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606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2017.5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原则。

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A.“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

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C.“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D.“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2.“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A.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B.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

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D.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3.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

“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为有效的方法。

”《清明上河图(局部)》(右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右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B.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C.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

D.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却一致

4.《明史》载:

洪、宣以后,阁体既尊,而权亦渐重,于是阁部相持。

凡廷推考察,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

科道庶僚,乘其闲隙,参奏纷孥。

驯至神宗,厌其嚣聒,置而不论。

材料说明:

①内阁地位日益受尊崇②六部逐渐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

③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④阁臣间纷争不休,朋党迭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1881年,在广东南海县,1000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并引发大规模械斗。

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

”该告示的出现说明了:

A.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

C.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6.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

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①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

②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③1850-1879年外迁人数变多主要是因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④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

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

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中国社会仍然止步不前                        D.西方文明不适应中国

8.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

……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阐述错误的是:

A.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亲密无间,共同抗日

C.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D.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

9.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

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

“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10.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期间,美国本着五项原则(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

)和中国会谈,最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这表明当时:

A.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美国坚决反对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

D.美国认识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11.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A.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B.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12.雅典公民确是如我们所能想象的那样充分参与政治活动。

每个人无论贫富,除了不能成为将军外都有机会去做任何事情。

更引人注意的是,所有重要的政治决策要得到公民大会亦即参加会议的多数公民的同意。

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A.雅典居民享有充分民主权力B.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C.雅典民主体现绝对平等与公正原则D.考虑欠周的感情色彩可能会影响决策

13.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

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

……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

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14.1832年,英国改革方案通过,它提出取消一大批衰败选邑的选区资格,把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

它还提出扩大选举权,实行财产资格制,在原有的选民之外,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以上的公薄持有农和50镑以上的租地农;城镇则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人选择权。

材料表明英国这次改革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B.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工人阶级被排除在改革成果之外D.选举制度存在财产歧视

15.它最初源于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它否定一切的理想精神,指责“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

”下列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等待戈多》

16.“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这是献给因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颁奖词。

在这一领域的先贤和奠基者是指: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

17.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

“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

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

”该讲话时的俄国:

A.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

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D.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18.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

“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

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19.刘金质在《冷战史》中把冷战分为五篇:

冷战的开始(1945~1949)、冷战的扩展(1950~1962)、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冷战再现(1980~1984)、冷战的结束(1985~1991)。

下列史实对应错误的是:

A.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冷战的扩展: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冷战中的缓和:

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D.冷战的结束: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0.1960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1961年、1967年英国又两次申请加入遭拒。

直到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

“把我的钱还给我!

”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

这最能表明:

A.欧洲一体化不符合民意B.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察举制度的成立,大约是在西汉的文帝、景帝和武帝之时。

九品中正制衰落之后,察举制在隋唐之际发展为科举制度。

换言之,察举制便是科举制的前身与母体。

(14分)

材料一:

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

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四科取士。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

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

并正举者。

宰府孝廉,士之高选,不可求以虚名,但当察其真伪,以加黜陟。

近者每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孝廉杂揉,试之以文……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四:

汉之末叶,桓、灵之世,柄去帝室,政在奸臣。

……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

力竞成俗,苟得无耻。

或父兄贵显,望门而辟命。

……故时人语曰: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后汉书·袁绍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汉朝实行察举制的原因?

(3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朝为防止官吏利用察举之权贪污舞弊,采取了那些措施?

(3分)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东汉末年察举制存在那些弊端?

(4分)

22.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之路显现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

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

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

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刻原因的。

——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

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材料四:

社会转型背后是更为深刻的文化转型问题。

文化机制作为社会转型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逻辑,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是社会转型的本质。

而文化转型则以社会转型为动因和表征,实践着文明进程意义上的变迁。

——周大鸣《文化转型:

冲突、共存与整合的意义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

(4分)

(2)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

(3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

试结合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的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5分)

(4)“文化机制……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请你谈谈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有哪些启示?

