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618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docx

世界近代史下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下简述题与论述题

杨帆编辑整理

1.欧洲文明的渊源为何?

欧洲文明主要有以下几个精神来源:

⑴希腊文明。

希腊文明的精髓是希腊哲学。

希腊早期的哲学总体上讲是唯物的,哲学家们多是自然的探寻着和质询者,将自然的本源说成是某种元素或某种基本物质;希腊的哲学又是辩证的、发展的。

希腊哲学要求人服从于自然法则,也要求人们根据对自然发展的理解和诠释而变化行为。

柏拉图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道德化,而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对真理性。

在希腊化国家时代,哲学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强调“主要的善就是以一种顺从自然的方式生活”。

希腊文明对于自在自然的现实性与合理性的认定,为根据顺应自然的程度规范人类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⑵罗马文明

希腊文明的贡献主要是在精神领域,而罗马文明的贡献就主要是政治和法律,罗马人素有法制传统,罗马法的精神来源主要是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观,特别是希腊晚期哲学家的自然观。

罗马法的这种“天赋观念”和希腊的人文精神相吻合。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即使是奴隶也不是活着的工具,这种理念被罗马人化为了行动和制度。

在罗马帝国时期,皇帝们利用黄泉公布大量法规、编撰法典,它们包含了“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对后世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⑶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教义否定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指责自然是诱惑,甚至是罪恶,人由于“原罪”而被诅咒,罚出了天堂。

基督教本身不是对现世的否定和拒绝,自然诅咒了人,而上帝又拯救了人。

基督教否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却不否定希腊哲学的理性。

并将“道”转化为上帝赖以创世的依据。

奥古斯丁完成了对基督教的理论总结,其理论总结结果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确立了上帝的人的本性,及以人为本的观念。

实际上,奥古斯丁是将神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其希腊式的缜密的哲学思维和逻辑推理成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理论的规范。

⑷日耳曼文明

日耳曼文明不是一种依靠而传播的文明,而是一种“蒙昧”式的氏族生活方式,日耳曼文明又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其核心是封建制,封建制的核心是等级责任关系,在这种责任关系中,“罗曼贡献了财产关系,日耳曼人贡献了人身关系。

”欧洲封建制的原则优于罗马文明后期的专制政治和奴隶制统治,它将野蛮的个人主义纳入一种秩序的规范,将财产的私人占有包进一种体现权利和义务的契约。

⑸商业文明

欧洲的商业文明有其独具的特色,因为其一开始就得益于希腊的自由精神和罗马的法律制度。

它是独立于政治的,是自在和自为的,是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和野蛮的扩张力的它创造各种商业法律和商业规范,创造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引起了许多人间悲剧。

上述的几个文明来源在中世纪汇合,形成了独特的封建文明。

2.试评述“欧洲中心论”。

“欧洲中心论”,也称欧洲中心主义,出现于欧洲十八世纪中后期,在十九世纪得以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一种人文科学领域的思想偏见。

当然,西欧在近代世界的确有中心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欧洲,特别是西欧,是近代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老巢,换句话是是世界的侵略中心。

西欧的中心作用首先是消极的、灾难性的,而不是“进步的原动力”意义上的。

第二,到了近代,西欧是经济最先进的地区,是世界最先进的地区,是世界经济中的主要工业区。

西欧的先进技术及经验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西欧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第三,在思想文化领域,西欧也几乎占有与其经济影响力大致同样的地位。

第四,近代的各种社会革命运动和改革,除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都源于欧洲。

第五,近代的科学事业、教育制度都可以溯源于西欧。

但有中心作用并不同于“欧洲中心论”,非中心地区也有巨大的作用。

第一,非中心地区的各族人民是本民族、本地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第二,欧洲以外的文明也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趋向。

第三,非中心地区的民族对世界性的经济和政治有很大贡献。

第四,国际思想、文化交流的亚洲,对世界也有重要影响。

欧洲中心论者认为欧洲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因此欧洲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先锋,也是非欧地区迈向现代文明的灯塔,因此文明与价值必须由欧洲来界定,这种以欧洲为标杆的发展观,明显地暴露出忽视其他文明的谬误,是不正确的。

因此不能把欧洲的文化、理念作为全球的价值观。

3.试比较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工业革命道路的异同。

英国工业革命

⑴资金来源: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

⑵工业化进程:

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从轻工业开始,对生产资料的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机器生产促进重工业(冶金业、采煤业)的发展。

