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冲刺压轴专题历史冲刺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
《届高考冲刺压轴专题历史冲刺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冲刺压轴专题历史冲刺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冲刺压轴专题历史冲刺复习提纲精编版
第一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其训练选择题的题理分析
一、我们怎么做选择题
二、为什么会这样
三、选择题的题理
一方法讲解
二例题讲解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习题训练
破案法
1、右图为《诸子百家示意图》,标记了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
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思想家们围绕社会变革提出政治主张B.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各派学说都成为当时改革的指导思想D.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思想较为活跃
2、图6为周恩来总理手书重要文件。
关于此文件,下列
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基于国家利益的互利合作
B.它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C.它是“一边倒”政策的重要内容
D.它改变美苏主宰世界事务局面
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找错法
一方法讲解
二例题讲解1、1、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
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C.和平崛起D.民主强国
2、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对此,以下可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者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3、《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
(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
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一方法讲解
二例题讲解
画圈法(诅咒法)
1、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孔子对此批评说:
“晋其亡乎!
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这反映了
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2、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
”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B.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
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D.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
3、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关系法(联系法、过程法、变化法)
一方法讲解
二例题讲解
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记载:
“他规定一切职官都须在著名人物(才德)和小康以上的家庭(资产)中选任;必须是‘五百斛级’或所谓‘双牛级’
(即第三级)或骑士级才有当执政人员的被选举权。
第四级,即佣工,是不容许担任任何官职的。
”这一规定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权利平等B.造成了公职人员的贪污和腐败
C.加剧了贵族与平民阶层的矛盾D.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2、1763年,议员威尔克斯发表文章对国王乔治三世在议会的演说进行批评,并申明他批评的是政府而不是国王,但国王仍以诽谤罪下令逮捕他,还操作议会剥夺了他的议员身份。
1768年,威尔克斯连续两次当选议员,国王又设法让议会连续两次剥夺其议员身份。
威尔克斯事件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国王和议会权限尚未明确B.议会完全被国王控制
C.君主专制统治在逐渐加强D.内阁制已经遭到破坏
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
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
推理类
一方法讲解
2、例题讲解
(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89年8月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欧洲掀起空前的思想解放运
动
B
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
欧洲摆脱了美国和苏联的控
制
C
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
发表
非州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
快
D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签署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
加强
(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
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
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
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
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办马法有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
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
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
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
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
经在俄国经济中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总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一解题方法
二例题讲解
第二讲42题解题模板
模板一说明题
例1(2018全国一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例2(2018全国二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
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
1949年后收归国有。
——据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例3(全国三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表4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
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
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
人)
尧、舜周文王
孔子
孟子屈原
荀子
子贡范蠡
廉颇
老子商鞅
韩非
齐恒公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
模板二自拟议题
一解题方法
二例题讲解
例1(2017全国一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
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的印刷机。
废除丞相制度。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
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条鞭法”改革。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
识。
中国。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
姆雷特》。
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
自由。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号”到达北美。
郑成功收复台湾。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例2(2016年全国一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例3(2017年全国卷三)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模板三图形比较题
一解题方法
二例题讲解
例1(2013年全国一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a)、图(b),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例2(2013年全国卷二)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例3人口分布
(2)依据图4—图6和所学知识,说明各时期江南人口变化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7分)备注:
图4—图6每一幅图中,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高。
模板四小论文题
一解题方法
二例题讲解
例1(2012年全国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例2(2011年全国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模板五公式论证
一解题方法
二例题讲解
例1(2015年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三讲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深度讲解
一政治
1、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
(1)两个打破
(2)广泛多元(新时期时代遗址)以往:
现在:
新思考:
2、夏、商、西周历史发展脉络中几个备受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1)夏商周断代工程
重要性:
相关内容:
意义启示:
(2)“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讨
夏王朝的信史地位
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3)西周分封制所确立的等级隶属
3、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1)西周封建论
(2)战国封建论
(3)魏晋封建论
二经济
1、(北宋)“商业革命”面面观
(1)“商业革命”的提出
(2)“商业革命”的表现坊、市界限被打破
发达的商品流通
货币的变化
宋朝商业呈现“网络状”分布格局
2、“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1)葡萄牙人的贸易
(2)西班牙人的贸易
(3)荷兰的贸易
(4)白银流入中国
三文化
1、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观和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
(1)欧洲人的世界观
(2)中国人的天下观
2、古代中国的道家——从老子到庄子
(1)老子的道
第一道的含义
第二老子的智慧
(2)庄子的道
第一庄子的道
第二庄子的自由
四民族
1、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1)统一与分裂的问题
(2)如何看待各民族的历史贡献
2、如何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对外
1、长安:
东西方文明的交汇
2、从张骞的驼队到郑和的云帆
(1)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2)唐朝国威强盛
(3)郑和下西洋
第四讲必备知识强化方法
一加工式复习
1、传统复习
(1)强化
(2)补充
2、加工式复习
二加工式复习的原则
1、新鲜度
2、熟悉度
3、重要性
三加工式复习的方法
1、中心词法
2、归纳词法
3、图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