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5.江姐由于叛徒_______的出卖而被捕,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_______。

这个叛徒最后是被_______打死的,他亲手处决了叛徒和特务_______。

6.(3)许云峰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_______》。

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_______”。

7.(4)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特务头子_______接到了渝站电话,得知邮检组又发现________的消息,暴怒。

9.(9)“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这是由_______写的《_______》

10.(10)_______请_______赴宴,想要拍一张照片混淆视听。

11.(12)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________英勇牺牲。

12.(14)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绰号“__________”,她的丈夫是______,儿子是_____。

13.(15)江姐被关押在_______。

刘思扬转移失败,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_______。

14.(17)陈松林将李敬原的指令带给成瑶,要她今晚八时到林森路318号,也是共产党员的据点__________________去。

15.(20)白公馆“疯子”_______实际上是共产党员。

C.人物形象

16.书中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名在国统区秘密从事革命工作的优秀的共产党的形象。

17.共产党的敌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小萝卜头”名叫________,他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

_______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

每当大人商量事情,他总是坐在_______,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

19.许云峰,1916年出生。

1931年“_______事变”,许云峰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7月,许云峰等人被押到“_______”,关在__________,他在那里______________。

许云峰牺牲后,党和政府将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苍松翠柏护卫着的_______山上。

20.江姐原名______。

1946年底,为市委机关报《_______》做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

_______、_______,甚至竹签钉进十指。

她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解放的前夕,江姐被杀害,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二、简答题(共5题,计50分)

1.(计10分)如何理解本文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10分)简述成岗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每间牢房里,都响起了庄严的歌声。

歌声,仿佛在宣告自己的信念,在表示不屈和坚贞,在向自己的战友无限依依地告别……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刘思扬合着集体的声音,低吟着这熟悉的歌词,慢慢走过一间间的牢房。

(18,计3+3+4分)刘思扬要去哪里?

此前老大哥来见他,告诉他什么?

这些牢房里还关着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

“江姐!

”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

“又有信来了。

”江姐低头亲了一下李青竹身边睡着的“监狱之花”,便迎着满脸含笑的孙明霞,站了起来。

(25,计2+3+5分)“监狱之花”是谁?

来了什么消息?

这个消息导致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你的入党动机!

“没有动……动机哇。

“狡辩!

公桌上又是狠狠的一巴掌。

“是……是王九龄王大爷坑害人……他,他说参……参加了好,人多势……势力大,还说我……姓蒋……蒋,委员长也姓蒋,蒋。

一笔难写两个蒋字,中央军都入川了,还是参……参加了好……”

“你……你,”朱介的声音突然变得十分难听,慌张地追问:

“你参加的什么党?

快说?

“▲▲▲”

“他妈的!

”A狠狠地骂了一句。

尽抓来一些莫名其妙的混蛋,简直太岂有此理!

他大步走回办公室去,皮靴愤怒地把地板踩得登登直响。

(6,计2+2+2+4分)这是哪里?

他是怎么回答朱介的?

A是谁,此前他为什么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名著复习《红岩》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小题,计60分)

1.罗广斌、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

2.1948,国民党

3.渣滓洞、白公馆,

4.逃离白公馆

5.甫志高,许云峰,华为,魏吉伯(第十七章)

6.挺进报,沙坪书店

7.她的丈夫彭松涛的头被高高挂在城头上

8.徐鹏飞,挺进报

9.成岗,我的自白书

10.沈养斋,许云峰

11.龙光华

12.双枪老太婆,华子良,华为

13.渣滓洞,白公馆

14.安平人寿保险公司

15.华子良

16.许云峰、华子良、龙光华、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

17.毛人凤、徐鹏飞、甫志高、徐鹏飞、严醉、沈养斋、“猩猩”“猫头鹰”

18.宋振中,淮海,门口(放哨)

19.九一八,白公馆,终日不见阳光的地牢,用双手挖出了一条地道,歌乐

20.江雪琴,挺进报,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重庆

二.简答题(共5题,计40分)

