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440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docx

国际贸易期末复习材料

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DegreeofDependenceuponForeignTrade),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大;反之,经济落后,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小。

对外贸易依存度既反映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或国民经济对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又反映一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该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表明一国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将普遍提高。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或交换比价。

可分为净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和双向因素贸易条件。

净贸易条件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双向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的主要观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是:

(1)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

(2)分工可以省去工人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免除因转换工序或工作的损失;

(3)分工可以使工人专门从事某项操作而容易改进工具,从而使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才能做的工作。

2.一国生产某商品的成本比别的国家绝对低,而具有绝对利益优势时,该商品就可出口;反之就要进口。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秉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因为它们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成本绝对低,在对外贸易方面比其他国家处于优势地位。

各国生产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将会使它们的土地、劳动和资本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为后人分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理论在18世纪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残余的斗争中具有进步意义。

他关于各国间和平友好关系是发展国际分工的基本条件的见解,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他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由人类本性所产生的看法是错误的。

◆比较成本说

比较优势,是指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

这就是说,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其资源要素生产那种具有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则应集中其资源要素生产那种劣势相对更小的产品,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然后通过相互间的贸易,两国都能得到更多的贸易利益。

评价(P47):

(1)比较成本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2)比较成本说把国际分工看作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的永恒的范畴。

(3)比较成本说宣扬自由贸易会导致建立一种各国咸蒙其利的国际分工体系。

(4)忽略了动态分析。

(5)一些假设与现实不符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equalizationoffactorprices):

即H-O-S定理。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萨缪尔森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

要素均等化理论认为.在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商品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即自由贸易)可以取代生产要素的移动,从而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差

异在国际间逐渐趋于均等化这是因为,相对于他国而言,当一国的某一要素票赋较为丰裕时该国就会集中使用这一要素来生产和出口产品。

随着对该要素需求的堆加,这一要素会变得相对稀缺,从而引起该要素价格的上涨;相反,那些享赋原先并不丰裕的生产要素,由于国际分五后,对它们的需求减少,稀缺程度因此相对降低,要素价格趋向下跌。

同样他国也会产生这样的情形。

现设一例来说明(P60)

但是,俄林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间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

然而,萨缪尔森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

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这种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

他认为,国际贸易会导致各种要素相对价格的完全均等化,是由于在多种要素相对价格有差异的情况下,贸易仍将持续扩大和发展,而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将减少两国间要素价格的差异,直到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完全均等化为止,这时就意味着两国国内的要素相对价格也完全均等化了。

萨缪尔森还认为,在要素的相对价格均等化、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存在着完全的自由竞争以及两国使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国际贸易将会导致要素绝对价格完全均等化。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将使各国生产要素组合比例更为合理,各国能够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数量,因而各国均可获得贸易利益。

例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业只能粗放经营,通过自由贸易,从地少人多的英国进口其所需的部分制成品,就可把劳动力从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农业;

澳大利亚进口其所需农产品,也可把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

实际上,国的劳动力使用了澳大利亚的土地或澳大利亚的土地使用了英国的劳动力。

自由贸易的结果使两国稀缺性要素供给的短缺程度减缓·同时也使两国丰富要素的供给不如过去那样充足。

因此,两国国内生产使用的要素组合比例更为合理,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生产出比闭关自守状态下更多的产品。

而产品增多表明了各种生产要素实际价格的提高,即两国实际工资、利息、地租等收人增加。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种新产品从其诞生,经过发展到衰退,乃至被替代。

这一过程称为该产品的生命周期。

(一)新产品导入期

新产品一般由最发达国家的少数企业研制和开发,在国内投入生产和销售,因为国内拥有开发新产品的技术条件和吸纳新产品的国内市场。

这时的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型。

在产品导入期,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创新企业在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享有垄断权。

(二)产品成长期

随着技术的成熟,产品逐渐定型,知识技术投入减少,资本和管理要素投入增加,这时的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资本密集型。