⑶完成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四十年代。

⑷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也最先完成,凭借其庞大的海外市场和工业生产能力,使其成为“世界工厂”。

法国工业革命

⑴资金来源:

通过租税盘剥,殖民掠夺相对较少。

⑵工业化进程:

①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以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②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另一个特点。

③工业革命从轻工业的纺织业开始

⑶完成时间:

1815年至1870年代(拿破仑三世时期)

⑷由于种种不利因素,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和取得的成就,远不及英国,同时,在发展速

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国和德国。

美国工业革命

⑴资金来源:

奴隶贸易;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西部土地投机;联邦政府偿还国债的政策。

⑵工业化进程:

①美国在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模仿,而是加以创造性的改进,从而能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这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

②与“西进运动”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同步发展是美国工业所独具的特点。

⑶完成时间:

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

⑷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

于英国的工业化国家。

德国工业革命

⑴资金来源:

解放农奴时向农民索取赎金;外国的投资

⑵工业化进程:

①生产资料的生产始终领先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工业中心转移较早,使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这一点成为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②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特点,尤其是政府重视发挥智力作用。

⑶完成时间:

从19世纪50-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

⑷与英法不同,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重工业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德国的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三国,但由于重视智力的作用,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

俄国工业革命

⑴资金来源:

商业利润和对“边区殖民地”人民的掠夺;税收制度、农奴制改革所获得赎金;外国资本

⑵工业化进程:

①外国资本和技术在俄国工业革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俄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②发展不平衡是其另一特点。

③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和技术落后是其又一特点。

④是在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下开始的。

⑶完成时间:

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末。

⑷俄国工业革命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及西欧各国和美国。

总之,英、法、美、德、俄五国工业革命道路各有其特色,但他们都是属于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范畴,都促进了其生产力的大发展,都不同程度的改变了其社会经济结构,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

答案只做参考,也只能是参考。

4.宪章运动的意义。

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①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宪章运动所取得的经验

和教训,对以后的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②对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宪章派的斗争也为当时的英国劳动人民争取到一些权利,而且,由于宪章运动声势浩

大,到后来每当工人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政府为避免宪章运动重演,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

④另外,宪章运动失败后,许多运动参加者移居到美、澳、新西兰,把民主思想的种子

带到这些地方,为当地的民主运动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5.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第二帝国的历史功绩。

①第二帝国实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开办新式银行,举办国际博览会,鼓励铁路建设,实现自由贸易,使法国的经济迅速腾飞,并在第二帝国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农业的发展也受到重视,第二帝国被认为是法国“农业的黄金时节”。

总之,在第二帝国,法国经济发生了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根基。

②第二帝国时期,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打破了自1815年以来的法国孤立状态,并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攫取欧洲大陆的霸权。

③在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城市建设取得巨大进步。

7.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的伟大意义不可磨灭。

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巴黎公社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其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大胆的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的试验,经济上将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公社协作社。

公社实行民主选举制,所倡导的民主原则及公仆原则,是一项伟大创举。

巴黎公社是19世纪初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峰和总结,同时它也使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宣告了蒲鲁东主义和布朗基主义的破产,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注:

老师给出的思考题有一些问题先做说明,如第七题“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原则、巴黎公社的历史功绩)”并不说明它是一道题,其实是这样的,括号中出现的题可能是替换题,也就是说本来就是两道题,但为了方便,将这两道题写在一起,这两题其实也有一定关系,但又不相同,有些是根本没有关系,但老师看到他们是同一块的也放在一起,如第9题(老师给出的思考题第九题)。

8.巴黎公社的原则,巴黎公社的历史功绩。

巴黎公社原则:

⑴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⑵夺取政权后,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⑶建立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制,坚持民主原则,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⑷公仆原则,防止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⑸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历史功绩:

①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②巴黎公社是19世纪初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峰和总结,同时它也使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③巴黎公社宣告了蒲鲁东主义和布朗基主义的破产,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9.试述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⑴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和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参加政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⑵19世纪中叶殖民地扩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的获得,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自由贸易,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工业资产阶级必须要在议会拥有更多代表。

⑶工人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争取普选权的斗争风起云涌,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运动震撼了统治阶级。

此后工人运动虽然衰落,但仍然以不同形式进行,议会不得不做出某种改变。

⑷从当时的国际条件看,欧美诸国国内阶级矛盾或民族矛盾尖锐化,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和纷繁的战争,使英国议会改革有着良好的国际环境。