1、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革命者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就像红色的石头一样.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第三章出场)抗战初期,成岗跟着父母流亡到四川。

后来在长江兵工总厂当办事员,工作两年,到附属的修配厂去作管理员。

在那里,他与工人一起恢复生产,与许云峰、江姐见面;一段时间后,接手《挺进报》并在李敬原的帮助下与刘思扬建立了革命友谊;被叛徒出卖,报纸被特务发现,自己也被抓到了徐鹏飞手里;他被关到渣滓洞,又转移到白公馆;在那里认识了刘思扬;随后一次“治疗”中被注射了“诚实注射剂”,但是他靠意志没有泄露情报;在小萝卜头的帮助下,与其他人取得了联系;小萝卜头死后,和刘思扬被隔离在楼角;换牢房以后,他们去了图书馆;与华子良接头后,他从胡浩手里拿到钥匙;最后被敌人杀害

3、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到了白公馆,就去找齐晓轩;余新江、丁长发、江姐等

4、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众人绣红旗庆祝

5、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参加的是国民党;徐鹏飞;邮检组又发现《挺进报》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医院需要病人

(美)阿巴彻沃尔德

   ①以前,医院的住院部常常人满为患。

可是近来,医院的效率越来越高了。

病人住院根本无须久等。

因为医院的床位过剩,为了经营下去,医院就得尽力避免病床空闲。

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②前些天,我到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我先到了问讯处,那里兼办入院手续。

没等我开口问及我朋友的病房号,值班小姐便拿出一份表格,记下了我的姓名、年龄、职业,按了电铃。

我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早有两个护理员推着一辆轮椅来到我眼前。

他们把我按到轮椅上,二话不说,顺着走廊推起就往病房走。

   ③“我没病!

”我嚷了起来,“我是来看望朋友的。

   ④“你朋友一来,我们就带他去你的房间。

”一个护理员说。

   ⑤“他早就来了。

   ⑥“那好,等我们把你安置到病床上,他就可以来看你了。

   ⑦我发现自己被带到了一个写着“私人病房,未经护士许可不得入内”字样的小房间。

护理员扒光了我身上的衣服,然后替我穿上一件古怪的、背后系带的短睡衣,还给了我一个水罐,然后打开了悬吊在天花板上的电视机,对我说:

“需要什么就按一下电铃。

   ⑧“我要我的衣服!

   ⑨“噢,您放心好了。

”护理员说,“哪怕发生最不幸的事情,我们也会把您的东西都给你那可能成为寡妇的妻子的。

”正当我设想着怎样从这鬼地方逃出去的时候,威德大夫带领他的几个学生进来了。

   ⑩“谢天谢地,你们可来了!

”我说。

   ⑪“你疼得很厉害吗?

”他问。

   ⑫“我身体健康,我一点儿也不疼!

   ⑬威德大夫显得十分忧虑:

“如果你不觉得疼,那意味着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要严重。

起初是哪里疼?

   ⑭“不,我没病,我哪儿也不疼!

”威德大夫同情地点了点头,转身对他的学生们说:

“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病人,因为他拒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向医生叙述他的感受。

在他打消自己根本没病的错觉之前,他是不会痊愈的。

既然他不肯告诉我们什么部位有病,我们就只好做个外科检查手术来找出毛病。

   ⑮“我可不想动手术。

   ⑯威德大夫摇了摇头:

“没人愿意动手术,但治病还是宜早不宜迟啊!

   ⑰“我是来看望朋友的,我没病可治!

我一切都正常!

   ⑱“如果你一切正常,”威德大夫填写着病历卡说,“就不会到这儿来了。

   ⑲次日早晨,他们剃光了我的胸毛,并且拒绝给我开早饭。

   ⑳过了一会儿,来了两个护理员把我挪到一辆担架式推车上,护士长在车旁随行,一个牧师垫后。

   ㉑我环顾四周,想寻求救援,但是我完全绝望了。

   ㉒最后,我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

   ㉓“等一等,”我开了口,“我有话告诉你们。

我是病得很重,但是我还没有加入医疗保险!