由于出现仿制者,竞争日渐激烈,产品的趣味开始发生变化,创新国向仿制国出口减少,但对仿制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仍具有出口优势。

(三)产品标准化时期

产品完全定型并进入流水线标准化生产,知识技术投入微乎其微,虽然资本要素投入很重要,但非熟练劳动力投入大量增加。

这一时期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劳动密集型。

生产转向劳动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产品返销到创新国。

◆贸易模式:

在第一阶段,美国生产全部的新产品,并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在第二阶段,美国进口货在摹仿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开始减少。

在第三阶段,欧洲、日本等国的产品开始在第三国市场与美国货竞争,并逐步取代了美国货而占领第三国市场,美国出口全面下降。

在第四阶段,随着欧洲、日本等国的制造厂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它们进一步利用较新的厂房设备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成为新产品的主要供应者。

美国创新产品的出口效益已经几乎消失,反而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其他国家也会进入市场,欧洲日本的竞争力也将逐渐减弱。

评价:

(一)揭示了生产要素密集型的动态变化

(二)指出了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三)分析了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

产业间贸易是各国以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优势实行专业化基础的商品交换,如发达国家资本充足,但缺少劳动力和资源,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却缺乏资本和技术。

因此发达国家以工业品交换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

产业内贸易是以各国部门内产品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交换,这种交换是生产要素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似和消费结构相似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

一般来说,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特点:

1、贸易的对象是同类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的产品在一国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2、作为产业内贸易对象的同一类产品,其产品品种复杂繁多,可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以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一般在消费上具有替代性,产品生产所需的要素投入具有类似性。

重商主义的思想及其评价

◆基本观点:

(一)金银是真正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二)对外贸易是增加金银、增加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三)、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首先,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

其次,重商主义主张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政策,以保持外贸顺差,增加本国金银货币的积累。

最后,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扶植和保护本国制造业。

◆简评:

(一)积极意义

1.重商主义把金银看作是真正的财富,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货币资本需求和渴望,对当时欧洲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2.重商主义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当时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3.重商主义促进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4.重商主义的一些保护贸易政策主张,给后来的保护贸易理论发展很多启示,对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存在缺陷

1.重商主义不了解财富、货币和金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三者直接等同起来。

2.重商主义颠倒了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3.重商主义强调无限制地保持贸易顺差是不可能的。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主要内容

(一)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由“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所创造,前者是指国家掌握的自然资源和用于物质生产的各种工具和设施;后者是指国家的社会状况、民族精神、组织制度和管理水平等精神力量和知识水平。

(2)经济发展阶段论:

在第一阶段,“当一个国家由未开化阶段业的初期发展阶段时,应对先进的城市和国家进行自由贸易。

第二阶段,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最后一个阶段是应恢复自由贸易政策。

(3)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主张:

1、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必须具备的经济条件是一国自己有能力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时。

2、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3、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

一是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国内市场;二是以优惠条件鼓励外国技术、人才和资本流入。

4、保护贸易政策的作用

5、保护方式选择的原则。

6、保护关税税率制定的原则。

7、保护关税税率的最高限。

8、依据比较成本说的国际分工原则和依据保护贸易理论的保护国内工业原则可以同时并存。

◆评价: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主张,就是在本国具有独立发展工业能力的基础上保护引进本国需要的外国资本技术,同时适当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入国内市场,以保护本国生产力的发展。

他关于保护贸易过渡和仅以幼稚产业为保护对象得失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他的保护贸易政策主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保护贸易政策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对后进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外贸易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与条件

◆对外贸易、要素供给和经济增长

(一)短缺要素——进口生产——经济增长

当一国存在某种资源短缺时,可以通过进口缓解经济增长的瓶颈,使生产性边界得到最大延伸,推动经济增长。

(2)外贸发展——投资增加——经济增长

v出口方面:

首先,通过出口,一方面可扩大生产,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获取国际价值高于国内价值的额外利润,从而加速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出口发展带动国内投资增加。

再者,出口发展,偿债能力提高,为吸引外资提供了条件,对一国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v进口方面:

首先,进口对进口竞争部门提高积累率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与压力,促使其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进口往往与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联系在一起,这又可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从而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3)进出口循环——经济增长

以出口满足进口对外汇的需要,以进口满足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能力对技术与投入品的需要。

实现外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4)剩余资源(劳动)——出口生产——经济增长

意味着外贸为经济发展扩大了要素就业规模,积累发展资金,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一)对外贸易——资源配置优化——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可以通过直接进口一种先进技术即一种生产率较高的生产函数来快速地优化资源之间(国内资源之间、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之间)的配置

(二)对外贸易——竞争强化——经济增长

外贸强化竞争,促进在国内市场上已获得垄断地位的企业进一步提高效率。

通过外贸强化竞争,进一步淘汰国内因保护而得以生存的效率很低的企业,提高总的生产率。

(三)对外贸易——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通过引进——消化——创新,能够快速提高本国产业技术水平,能实质性、根本性地优化本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实现“引进——创新——赶超”。

(1)对外贸易——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2)对外贸易——技术外溢、边干边学——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3)对外贸易——竞争刺激——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4)、技术进口——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5)、对外贸易——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四)对外贸易——产业演进——经济增长

(1)对外贸易——资源配置优化效应——产业演进

(2)对外贸易——动态竞争效应——产业演进

(3)出口贸易——产业连锁效应——产业演进

(4)出口贸易——规模经济效应——产业演进

(5)进口贸易——市场示范效应——产业演进

(五)对外贸易——规模经济——经济增长

(1)外贸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了企业利润率。

(2)外贸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助于组织、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促经济增长。

(3)外贸的规模经济效应,还有助于产业的演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六)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经济增长

(1)对外贸易---制度引进---制度创新

(2)对外贸易---边干边学与外溢效应---制度创新

(3)对外贸易---规模扩张---制度创新

(4)对外贸易---竞争强化---制度创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举例):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

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最松散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的贸易实行特别的关税优惠。

2.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

这是指一些国家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组成的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实行区内商品的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保留各自的关税制度,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按照各自的税则征收进口关税。

3.关税同盟(CustomsUnion)

关税同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相互完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对其他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而缔结的同盟。

4.共同市场(CommonMarket)

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共同市场还取消对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流动的限制。

5.经济联盟(EconomicUnion)

经济联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对外统一关税制度,经济联盟成员国制定并执行一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各国在经济上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EconomicIntegration)

完全经济一体化不仅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要素的流通障碍,而且由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性机构把成员国的经济结合成一个整体。

该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统一的财税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统一的对外经济政策。

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

v贸易创造效果(TradeCreatingEffect)

所谓贸易创造效果是指因创建关税同盟,取消同盟内关税使原本由本国生产的产品改为从生产成本更低的成员国进口所带来的福利。

(举例P144)缔结关税同盟后,创造出B国向A国出口的新的贸易与国际分工(专业化),即贸易创造效果。

可见,当关税同盟中某成员国的一些产品被另一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品所替代时,便发生了贸易创造。

贸易创造使得贸易商品的生产地由高成本成员国转向低成本成员国,因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既给成员国带来福利的增加,也增进了非成员国的福利。

因为成员国的福利和实际收入的增加将导致从世界的更多进口,从而把福利外溢到同盟外的其他国家。

v贸易转移效果(TradeDivertingEffect)

所谓贸易转移效果是指缔结关税同盟后,由于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关税和实行对外共同关税,原来由低成本的非成员国进口的产品,改由较高成本的成员国进口。

它导致消费者减少了福利水平,因为它将生产由同盟外更有效率的生产者转移给同盟内低效率的生产者,从而恶化了国际资源配置。

(举例P145)因此,缔结关税同盟后,A国从同盟外的低价进口转向从同盟内的高价进口,即贸易转移效果。

贸易转移使得资源在国际上的配置不合理,一些产品的生产,即资源的利用,由原来在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国家转移到生产效率低、成本比较高的国家,从而不仅减少了关税同盟内部的福利,而且减少了世界的福利。

v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对经济福利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

