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252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docx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05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202205)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前言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干旱频繁,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多年来,各地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四省区),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四省区党委、政府相继做出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决定,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计划。

黑龙江、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致函国务院领导,表达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支持四省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四省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四省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春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为此,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更大规模的灌溉面积,是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我们组织编制了《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作为“节水增粮行动”工程建设、管理考评和验收的依据。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项目区范围及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范围

四省区位于东经97°12′~135°06′,北纬37°24′~53°24′,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生产带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大豆生产基地。

四省区土地面积197.3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0.6%;耕地面积4.3亿亩,占全国23.5%;有效灌溉面积1.53亿亩,占全国16.85%。

2010年粮食总产量11779万t,占全国21.5%,其中玉米产量6944.6万t,占全国39.2%,豆类917.8万t,占全国48.4%。

四省区地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三个气候带。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260~1100mm,自东向西递减。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7~9月占全年的60%以上,4~5月仅占全年的10%~15%。

多年平均蒸发量500~2500mm,由东北向西南呈递增。

春旱严重,且持续时间长,伏秋旱时有发生,干旱是影响粮食高产稳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省区土地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6.7亩,为全国人均的2.6倍,有利于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是全国最具粮食增产潜力的地区。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约为31.2%。

具有适度发展灌溉农业,特别是具有规模化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的潜力。

据东北四省区“十二五”初步规划,四省区适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面积约为7500万亩。

根据“节水增粮行动”要求,综合考虑适宜粮食作物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水资源条件,以及资金投入规模与可能、当地政府和群众积极性等因素,在四省区编制的实施方案基础上,确定了四省区188个县作为项目区,2012-2015年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00万亩。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188个县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地区两大区域,其它地区有少量分布,占四省区389个县的48.3%,其中黑龙江省92个县,吉林省15个县,辽宁省41个县,内蒙古自治区40个县。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98.18万km2,占四省区49.6%;总耕地面积3.29亿亩,占四省区76.7%。

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2010年粮食总产量9280.9万t,占四省区粮食总产量的78.8%。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13~6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00~2400mm,多年平均积温(大于10℃以上)2200~2400℃,无霜期100~160天。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0.1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75.39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98.41亿m3。

项目区地貌多为平原,地势比较平坦,部分属中低山区和浅山丘陵区。

土壤为黑土、黑钙土、褐土、栗钙土、风沙土、草甸土、盐碱土、沼泽土和泛滥土等。

第二节项目区灌溉现状

项目区现状年总供水量为456.48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37.43亿m3,地下水供水量216.02亿m3,其它水源供水量3.03亿m3。

在总用水量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320.61亿m3,占总用水量的70.2%(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见表1-1)。

表1-1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

省(区)

流域二级区及地级市分区

地表水供水设施

地下水井(眼)

蓄水工程(座)

引水工程(处)

提水工程(处)

调水

工程

(处)

数量

其中配套

数量

其中大型

数量

其中大型

数量

其中大型

黑龙江

西部地区

481

12

401

3

1054

20

0

132857

122588

吉林

长春市

1826

3

4

0

754

0

1

27960

18628

四平市

406

1

3

0

1

0

0

13764

13640

白城市

39

2

9

2

8

0

1

84564

64201

松原市

55

0

2

2

40

2

0

18498

16845

小计

2326

6

18

4

803

2

2

144786

113314

辽宁

辽西北地区

1147

10

489

0

751

0

2

61690

46268

中部地区

356

3

119

4

702

1

0

46754

35066

东部地区

251

6

469

0

142

0

0

730

548

小计

1754

19

1077

4

1595

1

2

109174

81881

内蒙古

额尔古纳、

嫩江

50

2

26

4

27

0

1

105522

90699

辽河

716

9

243

6

235

0

144208

135431

乌兰察布

61

0

93

0

15

0

36863

29962

小计

827

11

362

10

277

0

1

286593

256092

合计

5388

48

1858

21

3729

23

5

673410

573875

2010年农田灌溉面积为9870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963万亩(水田灌溉面积2875万亩,旱田灌溉面积6088万亩),现状有效灌溉率27.2%。

现状水田灌溉平均毛定额为614m3/亩;旱田灌溉平均毛定额为193m3/亩。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

近年来,四省区各地结合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特别是膜下滴灌、大型喷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迅速。

截至2011年,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约4375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764.5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088.3万亩,喷灌工程面积2017.4万亩,微灌工程面积686万亩。

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旱灾频发,严重影响粮食作物稳产高产。

项目区“十年九春旱”,伏秋连旱时有发生,约2/3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约1/6的农用井无配套机电设备,有土无水,抗旱能力弱,制约了粮食生产潜力的发挥。

二是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力度不够,水土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项目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水土资源耦合好、地形平坦、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适宜大规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但目前高效节水灌溉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与农业生产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是管理服务体系和制度不健全,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据调查,项目区各乡镇普遍仅有1-2名负责水利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管理及维护等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

综上所述,项目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土资源尚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尽快实施“节水增粮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充分发挥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推进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章建设目标、任务和布局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四省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通过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强化管理和服务,综合采取水利、农艺、农机和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布局。

根据各地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条件、水土资源状况、农业生产布局和土地经营方式等,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工程模式和管理方式。

优先改造已有工程设施,新增水源工程要严格进行水资源论证。

2、突出重点,连片推进。

重点推广大型喷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化发展,注重形成稳定的、具有一定标准的基础设施,发挥工程整体效益,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3、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发挥各级政府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规划实施、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强化部门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4、建管并重,强化服务。

按照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要求,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完善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三、编制依据

1、政策法规及规划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办发[2009]47号);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部,2010年);

《全国节水灌溉“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

财政部《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及中央领导批示。

2、技术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

《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

《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等相关技术标准。

第二节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农业发展有关规划、节水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