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299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

《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牡丹江医学院 教学管理规程.docx

牡丹江医学院教学管理规程

第一章教学管理总则

一、教学管理的总体概念

1.教学是高校的基本活动,永恒的主题,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工作。

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必须以教学管理为中心。

2.教学管理的本质,是组织和运用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教学业务、教学信息以及教学过程的效率、效益、质量和时间、程序等进行的科学管理。

3.教学管理过程的一切工作都是服从于教学规律并为教学工作服务的。

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以教学目的(目标)、内容、方法为依据,进行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它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改善和提高的作用。

4.教学管理的质量,取决于管理体制的合理性、管理思想的科学性、管理队伍及人员的专业性。

但客观上也要受教学水平、学生生源质量、物质设备、学校管理等因素制约,因此,必须认识到教学管理的复杂性、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管理。

5.要根据高校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和教师脑力劳动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

1.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等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等职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根本任务。

2.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但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各有其特点,因而其发展要点和方针各有不同。

(1)本科生教育,以打好基础为要点,强调打好学生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各发面的基本能力,使之毕业后有较宽的知识适应能力和较强工作适应能力。

(2)专科生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强调所学知识要适用,着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3.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人才模式的改革;

(2)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更加灵活的、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管理制度。

4.教学改革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和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统筹规划,统一安排。

5.教学工作是全校中心工作的首要工作,其主要标志或原则是:

(1)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校风;

(2)教师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心和爱护学生;

(3)各级领导重视并支持教学工作;

(4)全校机关和后勤保障服务部门,切实支持教学第一线,为教学第一线服务好。

6.努力改善教学投入,优化教育环境。

三、教学管理任务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围绕为社会培养、输送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合格医学人才这一目标,依据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管理原则,按着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去组织、管理、协调教学过程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保持教学过程的畅通,使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化、高效率与最优化,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要切实加强对从招生至毕业的全过程中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管理,正确处理教学系统同校内其它系统、同学校大系统、同社会相关系统、以及教学系统内部诸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面优化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实行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全系统的质量管理,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讲求效果;

2.整体优化,系统规范有序;

3.计划性管理,反馈性控制;

4.教学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教学质量管理量化、科学化,达成教学工作规范化;

5.国家统一要求下的个别性、灵活性;

6.教学秩序的相对稳定与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7.全员管理、人尽其才,分岗负责、责权利结合,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教学民主。

五、教学管理的程序(基本环节)

教学管理的程序一般按“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顺序,相互衔接和进行循。

1.计划: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管理的第一环节。

教学工作计划按学期制定,在下达教学任务前,制定出全校性教学工作计划;各系部部围绕全校性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教学工作计划;其后是各教研室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进度,工作方法以及如何分工协作等。

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是根据教学客观规律、教学原则、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教学工作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将科学精神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措施。

(2)计划要有进取性。

要敢于突破传统的观念与框框,努力开创教学工作

新局面。

但要注意计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计划提出的工作任务要明确,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措施要具体,要有必要的物质保证。

计划制定后要很抓落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职能科室、教研室、实验室等。

(4)计划要有相对稳定性。

决策之前要慎重研究,进行科学论证。

一经决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可对计划作局部调整。

2.执行:

执行是实现计划的中心环节,执行计划要完成下列职能:

(1)组织。

根据计划提出的工作任务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与分配时间,力求以最低的资源消耗达到最佳的教学工作效果。

(2)调节。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要及时获取各种反馈信息,不断调节计划的内容与进度,使工作进程朝向即定的目标。

(3)指导。

上级管理部门要随时掌握工作进程,经常地指导下级工作,帮助下级解决困难。

(4)协调。

教学工作必须要有后勤供应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密切配合,教学管理部门要与后勤、供应、政治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与协调。

执行教学工作计划还应有创造性。

3.检查:

检查是对实施计划的督促环节,也是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措施。

只有布置,没有检查,就会出现自流现象和失控现象。

开展教学工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问题成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教学工作检查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分为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两种。

经常性检查主要是对平时各教学环节的不定期或随机检查,可通过测验,召开座谈会,检查性听课等方式进行,也可以用于检查偶发教学事件,如大面积旷课、考试作弊、教学事故等。

定期教学检查,应安排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

重点是已经形成制度的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发现与解决问题,对下半学期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4.总结。

总结是对计划本身和执行计划结果的评价。

其意义是:

第一,了解所制定的计划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客观实际,发现计划本身存在的缺点,从而提高思想认识,积累工作经验;第二,在执行计划中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工作没做好,经验教训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第三,对各级各部门成员的工作做出评价,区分出干得出色,一般化和不胜任工作等情况,从而为考核干部积累资料。

因此,做好期末总结非常重要,它即是一个学期教学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下学期教学管理的新起点,为制定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教研室、系(部)、教务处都要在假前一周分别形成期末总结的书面材料,

存放并上报。

搞好期末总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事实求是。

对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要充分肯定,认真加以总结。

对工作的缺点和失误要认真对待,不回避矛盾,不能“报喜不报忧”。

通过总结达到提高信心,鼓舞斗志,明确努力方向的目的。

(2)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

总结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和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

通过总结提高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规律性的认识,提高管理能力与水平。

因此总结不能就事论事,报流水帐,而应透过现象揭露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以利于指导今后工作。

(3)要依靠群众。

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吸取其中正确的部分。

经过总结使教职工普遍受到教育,统一认识,加强团结,以利今后工作。

经过上述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之后,新的教学管理程序将在新的起点上从再计划开始。

六、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教学管理业务的科学体系和工作范畴来说包括:

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

的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三个主要方面。

从教学管理职能来说包括:

决策与计划、组织与指挥、实施协调与控制、检

查评估质量效果。

从教学管理高度和层次来说,教学管理还是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基本上可概括为教学改革、基本建设、日常管理。

改革和建设是最重要的管理。

综上所述,从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出发,本规程按六个部分加以规定:

教学计

划管理、教学过程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行政管理、

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

 

第二章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文件。

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和检查、完成教学计划管理的全过程。

一、教学计划管理的任务

通过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分析,人才需求预阅调查和专家论证,充分考虑学校育人周期对人才培养的超前性要求,制订出符合现实要求和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提高执行教学计划的严肃性、自觉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实施保证体系的运行机制,调动教与学双向活动的积极性,保证教学科学、有序地进行。

二、教学计划的制订及修订

1.制订教学计划的依据

(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卫生工作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制订教学计划的首要依据。

“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

”这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2)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

如国家教委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等指导性教学文件。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对医药院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仅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应体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4)教学对象的实际

不同的培养层次,不同的专业,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知识体系要求。

除了专业素质教育外,应重视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都要给予充分考虑。

(5)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与我校面向农村和基层办学的实际。

既要充分注意学科发展的情况,又要注意服务面向的实际,使之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程设计中与此相适应。

(6)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历史经验。

要科学地总结我国医学教育的经验教训,充分地考虑国情,也要考虑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来制订和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2.制订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1)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知识与智能、学习与健康的关系,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2)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体现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人才,明确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课、见习课以及临床实习课等的时数与比例。

(3)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4)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知识的认识规律有顺序地进行。

(5)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减少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重复,合理地分配学时数。

(6)要注意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因才施教的原则。

在国家的基本要求之下,体现自己的特色。

(7)既要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又要从实际出发,体现计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相对稳定性。

3.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格式结构)和内容

(1)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国家教委对医药院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具体培养要求已有明确规定,是对我国医药人才培养在政治思想、业务水准和身体素质上的总要求,是学校制订不同层次培养目标的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及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是根据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某一专业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它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

国家教委对规范化专业亦有原则规定。

主要是列出特定层次、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制订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时,通常考虑的主要要求是:

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综合知识;具有多方面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良好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培养模式:

面向21世纪,根据我国国情,基本实施在校着重进行基础教育,通过完整的教育过程,获得高等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宽口径的专才教育。

(3)修业年限与时间安排。

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学制,注明在校期间教学、实习、考试、劳动、军训、假期及其它活动的周数,并列出时间分配表。

(4)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列出每个专业所特有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5)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实质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

课程结构:

①纵向结构:

按学科知识体系及其顺序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②横向结构:

按课程地位和对学生修习要求分为必修课(是在校学习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和选修课(为学习专业需要和扩大知识面,可以有选择修习的一些课程)两类;③知识模块结构:

按学科知识领域和范围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工程科学基础、体育、艺术等几大科类及其下属门类和具体课程。

医科类必修课按层次可分为公共课、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要开设若干门选修课,并规定选修门数或学分的最低限制。

