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795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孟子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孟子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孟子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孟子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开题报告.docx

《孟子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开题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子开题报告.docx

孟子开题报告

孟子开题报告

篇一:

开题报告

(1)

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

开题报告

选题背景:

“世界”是“在相互交往中被经验并且作为一种无限开放的任务不断地交付给我们”的。

(伽达默尔)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

?

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可以说,它在生活世界交际中,心灵的敞开度大了,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也高了。

当前,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来说,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更是存在很多的困难。

年级越高学生越不愿意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愿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口语交际课上表现尤为突出。

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独门独户,在上学前能交流的同龄人比较少,大多数的孩子宁愿每天盯着电视和电脑,也不愿与他人交流。

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

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应当根据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言语知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构建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另一方面就是由于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口语交际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时段都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而在多次的课堂调查中,发现教师们对此课程的大多处于敷衍一下的状态,根本不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较严重,不知如何去上口语交际课,或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上较为随意,从而不能真正把此课程的学习与发展认认真真落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失去兴趣。

而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在口语交际中,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精髓就是要求教师将学习与探究、学习与情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教材是教学内容外在的物质载体,教学内容则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凭借,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知识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活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每一个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言语的意图,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同时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于生活,这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标。

诸如上述种种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们就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

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不容忽视,刻不容缓的。

选题研究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

“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

2、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只有差别,没有差生”孩子们都是聪明无邪的,但其生活环境让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展示,个性得不到张扬。

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话未出口脸先红,声音小;说不清、说不完整一句通顺流利的话;即使能表达但也不自信,还有口语和书面语、方言和普通话混为一谈。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感觉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迫在眉睫。

3、学科及课改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的本质内涵,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出发点。

主要研究内容: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正确处理口语交际课中的师生关系

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教学建议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参考。

2.儿童心理学和语言学。

儿童身心有自身的特点,其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注意、感知、理解、记忆和思维,语言是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

论题的研究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用科学理论指导,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理论。

2.系统性原则。

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训练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分层训练与整合训练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特点,设计口

3.开放性原则。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广泛涉及多方面知识,丰富学

生的头脑。

并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4.发展性原则。

确立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不要停留在随知

识传授自然而然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传统认识水平,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语语交际训练序列,遵循规律,科学训练。

文口

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身潜能充分发挥。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1.论文设计:

根据社会和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有关小学生口语

交际教学方法的研究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和进度,对课题有一个总

体宏观的设计蓝图。

2.论文实施:

运用论文研究、行动实践、调查研究及经验总结

等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

探究如何在课堂中如何有

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论文完成: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先

进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以便于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拟采用的研究步骤:

一、分析目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

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学生的内部原因

2)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

三、找到适合的教学策略

四、总结

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将行之有效的对策付诸行动。

预期结果:

1、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重视口语交际

2、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可行性分析:

目前已经完成重要的研究宣传工作,并进行一定量的文献资料理论学习,已和相关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一起进行过程的参与。

并且自己也在一年级担任语文老师,这将为这次的研究提供很多的教学实例分析。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论文及有关理论进行研究。

2.行动实践法:

在日常教学中,把所形成的在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案投入实践,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

论文提纲:

[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提出“口语交际”一词,它是“听说、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

求学生在语言的发展中,具有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针对大纲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根据语文教材,加强交际训练;培养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创设机会,让孩子乐于说。

本文将从创设交际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口语交际课中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说,也要让老师学会教。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听说能力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养。

那么,如何能更好的让学生学会口语交际呢?

1.创设交际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

3.正确处理口语交际课中的师生关系

得出的分析结论: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

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单元着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目录:

1.姚满意《诱“情”,顺“序”,得“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

策略初探》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论文的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至20XX4年12月)选题,查阅资料理

论学习确定论文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2月)撰写论文开题报告,设

计论文提纲,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着手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3.后期总结(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研

究报告。

篇二:

开题报告

杨昌济哲学思想研究

一、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杨昌济的研究在教育思想方面表现在,詹小平的《杨昌济及其教育思想述评》,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XX年第二期:

孙海林的《论杨昌济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XX年第四期;熊吕茂的《论杨昌济的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XX年第四期:

张聪的《身体危机下的教育启蒙—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与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生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XX年第四期。

