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9549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 名词解释电子教案.docx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名词解释电子教案

 

中医内科博士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中医诊断学

1.假神:

指病重的患者,突然出现某些症状暂时“好转”的现象,为临终前的预兆。

2.常色:

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

3.病色: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出现的面部异常色泽。

4.主色:

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于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

5.客色:

受各种非疾病因素的影响,面部发生的色泽变化。

6.善色:

五色暴露,但明亮润泽,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

7.恶色:

五色暴露,且晦暗枯槁,主脏腑精气衰败,胃气不能上荣于头面。

8.瘿瘤:

颈前结喉处有肿块突起,随吞咽上下移动,主肝郁气滞痰凝,或地方水土失调。

9.瘰疬:

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主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痰;或外感风火时毒,夹痰结于颈部。

10.斑疹:

斑:

色深红或青紫,多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扶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有阴阳之分。

疹:

色红,点小如粟米,高出皮肤,扶之碍手,压之褪色。

11.痈:

红肿高大,跟盘紧束,灼热疼痛,易于成脓,属于阳证,湿热火毒蕴结,气血瘀滞。

12.射关透甲:

小儿食指脉络直达指端,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

13.染苔:

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使舌苔着色。

14.腻苔: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紧贴舌面,刮之难去。

主湿浊、痰饮、食积。

属于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15镜面舌:

舌苔剥落殆尽,舌面光滑如镜,主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亏虚。

16.四诊:

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四种基本方法:

望闻问切。

17.辨证论治:

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疾病当前阶段的病理本性,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18.辨病:

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19.病历:

是临床关于病人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又称作病案。

20.四诊合参:

医生临证时,必须四诊并重,诸法参用,广泛收集病情资料,并综合分析判断。

21.病证结合:

进行疾病诊断时,将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全面认识疾病的病理本质。

22.以常达变:

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为正常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23.主诉:

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24.现病史:

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诊治的经过。

25.恶寒:

病人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缓解。

26.畏寒:

患者感到寒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

27.潮热:

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

28.壮热:

高热(体温39℃)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29.自汗:

日间经常汗出不止,动则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证或阳虚证。

30.盗汗:

睡眠时汗出,醒后汉止的症状。

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31.战汗:

病人先全是恶寒战栗,随后大汗出的症状。

战汗是邪正剧烈交争,病变发展变化的转折点。

32.绝汗:

病情危重的情况下,突然大汗不止的症状。

33.心悸:

患者经常自觉心跳不安的症状,多是心神失藏或心脏病的反映。

34.失眠:

患者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难以再睡,或睡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的症状,常伴有多梦。

又称不寐、不得眠。

35.除中:

久病重病患者,本无食欲或多日不食,而突然欲食或暴食,是中气衰败,脾胃之气将绝的危象,属于假神的表现之一。

36.泄泻/便秘:

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水样便,若仅大便溏薄不成形,称为便溏。

便秘:

大便秘结不通,排除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时间延长,或欲便而艰涩不畅,也称大便难。

37.完谷不化:

粪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多见于脾胃虚寒或肾阳虚衰所致的泄泻。

38.里急后重:

腹部疼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的症状。

39.癃闭: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成癃闭。

40.闭经: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后,又停经3个月以上者。

41.痛经:

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者。

42.崩漏:

指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止。

一般势急、经血量多者成为崩中,势缓、经血量少者,称为漏下。

43.寸口诊法:

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44.举按寻:

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辨别脉象的指法。

45.三部九候:

浮中沉三候,为诊脉时所用指力的轻中重不同,寸关尺三部,每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此乃寸口脉三部九候。

46.微脉:

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47.相兼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复合构成的脉象,也称复合脉。

48.真脏脉:

疾病后期出现的无胃、神、根的脉象,是脏腑之气衰竭,胃气衰败的征象。

49.总按/单按:

三指平布,同时用力诊脉,从总体上辨别脉象的特征

50.单按:

单用一指诊察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的特征。

51.八纲辩证:

医生运用八纲对四诊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属性的辩证方法。

52.表证:

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犯人体、正气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轻浅之证。

53.虚证:

人体正气亏虚(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为基本病理所导致的各种虚弱之证。

54.实证:

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产生的以邪气盛为主的证。

55.亡阳证:

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亡脱所表现的急危重症。

56.亡阴证:

体内阴液严重损耗而欲枯竭所表现的危急种证。

57.真寒假热:

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热表现的危重证。

58.真热假寒:

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表现的危重证。

59.气虚证:

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气化、温煦、固摄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

60.气陷证:

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之气下陷所表现的虚证,多指中气或脾气下陷。

61.气不固证:

气虚对精血津液的固摄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虚证。

62.气滞证:

人体某一局部或脏腑经络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里实证。

63.血瘀证:

脉管内血行迟滞而瘀阻,或血溢脉外而停蓄体内所引起的证。

64.血热证:

火热内炽,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所表现的实热证。

65.气随血脱证:

大量出血,导致元气随血外脱所产生的危重证。

66.津液亏虚证:

体内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官窍失于滋养所表现的干燥证。

67.津液内停证:

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导致津液停聚体内,产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所表现的证。

68.肝阳上亢证:

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

69.肝风内动证:

患者出现眩晕欲仆、麻木、抽搐、震颤、蠕动等“动摇”表现为主的证。

70.心脉痹阻证:

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症的证。

71.心阳虚脱证:

心阳虚衰,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

72.脾不统血证:

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学溢脉外所表现的出血证。

73.肾精不足证:

肾精不足,脑骨髓失充,以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机能低下及早衰表现的虚证。

74.肾气不固证:

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气不固证。

75.肾虚水泛证:

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水湿泛滥所表现的虚实夹杂证。

76.心肾不交证:

心肾水火既济失调,心肾阴虚火旺所表现的虚热证。

77.肝胃不和证:

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里实证。

78.肝郁脾虚证:

肝失疏泄,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所表现的气滞湿阻证。

79.传经:

病邪从外侵入向里传变,由一经证候转变为另一经证候。

包括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

80.直中:

伤寒病初起不从阳经传入,直接侵袭阴经而呈现三阴证候。

81.合病:

指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82.并病:

指伤寒病一经证候未罢,又见他经证候,两经证候合并出现。

83.卫气证:

温热之邪侵袭肌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表热证。

84.气分证:

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

85.营分证:

温热病邪内陷,劫浊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

86.血分证:

温热病邪深入血分,热盛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

87.谵语: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热扰心神之实证,热病极期,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

88.郑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提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见于久病病重后期。

89.喘: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90.哮:

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91.少气:

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吸,言语无力症状。

92.呃逆:

喉咙发出的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俗称“打呃”

93.嗳气:

胃中气体上出咽喉发出沉长而缓的声音,俗称“打饱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