课程基本要求通常是由国家教委组织制定并颁布的,故可不在教学计划中一一详细列出。

但应对每类必修课的基本要求加以说明。

此外,还应列出每门课程的学时数。

(6)成绩考核、毕业与学位授予。

规定考试、考查及成绩记载方法,毕业条件,学位授予条件及类别。

(7)必修课教学进程表与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时空结构:

①从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出发,确定教学计划总学时、总教学周;②从循序渐进和可接受原则出发,确定教学周学时;③根据课程的性质和难易,合理确定每门课程的学时数以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的比例;

根据专业性质,确定理论教学周与实践教学周的比例。

(8)必要的说明,

4.制订与修订教学计划的程序

(1)广泛调查研究,根据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论证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2)学习、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级各种相关文件精神及规定。

(3)认真总结过去执行教学计划的经验和问题,充分考虑到社会和学校的人、财、物、事、时间、信息等因素,特别是学校的实际情况。

(4)由教务处研讨提出专业教学计划草案。

(5)广泛征求意见,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定,教务处修订。

(6)院务会议通过并行文下发执行。

教学计划要相对稳定,以利提高教学质量和积累经验。

但教学计划不可能是完整无缺的,加上客观情况的发展和变化,又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和修订。

一般可在执行一个周期(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后,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修订的程序同上。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积累经验,做好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系、部和教务处,要做好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教学计划的执行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教学计划的执行是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

因此,必须认真、严格地执行教学计划,维护教学计划的高度严肃性。

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均应努力创造条件,保证其贯彻执行,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随意修改的权力。

应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地组织、指挥和调度,以保证学校教学工作能按教学计划的规定正常运转,建立一个稳定的、协调的、有活力的教学秩序,使学生能按培养目标的要求与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环节,学完各门课程,获得合格的成绩,达到毕业要求。

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正常运转,把它变成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七个工作环节。

1.编制校历

编制校历是教学计划运行管理的先行环节,它对全面安排教学计划的各项活动,在时间上起保证作用。

校历是以一个学年为界限,因此,它是每学年执行教学计划的时间进程表。

校历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

(1)表格。

①首先确定两个学期的起运时间,一般以春节为中心的寒假来确定,秋始夏终。

秋季开学在

月底9月初,春季开学在春节后1-2周左右。

寒暑假各

周。

每学期运行约

周,全学年共

周。

②按周排出年月日的具体日历表。

③按顺序编排出每个学期的周次进程表。

④各年级、专业的主要教学活动(上课、集中见习、考试等)和其它活动(军训、劳动、入学及毕业教育等)的周次安排。

(2)说明。

内容包括开学、注册、上课时间、教学活动周数(含复习、考试周数及时间)、军训劳动、校运动会、入学及毕业教育、法定假日的时间、寒暑假的起止时间以及新生入学活动日程安排等。

校历由教务处负责编制,经院务会议通过,于每年6月上旬下发。

2.制定学期教学进程计划及下达教学任务书

制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学期开课计划)是教学计划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是教学计划在一个学期中具体执行的工作时间表,也是把一个学期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落实到人的一种教学管理活动。

首先由教务处制定全校各年级、专业的学期教学进程计划,并以《教学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到各系、部。

然后是各系、部制定各年级、专业的学期教学进程计划,也以《教学任务书》的形式下达有关教研室。

教务处和系部制定的各专业学期教学进程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门数、学时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课、考试考查等)的具体学时分配以及集中见习、毕业实习、生产劳动、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的时间安排等。

同时,还应包括同课程合班上课的组合,实验课的分组,实习的地点和分组等等。

教研室在接到系部下达的《教学任务书》之后,也要制定课程学期教学进程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授课年级、专业、人数、学时数、课堂讲授章节、课堂讨论、实验实习项目、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等环节的具体时间分配和时间安排,也包括合班上课的组合、实验课的分组、实习的地点和分组等。

同时,将各环节的任务落实到教师和教辅人员。

学校对任课教师实行审批制度。

3.编排课程表

编排课程表是教学计划运行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总调度。

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的时间、空间和人力,科学地编排课程表,这是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稳定教学秩序的主要因素。

编排课程表应符合以下原则:

(1)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考虑到学生在一天内的学习效率变化情况,主要课程的讲授应排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间,一般为上午特别是第1单元(我校习惯以单元排课,每2学时为一单元);下午和晚上宜多排实验课、课堂讨论以及考查课,体育课不要排在第1单元。

