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花瓣飘香.docx
《6花瓣飘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花瓣飘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花瓣飘香
6花瓣飘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生字,重点理解“俯、摘、捧、拿”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正确书写“懂”。
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运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2—10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懂事”这一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懂得从小要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
4.学习揣摩作者用词的精确性,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俯、摘、捧、拿”词语,结合语境练习说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评价:
1.在初读感知环节,训练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写体会、圈画、讨论、采用不同方式的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情感。
3.借助拓展小练笔,具体生动地写出我把月季花放在妈妈的阳台,妈妈与我的对话或者写出小女孩把花抱给妈妈,妈妈与女儿之间的对话的情景。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1)
2.自主阅读《同步自主阅读》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课件出示一束月季花。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①看一看,月季花什么样?
②摸一摸,感觉怎么样?
③闻一闻,有什么发现?
过渡:
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
“花瓣飘香”,齐读课题、质疑。
(板书课题:
花瓣飘香)
提炼总结:
①这是个什么样的花瓣?
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
3.齐读课题。
(指导学生读出淡淡的清香之类,语音应该柔和。
)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生字,带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去音读,提升要求开火车再读。
随机指导读得不好的生字。
fǔ zhāipěnɡnácuò
俯 摘 捧 拿 措
huánɡkǒnɡshě rědǒnɡ
惶 恐 舍 惹 懂
(3)你记住了哪个字?
用了什么方法?
①重点指导:
摘、惶、恐、惹、懂等字的书写。
(“摘”右边半包围结构中是“古”。
“惶恐”是一组词语。
都和心情有关,都是“心”作为偏旁。
“惹”中间是“右”而不是“古”。
“懂”字一定要注意右面的“重”。
)
②课件出示“懂”的写法。
你认为书写“懂”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呢?
(“重”里的长竖是一竖到底的。
)
(4)组织学生描红。
本课左窄右宽的生字特别多,要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
不仅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5)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词语。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
俯在 摘下 捧着 拿着 招惹
惶恐 舍不得 懂事不知所措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不知所措”的“措”在这儿是措施、办法的意思。
3.检查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
做到正确流利。
相机指导正音。
(2)指导读准以下长句子。
课件出示:
①“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
②“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
③“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
(3)学生再自由练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故事结构。
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
1.整体感知,理清故事结构。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课件出示:
出示:
一天清晨
(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2)指名说三个部分的内容。
尽量简化自己的话语。
课件出示:
①一天清晨,小女孩摘花瓣。
②几天以后的一个清晨,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③第二天的早晨,作者买了两盆花,分别送给了自己的母亲和小女孩。
(3)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三句话合并一下,概括出本文的大概意思呢?
(一个小女孩摘了我家花丛中的花瓣,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女孩为了让生病中的妈妈高兴而摘花,我深受感动,买了花送给她,也送给我的妈妈。
)
(4)学法指导:
同学们,以后遇到类似时间顺序的课文,你打算如何概括全文大概意思呢?
(通过关键的时间词语分段,然后合并个部分的段意成为全文的大概意思。
)
2.了解事情起因:
过渡:
这是什么样的花瓣呢?
(1)小组合作学习。
从文中找出描写花瓣的词语,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2)汇报交流。
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
出示词语:
红艳艳、露水、绒布、淡淡的、清香
(3)课件出示一朵带露水的月季花,用上以上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这是一朵()的月季花。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也可以填进去。
(ABB式:
粉嫩嫩等)
过渡:
那红艳艳的花朵多令人喜爱呀,可我有一天清晨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
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第二段,看你们能不能也看到那个情景。
(4)说一说:
你看到了什么?
(5)出示习题,学习表示动作的词语。
(6)交流:
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生答:
爱惜花朵。
(评价:
你读书真有办法。
抓住了重点词,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
(7)通过抓住重点词,我们体会到小女孩很珍爱这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朗读对话,体悟“懂事”。
1.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我还没闻到花的香味,请再读一遍。
(提升要求,读出轻柔的花香。
)
2.小女孩既然这么爱花,为什么要摘花瓣呢?
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这使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文,看看谁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2)生速读,交流原因。
(3)小女孩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门前的花,按理说这是不对的,但是作者却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的3—10自然段,这次要特别注意一下人物的语言,还可以画一画,读一读。
板书:
懂事。
(5)交流: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
懂事一:
爱惜花朵。
1.出示3-5段,生自由读书。
标画出小女孩懂事的句子。
(1)指名说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
教师出示句子: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2)从“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你知道了什么?
(小女孩觉得自己摘花做得不对)。
(3)指名读,师评议指导朗读。
过渡:
你从哪些地方还看出小女孩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呢?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5)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不知所措”?
生活你,你什么时候会“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②“惶恐”是害怕、恐惧的意思。
③完成表格,体会意思。
惶恐不知所措
小明上课迟到,看见站在教室里的老师一时()。
小男孩()的躲到父亲背后,不肯出来见人。
小明正在抽屉里面吃东西,老师下来了,他一时()。
晚上走夜路,心里感到有些()。
(6)小结:
小女孩是个爱惜花朵的小女孩。
板书:
爱惜花朵。
懂事二:
孝敬父母。
1.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1)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
(2)当妈妈收到小女孩送来的带露水的花瓣,闻一闻,摸一摸,会说些什么?