10.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政策实施的历史条件。

英国在十九世纪能够推行自由主义政策,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是其政治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英国是在具备了以下几个历史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执行自由主义的国策。

⑴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为英国执行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⑵19世纪中叶殖民地的扩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的获得,使英国成了世界上的最大的工业中心,而广大殖民地成为了它的经济附庸,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扩大本国的生产和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1831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的废除,为自由贸易实现提供了可能。

⑶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调整,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工人运动的停滞和衰落,为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执行自由主义政策创造了有力的国内条件。

⑷欧美诸国国内阶级矛盾或民族矛盾尖锐化,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和纷繁的战争,严重削弱了它们与英国竞争的力量,为英国在十九世纪中叶执行自由主义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⑸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19世纪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并逐渐盛行,为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奠定了思想基础.

11.为什么德国只能走“普鲁士道路”?

从当时的国内形势上看,有能力统一德国的只有两个邦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奥地利有自己的帝国,帝国内有众多民族,如果奥地利扛起统一大业必定会唤起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情绪,危及奥地利的自身统治,所以奥地利不仅不但不想统一,而且反对统一,特别是反对普鲁士统一,因为这会削弱奥地利在中欧的地位。

从当时的阶级力量上看,德意志希望统一的主要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普鲁士,资产阶级出世太晚,力量软弱,而且当时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并与资产阶级处于对抗状态,资产阶级不敢发动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无产阶级虽然登上历史舞台,但在组织上仍很脆弱,尚未成立自己的政党。

工人阶级唯一的组织—全德工人联合会的领导权被拉萨尔控制,而他又把工人引向支持俾斯麦的统一道路,所以,以无产阶级没有力量完成统一大业。

从普鲁士的自身条件看,普鲁士的工业走在全德最前面,其鲁尔、西里西亚及萨尔等的工业居全德首位,其统治阶级—容克阶级力量雄厚,并且已资产阶级化,迫切希望统一,它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而且资产阶级及知识界代表支持普鲁士统一,加之其完善的行政系统和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管理人才。

俾斯麦的个人作用和主观努力,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采用正确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政策,顺应历史潮流,力促统一。

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19世纪60年代的国际形势对普鲁士也十分有利,欧洲列强勾心斗角,英法俄不能联合,奥地利陷入孤立,这位普鲁士领导统一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12.评价俾斯麦“铁血政策”,德意志如何完成统一的。

“铁血政策”就是指暴力政策、战争政策,它是俾斯麦根据德国当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统一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是德国完成民族统一大业的有力手段,从“铁血政策”推行的年代来看,通过王朝战争,结束封建割据局面,完成统一,发展资本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它用暴力统一了德意志,促使德国由封建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在当时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

但另一方面,它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继承下来,并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德国成为发动一战和二战的罪魁祸首。

德国的统一是依靠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1864年,联奥攻丹,兼并石勒苏益格;1866年,普奥战争,普鲁士获胜,将奥地利排除德意志;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成立;1870年,普法战争,把靠近法国的小邦并入德国,割占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1年1月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宣布成立,德国实现统一。

13.比较德国和意大利统一道路的异同。

⑴相同点:

19世纪的50到70年代德国和意大利都在封建统治者的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或对外战争完成了统一,统一后都建立了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相妥协的政权,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对相同点还可以这样表述:

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在德意志是普鲁士,在意大利是撒丁王国;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统一前,工业资本主义都有相当发展,而分裂割据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统一后,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⑵不同点:

第一,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

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

第二,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

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朝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仍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

第三,对待外援的态度不同:

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

1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做了局部调整;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而且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造成国内市场狭窄,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造成不良影响。

但毕竟使俄国自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15.俄国近代农村公社的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

⑴俄国农村公社不仅是农村经济组织,而且是社会政治组织,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的政社合一的组织。

⑵公社既是农民自己的联合体,具有非官方的民主组织的性质;又是官方批准和承认的组织,是国家最基本的行政纳税机构。

⑶公社具有经济二重性和社会二重性。

原因:

⑴地理环境因素:

俄国土地广阔,人口相对稀少,自然条件一方面迫使农业生产必须要有较多的劳动人手共同协作才能进行,另一方面造成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很低,这样只能实行较为松散的农村公社制。

⑵俄国农村技术的低劣和长期停滞。

三圃制和农村公社制两者二位一体,相辅相成,先进的耕作制度难以推广,使得农村公社长期存在下来。

⑶在俄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农村生产的落后状态,使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关系还处于不发达的状态,即农村公社状态。

