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132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docx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

高中地理特征问题答题方法

⑴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⑵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⑶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⑷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⑸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⑹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⑺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A.农业区位:

自然因素:

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B.工业区位:

自然因素:

地形、水源等;

经济因素:

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社会因素:

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

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C.城市区位: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河流(湖泊);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D.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

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②市场距离;

③旅游地位置及交通通达性;

④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

⑤稳定的社会环境。

⑻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⑼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②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

③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④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

⑤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⑥市场条件(广阔);

⑦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

⑧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⑽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①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②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

③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

④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⑾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①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

②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境管理;

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④加强绿化;

⑤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⑿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普通)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③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

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⑤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⒀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

(以江南丘陵为例)

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④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⑤改良红壤;

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⒁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

⑤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⑥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⒂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①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②调整了产业结构;

③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④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⑤提高了综合利用。

⒃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①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②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③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④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⑤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

⑥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遗产。

⒄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①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

②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③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④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w.w.w.k.s.5.u.c.o.m

⑤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

⑥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例: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①煤炭储量丰富;

②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

③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w.w.w.k.s.5.u.c.o.m

例:

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①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

②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③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④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

⑤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⒅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①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②分散大城市职能;

③有利于国防安全。

气候的形成

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

→决定热量条件及水汽的运动

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

→直接影响气候水热特征及变化规律

下垫面状况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影响局部气候的差异

人类活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气候产生影响,且影响越来越大

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水汽过饱和)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高压带、高纬风带及冬季风控制地区降水少,…

②地形---迎风坡降水多,…

③洋流---暖流影响地区降水多,…

④局部因素---城区降水多于市郊,气旋区多于反气旋区,近海多

于内陆,…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以“温”定带,分析气温特征

①最冷月平均气温>16℃者-----热带型

终年高温(4种气候)

②最冷月平均气温0--16℃之间者---亚热带或温带海洋型

冬温夏热(3种气候)

③最冷月平均气温<O℃者----温带型

冬寒夏热(2种气候)

④最热月气温>10℃者---亚寒带型

冬寒夏凉(1种气候)

⑤最热月平均气温<10℃者----寒带型

长冬无夏,终年低温(2种气候)

重点区分易混淆的几种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VS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

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不同点:

雨季长短---

5—10月约半年VS6—9约4个月

总降水量多少---

800—1500mmVS1600mm以上

南北半球分布不同---

南北半球都有VS仅在北半球的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分布

形成原因不同---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VS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亚热带季风气候VS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干冷(雨热同期)

都是海陆热力差异的原因形成

不同点:

最冷月均温---

年降水总量---

雨季长短---

分布---

各大洲的气候分布特点

亚洲

1)气候复杂多样

---共9种气候

(少热草、温海)

2)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类型齐全、分布广、独特

3)大陆气候广泛

---陆地广大,深居

内陆,地形封闭

北美洲

1)气候复杂多样

---共9种气候

(少热季、温季)

2)大陆气候广泛

---西东高,中部

低,南北气流畅通

欧洲

1)温带气候优势

---温带地区广大,

无热带地区

2)海洋气候典型

---西风、暖流强烈,

海岸曲折

3)冬雨特征突出

---地中海和西部沿

岸西风影响强烈

澳大利亚

1)热带沙漠居中,

气候半环分布

2)东西差异较大,

缺乏高山气候

非洲

1)高温炎热地区广泛---2/3位于热带

2)气候南北对称分布---赤道横贯中部

3)热草热沙世界第一---高原为主南北连接---北部宽展海岸平直

 

大气环流---气候形成的直接因素

太阳辐射---气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①加强勘探,扩大后备储量;

②节约和合理使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③发展科技,积极寻求替代产品。

荒漠化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③退耕还林、还牧;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

 

南水北调

东线:

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过黄河后可以自流,输水主干线长1150km。

主要供水目标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

东线基本穿越平原地区,且可利用大运河河道。

中线: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北京、天津。

输水总干渠全长1246km,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

中线从丹江口向北地势渐低,且已有丹江口水库。

西线:

从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上筑坝建水库,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补水,重点是补水干流,解放支流。

西线虽然短,但地形最复杂。

西线虽然短,但地形最复杂;

中线从丹江口向北地势渐低,且已有丹江口水库;

东线基本上穿越平原地区,且可利用大运河河道

工程量由大到小依次是西线、中线、东线;

调水量由大到小依次是东线、中线、西线;

水质由优至劣依次是西线、中线、东线;

现有条件由好至差依次是东线、中线、西线。

1.北方冬春季节缺水,最严重的是春季。

因为北方冬春季节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春季蒸发旺盛;长江最适宜调水的是夏秋季节,因为我国降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夏秋两季,河流水量大。

2.通过修建水库、大坝储水,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差异。

3.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大力节约用水。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东北大米因质量………………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世界和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世界和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的补给与径流量的变化

一、世界

莱茵河: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

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

(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

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

其水文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