交不起麻醉费。

   ㉔麻醉师关掉了麻醉仪器。

   ㉕“当然,手术费我就更付不起了。

”于是,大夫们纷纷放下了他们手中的手术刀具。

   ㉖接着,我转向护士说:

“我甚至连交住院费的钱也没有。

   ㉗接着,我糊里糊涂地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被最初把我送进病房的那两个护理员赶到了清冷的大街上。

   ㉘但我要看望我的朋友,所以我又去问讯处打听我朋友的病房号,这回值班人员盯着我,冷冷地说:

“我们再也不愿在本院看见你。

你这不正常的人!

(选自《外国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1)阅读这篇小说,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两个主要情节。

(2)文章多次出现“正常”这个词语,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词“正常”隐含的意义。

Ⅰ“我没病可治!

我一切正常!

Ⅱ“你这不正常的人!

(3)结合语境说说第⑳段详细描写医院工作人员送我去手术室的作用。

(4)文章主体部分安排了“病人”与威德大夫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我去医院探望住院的朋友,却被误以为去医院看病。

②在被推进手术室后,“我”想尽办法,最终得以逃脱。

(2)Ⅰ①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②告诉医生“我”不需要治疗,希望医生能放“我”出院。

Ⅱ①身体有病,有医疗保险,能交得起住院费,能给医生带来收入的人。

②在这位医院值班人员看来,全世界的人都病了才是正常的,而把正常的看作不正常的,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3)这句话运用夸张手法和动作描写,表达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对于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派了两个护理员、一个护士长、一个牧师护送,还用了一辆担架式的推车,显得十分夸张。

一个“挪”字显示了护理员的小心翼翼,动作夸张,非常滑稽;而“一个牧师垫后”更是将讽刺推向了极致——他们已经随时准备为一位完全健康的“病人”送终了!

(4)①表明所谓的“病人”并没有病,他以一个被莫名其妙视为病人的健康人身份和思维方式讲话,所说的话合乎情理和事实。

②在人物对话中凸显人物形象性格。

揭示威德大夫缺少应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起码的医生职业道德。

③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叙事更加集中,主旨更加含蓄。

④更能突出对话发生的原因和前提极不合理。

双方的对话显得格格不入,极其滑稽,增加小说的幽默感。

【解析】【分析】

(1)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这篇小说的第①段交代小说的背景,第②段是小说的开端,主要写我去医院探望住院的朋友,却被误以为去医院看病。

从第③段⑱段是小说的发展,主要写我在医院的过程;第⑲到㉗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主要写我在被推进手术室后,“我”想尽办法,最终得以逃脱。

最后一段是小说的尾声,我被拒绝到这个医院看望病人。

(2)Ⅰ结合语境分析“正常”的含义,我到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却被误以为去医院看病并被医生强迫住进医院,这一句是我反复向医生强调的一句话,我是告诉医生:

我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当然“我”不需要治疗,希望医生能放“我”出院。

Ⅱ结合语境分析,我在被推进手术室后,急中生智说自己没有医疗保险也没有钱付医疗费,结果马上被医生赶了出来,由此我被医生认为是不正常的人,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医院的效率越来越高了,医院的床位过剩,医院想尽力避免病床空闲,医生希望病人越多越好,全世界的人都病了才符合他们的愿望,因此这里的“正常”的含义是:

身体有病,有医疗保险,能交得起住院费,能给医生带来收入的人;在这位医院值班人员看来,全世界的人都病了才是正常的,而把正常的看作不正常的,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3)结合语境分析这部分内容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我反复向医生强调我没有病,但医生却要给我做手术,还把一个健康的我挪到一辆担架式推车上,护士长在车旁随行,一个牧师垫后。

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医生再渴望有病人也不能随便给病人做手术,这显然是用了夸张的手法,“挪”是对护理人员的动作描写,显示了护理员的小心翼翼,动作夸张,非常滑稽;而“一个牧师垫后”更是将讽刺推向了极致——他们已经随时准备为一位完全健康的“病人”送终了!

