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787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

使至塞上①

(唐)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②,属国过居延③。

征蓬出汉塞,归雁④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⑤,长河⑥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⑦,都护⑧在燕然。

【文学常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注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

①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

使:

出使。

②单车:

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

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③属国:

有几种解释:

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

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④归雁:

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

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⑤大漠:

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⑥长河:

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⑦萧关:

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

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⑧都护:

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

这里指前敌统帅。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

作者出使塞外,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大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内容概括】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艺术特点】

第一、语言直白、朴素,明晰易懂;第二、诗中有画。

【理解与拓展】

1.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5.本诗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时间由朝而暮。

6.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

写出了什么意境?

请你把它描绘出来。

7.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大漠雄浑的气势,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融于广阔的自然景象中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自况,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燕然。

3.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

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4.A(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5.出使原因,目的地。

6.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7.大漠孤烟直,长河光落日圆。

8.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阅读训练】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

“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2.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后面的问题。

1.从景物描写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2.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将落日映衬得更红更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以上两首诗词描写的都是塞外秋景,“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首诗词中都提到“燕然”,这个典故与东汉的窦宪有关,用在诗词中均暗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2.两诗在景物描写方面各有特色。

甲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诗里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较好地抓住了塞外风光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塞外的奇异风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漂泊在外的游子,战争胜利。

2.要求:

(1)运用描写,

(2)合理想象,(3)内容全面,无缺漏。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使至塞上①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②,属国过居延③。

征蓬出汉塞,归雁④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⑤,长河⑥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⑦,都护⑧在燕然。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用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

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甲】诗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乙】诗“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D.两首诗均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赛诗之名作。

2.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3.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四、1.B2.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3.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①北贾亭②西,水面初平③云脚低④。

几处早莺⑤争暖树⑥,谁家新燕⑦啄春泥。

乱花⑧渐欲迷人眼,浅草⑨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⑩,绿杨阴(11)里白沙堤(12)。

【文学常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注释】

①孤山寺:

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②贾亭:

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③水面初平:

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

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④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⑤早莺:

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

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⑥争暖树: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

向阳的树。

⑦新燕: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⑧乱花:

纷繁的花。

渐:

副词,渐渐地。

欲:

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

⑨浅草:

浅绿色的草。

才能:

刚够上。

没:

遮没,盖没。

⑩行不足:

百游不厌。

足,满足。

(11)阴:

同“荫”,指树荫。

(12)白沙堤:

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

白堤全长1000米。

【译文】

从孤山寺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

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待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内容概括】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钱塘湖春行》写出了作者看见早春风景时的开心和对钱塘江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

【理解与拓展】

1.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主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8.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答案:

1.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5.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6.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D8.C9.D10.C  

【阅读训练】

一、阅读《钱塘江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1.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2.水面、云脚、早鸳、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阴。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_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__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

拟人、_________

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

夸张;表达效果: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三、阅读《钱塘江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作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最爱(爱)2.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

“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四、阅读《钱塘江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终。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

(1)争、啄。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早莺、新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①,而无车马喧②。

问君何能尔③,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⑤。

此中有真意⑥,欲辨已忘言。

【文学常识】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

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

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重要代表作。

【注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

①结庐:

构筑屋子。

人境:

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

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

作者自谓。

尔:

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

自得的样子。

南山:

指庐山。

⑤日夕:

傍晚。

相与:

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⑥此中:

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

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屑于说,也不必说。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