在体育思想方面,有吴庆华的《杨昌济体育教育思想述评》,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三期;王俊奇的《杨昌济体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体育函授1994年第一期;在伦理思想方面,有周年洋的《融合中西伦理思想的一次尝试—试述杨昌济“有公共心之个人主义”伦理观》,道德与文明1994年第四期;公页的《简论杨昌济的伦理思想》,湖南师院学报1979年5月;崔雪茹的《杨昌济家庭伦理思想述评》,船山学刊20XX年第三期;魏长龙的《论杨昌济的生活伦理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前沿20XX年第三期;硕士论文有魏长龙的《杨昌济伦理思想探论》,湖南师范大学20XX年;在哲学思想方面,有李灿珍的《毛泽东对杨昌济知行观的继承、超越和〈实践论〉的发表》,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S1期。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外对于杨昌济的哲学思想研究的很少,对他的伦理思想和教育学思想研究的比较多,对于青年毛泽东成长和进步以及与他的老师杨昌济的关系也有一些研究。

对于杨昌济的哲学思想的介绍也不够全面和深刻,并没有体现出杨昌济哲学思想的全貌及对其的反思。

二、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研究杨昌济的哲学思想,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现今对于杨昌济的哲学思想研究甚少。

希望我系统地整理其哲学思想并加以分析,将其哲学理论昭之后学,启发来者。

二是我专

业知识的基础不太扎实。

方红娇结合了我的实际情况,选了一个近代人物——杨昌济,让我依据人物的哲学思想来写论文。

在20XX年下半年,方红娇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搜集和整理一些关于湖湘学案人物的资料,其中就有杨昌济,由此我对其理学和功利学的哲学思想很有兴趣。

三是由于他和毛泽东的特殊师生关系,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代青年人,使他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追求个性品质的完善,树立了变革社会的伟大政治理想,并且一以贯之地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中国的伟大变革。

研究杨昌济的哲学思想可以了解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轨迹。

对于杨昌济伦理思想的研究就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促进了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初期的中国早期哲学思想。

同时也促进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社会道德力的整体提升。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

一是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杨昌济的哲学思想,分别从他的世界观、认识观和方法论上进行了说明;二是探讨了杨昌济的“致知力行”效果的衡量标准——“经世致用”。

四、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杨昌济的哲学思想渊源。

第二部分——杨昌济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这部分包括了杨昌济的世界观、认识论以及方法论的的主要内容、逻辑体系,以及与先辈们的哲学思想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够对杨昌济的哲学思想有整体、全面、系统的把握。

第三部分——杨昌济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

分析了杨昌济的哲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第四部分——结语。

每部分的内容大概如下:

第一章、杨昌济哲学思想渊源

1.1时代背景

杨昌济诞生于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时期,也是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后七年时期。

这时清朝统治集团对内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对外则加紧与外国侵略势力妥协和勾结,中外统治者之间,出现了一个“和好”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钳制,统治者大肆鼓吹尊孔读经。

因此,使清代中叶一度衰微了的宋明理学又重新抬头了。

曾国藩便是宋明理学的继承者和复兴者。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人民为了挽救国家名族存亡,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爆发了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进步知识分子不惜艰难困苦,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

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

国内思潮跌出,学说纷纭,派别林立,中国近代伦理变革呈现出非常艰难又十分复杂的态势。

1.2家学渊源和西学思想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浓厚氛围中,杨昌济七岁“发蒙”,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儒家知识滋养,后来设馆授徒长达十年(1892-1902)之久,一边饱览诗书准备乡试,一边传授儒家学说。

在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潮流中,杨昌济东渡扶桑,先后在日本宏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地学习六年(1903-1909)之久,系统学习了明治维新后日本较为先进的哲学、教育学知识,尤其深受嘉纳治五郎体育思想影响。

而后又赴英国阿伯丁大学学习教育学、哲学和伦理学三年,并前往德国各地游历。

在长达10年的海外留学经历后,杨昌济回国在湖南一师等学校讲授伦理学、修身课等课程,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西方的这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真正做到了学贯古今、博通中外。

因此,从思想源流的层面分析,杨昌济的哲学思想来源于两个层面:

