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167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情况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内涵建设,发挥优势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构建符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特色鲜明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以此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进一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总体思路学校借鉴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多年融入山东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以省级以上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实践能力强的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推行校企联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进行培养,着重强调工程实践不断线。

(三)目标定位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工程和生产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科技创新为推动,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综合素质方面,热爱祖国,志存高远,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健康的身体、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意志坚强,吃苦耐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具有创新精神和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扎实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了解前沿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具有团结合作和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等。

二、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处、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处、财务处和各学院(部)主要领导组成。

全面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证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日常管理教务处、研究生处和学生处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及要求,负责日常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

各学院(部)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计划各项工作的实施,就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方式、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建立了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2、强化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强调工程实践不断线。

在企业建立制度完善、技术先进、导师优秀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分阶段到企业学习实践,在现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3、政策支持,经费保障情况。

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把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做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的主要依据,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为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实践提供保障。

4、加强质量监控。

在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下,进一步完善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合评价机制,建立包括校内信息和校外信息的教学信息采集与反馈机制,特别加强校外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定期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评价。

三、政策措施

(一)学校高度重视“卓越计划”实施工作、制定实施的相关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和《山东建筑大学关于实施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育人才质量,探索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声誉和综合竞争力。

学校启动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多次召开“卓越计划”专题会议,研讨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四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工程教育、校企合作方式、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

在高校调研、企业访谈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建筑大学实施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山东建筑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学生选拔办法》和实验班运行管理制度等系列文件,并在四个专业实施的基础上,拟在全校范围内逐步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各相关学院对此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系统规划、精心组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管理办法。

(二)学生遴选与管理根据“卓越计划“工作实施进程,从xx级学生遴选学生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以下简称“卓越班”),并制定xx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学生选拔办法。

“卓越班”专业及选拔人数:

学院专业人数备注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40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40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40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40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40学校“卓越计划”专业建筑学4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4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0报名条件:

“卓越班”所属专业xx级本科生;一年级文化课平均学分绩在本专业排名前50%,且不能有补考课程;表现良好,没有受过纪律处分;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立志从事工程技术工作。

选拔程序:

学生报名后,学院对报名学生进行初审,教务处审核后按选拔人数的

1、5倍确定面试人员名单,面试由“卓越班”所在学院聘请专家组成“卓越班”考核小组对备选学生进行面试考核,最终,根据一年级平均学分绩(70%)和面试成绩(30%)进行排序,择优录取。

(三)典型事例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立学生学习状态预警机制,推广“班级情况一览表”的使用,使任课教师、专业导师、辅导员等相关人员一目了然地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个体信息,在各个环节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管理机制。

建立校内外质量监控点及其评价信息互通机制,建立校外教学环节考核实施细则。

四、培养模式

(一)培养标准学校在“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借鉴先进的工程教育改革方法,参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包含“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内容。

综合素质主要包括:

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素质、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和组织管理等能力;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针对能力要求应当掌握的人文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

(二)培养方案

1、基本原则从工程教育的背景出发,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大胆探索和改革。

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广泛征求社会,特别是相关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邀请企业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

学院与参与企业联合制定的企业培养方案主要突出工程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2、重点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全面梳理和调整。

课程体系突出了工程特色,突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加强了校企联合开设课程,如:

企业管理,领导艺术,企业文化,工程师职业道德,环保等课程,促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工程素养。

加强实践教学。

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优化、可操作性强,实践效果突出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年制本科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教学一般不低于40周,并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毕业设计一般结合企业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时间不少于1学期,并有企业导师参与指导、答辩和评价。

突出创新精神培养。

将大学生创新计划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必修环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创新性实践活动,经考核取得一定成果,可获得相应学分。

(三)教学方法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工程教育的特点,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全部采用小班上课,鼓励开展研究式、讨论式教学,加强课后辅导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按教学团队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按团队方式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让每个教师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把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用到人才培养中。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从以期末考试为主,向以学习过程的督促检查和评价为主进行考核的方式转变,增加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测验、大作业或小论文、实践报告等环节,并以此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教师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五、师资队伍

(一)建立与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优秀师资队伍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校建设了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校内专职教师一般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一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很强的工程设计及研发能力。

从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指导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任务。

(二)提升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鼓励具有工程背景和工程师资格的教师,积极加入相关专业或课程教学团队,使教师队伍中大部分人同时具有高级工程师资格或具体实际研发和工程设计经验;邀请企业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来校讲课或开设专题技术讲座。

加大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通过考察、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到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不少于半年;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在技术岗位上挂职锻炼、跟班工作、培训学习不少于一年,提升团队整体工程实践水平。

(三)典型事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立“卓越计划”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根据“卓越计划”课程群建设需要,由老、中、青教师搭配组成教学团队,既发挥了老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又发挥了青年教师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对“卓越计划”任课教师和专业导师实施动态管理与考核,达不到考核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对考核优秀的给予支持与奖励。

六、校企合作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要求,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用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环节,分阶段进行培养,着重强调工程实践不断线。

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确定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的学习时间分配以及所占的学分比例。

学校先后与省科学院、东营市、力诺集团等科研院所、地市政府、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40余项,共建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0余个,与力诺集团合作在全国首开建筑学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方向,与皇明集团联合开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绿色建筑方向,与奥润顺达集团合作在全国首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筑门窗与幕墙方向,土木工程专业已经确定与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工集团、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和山东建大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合作。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已经与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由中凯集团出资共建“KB0实验室及实训基地”,预计于xx年9月建成,同时邀请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开展项目课程开发和实践项目,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依托工程建设机械行业优势,在原实习基地基础上,通过共建课程、项目合作、学生就业、校友交流等方式,已建成山东富友集团、山东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山东方圆集团、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卓越计划”校外工程实践基地。

七、国际化拓展与国际合作的国际化教育教学模式,广泛开展学生访学、学分互认等联合培养模式。

借鉴国外大学的教学计划,引进国外的师资、课程、教材、管理等优质资源,每个专业每年至少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相关课程,通过教师互访、合作研究、学生交流等形式,开拓教师国际视野,拓宽专业的办学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以中澳合作办学为契机,采取选派教师出国学习和请进国外教师进行授课等手段,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截止到xx年底,学员共选派了10名教师去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进修,聘请了12人次澳方教师来我校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卓越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发展,促进了教师与企业、与工程的主动结合,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培养、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卓越计划”刚刚起步,尚存在许多不足急需解决。

现将下一步工作做以下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导师型”师资队伍。

(二)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以各级精品课程为龙头,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中心平台,逐步建立起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系统。

(三)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探索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四)突出创新精神培养。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全国性大学生竞赛,将大学生创新计划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必修环节,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创新性实践活动,经考核取得一定成果,可获得相应学分。

九、意见和建议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启动实施后,发现有以下问题希望教育部能够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落实对接受卓越计划实习生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如减免财税等方面的实质性优惠措施,提高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为实施卓越计划,推荐工程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出台具体的高校工科教师职称评聘和岗位考核方面的指导性政策,加强高校“双师制”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推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专项计划,改革工科教师的岗位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办法。

(三)充分考虑工程教育的特点,加大工程教育的投入,给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资金支持,支持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等专项建设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