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docx
《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
(主报告)
第一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
第一节地域范围确定基本原则与主要指标
一、行政界线的完整性
本研究以保持县域界线的完整为原则,一是由于县级单位长期以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县域单元的数量、国土面积、经济实力和管理手段比较适中;二是依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三是社会经济数据大多都是以县为单位统计,这是区域研究分析的基础。
二、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
保持流域整体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的理想模式,但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全部国土面积的97.2%,如此大的国土面积作为一个经济区建设,显然不够现实,为此,本研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把直接流入湖区的近湖区水系流域全部包括,而远湖区的水系(五大河流)作为重要的水资源输入点,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口作为水资源输出点(位于湖口县和九江县交界处)。
通过调研,近湖区的水系有徐埠港、土塘水等十大河流,涉及鄱阳、彭泽等15县(市、区),这15个县(市、区)应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内。
三、区域经济协作的统筹性及县域经济之间的依存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有分工,更有协作,应是高度统筹的一个经济体,这种统筹主要表现为县域经济的依存关系。
研究运用“区域经济联系量”分析县域间经济联系隶属度,既可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
四、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系统性
“人—地—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纽带,土地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水则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命脉,而人类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区域人类因素集中反映在人口聚集程度和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布局二个方面,人口聚集程度反映着人力资源的数量,影响着产业布局;而城乡居民的分布,反映着经济产业的分布,也反映着对生态环境的干预程度或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
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完整性
作为一个经济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正是这些交通基础设施把区域内各地的经济产业连接在一起,从而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区域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是否形成是一个网络,也是衡量区域经济能否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指标。
在以上五个基本原则下,研究重点对水系与地形地貌、县域经济基础与经济特征、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人口分布等四个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
第二节研究主要结论
一、研究区的确定
从生态角度看,滨湖地区和直接流入湖区的水系流域涉及的县(市、区)理所当然属于区域范围,这包括南昌市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九江市区(庐山区、浔阳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九江县、湖口县、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彭泽县、东乡县、丰城市、樟树市和瑞昌市等23个县(市、区)(图2)。
为了便于方案的调整,采用先扩大研究范围再科学精选的原则,在上述23个县(市、区)基础上,考虑周边县(市、区)经济发展基础,以县(市、区)为单位往外围进行了相应地扩大,增加了景德镇市区(昌江区、珠山区)、鹰潭市区(月湖区)、新余市区(渝水区)、抚州市区(临川区)及万年县、安义县、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余江县、浮梁县、奉新县、武宁县、靖安县,共38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区域(图1)。
图1:
研究区域基础地理信息
二、城镇空间联系隶属度分析
以南昌市区为中心,测算其余31城镇和南昌市区的绝对经济联系量,分析31个城镇相对于南昌市区的经济联系隶属度。
结果表明星子、浮梁、湖口和彭泽四县与区域中心经济空间联系隶属度最低,但由于星子、彭泽、湖口是区域生态联系的组成部分,故只有浮梁县在可剔除之列。
三、人口经济指标的离散程度分析
(1)总人口离散程度分析:
38个市县区平均人口是60.97万人,离散程度较大的分别是安义县、浮梁县、星子县、德安县、靖安县(如下图)。
(2)人口密度离散程度分析:
38个市县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是0.04万人/Km2,如下图所示,离散程度较大的县是:
浮梁县、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贵溪市、奉新县、靖安县。
(3)GDP总量离散程度分析:
研究区的平均GDP为83.86亿元,剔除南昌市区、景德镇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和鹰潭市区后,剩余的27个区市县的平均GDP为48.35亿元,根据如下图所示,离散程度较大的是浮梁县、九江县、武宁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贵溪市、靖安县、万年县。
所以,综合总人口、人口密度和GDP总量三个因素,与研究区域关联度较差的县有浮梁县(频度3次)、靖安县(频度3次)、武宁县(频度2次)、星子县(频度2次)、德安县(频度2次),由于星子县和德安县属鄱阳湖滨湖区,不宜剔除,浮梁县、靖安县、武宁县则在剔除之列。
四、推荐方案的形成
综合城镇体系及空间联系度、人口经济离散程度等内容分析,除了浮梁、武宁、靖安三县与区域整体的紧密度较低,可剔除外,其余35个县(市、区)均应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之内,即形成推荐方案:
南昌市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九江市区(庐山区、浔阳区)、景德镇市区(昌江区、珠山区)、鹰潭市区(月湖区)、新余市区(渝水区)、抚州市区(临川区)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瑞昌市、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贵溪市、余江县,共35个县(市、区)。