一是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湖湘文化,凝练了杨昌济的

哲学思想;二是在日本、英国长达十年之久的留学经历践履了杨昌济的哲学思想观念,完善并提升了杨昌济的哲学体系。

第二章、杨昌济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从杨昌济的《达化斋日记》和其他哲学著作可以知道,他的世界观的基本倾向,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1.1赞同朱熹的理学

对于宇宙“大本大原”的探讨,杨昌济赞同朱熹的观点。

反对王阳明一派的说法。

朱熹强调“太极”(即理)是万物(即气)的最大的本原,理不能离气而存,气也不能离理而存,有气则有理,理(太极)即寓于万物之中,每一个事物之中都包含有太极(理)。

在《论语类钞》中,他解释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曾经引用过朱熹的一段释文:

“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

自此之外,固无余法,而亦无待于推矣。

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着明之,欲人之易晓也。

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

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

”朱熹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理”或“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体,各种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从“道”这里产生出来的,“道”又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事物之中,并且通过这些事物来表现自己。

对于朱熹的这个观点,杨昌济表示赞同,而且进一步发挥得更加明白:

“宇宙为一全体,有贯通其间之大原则,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悉自此大原则而生。

……夫子言吾道一以贯之,曾子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释之,此乃实践道德上一贯之原则也。

”在杨昌济看来,客观世界存在着一个“大原则”,由它产生出“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至于“忠恕”之类的主观东西,则是人们对这个客观存在着的“大原则”的认识,人们在行动中按照“忠恕”二字办事,就是从道德上“实践”这个“一贯之原则”。

他把“大原

则”当作第一性的东西,作为产生万物的唯一的本体。

这显然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反对唯我论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杨昌济虽然没有直接批评过陆象山、王阳明一派的主观唯心主义,但从他对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巴克莱等人的批判,可以看到他是反对露骨的唯我论的。

他在一九一六年发表的《哲学上各种理论之略述》一文中,曾经明确指出:

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只有人的表象才是唯一实在的东西,认识的对象都是人的主观观念的产物,例如英国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巴克莱就认为一切事物都不过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必然导致“唯我论”。

他说:

“主观的观念论,以为实在者独有表象而已,认识之对象全为主观之所产,如斯则单认自己之存在而已,不得认与我相离有意志有人格他人之存在,从而不能说明我与他人对立眼前之事实。

‘何则?

他人亦与外物等,全为一客观也。

故推寻此见解,要不过为独断之论而已。

巴克列有时认他人及神之存在,菲希特包含自我及非我于其所谓纯我之中,……亦可见纯粹之主观的观念论,终不能成立矣。

”杨昌济批判这种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它“终不能成立”,这是击中要害的。

1.3反对机械唯物论

杨昌济对唯物主义持不赞同的态度。

他在国外留学时接触的主要是机械唯物论。

这种唯物论,不懂得物质具有内在的运动能力,而企图用外力即机械力来说明运动的原因。

因此,他认为:

“此论于哲学上有不成立之地位。

”他说:

“物质的一元论,谓物质为万有之本体,所谓精神者亦由之而成,唯物论属之。

此论于哲学上有不成立之地位。

假令精神之现象由物质而成,照彼等之说,非有多数物质之集合,不能构成事物,然则所以集合之者何耶?

物体之灭,由于物体之散,然则所以使之散者何耶?

”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是机械唯物论者难以自圆其说的。

机械唯物论者为了解释运动,便假定物质的

篇三:

研究生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填写事项

一、填写必须实事求是,字迹要端正、清楚。

二、“硕士学位类别名称”指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职业学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三、本报告的第一至第六部分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字数不少于2000字)。

其余部分由指导教师、开题报告评议小组、教研室(研究室)主任、院长、研究生处填写。

四、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日期规定为进校后第三学期完成。

五、开题报告评议小组由学院统一集中组织,对开题报告通不过者要在1至2个月内补做,重新审核合格后,才允许正式进入课题,否则取消进入论文阶段资格。

六、此表培养单位留存一份。

2

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导

师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及心得等),除在毕业论文中所发表

的以外,本人保证:

未经导师正式同意,五年内不以任何形

式向第三方公开。

研究生(签字)

导师(签字)

年月日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