要均衡地轮换各种上课形式,学时多或作业多的课程应尽量隔天排课;必修、选修课错开或下午集中安排选修课;主要课程及作业较重的课程不要集中在一天里,避免课程过紧或过松;要保证学生有复习自学的时间。

(2)要有利于教学设备和条件的充分利用。

要准确掌握各课程的教学进度、授课教师、合班、分班学生人数、各类教室、实验室、体育场地的容量及分布情况等,要提高教室、实验室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学投资的最佳效益。

(3有利于教学、医疗和研究工作的全面安排。

合理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间,有利于教师参加教、医、研工作的时间分配。

同时还要兼顾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着手排课时,先将全校性活动和法定假日排定,接着排交叉使用实验室或教室的课程,最后排单列课。

按学期教学进程计划所预排的课程表,再检查一次教室、实验室、体育场地及任课教师有无重叠,并征求各有关教研室的意见,做必要的调整,经审定后,制表下发。

课程表一经排印,一般不要轻易变动,力求稳定不变。

学校实行调串课审批

制度。

4.编制教学日历及其它单项教学组织计划

编制单顷教学组织计划是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

主要有课程教学日历,实践教学周安排计划、见习与实习计划、军训计划、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计划等。

教学日历又称课程教学进度表。

将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按计划学时(讲授、实验实习、讨论等)分解到授课单元中,以表格形式列出具体时间(周次、月日、星期、单元)所要进行的具体教学内容(讲授章节及主要内容或实验实习项目及内容),同时标明经审批的任课教师(及职称)和所需学时。

还要注明所采用的电化教学手段,如为录像片则必须注明放像的具体起止时间。

制定教学日历的依据是:

教学任务书、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名单的批复、课程表和校历。

教学日历由教研室(主讲教师)负责制定,系、部打印装订(有条件的由教研室打字)。

考试课的教学日历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考查课(包括选修课)的教学日历发至学生小组,以便于学生安排个人学习计划,并受学生监督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换教学日历中标定的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日历。

三级管理部门要据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学进度及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5.组织教学计划安排的实施

组织教学计划安排的实施是教学计划的执行环节。

它是按照编好的课程表和教学日历以及其它单项教学组织计划,维护教学过程正常运行的一种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时刻了解教学信息,控制教学进度,处理临时发生的一些故障。

在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计划作技术性调整的,必须报教务处审批后,方能更动。

如果作较大的变动,需报主管院长或院长审批。

由于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而致教学出现故障时,属于重要的教学故障,要及时向主管院长报告;属于临时发生的故障,应由教学行政部门做出妥善处理。

如要调课,则按凋串课审批制度办理。

6.抓好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分期管理

每个学期,可分为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学各有其特点,抓好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管理,是教学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期初管理:

为了使整个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主动地把开学工作抓好。

期初的教学工作主要有检查教学的准备情况,检查教学日历、教研室及教师的备课、教材准备、实习地点落实、教学设施的维修和配备,以及根据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室、体育场地、实验器材、动物和药品供应等。

期中管理:

期中工作的重点应围绕教学质量的检查,检查各教研室、各部门是否按照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工作。

期中教学检查由院长及主管院长亲自抓,教务处统一安排部署,各系部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通过检查,不但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要总结推广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典型。

期末管理:

临近期末,一是抓好期末总复习和考试,各教研室要安排主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指导和答疑,但不得留复习题、不得缩小及划定考试范围,不得指考试重点,更不得给学生押题。

假前四周,各有关部门应尽量少安排一些学生的集体活动,各教室及自习场所延至23:

00时关闭,以使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温课备考;二是教学管理部门分别下管一级,组织分析教学质量,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三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安排好下学期的教学工作。

7.检查控制与反馈调整

(1)检查控制:

教学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学处要定期组织检查。

一般每个学期安排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定期检查,即上述的分期管理。

检查是教学计划管理的中继环节,其意义在于对教学工作的推动,教学计划预见性的监督和检验。

它是总结教学经验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对系部和教研室教学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核。

及时的检查,即可以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损失,又可以总结经验,推动教学工作。

检查和控制一般是同时进行的。

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偏差,管理部门要帮助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偏差的意见和措施,使教学计划能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2)反馈调整:

教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信息的反馈。

除执行系统的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回归外,医学教育研究室(所)以及教学督导室应以反馈和调节为基本职能,专门向学校领导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