作者运用夸张和描写的手法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社会。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首先我是一个健康的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方面,因此我是以一个正常的人在与威德大夫对话,而威德大夫却主观臆断地认为我得了严重的病并要给我做手术,结合下文内容分析,当我在被推去做手术时我强调我没有医保和钱付医药费时,就被这些医护人员赶了出来并且不允许我探望自己的朋友,由此看出威德大夫缺少应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起码的医生职业道德,他们眼里只有钱,这样写使叙事更加集中,主旨更加含蓄。

更能突出对话发生的原因和前提极不合理,增加小说的幽默感。

故答案为:

⑴①我去医院探望住院的朋友,却被误以为去医院看病。

②在被推进手术室后,“我”想尽办法,最终得以逃脱。

⑵Ⅰ①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②告诉医生“我”不需要治疗,希望医生能放“我”出院。

Ⅱ①身体有病,有医疗保险,能交得起住院费,能给医生带来收入的人。

②在这位医院值班人员看来,全世界的人都病了才是正常的,而把正常的看作不正常的,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⑶这句话运用夸张手法和动作描写,表达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对于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派了两个护理员、一个护士长、一个牧师护送,还用了一辆担架式的推车,显得十分夸张。

一个“挪”字显示了护理员的小心翼翼,动作夸张,非常滑稽;而“一个牧师垫后”更是将讽刺推向了极致——他们已经随时准备为一位完全健康的“病人”送终了!

⑷①表明所谓的“病人”并没有病,他以一个被莫名其妙视为病人的健康人身份和思维方式讲话,所说的话合乎情理和事实。

②在人物对话中凸显人物形象性格。

揭示威德大夫缺少应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起码的医生职业道德。

③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叙事更加集中,主旨更加含蓄。

④更能突出对话发生的原因和前提极不合理。

双方的对话显得格格不入,极其滑稽,增加小说的幽默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梳理、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⑶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

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

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⑷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把握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

①这一情节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情节与小说其它情节有什么关系;③这一情节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3.阅读《故乡》和《孔乙己》选段,完成小题。

【甲】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

闰土哥,——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

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乙】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选段的内容。

(2)【甲】文中的“厚障壁”指什么?

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3)【乙】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4)结合总文,回答问题。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

请简要分析。

②“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大的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

为什么?

(5)【甲】文中闰土和【乙】文中孔乙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外貌、语言、动作上。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答案】

(1)【甲】又见闰土。

【乙】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2)文中的“厚障壁”指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

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失望、痛苦的心情。

(3)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作用:

用萧索、凄清的自然环境营造悲凉的氛围,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

(4)①不矛盾“欢喜”是因为闰土见到童年时的好友是高兴的;“凄凉”是因为二十多年的贫苦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②不矛盾因为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无人关心,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死活,只能估计说“大约”;但他已失去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在那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里,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又说“的确”。

(5)封建主义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导致农村经济日益凋澈,农民生活日益困苦、加上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让闰土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

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变化)的原因既有自己的不争气,也有社会的冷漠、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还有让他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牺性品的腐朽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解析】【分析】

(1)认真阅读文本,找到记叙的几个要素,然后再运用人物+事件的模式概括。

甲文中的人物是:

“我”和闰土。

事件是:

闰土和“我”在搬家前见面。

据此可概括为:

“我”又见闰土;乙文的人物:

“我”,掌柜,孔乙己。

事件是:

孔乙己到店喝酒。

联系全文内容可以概括为: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喝酒。

(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文中“我”见到闰土之后非常地兴奋,有许多话想说,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

而闰土见到儿时的好朋友,脸上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