(2分)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空轴上的秘密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200字左右)。

24.(10分)

有学者认为:

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与秦孝公“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心理压力,商鞅“法及太子,黥劓其傅”的变法策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变法手段(注:

商鞅“徙木”),变法措施与历史传统(注:

“尚首功”)的有机结合等是分不开的。

——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

材料二:

新政立法本意,亦有招受当时反对处。

……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

……“举一偏而尽沮公议,因小事而先失众心”。

……安石最大的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为解决“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其他措施和体现“与历史传统有机结合”的措施。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批评“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的理由。

(2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影响两次改革成败的共同因素,并分析两侧材料研究改革成败的共同视角。

(4分)

25.(10分)

牛顿的时代是一个科学革命的大时代,而他也以巨大的成就给这个时代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像他这样一个人,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是为寻求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的一幕,才能理解他。

在牛顿以前很久,已经有一些有胆识的思想家认为,从简单的物理假说出发,通过纯逻辑的演绎,应当有可能对感官所能知觉的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但是,是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

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规律……实际上,自然界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因而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马克思曾经认为,“在十八世纪臻于完善的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

毫无疑问,当时这个“科学基础”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指牛顿的力学。

牛顿的经典力学决不只是影响了自然科学界、工业和技术界,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革命。

——顾自安《制度演化的逻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牛顿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

(4分)

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C

B

B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B

B

D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60分。

21.(14分)

(1)标准:

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2分,任意2点即可)

(2)原因: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儒生参政,儒学渐成主流;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

(3分,任意3点即可)

(3)进步性:

注重品行、才学,打破“世卿世禄”制。

(2分)

(4)措施:

察举科目简化,明定四科,责令地方官吏严格考察;授试以职,实行“试任制”,被察举者试任官职,若不胜任,就要被撤销资格,而且推举的人也要相应受到处罚;被察举者需参加考试。

(3分)

(5)弊端:

东汉末年的荐举对象主要是:

一是多钱财,二是显贵望门;(2分)官员举荐权为世家豪族所把持,被察举者易与察举人形成依附关系,削弱了中央集权。

(2分)

22.(14分)

(1)典型表现: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2分)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1分)

思想根源:

①西学东渐,②对理学的信仰危机(或:

理学的社会弊端)

(1分,任意1点即可)

(2)新内容和新发展:

学习西方①“器物”、②“制度”、③“文化”。

(3分)

(3)原因:

①近代儒家文化缺乏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②近代儒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严重悖离;③社会变革只注重实用方向发展,而忽视文化观念的发展;④学习西方没有从思想观念文化上反思。

(3分,任意3点即可)

说明:

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仍然固守中国传统文化;②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以儒家思想为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没有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2分,任意1点即可)

(4)启示:

①不要一味照搬模仿西方经验;②要善于学习、吸收、融合世界多元先进文化;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文明转型的方向和道路;④要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2分,任意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3.评分说明:

(12分)

(1)论题设置明确、合理,符合材料。

(3分)

(2)能从不同层次、角度来论述,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每个论述点给3分,只需答出3个要点即可。

【示例一】:

论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模式的相互影响。

(3分)

论述:

(1)大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成功摆脱困境,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盛行。

(3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管理的合理成分,逐渐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为主,逐渐推行市场发展模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国家大多推行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3分)

(3)经济管理模式并无国界之分。

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分)

【示例二】:

论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与探索。

(3分)

论述角度:

中国或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的原因;(3分)改革与探索简单过程;(3分)改革与探索的作用或影响。

(3分)

【示例三】:

论题: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大经济探索与调整。

论述角度:

说明两次调整的背景和特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

(回答略)

24.(10分)

(1)“取信于民”:

重视农桑,奖励耕织;(2分)

“与历史传统有机结合”: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分)

(2)理由:

①青苗法: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成为政府掠夺民间财富的手段;②募役法:

免役钱不断增加,对穷人是沉重的负担,以增加税赋的方式直接为国家敛财。

(2分,任举一例即可)

(3)主要因素:

①上下对改革的认同程度;②法制的保障程度;

③对民意、民生的关注程度。

(2分,任意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共同视角:

对改革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

(2分)

25.(10分)

(1)原因:

①终身为寻求永恒真理的奋斗精神;②系统总结前人的成果;③科学的研究方法;④勤奋的探索精神;⑤严肃的科学态度。

(2分,任意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研究方法:

①“归纳——演绎”法;②“物理——数学”法。

(2分)

主要特点:

①实验与数学相结合;②重视定量分析。

(2分)

(3)主要贡献:

①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②牛顿力学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科学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