第一、缔结关税同盟前的关税水平。

第二、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供给与需求弹性。

第三、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成本差异。

第四、参加关税同盟国家的多少。

第五、成员国的生产效率。

第六、关税同盟对外关税水平。

第七、成员国之间经济结构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第八、结盟前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

国际服务贸易分类(P167)四个例子:

1、商业性服务

(1)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

(2)计算机及相关服务。

(3)研究与开发服务。

(4)不动产服务。

(5)设备租赁服务。

(6)其他服务。

2、通讯服务。

3、建筑服务。

4、销售服务。

5、教育服务。

6、环境服务。

7、金融服务:

(1)、银行及相关的服务;

(2)、保险服务;

8、健康及社会服务。

9、旅游及相关服务。

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

11、交通运输服务。

12、其他服务。

市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折衷理论

v市场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以企业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达到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

市场内部化取决于四个因素:

1、行业特定因素:

其中包括中间产品的特性、外部市场结构等(关键因素)

2、国别特定因素:

指东道国政府的政治、经济、法律状况

3、地区特定因素:

指地理位置、社会心理、文化差异等。

4、企业特定因素:

指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经验、控制和协调能力等

内部化理论认为,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技术信息等知识产品市场不完全;二是零部件、原材料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

前者产生水平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后者产生垂直一体化的跨国公司。

v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三种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所有权优势(Proprietaryadvantages)。

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产、规模和市场等一切有形、无形的综合优势。

2、内部化优势。

是指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从而实现企业的全球经营战略。

3、区位优势。

是指企业在国外的投资环境较母国有利。

因此,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对外直接投资。

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意味着缺乏有利的对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依靠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如果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则说明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加以利用,只能将其转让给国外企业;如果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扩张无法成功。

绿色壁垒(举例2:

P232)

绿色壁垒是指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的行为。

“绿色壁垒”的种类

(一)绿色关税制度。

(二)市场准入制度。

(三)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美国环保署对汽油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限定、国际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四)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EnvironmentalLabel),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指由政府管理部门,或由公共或民间团体依据一定环境标准向有关申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种标志。

德国“蓝色天使”、日本“生态标志制度”、北欧“白天鹅制度”。

(五)、绿色包装制度:

(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

(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

(3)税收优惠或处罚。

德国1992年《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法令》丹麦对于进口啤酒、矿泉水、软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的标志、

(六)、环境卫生检疫制度:

食品安全,世界贸易组织

环境成本及其内在化

环境成本是指商品在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和处理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费用。

环境要素禀赋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

环境标准的差异与环境成本的大小有关。

环境成本内在化后,一种商品的价格应由三部分构成:

(1)、制造该商品的生产成本;

(2)、该商品的预期利润;(3)、该商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一)各国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差异。

2、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

3、各国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的差异。

4、各国对环保补贴的差异。

(二)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流向的影响

首先,环境成本内在化使某些不利于生态、不利于人类健康的产品的生产将受到限制,需求将萎缩,甚至被淘汰。

其次,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再次,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第四,环境成本内在化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益由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转变。

环境成本内在化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国际贸易商品流向。

(三)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南北贸易关系的影响

第一,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企业缺乏将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能力。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初级产品占有较高比重,而发达国家则偏重于工业和服务业。

第三,如果发达国家只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则会直接抑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失去国际竞争力。

(四)环境成本内在化实践引起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的频繁暴发,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严重挑战

1、环境标准不同引发了贸易摩擦与矛盾。

2、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不同引发了贸易争端。

3、消费过程中环境成本内在化引发了贸易争端。

4、政府提供环境补贴引起了贸易纠纷。

管理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内容(特点)

(一)管理贸易政策的含义

管理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议或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

(二)管理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1、加强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推行更加合法化和制度化。

(1974年美国《贸易改革法》)

2、加强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协调。

(1985年美国与以色列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议,1988年与加拿大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