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449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docx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诗诗韵

推荐作品练习

《国殇》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了解作者和背景(落实“屈原”“楚辞”“国殇”三个知识点)

2.“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

3.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自学案】

【作品介绍】

《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

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何止千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

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精神支柱。

【知人论世】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民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乡土气息,极富表现力《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全文翻译】

  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注音】

被()毂()躐()骖()殪()

霾()絷()枹()怼()

【课堂小练】

1.对下面句子里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

披,穿着

B.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

侵犯

C.援玉枹兮击鸣鼓  援:

拿起

D.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

惩罚

2.以下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

B.《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

C.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D.《国殇》从敌胜我败着笔,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

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训练案】

1.这首诗可以分成几层?

各层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首诗描写战斗场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从诗所描写的内容看,作者所讴歌的是一些失败的将士。

对此,你有何看法?

 

4.分析“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5.讨论并撰写歌颂与哀悼阵亡将士的对联。

 

【拓展阅读】

阅读于右任临终诗《国殇》,体会本篇文章中“国殇“的深沉含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知识链接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斗口于家”),政治家、活动家、“当代草圣”[1],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

他是国民党的元老。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国殇》(又名《望大陆》)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

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

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

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燕歌行》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自学案】

1、作家与作品

  1.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

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此外,著名的边塞诗人还有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名篇分别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行》《出塞》。

  2. 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在盛唐诗歌中,除山水、田园等传统题材外,边塞诗更能集中体现盛唐诗歌的特色。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

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这时期他们创作数量的丰富,更是由于它描写了边疆的风情,表现征戍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

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

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

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

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当文人们看到浩浩荡荡开赴边塞的大军,不时获悉从塞外传来的捷报,怎不会受到鼓舞?

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创作欲望?

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接受战争的洗礼,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

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

  3.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

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种:

  

(1) 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2) 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陆游)

  (3) 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

  (4) 描写边塞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二、自学练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燕歌  旌旆  逶迤     功勋  碣石    塞草腓    玉箸     蓟北

三、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

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

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4、翻译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男子本来就看重横刀骑马天下行,天子赏识非常时赫赫英雄显本色。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训练案】

一.朗读诗文,划分诗节: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八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八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通过关键词分析赏读诗文: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

请你概括。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什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学习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自学案】

 一、简介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二、背景简介

    这是首抒情诗。

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

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三、 翻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训练案】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

(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

 

5、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的第二联作具体分析。

 

【拓展案】

1、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2、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苏轼《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菩萨蛮》

温庭筠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自学案】

一、知人论世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貌丑而有才《旧唐书》记载,温庭筠貌丑、不修边幅,但自动好学,苦心砚席,才思敏捷,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有才却不第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温庭筠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唐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不第成鼻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

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温庭筠,诗清婉精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与韦庄并称“温韦”。

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花间词派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温庭筠词的风格主要是绮靡、细密,在表现手法上多罗列景物、精心雕镂。

其次,比较注重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绝少表现作者主观感情。

韦庄的词,首先用民歌传统中的白描手法,以明白吐露见长,以简劲清淡取胜,开启了文人词以白描手法直抒其情的道路;再者,与华美秾丽、缺乏个性、注重客观的温词相比,韦词开始具有作家主观情性,体现出文人词的发展。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词牌解读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mán),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jì),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

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词牌句式:

7755,5555。

三、翻译

美人头发重重叠叠中的金背小梳在日光的照射下闪烁不定,像乌云一般的头发飘拂着雪白的脸庞,娇慵起身画细长弯曲的眉毛,缓缓摆弄着妆容,拿前后两面镜子照看头上的饰花,花与容颜交互辉映在镜子里。

将画好的新贴绣在短袄上,图案是成双成对难以分离的金鹧鸪。

【训练案】

一、这首词是以什么为描写内容的?

 

二、赏析“度”字的妙处。

 

三、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四、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五、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六、张惠言《词选》卷一:

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你同意吗?

说说理由。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懂得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体会本篇的特色。

 

 2、理解本篇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3、体会这一历来被传诵的元曲名篇的“新奇”之所在。

【自学案】

1、作者简介                      

    《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曲名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

睢景臣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他的出生年月也不清楚,根据一些材料推定他大约是生活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

据钟嗣成《录鬼簿》说:

 景臣大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相识,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

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压倒各家的作品。

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记》等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

 

   《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

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

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

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二、背景简介

    刘邦本是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一名小小的亭长。

他的父兄都是自己耕田,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

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占据沛县,响应起义军。

后来他的势力逐渐强大,打破了秦的京城。

在他与项羽争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的战争中,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皇帝,历史上称为太祖高皇帝,或者简称汉高祖。

三、元曲简介

    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 (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 。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

 

    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

 

    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

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

(小令有一种特殊形式“带过曲”,课文未选。

)如《潼关怀古》的曲牌是“山坡羊”,作者是张养浩。

 

    套数(套曲、散套)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相联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整套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是曲子互相联缀而成。

 2、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在结束处有一尾声。

 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

(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

 

    五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调:

 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高祖还乡》属“般涉调”,“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曲题。

 

四、课文翻译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

“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

”这些差使真不寻常,一边要交纳草料,一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都必须执行。

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

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带着新洗过的头巾,穿着新糨过的绸衫,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

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

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

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

有在月形环中画白兔;有红圈中画鸟;有画着一只鸡学跳舞的;有画着长着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

马镫明晃晃的,扇子铺了一层雪白的鹅毛。

还有那几个穿着奇怪的人,手里拿着一些罕见的器仗,穿著些奇怪的衣服。

辕条套的全是马,套顶上没有驴。

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

车前站着八个架前侍卫,车后的是随从。

还有几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

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但他没有看在眼里。

见乡亲们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