⑷政治原因。

俄国农村公社从形成起就不断经受国家改造,成为对统治阶级有利的基层行政纳税组织,因此,它必然要得到国家政权的保护。

⑸公社能够满足大多数农民自身利益的需要。

⑹农村公社本身的适应能力。

俄国农村公社对商品货币关系有着异乎寻常的适应能力。

一方面,公有制以及公有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基础巩固,同时,房屋的私有,农产品的私人占有,使农村公社长期保存。

⑺农奴制和封建等级身份制的影响。

在农奴制的影响下,农民不能改变其农奴身份,即使在农村公社废除后,农民也难以改变自己身份去从事其他职业。

这样,在俄国,农民很难加入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地主的行列中。

16.日本和中国19世纪中下叶维新变法成败的原因。

总的来说,决定两国不同发展的一个总要原因是:

日本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就被推翻了。

这就为日本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中国在辛亥革命中才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期间,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始终无法改变国家的落后状态。

具体来看。

内部原因:

⑴社会改革的内部条件方面:

就全国而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因素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等方面,中国落后于日本,这对日本实现向近代社会变革是一个相对有利的条件。

⑵从国内的封建制度看:

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国家。

它的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比较稳固,并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种弹性的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而日本则不然,日本封建制度的发展显然是不充分的,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使它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因此,对于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封建旧制度造成的阻力也比日本大得多。

⑶从革新力量看:

在中国,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组成“四位一体”,日本则不然,商品经济的冲击,民族危机的意识和欧洲近代科学文化的影响,使日本在开国后形成一批主张倒幕维新的新势力,幕府则很快陷入孤立。

⑷文化传统及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方面:

中国固有的文化负担太重,对新的文化发生抵触,日本的负担却没有中国那样重,他以先进国家为榜样,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外部原因

第一,由于当时的中日两国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不同,中国所遭到的殖民侵略的压力要比日本大得多,这就使日本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第二,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在日本引起极大震动,唤醒了一些先进人士的民族意识。

第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革命斗争,也在相当程度上直接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从而在客观上支援了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

第四,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迫使西方殖民者汲取了某些政治上的教训,从而使他们对日本的人民起义和反幕势力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态度。

社会变革进程的原因

⑴日本构成倒幕维新运动的多种形式的斗争,几乎同时兴起,形成一种“合力”,引起强大的“共振”,终于一举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分散的努力却遭到了同样的失败。

⑵社会变革活动的“错位”,也是导致日中两国一成一败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各种资产阶级改革措施是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政权推行的;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很小。

17.美国内战中为什么北方取得了胜利?

⑴内战对于北方来说是一次旨在废除奴隶制度的正义战争,也是维护联邦统一的战争,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和黑人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北方获胜的根本原因。

⑵林肯政府在战争的关键时刻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特别是适时地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促进了战争的胜利。

⑶英法工人阶级的国际声援,也是北方取胜的重要原因。

英法工人阶级通过示威、集会以及投票的方式,使英法放弃武装干涉。

⑷拥有潜在的经济军事优势,是北方取胜的因素之一。

工业革命使北方经济迅速发展,北方经济实力强于南方,北方拥有的州和人口数量也多于南方。

18.评价林肯。

由于时间紧急,只做简评。

林肯,(1809—1865)第16任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

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黑奴制度。

1860年11月以共和党候选人当选为总统。

此后,南方各州奴隶主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

战争中领导美国人民同南部叛乱集团进行艰苦的战斗。

1862年后采取了一系列民主措施,包括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宣言》,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进行。

1865年4月9日南方宣布投降,战争结束。

4月14日,林肯遭到枪击,次日逝世。

评价:

林肯是美国民主派领袖,在内战爆发后,努力维护国家统一,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领导美国人民粉粹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其为人谦逊善于听取人民意见,深受美国人民喜爱,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于华盛顿其名!

19.试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演变。

1.第一阶段: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时期,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演变的最初阶段。

此时期呈现以下特征:

①以人文主义同神道主义相对抗。

自然的人性论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

②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都必然披上宗教的外衣,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都带有宗教色彩。

③打破了西方自古以来霸道的与政治结合一起,以伦理作为政治思想核心的传统观念,开始把政治与道德区分开来,把“权力”看作政治的核心,以理性和经验为依据揭露并批判封建贵族政治统治的虚伪性,建立与封建贵族政治学说完全不同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

④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政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