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194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docx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一

7—9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

(一)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景,气象万千的壮丽)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想象,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旨:

通过登山观海所见景物的描述,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赏析: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想象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练习: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互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拟人)(颈联:

写时间匆匆不可待。

哲理:

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产生对未来美好的遐想)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思乡情)

赏析:

“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

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练习: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此诗的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为后人所称道。

5.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6.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生动传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春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早春美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流连忘返)

(主题:

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赞美西湖美好的春色)

赏析:

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练习:

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动词,勾画和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2、绿杨茵里的白沙堤到底怎样可爱,诗人并没有明写,你认为这种写法如何?

                                                                                   

3、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4你知道的写此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句。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第一层:

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渲染悲凉气氛。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主题:

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

开头三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

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比较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练习:

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4、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

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5、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表达的是( 豪放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怀 ),而马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

在表达方式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④、默写表现思乡之情的名句三句。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远望之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之景)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之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名句,议论)

(哲理:

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境界。

赏析:

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

颔联:

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

尾联:

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练习: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5、《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恨别之情移于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对偶,忧国思乡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题: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

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赏析:

“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

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

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

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练习: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示例: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稀疏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4、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都城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

5、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主题:

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达到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赏析:

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

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练习:

1、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

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比喻作者漂泊不定的行踪;而且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乡之愁。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哲理:

只要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中心:

描写山中景物,社日风光,流露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赏析:

首联:

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

颔联:

意境优美而含蓄。

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尾联:

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练习: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

表达政治失意的愤懑及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赏析:

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

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练习: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 低沉悲愤 ),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

颈联,名句:

以“沉舟”、“病树”反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

暗示自然景物的变化。

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

4台湾回归的脚步不以台独份子的破坏而停止,这正如本诗中的所写的:

(             )   

5、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叙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

(主题:

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赏析:

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

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

②孙刘联军失败了。

(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练习: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人生历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忧国伤怀)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难忘经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宁死不屈)

(主题:

表现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其视死如归的大义达勇。

赏析:

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

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

尾联:

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

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练习: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

  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D)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颔联)

3、“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请写出能够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不少于两点)。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5、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句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大力称道?

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

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题:

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和弟弟的别离,中秋对月,抑郁惆怅。

但他没有陷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写法:

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叙,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练习: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古难全

2、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月光的移动,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

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

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

3、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4、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

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如李白的《静夜思》。

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