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259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docx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说明文

说明文专项讲义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1、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都属于什么体裁的?

(生答说明文)根据各种模拟题推测,今年说明文阅读继续成为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

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

   

2、说明文的概念及类型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2)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分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 

3.说明文语言。

 

4.说明顺序。

 

4、说明文知识点答题技法

 1、如何把握说明对象?

 

方法一:

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如何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看标题  标题中的修饰 限制成分 二抓中心句 例如《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三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事物的特征

3、分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下定义:

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

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

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如人分为:

男人、女人。

 (4)打比方:

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

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

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配图表 (注意:

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 

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下定义:

……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

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

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打比方:

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5)作比较:

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列数字:

数词、概数、确数。

 (7)引资料:

引用,标记是引号。

 (8)作诠释:

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配图表 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再概括答题技巧 1)、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苏州园林》 答:

这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的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作用:

使所比较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答法:

通过某甲和某乙的比较,突出了某甲的某个特点。

 2)、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 答: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征。

 作用:

翔实具体,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答法:

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的写出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3)、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一特点,使人信服。

 作用:

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答法:

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使人信服。

考点一: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区分

说明文类型

说明对象上分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

如从说明对象上看:

《苏州园林》是说明事物特点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是阐明事理的说明文。

语言角度上分

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类型

从语言角度看:

《苏州园林》属平实说明;《看云识天气》属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

XX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合法资质的灭虫单位。

主要灭鼠,灭蚊蝇,灭蟑螂,灭白蚁的服务公司。

服务对象:

家庭,公司,厂房,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所有受到害虫侵扰的场所。

生动说明:

“老鼠药药老鼠大的小的都逮住你不买我不卖你家老鼠谈恋爱谈的多生的多你家老鼠一大窝”

按写作方法分

为科普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解说词、说明书

把握

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

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苏州园林》其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答题时指出被说明的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

应通读全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答题时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即对象+内容,格式为:

介绍了……的……。

抓住

说明对象

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被说明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才能深刻地理解事物、事理。

技巧1.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关键句来感知说明对象的特征。

技巧2.根据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捕捉相关的语言信息加以回答。

(1)说明事物特点的说明文:

可捕捉表明事物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功用(广狭、正反)等蕴含事物特征信息的词来回答。

(2)阐明事理的说明文:

可捕捉表明事物原理、规律、成因(简单、复杂)等蕴含事物事理的信息的词来回答。

技巧3.归纳说明要点。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因此可以通过捕捉表文章思路的语言标志来感知说明对象的特征。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捕捉那些表提示、过渡、连接、总结等词语。

如“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另外”;“第一”“第二”“第三”“总之”;“不仅如此”“也”“更重要的是”“还有”“特别指出的是”“由此可见”“然而”“可是”“因此”……抓住了这些词往往能够分析、概括出说明对象的内容、要点与特征。

【例1】:

根据文章③-⑥段内容看,400多年来,海水淡化方法经历了___、___、___的发展历程。

(2分)

 ③表面看海水淡化似乎很简单,只要将咸水中的盐与淡水分开即可。

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蒸馏法,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淡水。

这个过程与海水逐渐变咸的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要提取的是淡水。

另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了出去。

两种方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病。

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

这是一种很不划算的方式。

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却味道不佳,难以使用。

④直到1953年反渗透法问世,问题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利用一种只让淡水通过,而盐分不能通过的“半透膜”将海水和淡水隔开,如果不施加压力,淡水就自动地往海水那边扩散,这个过程是渗透。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会从海水中得到淡水,这就是反渗透法。

反渗透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

因此,从1974年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反渗透法。

⑤在新兴的反渗透法研究方兴未艾的时候,古老的蒸馏法改弦易辙,降低了能耗。

常识告诉我们,水在常温常压下要加热到100℃才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传统的蒸馏法只考虑了通过升高温度获得水蒸气的方式,耗能巨大。

而新的方法是将气压降下来,把经过适当加温的海水,送入人造的真空蒸馏室中,海水中的淡水会在瞬间急速蒸发,全部变成水蒸气。

许多这样的真空蒸馏室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厂。

如果海水淡化工厂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给海水加温,成本就更低了。

⑥现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厂,大多采用新的蒸馏法。

在……

题型分析:

说明对象特征

解题的方法:

①注意限制语,②从文中直接圈划已给的海水淡化方法,③由各段落中的说明方法或内容来反推海水淡化方法。

④注意完整。

分析:

第一步:

从③-⑥可圈划的海水淡化方法一共有:

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新蒸馏法

第二步:

由此可见,第一横线处,应填两个。

这种方式是目前海淀常出的陷阱方式。

正确答案:

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新蒸馏法

 

考点二:

说明顺序及其结构的辨析

辨别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的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等一类的说明文。

辨别方法:

根据那些表历史顺序、年代顺序、早晚(先后)、程序顺序的时间词语辨别。

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辨别方法:

根据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来辨别,如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逻辑顺序

根据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和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认识规律来辨别,常见的逻辑顺序有

①从整体到部分或者从部分到整体:

如《苏州园林》一文先总写苏州园林总特征,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说明。

②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③从概括到具体或者从具体到概括;

④从主要到次要或次要到主要;

⑤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

⑥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⑦从表到里或从里到表。

划分

段落层次

(1)根据说明的顺序划分;

(2)根据说明的结构划分:

即先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再根据结构形式加以划分。

①说明文的总体结构:

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

阐述说明对象(主体部分);

总结说明对象(结尾部分)。

②说明结构的三种模式:

横式结构:

即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

纵式结构:

即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

纵横交错式:

即横式纵式在文章中交错使用。

(3)根据说明对象及其说明内容划分:

说明对象及内容不同,划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同。

说明事理的一般可从逻辑关系上考虑;介绍建筑物、场地的,一般可按先后顺序划分;介绍生物或器物的,一般可从特点、用途、功能等方面去划分。

概括归纳段意、层意

(1)摘录法:

即直接摘录说明文段中揭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中心句、关键句,作为解题答案。

(2)提炼法:

根据说明文段中各层次的起始句、中心句及文中表思路的、过渡性的提示语句提炼段意、层意。

(3)归纳法:

即综合归纳说明文段中的层意作为段意。

分析段落层次间的结构关系

(1)题型表述:

中考考查段落层次间的结构关系最常见的题型表述形式是:

文中××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2)解题方法:

①解题思路。

首先辨析文段间采用的说明顺序,看看它们采用的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并进一步辨析这些文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并列式、递进式、还是总分式;然后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最后注意规范答题,注意语言表述。

②解题表述。

一般为:

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从……到……的顺序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或文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

(3)特别提醒:

段落层次间的结构形式有三种:

①并列式:

即各段(或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采用并列式结构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②递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