图2为推荐方案(为便于与其它方案比较,称为方案一)基础地理信息图。
图2:
推荐方案基础地理信息图
五、多方案比较
为了进一步论证区域范围的科学性,把推荐方案与目前学术界提出的二个代表性方案进行比较,其中方案二是《关于界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范围的几点意见》提出的范围(附图1);方案三是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的省部共建项目“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确定的研究范围(附图2)。
三个方案在范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包含了相同的32个县(市、区),因此,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在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上高度一致,只是在极个别县(市、区)是存在一点争议:
方案二与方案一比较,多了浮梁县,少了奉新县、新余市区(渝水区)和抚州市区(临川区);方案三与方案一比较,只是少了新余市区(渝水区)。
1、三个方案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整体比较
三个方案的社会经济指标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人口规模、城镇水平、工业化程度,还是人均GDP、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速度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基础更加牢固。
所以方案一要优于方案二和方案三。
表1:
各方案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情况
指标
年末总
人口
非农业
人口
GDP(当
年价格)
第一产
业增加值
第二产
业增加值
第三产
业增加值
人均
GDP
主导产
业产值
主导产
业占GDP
比重
单位
万人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元
亿元
%
方案一
合计
1873.06
594.25
2621.54
288.71
1385.68
947.14
12007
1054.16
40.2%
产业结构
11.0%
52.9%
36.1%
占全省比重
43.2%
51.2%
56.1%
36.7%
59.7%
60.6%
111.6%
方案二
合计
1683.06
527.26
2332.46
255.72
1222.46
854.27
11637
924.36
39.6%
产业结构
11.0%
52.4%
36.6%
占全省比重
38.8%
45.4%
49.9%
32.5%
52.7%
54.6%
108.1%
方案三
合计
1792
562.4
2440.5
272.8
1277.7
889.9
11639
963.47
39.5%
产业结构
11.2%
52.4%
36.5%
占全省比重
41.3%
48.5%
52.3%
34.7%
55.1%
56.9%
108.1%
2、三个方案交通密度与连通度比较
三个方案的区域交通密度和连通度见表2,方案一的线网面积密度是53.03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人口线网密度15.1公里/万人,公路网连通度为226.8,铁路面积线网密度为2.4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人口线网密度0.7公里/万人,铁路路网连通度10.2,虽然有些指标要低于方案二和方案三,但从总体上看,方案一要优于方案二和方案三。
表2:
三个方案的区域交通密度和连通度情况表
指标
单位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境内公路里程
公里
19280
20641
20986
境内铁路里程
公里
868
954
868
总人口
万人
1275
1337
1341
区域面积(A)
百平方公里
363.6
407.6
395.4
节点数(N)
个
20
22
22
公路面积线网密度
公里/百平方公里
53.03
50.65
53.07
公路人口线网密度
公里/万人
15.1
15.4
15.7
A*N
7272
8966
8699
sqrt(AN)
85
95
93
公路网连通度
226.8
217.3
225.7
铁路面积线网密度
公里/百平方公里
2.4
2.3
2.2
铁路人口线网密度
公里/万人
0.7
0.7
0.6
铁路路网连通度
10.2
10.0
9.3
3、三个方案的经济辐射力比较
三个方案的经济辐射力或辐射半径(见表3)。
从表中可以得到,“方案一”的辐射力最强,“方案三”的辐射力次弱,“方案二”的辐射最弱。
表3:
三个方案的经济辐射力的比较排名
指标
单位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土地面积
及其排位
平方公里
45,228.0
[2]
42,530
[3]
46,309.6
[1]
总人口
及其排位
万人
1,873.1
[2]
1,683.1
[3]
1,930.6
[1]
城镇人口
及其排位
万人
594.6
[2]
527.3
[3]
609
[1]
生产总值
及其排位
亿元
2,621.54
[1]
2,332.5
[3]
2,571
[2]
经济密度
及其排位
万/KM2
579.6
[1]
548.4
[3]
555.2
[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排位
亿元
1,244.49
[2]
874.27
[3]
1,268.11
[1]
财政收入
及其排位
亿元
139.5
[1]
126.0
[3]
132.3
[2]
第二产业产值
亿元
1,360
[1]
1,223
[3]
1,333
[2]
第二产业产值
比重及排位
51.9%
[2]
52.4%
[1]
51.8%
[3]
实际利用外资
及其排位
万美元
179,879
[1]
163,862
[3]
172,596
[2]
城市化率(%)
及其排位
%
0.317
[1]
0.313
[3]
0.316
[2]
辐射力综合排名
1
3
2
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域范围最终确定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最后确定方案一为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地域范围(图3、4):
区域总人口4339.13万人,占全省的43.2%,非农业人口1160.7万人,占全省的51.2%;2006年生产总值4670.53亿元占全省的56.1%,第一产业增加值786.14亿元,占全省的36.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320.74亿元,占全省的59.7%,第三产业增加值1563.65亿元,占全省的60.6%,而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到111.6%。
,主导产业占GDP比重40.2%。
图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遥感平面图
图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遥感立体图
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中部地区其它试验区的地位比较
在中部地区已有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经济区、皖江经济区,除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实力有明确差距外,与其他3个经济区并不差上下。