心情又会怎样?
(指名说)
思考: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小女孩送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
同时送给妈妈的还是什么?
(孝心)
(3)指名读、齐读。
读出女孩的浓浓孝心。
2.小女孩的懂事还体现在哪儿?
生若找出第9自然段(出示)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1)你注意到小女孩说这段话时的表情了吗?
质疑:
(出示)
(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难过。
)
(2) 除了思念,还包含着什么感情?
(如学生说不出,引导:
妈妈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知何时康复——还包含着对妈妈病情的担心。
)
(3)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体会小女孩孝敬父母的品质。
板书:
孝敬父母。
(4)几句很朴实的话,却蕴含着对爸爸的思念,对妈妈病情的担心,对“我”的感激,这都是我们反复读,细细品味才体会到的。
3.小结:
你们看,小女孩这么懂事,这么可爱,你们想对她说点什么吗?
(生说)
过渡:
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4.齐读第11自然段。
(出示)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体会作者为什么买了两盆花?
两盆花表达作者的什么心情?
(生自由交流)
(2)填完整表格,体会浓浓的孝敬之情,以及小女孩感激之情。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
一盆送给了小女孩,我对她说()。
小女孩对我说()。
另一盆放在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母亲问()。
我回答说()。
环节三、回归整体——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五)总结回顾,升华情感。
1.回归整体,认识导入语,学练结合。
(1)认识导入语。
导入语就是对话中,引出每句话的部分。
导入语可以在一句话的开头、中间、结尾,也可以不出现。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导入语在结尾)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导入语在开头)
“摘花瓣做什么呀?
”(没有导入语)
“爸爸不在家”小明说“:
但是一会就回来了。
”(导入语在中间)
(2)自由读,体会用法。
(3)小组之内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3-10段,体会导入语的用法。
(4)如果我们丰富一下每句话之前的导入语,我相信我们会更好的读出女孩的懂事。
出示: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
()“ “你爸爸呢?
”()“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可以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心里想法)
(6)生加完之后分角色朗读。
(7)“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请用你刚才学到的“对话”方式练习写话。
2.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过渡:
文中的小姑娘真懂事,同学们,让我们也去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过你的人表一份心意,让我们的爱心就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出示:
《编织微笑的女孩》这首诗,配乐朗读回顾全文。
一个编织微笑的女孩
捧着
一瓣恒久的心香,
在芳香的田野上
飞翔
年轻的妈妈
系着
一片牵挂的翅膀,
守望在春天的窗旁
笑了。
这一笑
便是整个世界。
(六)板书设计:
6、花瓣飘香
懂事
小女孩
附件1:
《花瓣飘香》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你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什么是“懂事”么?
生活中的你做到了么?
(七)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会在阅读中同时能思考,在思考同时能阅读。
这是很有效的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我就试图从这个途径引导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感。
“懂事”是文中的一条主线,上课时候,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去默读,去画习惯语句,并从中思考感悟。
结果学生学的很有效,通过这样的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
文中三处语句,体现了女孩的“懂事”。
第二节和第五节,主要体现的是女孩对花的爱惜。
文中的重点则是第七节,体现的就是对妈妈的敬爱之情。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乍一看上去,很简洁的话语。
如果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那么学生的体会也会只停留于表层。
所以,我在此处设计了两个环节,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体会深层的情感。
(1)引导学生想象:
当妈妈收到小女孩送来的带露水的花瓣,闻一闻,摸一摸,会说些什么?
心情又会怎样?
这样的设计,无疑是让学生体会到女孩送花瓣给妈妈,会给妈妈带来什么效果。
妈妈高兴了,心情就会好,病自然就会好的更快。
那么,学生的理解,也就有“花瓣”这个表层的东西,而变成“孝心”这个抽象的层次来。
(2)在此,也许有人觉得已经差不多了。
但是我觉得还不够火候,还不能浅尝辄止。
于是我有安排了第二层次更加深入的学习,思考: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小女孩送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
同时送给妈妈的还是什么?
学生当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都怔在座位上。
突然有一位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举手回答:
“送给妈妈的还是女孩的孝心。
”此话一处,顿时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热烈响应,同学们也都纷纷发言,有的说“送给妈妈的是女孩对妈妈的关爱。
”有的说“是孝敬。
”“是关心”“是疼爱妈妈”……学生沉浸在一片浓浓的亲情里面。
我想此时,我也不必说什么了,学生对女孩的那份情感已经完全体会的很透彻了。
不足之处:
这节课遗憾的是,还有一些重点词语“小心地摘”“双手捧”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品悟,所以学生的感情朗读做不到。
文中的情感没有读出来。
所以还要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来读。
教学建议:
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记得让学生多阅读,把美融入心中,让这些美丽变成孩子的记忆,相信这样效果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