尤其是在各自省里地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一些指标上的优势更为突出(如下表所示)。
数据说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高校学生数在本省中的地位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经济密度、进出口、城市化率处于中间水平。
2005年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占各自省的比重(%)
主要指标/区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长株潭经济区
皖江经济区
土地面积
21
13
47
人口
27
19
36
生产总值
43
37
44
经济密度万/KM2)
500
878
365
人均GDP
1.57
1.8
1.17
固定资产投资
38
48
45
财政收入
46
33
41
第二产业
48
41
49
进出口总额
51
68
45
实际利用外资
55
46
43
高校在校学生
76
73
城市化率(%)
42.9
48.1
28.5
第二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区划
第一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研究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水土侵蚀、水资源和水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酸雨敏感性、水环境敏感性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土壤侵蚀敏感性,选取了降水冲蚀力、土壤质地、坡度和植被类型作为评价因子;酸雨敏感性选取基岩类型、土壤类型、植被及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水分盈余量等因子;水环境敏感性,选取径流深、水功能区划类型、工业点污染程度、农业面污染程度、血吸虫分布等因子。
在GIS技术空间叠加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度敏感等5个等级(图5)。
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不敏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80.41%,显示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生态优势;轻度敏感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6.84%,散布于各个县市区,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九江市区、进贤县、丰城市;中度敏感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22%,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星子县、进贤县、瑞昌市、鹰潭市、高安市、抚州市区;高度敏感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4.60%,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安义县、进贤县;极度敏感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0.94%,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九江市区、永修县、瑞昌市、贵溪市、丰城市、抚州市区。
不同区域敏感性的主导因素也不同,滨湖区主要是水环境问题,而鄱阳湖县市主要是土壤和水土流失问题,城市区域与水环境和酸雨有一定联系。
图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
第二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一、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属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但四季分配严重不均,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至关重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建有约23381Km2的生态功能试点保护区和623.24Km2森林公园,这些区域均属于水源涵养功能重要区域。
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
研究表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土保持功能相对不重要(水域等)、一般地区、比较重要、中等重要和极重要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80.41%、6.84%、7.22%、4.60%和0.94%。
三、防洪蓄洪功能重要性
分别位于余干县、鄱阳县、南昌县、新建县的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为国家蓄滞洪区,总集水面积794.63Km2,蓄洪面积549.55Km2,有效蓄洪容积26.24亿m3。
还有貊皮岭分洪道、泉港分洪区、清丰山溪滞洪区、箭江口分洪工程等蓄滞洪工程。
依重要性划分,则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4处国家蓄滞洪区功能极度重要,约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2.2%;其它分洪和蓄洪区、“双退”区域功能中等重要,占研究区域面积的8.8%;“单退”区域功能轻度重要,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0.6%;其它区域为一般区域。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生长着许多种类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湿地高等植物,是动物特别是一些鸟类和鱼类的乐土。
区域内先后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0处,面积达2091.59Km2,部分县市也建立了自己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余干县康山自然保护区等共计42处,县级保护区累计面积超过1683.62Km2。
五、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功能
区域内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9处,面积为11196.70Km2,约占总面积25%。
涉及到的县市包括:
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南昌市、星子县、彭泽县、东乡县等。
另外,区域内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人文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这些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是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得天独厚资源优势,表现出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第三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一、土地(耕地)承载力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县人年均粮食消费和耕地承载盈亏率情况分析,划分为3种耕地承载力类型:
(1)强压力区:
南昌市、景德镇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抚州市、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湖口县等12市县,2006年的人年均粮食消费低于400kg,人年均粮食消费上低于温饱型消费标准,耕地超载率高于18%;
(2)中压力区:
乐平市、安义县、鄱阳县、永修县、都昌县、万年县、进贤县等7县市,2006年的人年均粮食消费低于550kg,人年均粮食消费上属于温饱型和小康型消费标准,耕地盈余率低于30%;
(3)微压力区:
贵溪市、余江县、东乡县、余干县、丰城市、高安市、奉新县、南昌县、新建县、樟树市等10县市,2006年的人年均粮食消费都高于550kg,人年均粮食消费上属于富裕型消费标准,耕地盈余率高于40%。
二、水资源承载力
2006年,区域内人均水资源量为3287.55m3/年,其中抚州市最多,人均水资源量为5805.11m3/年,南昌市最少,人均水资源量为1431.11m3/年;人均用水量为527.48m3/年,其中鹰潭市最多,人均用水量为903.22m3/年,上饶市最少,人均用水量为367.25m3/年;万元GDP用水量为433.78m3/万元,其中宜春市最多,万元GDP用水量为733.19m3/万元,南昌市最少,万元GDP用水量为234.06m3/万元。
综合各种因素,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为富裕区、一般区、敏感区、超载区(如图6)。
图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评价
三、生态环境承载力
运用目前国际通用的生态足迹方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除了德安县、永修县、奉新县、贵溪市和彭泽县等5个县市存在人均生态盈余之外,其他各县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人均生态赤字。
依据各县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情况,将区域划分为生态环境承载力盈余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持平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敏感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赤字区(图7)。
图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评价
第四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开发密度分析
运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人均GDP、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密度四个指标,构建区域开发密度模型,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密度现状(表4、图8)
表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现有开发密度情况
区域
现有开发密度
排名
南昌市区
3.377
1
景德镇市区
1.930
3
九江市区
2.303
2
新余市区
0.683
5
鹰潭市区
0.972
4
抚州市区
-0.193
11
南昌县
0.117
7
新建县
-0.376
18
安义县
-0.193
11
进贤县
-0.272
13
乐平市
-0.324
16
九江县
-0.516
22
永修县
-0.390
19
德安县
-0.005
8
星子县
-0.666
25
都昌县
-0.901
27
湖口县
-0.470
21
彭泽县
-0.812
26
瑞昌市
-0.273
14
余江县
-0.628
24
贵溪市
0.373
6
奉新县
-0.131
10
余干县
-0.928
28
鄱阳县
-1.011
29
万年县
-0.544
23
丰城市
-0.309
15
樟树市
-0.053
9
高安市
-0.435
20
东乡县
-0.324
16
图8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开发密度空间分布评价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选取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税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利6个评价指标,构建区域发展潜力量化模型,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潜力值(表5,图9)。
表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潜力值
区域
发展潜力值
排名
南昌市区
4.669
1
景德镇市区
0.459
5
九江市区
1.076
2
新余市区
0.741
4
鹰潭市区
-0.301
13
抚州市区
-0.112
9
南昌县
0.403
6
新建县
-0.030
8
安义县
-0.407
19
进贤县
-0.119
10
乐平市
-0.200
12
九江县
-0.503
25
永修县
-0.356
16
德安县
-0.406
18
星子县
-0.543
27
都昌县
-0.554
28
湖口县
-0.500
24
彭泽县
-0.515
26
瑞昌市
-0.382
17
余江县
-0.560
29
贵溪市
0.780
3
奉新县
-0.316
14
余干县
-0.440
21
鄱阳县
-0.485
22
万年县
-0.488
23
丰城市
-0.004
7
樟树市
-0.163
11
高安市
-0.333
15
东乡县
-0.408
20
图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发展潜力空间分布评价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分析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
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联系,创造有利于生态经济区各类支柱产业发展的物质、政策、空间环境平台。
实现生产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促进支柱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高支柱产业空间的集约化程度和综合效益。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发展区域,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实现支柱产业空间相互契合的联动效应。
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在现有的基础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力争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四大“中心”,即:
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江南著名的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